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旅行记:江南第一都江堰—歙县渔梁坝

旅行记:江南第一都江堰—歙县渔梁坝

时间:2018-06-24 19:00:25

相关推荐

旅行记:江南第一都江堰—歙县渔梁坝

歙县 是古 徽州 府治所在地,是 徽州 文化和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也是徽商、徽菜的主要发源地。文房四宝之徽墨、歙砚的主要产地为 歙县 ,被授予“ 中国 徽墨之都“、“ 中国 歙砚之乡“、“徽剧(徽班)之乡“;、“ 中国 徽文化之乡“、“ 中国 牌坊之乡“荣誉称号。

歙县 古城与 云南 丽江 、 山西 平遥 、 四川 阆中 并称为 中国 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素有“;东南邹鲁“、徽商故里“、“文物之海“、“程朱故里“、“礼仪之邦“等美称。 歙县 自秦建制以来,历为郡、州、路、府所在地,是古 徽州 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秀丽山水与古朴建筑交融化合,使人步入 歙县 ,既仿佛踏入清丽的山水画廊,又仿佛走进古典建筑艺术的博物馆。

渔梁坝

渔梁坝

渔梁坝

渔梁坝位于 安徽 省 歙县 徽城镇渔梁村,属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 新安江 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是 徽州 古代最知名的水利工程,被称为“ 江南 第一 都江堰 ”。据考证,早在隋朝,人们就曾在此垒石为坝,现在的古坝为明代重建,有明万历三十三年修坝记事碑可考。

渔梁坝

渔梁坝位于 歙县 城南1公里处的练江中,是 新安江 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距今已有近1400年的历史了。它横截练江,使坝上水势平坦,坝下激流奔腾。坝南端依 龙井 山,北端接渔梁古镇老街。这条老街至今保存完好,是典型的徽派民居布局,窄窄的青石板路往河边侧有许多叉口,拾级而下,便可下到渔梁坝 。

渔梁坝

渔梁坝

渔梁坝可蓄上游之水,缓坝下之流。无论灌溉、行舟、放筏、抗洪,都可兼而利之。坝长 138米,底宽27米,顶宽4米,全部用清一色的坚石垒砌而成,每块石头重达吨余。它们垒砌的建筑方法科学、巧妙,每垒十块青石,均立一根 石柱 ,上下层之间用坚石墩如钉插入,这种石质的插钉称为"稳定",也称元宝钉。这样,上下层如穿了石锁,互相衔接,极为牢固。每一层各条石之间,又用石锁连锁,这样上下左右紧联一体,构筑成了跨江而卧的坚实渔梁坝。坝中间有开水门,用于排水。国家著名古建专家郑孝燮先生说:"渔梁坝的设计、建设和功能,均可与横卧岷江的 都江堰 相媲美!"

渔梁坝

站在石坝上,举首四望,气象万千,尽收眼底。坝上碧波如镜,鱼翔深潭,小舟拨浪,激起涟漪,恬静 安闲。坝下乱石嶙峋,浪峰咬石;西岸巍然屹立的 紫阳 山,林木葱郁;建于明代的 紫阳 桥,宛若彩虹横卧清波,此桥长140米,高14米,宽10米,在 歙县 城的三座古桥中最高、最宽,因桥的上游即为徽商行舟的码头,所以桥孔建得比一般桥要高大得多,以便行舟过帆。

渔梁坝

渔梁坝

渔梁古镇

渔梁古镇,位于 安徽 歙县 。它因渔梁坝而闻名,渔梁坝在历史上有着于 都江堰 同样的水利作用和科技意义。在古代,渔梁古镇也是古 徽州 重镇之一。徽商,当年就是从这里,走上了历史的舞台,为 中国 的古代商业发挥着他们不可替代的作用。

渔梁坝

渔梁街,属国家历史文化名街,唐朝乾元二年(759年)形成街市,已有1200多年历史,是当时徽商外出经商往返的必经之路,也是府衙官员们出门的必经之道,被称为"徽商之源"。

渔梁坝

渔梁濒临练江,在唐代已形成街市,渔梁坝建成后,船只不能直接通航而需在此“翻坝”转运,更使得临坝的渔梁街更为繁荣,成为古 徽州 交通转运和货物的集散地。

渔梁坝

徽州 古代的交通运输,主要依靠 新安江 水上航运。 歙县 及周边各县的茶叶、竹木及其他土特产从这里源源运出,沿 新安江 下至 杭州 、湖嘉地区;食盐、布匹、杂货等又经此处不断输入。徽商外出经商也都从此启程。

渔梁坝

随着交通方式的更替,水运逐渐让位于更为快捷方便的公路,渔梁货物集散中心的地位也成为历史。繁华已经远去,留下的只有记忆。走进今天的渔梁老街,感觉时间似乎凝固了。逼仄的街道,两边的屋檐几乎都要接上了,只留下窄窄的一线天空。整条街道不是用青石板,而是用清一色鹅卵石铺就,恰似鱼鳞,使得老街有“渔鳞街”之称。

渔梁坝

街上有座崇报祠,没有别地祠堂那么宏大,就像个民居。这是为纪念那些修建渔梁坝有功的宦绅而建的,始建于光绪31年(1905),祠内供奉了汪华、宋济、袁甫等人的牌位。

渔梁坝

渔梁坝

渔梁街默默地躺在古镇中,当时为了防止搬运工滑脚而铺设的鹅卵石随着街道蜿蜒千米。没有人知道它们在这里安放了多久,只是两旁泰源盐栈、元和堂道地药材的门额都已依稀难辨,可它们还在细数着来往的脚步,编织着古镇绵长幽远的岁月。

渔梁坝

渔梁是徽商兴盛数百年的重要水路码头,保存有古代街衢、水埠和码头的原始风貌,是徽商外出经商往返的必经之路,也是府衙官员们出门的必经之道,被称为"徽商之源"。渔梁古街依山傍水,整条街道用清一色卵石有序铺就,恰似鱼鳞,又因古街形似鲤鱼,故又称"渔鳞街"。渔鳞街蜿蜒1公里,两边店铺林立。古祠堂、古民居、古寺庙随街可见,排列井然,称之为 江南 第一水街。

渔梁坝

徽州大讲堂

徽州 古城西街1号,一座曾经荣光而今破败的县委大院,共9幢建筑,这里曾是 徽州 大姓汪氏的私家大宅院,后来成了县委大院,郭沫若曾于上世纪60年代长居于此。 徽州 大讲堂总面积为1200平方米,前身为建于1956年的县委大礼堂,真正的 共和 国大礼堂,苏式建筑,气度不凡, 共和 国初期的历史遗存,爬满青苔的斑驳石墩。

徽州大讲堂

徽州大讲堂

徽州古城

徽州 古城,又名 歙县 古城,古称 新安郡 。位于 安徽 黄山 市 歙县 徽城镇,总占地面积24.7平方公里。古城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座城内,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 徽州 古城是 中国 三大地方学派之一的”徽学”发祥地,被誉为”东南邹鲁、礼仪之邦”。 徽州 古城分内城、外廓,有东西南北4个门。

南谯楼

徽州大讲堂

此外还保留着瓮城、城门、古街、古巷等。城内景区包含徽园、渔梁坝、许国石坊、斗山街、陶行知纪念馆、 新安 碑园、太白楼等七处。覆盖了 新安 理学、徽派朴学、 新安 医学、 新安 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剧、徽商、徽派建筑、 徽州 ”四雕”、徽菜、 徽州 茶道、 徽州 方言等 徽州 文化。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