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郑氏起名女孩宝宝小名 郑氏女宝宝名字大全属牛

郑氏起名女孩宝宝小名 郑氏女宝宝名字大全属牛

时间:2023-02-06 23:17:28

相关推荐

郑氏起名女孩宝宝小名 郑氏女宝宝名字大全属牛

读书笔记——上下五千年

第33天 11月20日

190 韩愈倡导古文运动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坛兴起了“pian 骈文”。这是一种讲究对仗、声律和词藻的文体,全篇以上下对称的双句为主,每句四个字或六个字相间,所以也称“四六文”。骈文发展到后期,越来越讲究声韵对仗的工整,追求华丽的词藻,运用的典故晦涩难懂,而文章的内容却很空洞,有时甚至让人不知所云。

对这种靡丽、不健康的文风,很多有识之士都很反感,提出改革文风。隋朝时,隋文帝甚至下诏要求匡正文风;初唐的魏徵等人,在编写《隋书》等史书时,都没有用骈文,相反还在著作中批评了六朝时期的文风。他们主张使用“古文”(指秦汉时所用的散体文),恢复秦汉以前那种自由、质朴、实用的文风。但由于这时期并没有产生令人信服的佳作,所以他们的主张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和拥护。直到唐德宗时期,著名文学家韩愈、柳宗元以他们优异的散文创作成就和理论主张,使唐代的“古文运动”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的文学改革。

韩愈,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韩家曾是昌黎(在今属辽宁义县)地方的望族,所以他又自称昌黎人,后人则称他为韩昌黎。韩愈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由长兄韩会抚养。可不久韩会又去世了,留下一个年幼的儿子,小名十二郎。韩愈叔侄是由寡嫂郑氏抚养长大的,他们过着颠沛流离、含辛茹苦的生活。韩愈从小就学习刻苦,他七岁开始读书,十三岁就能写文章。二十岁时他到京师应考,可考了三次都没考中,直到第四次才考中了进士,那年他已经二十五岁了。十年后,他才得到国子监四门博士(国家最高学府的讲官)这一职位,第二年又和柳宗元等人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可他上了《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奏本后,马上被贬为连州阳山县令。

韩愈在官场上一直不得意,但在文学上的成就却越来越大,写下了《杂说》《师说》等传诵千古的好文章。在《杂说四》中,他以“伯乐相马”的典故,批评当政者不懂得识用人才。他们埋没、摧残了人才却又哀叹世上没有人才。文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已成为精辟的警句和名言。

韩愈的文章有内容、有深度,敢说别人不敢说的话。他写的《谏迎佛骨表》,还差点给他招来杀身之祸。那是唐宪宗在位时,由于朝廷给予寺庙、僧侣不纳税等优惠,佛教在我国广为传播。宪宗即位后,于公元817年平定了持续三年的淮西节度使叛乱,他便以“太平天子”自居,幻想长命百岁。他听说凤翔的法门寺中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的一节手指骨,就派了一支人数众多的队伍,去法门寺迎取佛骨,放在宫中供奉。韩愈便针对此写了《谏迎佛骨表》。在表中,他说自古以来的帝王,凡长寿的都不供奉佛,供奉佛的大都短命。唐宪宗读后大为震怒,要处死他。多亏宰相裴度和其他大臣求情,韩愈才免去一死,但被贬到潮州(治所在今广东潮州)当刺史。

韩愈写了三百多篇优秀散文,同时又明确提出了“文道合一”的创作主张,这成为古文运动的核心理论。“文道合一”被后人解释为“文以载道”,而“道”指的是孔孟之道,也可以宽泛地理解为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性。在这里,道是主体,是作文的灵魂;文是手段,是宣传道的工具。

韩愈曾四次进入国子监,从博士一直做到祭酒(相当于国立大学校长)。他向青年学子们宣传他的文学主张,倡导古文运动。在他的精心扶植下,一代文学新人被培养起来,古文运动的影响也大大扩展了。

扬州民勾泰,家颇饶足。年四十,止生一子,已三岁矣,甚爱惜之。一日偶出,路逐群儿戏,迷不知归,呱泣于途。人过者亦不之顾。

一光棍见此儿手带银镯,自泣良久,又无人携抱,料是迷失归途者。乃去抱之曰:“吾与若归。”此儿泣久,得人提抱,自然泣止。彼即抱出城外十余里。

有一富民赵奉伯,年老无子。光棍将此儿卖与之,得银二两而去。奉伯与妻郑氏,抚爱此儿如亲生无异。

勾泰四处出赏帖寻求,不能得见。过了一年,适往城外去取苗租,经奉伯门首过,见此儿在门外嬉戏。勾泰细看之,愈似己子。呼其乳名,儿亦知应。久看之,儿亦似认得熟人,渐与勾泰狎近。

乃问其近傍人曰:“此谁家子?”傍人曰:“此赵奉伯之子。”勾泰曰:“彼亲生的抑是抱养的?”傍人虽知是养子,只为之回护,曰:“自然是亲生的,你何须问他?”

勾泰不信,径入奉伯家曰:“我有儿名一郎,旧年三岁被人抱去。今你此儿是我儿也,须当还我。”奉伯曰:“老兄好差,你旧年失儿,我儿是从幼亲生的,安得云是你儿?天下儿子同面貌者何多,休得要痴想也。儿子岂是妄占得的?”

勾泰曰:“缘何与我甚熟,呼他名又应?”奉伯曰:“我儿常不择生熟人,都与他习熟,他亦名作大郎,故你呼一郎亦应也。老兄乃痛伤而迷耳,何故若此痴也?”

勾泰口争不得,心不能舍,即往府告曰:

“状告为取子续宗事:泰年逾四十,止得一子,乳名一郎,宗桃实攸。旧年三岁,门外嬉游。陡遇败豪赵奉伯,潜地抱去。今亲寻见,往门里取,彼侍刁强,白占不还。切老景一儿,嗣关绝续,是我天性,伊占何益?乞断儿归宗,惩恶兴贩,阴德齐天,万代衔思。叩告。”

赵奉伯遂买嘱邻佑,硬作干证,亦到府诉曰:

“状诉为飞空占子事:父子天亲,不假人为。骨肉至爱,难容白夺。奉伯家足度日,何曾兴贩?亲生一子,并非抱养。历今四岁,邻里周知。悬遭奸豪勾泰冒认为子,平地生波,雪中布桥。彼非病狂,必有唆陷。乞亲提洞察,杜奸保婴,感激上诉。”

时李崇为知府,最贤明,有治才。数日提到来问,勾泰称为己子,朗朗可听。赵奉伯认是己儿,历历有征。难以断折,乃再取干证审问。原告边干证执是勾泰之子,被告边干证争是奉伯之儿,又难凭据。

李太府心生一计,乃曰:“这干证都是买来偏证的,都不要。你儿子可令赵家领出抚养,待我差人密访得出,然后重惩此囚奴。勾泰、奉伯且权收监候。”

忽然过了七日,李太府召禁子曰:“前勾泰、奉伯为争一儿子,收候在监。今吊审皂隶,报此儿子昨已中惊疯死,两不必争了,可放出来发落他去。”

禁子入监言之。勾泰闻言涕泣横流,悲不自胜。奉伯惟嗟叹而已,殊无痛意。

禁子引二人人府堂。李太府曰:“此儿子既死,你二人不必争了,可都去罢,免供招。”勾泰泪注如雨,下堂即放声而哭。奉伯只是叹气数声。

李太府乃复召回曰:“今事已然矣。你二人可说个凭心话,此儿还真是谁的?”奉伯曰:“真是小人的,只福薄难招此子也。”勾泰曰:“你尚且欺心,本是我的,想你家怕老爷断出,故加毒害也。”

李太府曰:“人心不公乃如此哉!此儿岂真有死理?盖可承家万代也。特假此试汝二人心耳。此儿明是勾泰的,故闻死而深悲。奉伯惟略叹息,便见非天性至亲,故不动念也。今此儿当归勾泰。”即命领去。

欲加奉伯刑,乃供出昔用银买得,非己之兴贩人口也。

李侯判曰:“父子天亲,不假人为。死生大变,乃见真性。今勾泰连老得子,惜如掌珍。出外忘归,茫如丧命。想昔孤雏之失道,何弄彀雀之离巢。赵奉伯虽买自棍徒,原非贩卖,但认于亲父,理合送还勾姓。非赵宗,岂楚方而楚得。人心合天道,自塞马而塞归。胡乃执迷,坐生讦讼。及至谬传诈死,全无悲心;便非属毛离衷,故不溅泪。尔不予人之子,人安亲汝为亲。骨肉重完,一郎自欢。有父箕裘可绍,勾老岂恨无儿。思移异姓以承宗,奉伯宜加深罚;姑念辛勤于抚字,计功且示薄惩。”

按:勾、赵皆富而无子,其争必坚。幼儿又无知,何以辨之?惟诈传儿死,则亲父必然痛心,养父自不深悼,便可知其真伪矣。其妙全在此处也。

——余象斗《皇明诸司公案》

公元824年,唐穆宗去世,有大臣劝说郭太后临朝称制,哪知,郭太后发怒说:“是要我效仿武则天吗?虽然皇帝年幼,但是朝廷不是有那么多大臣吗,没一个中用的吗,要我一个老太婆管理朝政。”

可郭太后没有料到的是,正是因为她的退缩,让她历经7朝,5朝尊贵,最后却败在了自己的侍女手中,没能善终。

她就是《深宫计》里的郭太后,小名宝珠,是郭子仪的孙女,郭暧和升平公主的女儿。

公元793年,郭宝珠以表姑的辈分嫁给了广陵王李纯,生下儿子李宥。

丈夫李纯登基为帝,身为王妃的郭宝珠居然没有被封为皇后,只被封为贵妃,甚至李纯还把纪美人的儿子李宁立为太子,根本就没把郭贵妃放在眼里。

直到李宁死后,李宥才被立为太子。

宫中一直无后,大臣们看不下去了,上奏请立郭贵妃为皇后,可李纯以今年不宜结婚为理由拒绝了。

实际上呢?是李纯忌惮郭贵妃的权势,毕竟郭贵妃的几个兄弟姐妹,都跟皇室联姻,与皇室关系紧密,甚至在郭贵妃刚刚嫁给李纯的时候,郭贵妃可是比李纯这个皇子更得皇室中人的喜欢。

李纯担心郭氏成为皇后之后,就不会允许她宠幸后宫了,为了保住自己下身的快乐,李纯顶住压力,不立皇后。

所以,郭氏在丈夫李纯当皇帝期间,没有做过皇后。

但是,在李纯死后,郭氏的儿子唐穆宗李宥(立为太子后来改名李恒)继位,唐穆宗尊郭氏为皇太后。

所幸儿子是个孝顺的,什么都给母亲最好的,郭太后去骊山玩耍,唐穆宗亲自前往把郭太后接回。

只可惜,儿子是个短命的,仅仅当了四年的皇帝,他就去世了。

唐穆宗去世了,就有大臣劝说郭太后临朝称制,但是被郭太后严词拒绝了。

唐穆宗的儿子李湛继位,郭太后升级为太皇太后,然后,3年不到的时间,李湛就被太监给杀了,拥立郭太后的另一个儿子李悟监国,因为不听话,很快李悟又被杀了。

无奈之下,郭氏下诏让李湛的弟弟李昂继位,郭氏仍然还是太皇太后。

李昂是郭氏的孙子,对待郭氏非常好,有好东西,一定要先给郭氏,然后才轮到自己。

李昂在位,励精图治,后来企图消灭宦官势力,结果反被囚,郁郁而终。

李昂死后,弟弟李炎继位。李炎是个败家子,非常喜欢摆宴和游猎,经常招游侠儿出入宫禁。

不过对郭太皇太后还是十分尊敬,能够虚心接受郭氏的教导。

在一次例行问安后,李炎问祖母郭氏如何能做一个盛德天子?

郭氏告诉他:“对于谏臣的奏折要留心阅读,觉得可行的就采用,拿不准的就问问宰相,不要拒绝谏言,不要听信谗言,把忠良的人当做心腹。”

李炎听了祖母的话后,回去之后细细思索,认真践行,减少了游猎,不再宠信游侠儿,专心政事。

只可惜,李炎因为长期服用丹药,年仅36岁就去世了。

从李恒到李炎,一直都是郭氏的儿孙辈当皇帝。在这26年间,皇位更替频繁,宦官专政,虽然李昂和李炎一直在用手段打压,但是在他们去世了,宦官势力又开始冒头了。

李炎死后,皇帝就变成了李恒的异母弟弟李忱。

李忱这个人,之前一直装疯卖傻,一直都活得好好的,直到唐武宗李炎察觉这个皇叔不对劲,下死手要杀了李忱。

可惜好运的李忱被宦官给救了。

宦官拥立李忱上位,因为憎恨李炎,李忱轻慢嫡母郭氏。

李忱的母亲郑氏,是郭氏曾经的侍女,在李忱称帝后,就尊郑氏为皇太后,郭氏也从太皇太后又变回了皇太后,跟自己曾经的侍女平起平坐,这让尊贵了一辈子郭氏难以忍受。

公元848年,意难平的郭氏登上勤政楼,打算跳楼自尽。

虽然被救了下来,但是皇帝李忱很不高兴,当天晚上,郭氏就死在了自己的宫中。

郭氏死后,李忱不同意她跟父亲合葬,甚至想把前面的四位皇帝都打成了“元和逆党”,奈何阻力太大,没有成功。

此时的郭氏,知道自己居然被自己的侍女给比了下去,会不会后悔当年的不争,导致自己的后辈失去了继承人的资格,甚至连自己的死因都搞不清楚。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