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银川有个地名叫“潘昶”

银川有个地名叫“潘昶”

时间:2023-03-12 16:12:27

相关推荐

银川有个地名叫“潘昶”

潘昶村的老庄点。

王澄村的宏佛塔。

现在潘昶村已有6个队,搬进了江南新村小区。

潘昶,一个看上去就比较特别的宁夏地名。从贺兰县城出发,沿着丰庆东路向东前行,路边就能看到“潘昶”字样的路牌,左拐上了仅有两车道的银王公路,三四分钟后就到了潘昶村。全程不过五六公里。

潘昶其实是个人名

“潘昶”这两个字看上去有点特别,以前记者从这俩字的路牌前经过时,也总有拐进去一探究竟的冲动。这个时节,通往潘昶村的公路很清凉,路两边是高大的白杨树,树后面是翠绿翠绿的玉米地……

“潘昶”二字特别,不过不难解释。宁夏地名专家郑济洧说,“潘昶”是个人名。如今的潘昶村地界,明朝时期是个堡子。潘昶在此率众筑堡屯田,后来人们就以他的名字,给这里取名潘昶堡。后来的“潘昶村”“潘昶乡”等名字,都是因此而来。

不过,“潘昶乡就合并到金贵镇了,现在只剩下了潘昶村。”潘昶村77岁的村民李文明告诉记者。

一座八百多年的古塔

潘昶乡似乎一直都是默默无闻的,直到1990年。原潘昶乡王澄村一位姓史的村民说,当年,他们村东头的那座残塔重修了,还发现了很多文物。这一下,潘昶乡出名了,他们村子也出名了。

这位村民说,村东头的这座残塔,当地人一直都叫王澄塔,1984年文物普查时,有专家告诉他们这塔真正的名字叫宏佛塔,建于西夏晚期,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了。

“宏佛塔前面曾经还有一座很大的庙宇建筑,有前殿、中殿、后殿。”今年87岁的村民刘定成说,那座建筑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拆毁了。他记得,这座塔没修之前,塔身上有裂缝,小孩子能从裂缝中钻进去,他和同村的小伙伴,经常去塔下玩耍。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每到农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这里总会唱“灯影子戏”,艺人点个油灯,吼一嗓子秦腔,附近的人,都会来这里瞧一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今天的潘昶村人说到过去,总会提及到一个词——“粮仓”。李文明说:“过去这里可是贺兰县的产粮大区。”李文明的话,在《贺兰县志》(版)中,得到体现。书中记载:2002年,潘昶乡粮食总产量达到4753万公斤,比1980年增长2481万斤,是全县粮食主产区。究其原因,李文明说,因为这里土质好。

而土质好的证据,在《贺兰县志》(1994版)中,也能够找到答案。书中记载:潘昶乡地形开阔平坦,大部地区土质肥沃,水利资源丰富,发展农业、牧业都很有利。除了土壤资源,紧邻黄河,也让这里水利资源十分丰富,在江南村和潘昶村之间的近55万平方米的清水湖,就是有力见证。

江南村61岁的贾怀平,负责看护清水湖。在湖边长大的他,对这里充满感情。“清水湖的芦苇最好。”贾怀平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贺兰县造纸厂生产的书写纸,原料就是这里的芦苇。他还记得当时铲芦苇的情景,拿个平头铁锹,紧贴着冰面铲芦苇,然后装上毛驴车,送到造纸厂去。

新的潘昶

,原先的潘昶乡并入金贵镇,“潘昶乡”这个名字,成了回忆。

李文明说,近些年农村发展得快,现在潘昶村已经有6个队搬进了江南新村小区,村里只剩下了7个队。他有点“担心”:“说不定啥时这7个队也会没了,到时‘潘昶村’这个名字也就没了。”

江南新村小区,在潘昶村老庄点的东侧。视线越过老庄点的旧墙,能看见红色的高楼,漂亮,整洁。李文明说,这个现代化小区,是,宁夏生态纺织园进驻金贵镇后,政府给村民新建的安置小区。

李文明经常会在附近走走,他说,现在这片地方和以前大不一样了,以前的村道是尘土飞扬的土路,现在潘昶村的北边和东边,都是十车道的柏油路;以前这里哪有这么大的企业,现在的生态纺织园,都是和外国人做生意的;以前的村民就靠种地,现在都成上班的了。

站在清水湖畔,看着清澈的湖水,远处的高楼,你会突然有所感触:新的潘昶,正在健步而来。

链接

潘昶村:

位于贺兰县域东南部,距县城城区约5公里。前属原潘昶乡辖村,现属金贵镇。其地名来源于潘昶堡,为明代宁夏卫所领十一堡寨之一,传以守将潘昶得名。1955年,潘昶东乡和潘昶西乡、金贵乡、通昌西乡各一部分合并为潘昶乡。人民公社化时期,先属前锋人民公社,后设潘昶公社。1983年复名潘昶乡,潘昶乡并入金贵镇。

【来源:塞上清风】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