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探秘雪域高原:西藏新石器遗址——昌都卡若遗址

探秘雪域高原:西藏新石器遗址——昌都卡若遗址

时间:2022-02-15 07:03:33

相关推荐

探秘雪域高原:西藏新石器遗址——昌都卡若遗址

作者:白玉芬

编辑:李孝军

卡若遗址被藏学界公认为西藏原始文化遗址之一。遗址位于西藏昌都市昌都镇加卡村境内,遗址面积10000多平方米,发掘的近2000多平方米。它是澜沧江与卡若河交汇的台地上。

卡若遗址是西藏发掘的20多处之一,它是新石器1遗址。它面积大,而且保存的情况比较好,文物种类众多。它是1978年、1979年由当时的西藏文管会汇同有关部门发掘的,共两次对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发掘。发掘现场共清理出了房屋遗迹28座、灰坑4处、石墙3段、道路2条、圆石台2座等遗迹。同时出土了各类石器约7968件、骨器约366件、陶器2万多片,装饰物约50多件。还出土了西藏远古时期的粟米2、动物的骨头等等。

卡若遗址发现的房屋基址,它的叠压关系非常复杂,据考古专家分析,建筑的遗址,可分为早期与晚期两部分。遗址的早期建筑遗迹之中,有着明显的两层叠压,房基部位的形状不同,有圜底房屋、半地穴式房屋和地面房屋三种。但是它每一种若按其平面,又有圆、方形之别。从发掘出来的墙体用料来看,早期的是草拌泥墙,晚期的是用卵石与石坡砌成墙体。房顶有圆锤形,人字坡形、平项形三种。建筑中采用了大量石块为原料,如石墙房屋、石砌的道路、圆石台、石围圈等。另外草拌泥墙的半地穴房屋中,有“井杆式”木结构。遗址中发掘的三石灶、长方形的带有棱边的炉灶。房屋的面积大的有20多平方米;小的有10多平方米,由此而论,说明当时已经出现家庭,遗址中有一座双室的地面建筑,面积约70多平方米,可能是当时氏族部落集合的公共场所。

遗址中出现的生产工具之中,以打制石器为多,标本有6828件,最具有代表地方特色的是石磨、研磨器。出土的细石磨标本有629年。其中细石核的85件,细石器377件。磨制石器有611件。

骨器有366件,有骨锥、骨针、骨斧、骨抿子、骨刀梗、带锯齿的骨片等。

陶器出土的共有2万多件,其中能够辨认的器形约1234年,分别是罐、盆、碗。陶器中最具有地方特色的是双体兽形罐。

出土的农作物中有粟米、麦子,说明当时卡若居住的人,已经定居进行农耕了。遗址中发现的动物骨骼中除了猪之外,其余均为狩猎之物,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卡若居民还是以狩错经济为主要地位。卡若遗址靠近澜沧江,但是在出土的工具之中。没有捕鱼的工具。因而有的学者认为,卡若的原始居民,可能是以鱼为图腾,也可能他们有不吃鱼的习俗。

装饰物中有250件,有笄、璜、坯、珠、项饰、镯、贝饰、牌饰、皇饰,质料有玉、石、骨、贝四种,制作的比较精细、磨制的比较光滑。

卡若遗址文化是西藏高原新石器时代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它不仅仅对藏东地区和周边地区的古代文化有联系,而且它与黄河、长江流域的古代文化有着广泛的联系。

卡若遗址经碳14测定,遗址的早期部分距今已有4955±100年;晚期的遗址距今已有3930±100年,遗址中问延续千年之久。

卡若遗址早期的半地穴房屋建筑中的“井杆式”木结构房屋,它与长江流域的“井杆式”建筑有着一定的关联。地面上的两层遗址建筑,上层住人,下层圈畜的碉房建筑,具有典型的地方特性,它与古代川西的羌族碉房非常相似。

卡若遗址的发掘,充分证明了,藏民族的先民们早在4、5千年前,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之上,用他们的勤劳与智慧,留下了不朽的文明之地,它对研究西藏早期的历史文化与文明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

当你站在这片4、5千的文化历史之地,感慨万千,勤劳的先民们,生活在这雪域之地创造了灿烂的古老文化。

【注释】

1.新石器:它是指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的一个阶段,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此名是1865年由英国考古学家卢佰克提出的,它是继旧石器时代之后,经过中石器时代的过度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属于石器时代的后期阶段。

新石器时代大约是从1万年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的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

2.米:别名为白梁粟、籼粟、硬粟。属于禾本科草植物。粟:俗称小米,中国古称“稷”。它原产于中国北方黄河流域,中国古代时主要粮食作物,古代夏代、商代属于“栗文化”。粟米耐旱,品种繁多,俗称“粟有五彩”,有白、红、黄、橙、紫各种颜色,有粘性。粟在中国北方俗称谷子。西方语言一般对粟、黍、御谷和其它一些粒小的杂粮统称。

作者简介

白玉芬,女,汉,藏二代,生于西藏那曲。

幼时随父母由西藏派驻甘肃、青海等地生活。1975年下乡当知青,1978年考入拉萨师范及湖南师范,1982年大学毕业。

先后于拉萨市七中,拉萨市文化局、拉萨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等单位工作,曾任西藏收藏家协会理事、《西藏收藏》杂志副总编等,退休。

在藏工作几十年中,长期从事西藏历史、文化、民俗、宗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编写了大量学术文章。在藏工作40年,游历了西藏所有县,寺庙,做了大量的资料收集,考察调研,期间偶尔受西藏大学邀请授课研究生班,对西藏历史文化,宗教民俗,有较全面的了解。

已经出版的书籍:《拉萨千年沧桑史话》《拾梦青藏高原苏毗(孙波)女儿国》《西藏名胜古迹深度旅游系列指南(拉萨寺庙、名胜、古迹旅游指南)。

正在编写的书籍:《雪域高原情(藏二代知青)》《西藏寺庙志(七地一市,拉萨寺庙志》已完稿《西藏名胜古迹深度旅游系列指南(阿里、林芝、那曲)出版》《探访象雄王国(羊同)》。

百度百家号“文旅演艺”——原创文化旅游演艺领域优质图文内容,欢迎关注,转发,投稿。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