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德州市平原县“四个突出”激发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活力

德州市平原县“四个突出”激发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活力

时间:2018-09-11 11:31:58

相关推荐

德州市平原县“四个突出”激发开发区高质量发展活力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30日讯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以来,德州市平原县立足实际,大胆创新,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和去行政化改革方向,着眼于“瘦身、强体、放权、搞活”,深入推进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管委会瘦身强体、开发区回归本位,有效激发了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动力与内在活力。

突出瘦身强体,建立精简高效管理体制

坚持去行政化改革方向,从机构、人员、管辖面积等方面多点发力,全面推进经济开发区轻装上阵。

推行“党工委(管委会)+”体制。针对改革前,开发区管委会职责定位不准确、主责主业不突出、体制机制不灵活等问题,实行“党工委(管委会)+招商代理公司+平原联和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管理模式,构建“经济开发区+军民融合产业园+高端装备产业园+绿色(高端)化工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食品工业园”等“一区多园”的管理体制,不明确机构规格,着力抓好经济建设、产业发展、双招双引、企业服务等经济主业。

整合归并内设机构。针对改革前开发区机构臃肿、职能不聚焦等问题,按照“小机构、大协调、大服务”原则,实行“大部门、扁平化”管理。将原有的“四局两办”6个内设机构和5个管区按职责分工精简为“四部一办”5个内设机构,压减55%,重新明确了内设机构职责。同时,将原开发区管辖的开发区中心小学等6家所属事业单位全部交由属地管理,为管委会“瘦身”。

优化配强领导班子。针对改革前开发区管理效能不高、人员情况复杂等问题,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按1正3副配备,领导职数由原来的11名精简至4名,压减64%。严格确定开发区人员控制数45名,人员总数由改革前的94人核减至25人,压减73%。

规范管辖面积。将已建成区且已纳入城市功能区的交由属地街道管理,明确经济开发区“四至”管辖总面积由60平方公里精减到31.14平方公里,压减48%。其中化工产业园区面积6.49平方公里,优化了园区布局,使产业定位与布局更加清晰。

突出主责主业,明晰经济发展职能定位

坚持“该管的坚决管好,不该管的彻底放下”原则,明确经济开发区“两剥离一加强”职能目录。

全面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将原开发区管辖的39个村庄,10个村庄整建制划归龙门街道,29个村庄整建制与坊子乡政府合并,新组建德原街道。聚焦教育体育类、脱贫攻坚类、卫生健康类、医疗保障类、社会保障类、农业农村类等13个领域30项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编制剥离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目录。采取“上收”“下沉”两种方式,将社会保障类、文化旅游类等5项职能“上收”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将教育体育类、脱贫攻坚类等25项职能“下沉”至龙门街道和德原街道,相关单位签订了职能划转交接书,开发区不再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能。

深度剥离开发运营职能。聚焦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资本运作、固定资产运营等3大领域的开发区运营职能,全部交由3家国有企业承担,经济开发区负责园区内产业规划、双招双引、企业培植等主业,实现管理机构与运营企业分离,真正让市场机制的主导作用“活起来”。

明确加强经济管理职能。聚焦经济建设、招商引资、企业服务、财政金融等4大领域22项经济管理职能,逐项明确了具体内容、承担职能机构等。坚持职权法定、规范统一的原则,在充分征求开发区和县直有关部门的意见下,制定开发区权责清单,明确赋权事项18项。

突出全员竞聘,创新灵活选人用人机制

实行“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薪酬能增能减”的灵活选人用人机制。

稳妥划转编外聘用人员。将改革前45名编外聘用人员整建制划转至德原街道,促进开发区“减负”。

实行全员岗位聘任制。针对改革前人员不精干、技能不专业等问题,打破人员身份限制,实行双向选择、同台竞聘、末尾淘汰。流出人员编随人走,留守人员择优聘用,保留档案身份,执行开发区人事、薪酬管理制度。参与竞聘人员依次上台演讲,通过现场打分、公开唱票,根据分数高低确定20人竞聘成功。改革后,管委会平均年龄38.2岁,占总人数的54%,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素质明显提升。

健全绩效薪酬制度。为充分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活力,实行雇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采取企业化底薪加绩效奖励的薪酬制度,以岗定薪、动态管理、注重实绩,注重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聘任人员薪酬总额按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的2倍核定,先期按每月1.5倍发放。薪酬套改上采用“高岗级先竞聘再定薪、低岗级先平级套入再竞聘的”形式接入新的工资体系。引进或特聘高层次专业人才(团队)的薪酬待遇、分配方式,实行协议薪酬、项目薪酬等分配形式。

突出要素保障,完善相关政策支持体系

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逐步实现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变。

完善市场化运营机制。针对改革前市场运营主体少、对外合作水平较低、创新带动能力不足等问题,将经济开发区的规划设计、土地整理等部分职能与平原县财金发展有限公司、平原县经济开发投资有限公司等公司深度融合,依托山东齐民投投资有限公司建设京德智造产业园,依托山东瑞茂兴业仓储有限公司建设平原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通过组建企业联盟、理事会等方式,建设管理运营“区中园”,使开发区管理运营模式更加灵活。

优化企业服务模式。在县行政审批服务大厅设立经济开发区专门窗口,安排专人统筹办理入区项目审批手续,提供帮办代办“店小二式”服务,推进审批服务前移。以打造“极限”效率为目标审批服务推动经济开发区实现重点项目1个工作日“五证齐发”,擦亮了“原满办”政务服务品牌。

制定配套扶持政策。围绕加快产业聚集、推行“亩产效益”评价改革、提升开放合作水平、创新财税政策、完善土地政策、建立差异化综合评价机制、优化创新政策、实行区域评估等制定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以强有力的措施推动开发区回归本位,形成新的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四是建立“开发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梳理明确开发区与政府部门、公司职责边界事项 项,分别明确了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制定了依单监管问责、考核评价、派驻机构统筹管理等7项配套制度,有效理顺了开发区与县直部门、属地政府的关系,凝聚了最大发展合力。

平原融媒:董娟 通讯员:唐欣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