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日照给宝宝起名 日照名字含义

日照给宝宝起名 日照名字含义

时间:2020-11-29 22:38:11

相关推荐

日照给宝宝起名 日照名字含义

#宜春头条#《农民日报》报道铜鼓县农民建起南方高山滑雪场

1月的铜鼓天空飘着细雨,虽有几分凉意,却又不至于刺骨。然而到了排埠镇排埠村的山上,却是另一番景象:迷雾中一条洁白的雪道若隐若现,一群参加冬令营的孩子正在教练的带领下学习滑雪。

这里便是江西省首家高山滑雪场——七星岭滑雪场。推动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七星岭滑雪场也成为江西贯彻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地。

而促成江西融入冰雪运动版图的这次尝试,还要从排埠村的18位村民讲起。

山另一边这么火,山这边也可以

,时任排埠村村委会委员的罗招明听说山另一边的湖南浏阳开了一家滑雪场,就带着几名村民去一探究竟。谁曾想,第一次与专业滑雪场接触,罗招明就吃了个闭门羹。

“在门口排了两三个小时,结果轮到我们的时候,没票了。”罗招明对当时的无奈和惊讶记忆犹新。罗招明从中嗅到了冰雪运动的机遇,萌生了一个想法:既然山另一边的生意这么火,那山的这边也可以。

于是,建滑雪场的规划被提上了日程,大家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不过首要任务是,搞清楚排埠村到底适不适合建滑雪场。

“我们买了水银温度计,直接往土里插。”罗招明告诉记者,从湖南回来后,他们第一时间测量了村里的地面温度,发现山顶确实可以到0℃以下。保险起见,罗招明又去了一次湖南,发现那边的气温更低些。罗招明明白,尽管是同一座山,但自己这边要搞滑雪场,难度必然更大。

其实,罗招明一心要带头建滑雪场,还有一层原因。“村里一年平均下两次雪,小时候一到下雪,我们就用两个竹片、一块木板做成简易的雪橇,在雪地里玩儿。”在罗招明的印象里,铜鼓人的冬天原本就是属于冰雪的,能把传统游戏做成产业,把冰雪运动的欢乐带给更多人,也是一种情怀和传承。

就这样,罗招明找来了其他17位村民,算上他自己,一共18个人,这就是排埠村建滑雪场的“十八罗汉”。他们有的出5万元,有的出10万元,组成了排埠村这边的股东。除了罗招明他们,另外还有4方比较有实力的股东,共同办起了江西金旅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滑雪场的主体就这样诞生了。

村里来了东北教练和欧洲设备

主体和资金到位了,雪从哪儿来?一年只下两次雪肯定是不够的,必须用造雪机。为此,罗招明又跑出去学习了。

这次他往东边去,在浙江等地的滑雪场问了一圈后,罗招明又看明白了:滑雪场必须维护好,否则办不起来。“有的地方别看海拔高,但是日照却更足了,留不住雪。好在我们的山是背阴的。”罗招明觉得这是上天对排埠村的眷顾。

9月,滑雪场开建,起名“七星岭”。1月,试运营前几天,从北京买回来的6台单价28万元的进口造雪机依次排开,决定滑雪场命运的时刻到了。

“造出雪了!”罗招明说,看到雪花的那一刻,他很开心。

在七星岭的雪道上,记者遇到了教练员领队——来自哈尔滨亚布力国际滑雪学校的黄宝亮。“今年第一年来任职,主要带冬令营,感觉这个滑雪场的条件还不错。”黄宝亮操着一口东北口音告诉记者。

在黄宝亮的指导下,南昌市南师附小四年级的萱萱(化名)正在练习刹车。“对于刚开始接触滑雪的青少年,主要是教给他们刹车等安全知识。”黄宝亮说。

记者发现,在众多小朋友中,萱萱是滑得最稳的。一问才知道,原来,这已经是她第二年接触滑雪了。

“今年有没有学到新的技术?”记者询问。

“有呀,之前我摘滑雪板都是用手。这次教练告诉我,用雪橇就可以。”萱萱说。看得出,萱萱和小伙伴儿学得很开心,滑得越来越好。

黄宝亮和萱萱的互动恰恰是罗招明向北学习的成果。如今,七星岭滑雪场一方面组织员工在滑雪季结束后前往北京、山西等地学习,另一方面聘请东北等高水平地区教练员前来任教,提高专业度。据了解,滑雪场总投资超过8000万元,引进了奥地利高科技人工降雪系统、两台德国生产的雪道平整车,拥有雪具3000套、专业教练50余名。

七星岭也成为江西省推广冰雪运动的前沿阵地。1月15日,“第八届全国大众冰雪季”江西省群众性冰雪赛事活动暨“喜迎冬奥会·万人上冰雪”首届冰雪嘉年华活动举办;1月21-23日,“爱冰雪·迎冬奥”江西省青少年冰雪主题推广活动暨“奔跑吧·赣鄱少年”冰雪冬令营举办……冬奥会的脚步越来越近,七星岭的这个滑雪季也即将到达“沸点”。

护河镇隶属于安徽省马鞍山市 当涂县,该镇是千年古镇,原名护驾墩。护驾墩距今己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因汉代楚元王刘交之后,南朝宋高祖武皇帝刘裕称帝前在此与起义军首领卢循决战,当地乡民助战有功而得名。该镇介于江宁国家技术开发区和芜湖国家开发区之间,地处皖南首圩——大公圩的北侧。东至大陇乡,南至石桥镇,西至太白镇和旅游胜地大青山,北至姑孰镇。

护河镇是千年古镇,相传东汉光武帝刘秀起兵时,单骑途经此地,被当地民众救护,故起名“护驾墩”,后取护驾墩和姑溪河首尾两字而得名“护河”。境内人文资源丰富,有郑家新石器遗址等文物保护单位。护河镇是国药号张恒春药店的发祥地,也是清末《明通鉴》著作者夏燮的出生地。

据当地政府官方网站资料显示,该镇总人口22489人(),镇区人口2400人,耕地3400公顷,总面积64平方公里,镇区面积0.32平方公里,可养水面460公顷,宜林山地800多公顷。

护河镇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降水年际变化和年内分配不均匀,梅雨集 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护河镇 中,霜期短,日照长,雨量充沛等特点,该区多年平均气温15.7℃,极端最高气温40.1℃(1959年8月23日),

最低气温13.5℃(1969年2月6日),年平均无霜期232天,多年平均年雨量1107.2mm,最大年降雨量1995.1mm(1991年),

最小年降雨量463mm(1978年),最大一日降雨量252.5mm(1989年7月23日),梅雨期一般为6月中旬至7月上旬,多年梅雨量约300mm,全年主导风向为东风。

姑溪河水位、流量呈现出丰枯交替的周期性变化,最高水位一般在7—8月份,姑溪河太平口历年实测最高水位12.33mm(1954年8月23日),历年实测最大流量为2470立方米/秒(1999年7月1日)。

护河镇位于皖南首圩——当涂县大公圩北侧,北依姑溪河畔,南接石桥镇,东临大陇乡,西与太白镇接壤,紧倚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终老之地大青山东麓,境内地貌复杂,有山有圩。

全镇除西部丘陵地外,其余为平坦开阔、沟水系纵横交错的平原圩区,地势总体北低南高,并逐渐向姑溪河倾斜。

地面高程,圩区一般为7.0—9.0m(吴淞基面),山丘区一般在20—300m左右。护河镇境内水系、沟塘纵横交错,沟塘率圩区片在21.5%,山区片在13.5%。

北靠姑溪河,西依大青山,境内水系、沟塘纵横交错,沟塘率圩区片达21.5%,地下水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土层深厚,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均在3%左右,适合水稻、油菜、桃树、梨树、花生等植物生长,盛产优质粮食,是当涂县重要的粮油及蔬果生产基地。

护河镇位于当涂县中心腹地,围乌公路由北向南贯穿全镇,距314省道8公里,距当涂县城20公里、马鞍山市区30公里,距芜湖朱家桥外贸码头和湾里两用机场30公里,距南京禄口机场40公里、南京60公里、合肥120公里、上海300公里。

直通长江、常年通航的姑溪河依偎在该镇北侧,镇内柏油路纵横交错,水陆交通十分发达,全镇通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齐全,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名列全县前列。

围乌公路由北向南贯穿全镇,北侧为直通长江、常年通航的姑溪河,是通往大公圩地区的交通要道,镇内柏油路纵横交错,建有中小学、中心卫生院、电管站、市民健身广场、停车场、污水处理站、WIFI无线网络基站等基础设施。

护河镇依据区位和资源优势,以商业理念办农业,搭建农业化发展平台,全镇已形成经果林、优质粮油、水 护河风光 (18张) 产生态养殖、土鸡养殖四大农业生产基地。

以招商引资为第一要务,规划扩建工业区,逐步建成粮食加工、建筑材料、金属制品、缝纫织造四大工业生产基地。

护河镇西侧是美丽的大青山,历史文化名人李白、李阳冰独恋青山风光,晚年定居此地。山上有千年古寺,山下有被称为 当涂十大胜景的万亩果园,每年清明时节,满山坡粉红的桃花与雪白的梨花争奇斗艳,姹紫嫣红,期间游人如织,呈现一派迷人的风光。

境内有晋墓群、明代琉璃瓦窑址群(为明朝朱元璋皇陵所用)、新石器时代遗址等文化遗产。镇政府驻地护驾墩,相传是东汉光武帝刘秀从此经过得到护驾而得名,明代“张衡春”药店早年到护河投资兴业,已成老字号药店。

中国人文地图|西藏昌都市

昌都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澜沧江上游,是西藏自治区的东大门。昌都地处三河一江地区(昂曲、扎曲、色曲、澜沧江),藏语意为“水汇合口处”。

处在西藏与四川、青海、云南交界的咽喉部位,是川藏公路和滇藏公路的必经之地,也是“茶马古道”的要地。

以昌都为中心,东与四川省相望,东南面与云南省接壤,西南面与西藏林芝地区毗邻,西北与西藏那曲地区相连,北面与青海省交界,西望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处在商贸往来的枢纽地位,素有“藏东明珠”的美称。

昌都属高原亚温带亚湿润气候,西北部、北部严寒干燥东南部温和湿润;日照时间长,干湿分明,年平均气温在7.6℃,年降雨量在400—600毫米,由于山高谷深,地形复杂.故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高原气候特征。

是全国污染最小的城市之一,是理想避暑胜地。

昌都市作为康巴地区的腹心,有着亚洲第二大铜矿——玉龙铜矿和丰富的水能、森林资源,是国家推进建设的“西电东送”接续能源基地和藏东有色金属产业基地;有着被人称为“香格里拉”的多民族、多宗教以及人与自然相处和谐的人文胜景,有着毗邻川、滇、青三省的独特区位优势和开发条件,青藏高原发育的大江大河如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流经此地,为南水北调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造就了三江并流的奇绝风景。

10月,国务院批复撤销昌都地区,设立地级昌都市。

昌都市设立卡若区,以原昌都县的行政区域为昌都市卡若区的行政区域,卡若区人民政府驻城关镇昌都中路259号 。

①强巴林寺,位于昌都镇昂曲和杂曲两水交汇处,它巍峨地依附在横断山脉之之下,耸立在古冰河切割而成的红壤层上。

强巴林寺内主佛为强巴(大慈)佛,故对该寺的起名为昌都强巴林寺。

传说格鲁派宗师宗喀巴16岁时由青海到拉萨学经途中,路过这两水交汇的秀美之地时预言这里将是弘扬佛法之地。

后在1444年由宗喀巴的晚年弟子西饶桑布在此历时八年建成。

建寺时西饶桑布在一千户家去讲经化缘,该千户就将自己家的草场奉献了出来作建寺之址。

②然乌湖,然乌湖岸边是一大片绿草如茵的草甸,和着碧蓝的湖水、白雪皑皑的雪峰,景色美的如诗如画。

河道中有许多岩石和小岛点缀其间,湖面上春季树影婆娑、秋冬薄雾弥漫,四季的美景会使人如梦幻之境。

③卡若文化遗址:卡若文化遗址坐落在距离昌都镇以西约12公里处的一个水泥厂附近,发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

1977年在水泥厂的施工中大量的石斧、石锛和陶罐等原始工具与文物惊现于世,1979年发掘工作正式开始。

遗址占地面积约为1万平方米,文物种类繁多,其中发现房屋遗迹31处,出土了上万件的石器、骨器和陶片等文物,以及大量的动物骨骼和粟米,经专家鉴定这些物品均出自4000~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

卡若文化遗址的发现将西藏的历史提前到了距今约5000年前,对西藏的历史和考古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被考古学家和古人类学家公认为西藏的三大原始文化遗址之一。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