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广安邻水县:下足“绣花”真功夫 啃下脱贫“硬骨头”

广安邻水县:下足“绣花”真功夫 啃下脱贫“硬骨头”

时间:2022-01-18 23:04:10

相关推荐

广安邻水县:下足“绣花”真功夫 啃下脱贫“硬骨头”

初夏时节,广安市邻水县丰禾镇林果村,贫困村民刘凤维正在李子基地忙着除草剪枝,她在帮扶干部的帮助和支持下,靠着种植10亩脆红李,年收入超过7万元,日子越过越有奔头。这是邻水县巩固脱贫成效,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的一个缩影。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邻水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下足“绣花”真功夫,啃下脱贫“硬骨头”,探索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模式,持续释放“脱贫攻坚 ”乘数效应,奏响了乡村振兴前奏曲,奠定了全面小康坚实基础。

狠抓机制建设 脱贫质量持续提升

邻水县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保障,以“脱贫攻坚·常委先行”为引领,举全县之力、汇全民之智,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大格局,奏响全民攻坚“大合唱”,形成千军齐发、攻城拔寨态势。全县2万余名干部职工全覆盖帮扶贫困对象,做到所有乡镇都有县级领导联系帮扶,所有贫困村都有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和农技员,所有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开展“百企帮百村”,组织引导县域内200余家民营企业与152个贫困村结对帮扶。在全市率先成立扶贫开发协会,以“10·17”全国扶贫日为契机,发动邻水籍商会、团体组织、在外乡友广泛支持扶贫。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募捐各类扶贫物资价值1.98亿元,社会扶贫经验在全省交流。

同时,该县加强资金统筹,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撬动更多金融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脱贫攻坚,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资金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总量不断增加。以来,共统筹整合各类扶贫资金68.86亿元,其中县本级财政投入13.1亿元、年均增幅超50%。出台《邻水县加强扶贫资金统筹使用和监督管理十条措施》等,县、主管部门、乡、村、村民五方共同监管项目实施,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得安全、用出效益。

创新脱贫模式 民生保障不断巩固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邻水县坚持长短结合、因村因户施策,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促融合,做强邻水脐橙、山地蔬菜等“川字号”特色优势产业,完善“土地银行”“托管保底”“股权量化分红”等模式,构建“贫困户 ”利益联结机制,拓宽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渠道。同时,借力广安高新区、川渝合作高滩园区,建立企业和贫困户“菜单式 订单式”双向选择机制,累计开展贫困群众就业培训16.81万人次,开发公益性岗位3820个,转移贫困家庭就业3.8万人次,真正让贫困群众稳定增收、长效脱贫。

同时,全县创新探索资产收益扶贫试点,以资产股权为纽带,构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资产收益扶贫新模式,通过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形成资产股权量化的方式,赋予建档立卡贫困户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财产权和财产收益权,拓宽缺劳力、缺技术和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持续稳定的增收渠道,为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确保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探索新的路径。比如,邻水县盛世种植专业合作社“四新”模式高效运行,通过种植、加工、销售水稻、油菜等粮油作物,同步开展农机、农技、植保等社会化服务,大力发展全程托管、全村托管服务,科学探索出了兜底分红、轮种分红、加工分红“三次分红”经营模式,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800元以上,破解了“谁来种地”“规模经营水平低”“生产效益差”等系列难题。

以来,全县实施危房改造14313户、易地扶贫搬迁3339户10092人,建成集中安置点35个,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贫困群众人均收入增长到9692元,年均增幅25.7%。

改善基础设施 促进产业发展

日前,在丰禾镇大梁子村综合农业利用示范基地,村民甘立全一大早就来到自家田地给果树浇水。眼看今年挂果的100余株脆红李丰收在望,他脸上不禁露出了喜悦而幸福的笑容。

为有效解决土地撂荒、水土流失、土地贫瘠造成群众增收困难的问题,,邻水县启动了大梁子村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仅用不到一年时间,该项目500亩坡改梯工程就全面完成,同时还修建起了水库和提灌站,为村民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

“项目建成后,有效解决了大梁子村130余户300余人的提灌问题,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丰禾镇副镇长林后东说,村里利用坡改梯项目积极发展花椒、脆红李、枇杷、猕猴桃等产业,为村集体增收和村民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邻水县着力解决好水的问题,累计铺设饮水管道3700余公里,整治山坪塘386口,全县农村饮用水水质、水量、取水方便程度全面达标,供水保障率100%;着力解决好路的问题,畅通惠民路、架起连心桥,攻克“发展制约”难点,累计新改扩建农村道路2000余公里,实现乡镇和行政村通硬化路、农民新村和产业区通油路两个100%,成功创建为“四好农村路”国家示范县;着力解决好网的问题,以“宽带乡村”和“电信普遍服务”工程为抓手,推动信息通信扶贫专项工作开展,累计建设通信基站2156座,各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宽带、光纤全覆盖。

贫困村基础设施改善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发展。以来,该县累计建成扶贫产业基地12万亩,实施到村特色种养项目655个、到户产业项目4.36万个,培育“四川扶贫”集体商标23个,带动全县17993名贫困人口依靠农业产业脱贫。

开展志智“双扶” 激发内生动力

日前,在柑子镇桅子村,贫困户吕剑平夫妇正在自家院子里整理一盆盆花卉,为即将发售的鲜花做准备。

吕剑平患有小儿麻痹症,行走极不便,但他不向命运低头,身残志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零开始学习苗木花卉培育技术。,在精准脱贫政策帮扶下,他跟上村里产业发展的步伐,利用产业扶持资金和贷款发展起了花卉、中药材种植,注册邻水县丰景苗木培养场,发展苗木培养基地10亩,种植脱骨李5亩、中药材黄精20余亩,实现脱贫,家庭收入9万余元。

“现在村里发展起了李子、黄精产业,到这里来交通方便,春天来李子园赏花的人也不少,我的增收渠道是越来越多了。”吕剑平说。

脱贫后的吕剑平怀揣感恩之心,为6名困难群众提供务工岗位,带动周边2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中药材黄精种植150余亩、脱骨李350余亩,实现户均增收5万余元。

在大力发展产业的同时,邻水县通过思想引导、技术培训、典型示范、资金支持等方式,开展志智“双扶”,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真正实现贫困群众稳定增收、长效脱贫。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一幅和谐的民生画卷正在邻水大地徐徐展开。(骆小平 邻水记者站 游杰)

来源:广安日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