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陕西日报记者与群众一起迎新春过大年

陕西日报记者与群众一起迎新春过大年

时间:2024-02-23 11:20:09

相关推荐

陕西日报记者与群众一起迎新春过大年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习近平总书记在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饱含着振奋的足音、前进的力量和浓浓的家国情怀,体现着对“尊老孝亲”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贯重视。除夕当天,陕西日报记者深入全省各地,与广大人民群众一起喜迎新春,体验家国情怀,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西安城墙内外的绚烂灯火中、在革命圣地延安的八一敬老院中、在汉中留坝县脱贫户的新房中、在西岳华山的峰峦之巅、在韩城党家村的民居小院里……浓浓的年味中,我们感受到了三秦大地奋进的脚步、触摸到了三秦父老幸福的脉动。

“来一场现代与传统的对话,这才叫过年”

记者 康传义 刘曌琼

大年三十,古城西安人气爆棚。大雁塔景区、高新区嘉会坊、西安城墙、大唐西市……操着各种口音的外地游客流连于这些春节网红“打卡地”,感受着西安浓浓的年味。

11时许,记者在大雁塔南广场遇到了专程从南京赶到西安过年的郭荣一家。他告诉记者,1月28日晚,南京秦淮河灯会和西安城墙新春灯会共同点亮,他与家人在南京通过大屏幕看到西安城墙在各色花灯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古朴美丽,便有了到西安过年的想法。

“昨晚一到西安,我们便迫不及待地登上西安城墙看新春灯会。当看到‘南京祝西安市民新春快乐’这组花灯时,感觉特别亲切。”郭荣说,“今天我们特地起了个大早赶到大雁塔祈福,中午我们要好好体验一下地道的陕西特色小吃,晚上再在曲江好好转转。”

在郭荣一家徜徉在大雁塔南广场时,来自郑州的黄小萌在西安城墙祈愿灯廊处写下了“祝祖国强盛,家人安康”的心愿。之后,工作人员将这条祝福贴到了花灯上。西安曲江城墙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胡小芬告诉记者,城墙新春灯会期间,所有登上西安城墙的游客,都可以在这里写下自己的新春愿望并通过花灯进行展示。现在,这条汇集了万千祝福的祈愿灯廊已成为灯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为进一步做好“西安年·最中国”系列活动的宣传推介工作,除夕当天,西安市委宣传部新闻处处长张军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张军告诉记者,在“西安年·最中国”系列活动的吸引下,今年来西安过年的外地游客大幅增加。为了让游客感受到浓浓的西安年味,“西安年·最中国”系列活动将推出元日新春大拜年、新春大团圆、民俗大庙会、迎新春大灯会、中国年美食大荟萃等12大主题31项活动。

夜幕初降,曲江新区在各色灯光的映衬下,好似彩色的童话世界。“太漂亮了!置身其中,我仿佛穿越时光,回到了梦幻般的辉煌大唐。来西安感受‘大唐盛景’,体验传统文化,来一场现代与传统的对话,这才叫过年。”郭荣感慨地说。

长年在外,除夕给老父亲修次脚

贾仕才除夕为父亲修脚。

记者 陈嘉 文/图

大年三十下午4时,老贾刚和几个片区经理谈完回乡招聘事宜,便开车急匆匆赶回位于紫阳县高桥镇远元社区的新家。今天,他有个小心愿要完成。

老贾名叫贾仕才,今年45岁。他进入远元集团,成了一名修脚师。靠着一股子能吃苦的劲儿,如今他已成为海南分公司的技术总监。

同往年一样,回家过年的大半时间他都在外跑招聘,待在家的时间很少。今年,住在几十公里外大山里的父亲要在新居和老贾一家一起过年。老贾的小心愿就是要在新家给父亲修一次脚。

“我其实早就在盘算这事了。我这修脚的手艺,服务了多少顾客,唯独没给亲人服务过。”老贾略带歉意地说。

吃罢团圆饭,父亲在暖桌旁喝茶看春晚,老贾已经把洗脚水端进了客厅。“爸,今天过节,我给您修修脚咋样?”老贾笑呵呵地看着父亲。

“我幺儿还是最孝顺。”父亲的夸赞让老贾有些不好意思。替父亲脱了鞋袜,慢慢把父亲的脚放入水中。老贾说:“修脚、按摩全凭力道。刚入行的时候,我连续一个月手都是肿的,三个月后才慢慢适应下来。”

泡完脚,老贾熟练地操起修脚刀。“莫小看这修脚刀,它确实改变了我的命运。有了一技之长,自己再勤快点,咋都能致富。”老贾说道。

老贾是最早一批进入这个行业的人。如今,他所在的远元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修脚行业的龙头老大,而老贾带出来的徒弟有的做了店长,有的已成为片区经理。

“爸,脚放松,给您老人家按一按,一会儿睡觉的时候脚就不会凉。”修完脚,老贾一边握住父亲的脚掌,一边用指关节反复按压。

“你还别说,这会儿脚都开始发热了。让贾老板亲自给我洗脚,这价格怕是要贵一些哦。”父亲的玩笑话引来一阵笑声。

目前,紫阳在外从事修脚行业的人已超过1.5万,人均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像老贾这样的管理层,年薪早已超过25万元。

紫阳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近年来大力实施技能脱贫工程,县上投入3000万元建立了国内第一个由政府主导的修脚技师培训基地,形成了“党政主导+龙头企业+基地培训+定向就业”的订单定向培训模式。逐渐发展壮大的修脚产业,不仅吸纳全县4万名劳动力就业,每年还为紫阳创造劳务收入近20亿元。

脱贫又脱单,团圆幸福年

见习记者 陆晟

2月4日,除夕,留坝县小留坝村李明新家的团圆饭很是丰盛:山上的乌鸡,海里的多宝鱼,山海会于一桌;陕南的腊肉,江苏的扇贝,东西聚于一堂。席间,小女儿张宁剥好一只虾放进李明新的碗里。李明新说,这是他吃过的最热闹的一顿团圆饭。

脱贫又脱单,团圆饭自然是热闹的。

李明新家的新房窗明几净,窗户上的大红双喜窗花犹在,新贴的对联年味儿十足。客厅地面的瓷砖光可鉴人,大小家电一应俱全,电视机前还摆着一张新拍不久的结婚照。

“她心肠好,很贤惠,我们是在春节县里举办的相亲大会中认识的。后来觉得很谈得来,就一直通过微信聊天、谈心。和她相处的时候很快乐、不犯愁。”回忆起自己和胡翠萍刚认识时的情形,43岁的李明新眉眼带笑。

4月,胡翠萍患肾结石卧床在家,刚刚做完手术就要下地干活。李明新怕她闲不住,就在她家中照看。同年7月,李明新也生病了,胡翠萍也为他担心,买了很多药品、营养品看望他。

同舟共济见真情。国庆,李明新和胡翠萍结婚了。两个人原本都是留坝县的贫困户,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通过自身的努力相继脱了贫。

谈到嫁给李明新的原因,胡翠萍说:“老李勤劳厚道,不嫌我带着两个孩子还欠着债,对两个孩子又很好,我们就在一起了。之前,老李他父母、哥哥都得了病。为治病,老李花光了积蓄还欠了债,但还是没能留住他们。我家的情况和他家差不多。我前夫患脑癌走了,为给他看病家里欠了不少钱,成了贫困户。再后来我和老李都做了护林员,他没事儿去镇上打打工,我也在敬老院有了份护工的工作,我们家已经脱贫啦。”

小女儿张宁的对象王吉东也在除夕这天来到李明新家中。王吉东是一名海军战士,团圆饭里的海鲜就是他休假带回来的。

“现在生活好呀,我感觉幸福了,也更有精气神儿了。我和我媳妇是村上的护林员,闺女对象是海军战士。我们一家子都能给国家作贡献,我很开心。”李明新笑着说。

李明新家门口的小庭院里,午后的阳光洒下来,一家人在一起很温暖。

史维祥家中品“西迁”

史维祥教授和爱人蔡老师兴致勃勃地给记者讲述西迁故事,畅谈祖国的巨大变化。

记者 吕扬 文/图

按照约定的时间来到史维祥教授的家,史教授和爱人蔡老师热情地把记者迎进书房。不大的书房里,放着几盆盛开的杜鹃花和仙客来;书桌旁的鱼缸里,几条锦鲤欢快地游着,书房里充满春意和生机。

91岁的史维祥教授和88岁的蔡老师脸上带着笑容,慈祥而真诚。尽管已是耄耋之年,但两位老人精神矍铄,神采奕奕。

史维祥教授是我国流体传动及控制学科主要创始人,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会会长。1949年3月,史维祥在交大参加中共地下党,1952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并留校任教。

“因为身体好,72岁的时候我才正式离休。”说起工作,史教授面色红润,语速也快了起来。

史维祥是西安交大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15位教授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迁精神的肯定对交大人是巨大的鼓舞。”史教授说,交大西迁对西部地区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西迁后的交大60多年来培养了25万多名本科生、6万多名研究生,40%的毕业生都留在了西部。

“这是了不起的成绩。”史教授说,那一代知识分子响应党的号召,祖国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这种精神也是我们国家几十年来能取得天翻地覆变化的动力。

蔡老师说,交大从上海迁过来的时候,上海最高的楼是24层,而西安当时道路很差,坑坑洼洼,路过西安交大的公交车只有一路。如今的西安,道路宽敞,高楼林立,和刚迁校过来时相比,变化真是太大了。

在和两位老人聊天的时候,记者隐约闻到了饭菜的香味。史教授说,在西安工作的亲戚平时都很忙,过年了就会来看望自己,因此他一定要做几个菜招待大家。

今年过年,他们唯一的女儿也回来了,老两口非常开心。“女儿在广东工作,但也是西安人,陕西话讲得很标准。”史教授笑呵呵地说。

第一书记与脱贫户一起过除夕

记者 吕贵民

2月4日傍晚,一阵响亮的鞭炮声过后,永寿县店头镇曹德村村民卢永福站在自家新房红色的大铁门外喊着3岁女儿的名字:“艺文,快回来吃饭了。”

这时,该村第一书记张利锋提着米、面、油,拿着春联向他走来。“永福,过年好!我来给你们拜年了。”卢永福激动地不知所措,愣了一下后,赶忙上前接过张利锋手中的东西。“谢谢张书记,快请进。”

卢永福家客厅的餐桌上已经摆满了各种菜肴,桌上正中间摆放着一个大火锅,正冒着热气。一进门,张利锋看到卢永福的父亲卢振华已在桌前就座,“叔,您好!我来陪您老一起过年了。”张利锋的到来,让卢振华十分惊喜,他赶忙起身,上前握住张利锋的双手,“你是我们家的大恩人,除夕又来陪我们全家一起过年,这让我说什么好呢。”闻听张书记到来,正在厨房做饭的卢永福的母亲梁玉莲、妻子刘芬芬也快步来到客厅,又是让座,又是倒茶。

卢永福家原是店头镇曹德村的贫困户。,由县委选派的张利锋,到店头镇曹德村担任第一书记。当他得知卢永福家因为没有家庭产业和缺少资金而长期处在贫困线以下时,根据卢永福的家庭情况,张利锋鼓励他养羊、种西瓜、改造苹果园,并为他争取到国家扶持资金5000多元,又以个人的名义担保贷款3万元,让他用于发展产业。农闲时节,张利锋让卢永福外出打工。,卢永福家的土坯房漏雨,张利锋又为他争取到国家补助金1.3万元,帮他家盖起了4间砖混结构的新房。如今,养羊已成规模,苹果树也已挂果,卢永福算了一笔账:年底,他的家庭全年纯收入达到了28670元,人均收入达5734元。卢永福骄傲地宣布他家脱贫了。

18时整,卢永福家脱贫后的第一次年夜饭正式开始。席间,张利锋一再鼓励卢永福不要满足于脱贫,还要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致富奔小康。卢永福满怀信心地表示:“一定不辜负张书记的希望。”

随后赶来的永寿县委四支队伍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师晓勇告诉记者:“去年,曹德村有96户351人脱贫。全县已脱贫11981户46594人。”当晚,卢永福家热闹非凡,不时传出爽朗的笑声。

清涧老白的“陕北道情”

二月四日,陈家塔村村民一起做油圈圈。

记者 师念 文/图

剪好窗花、贴上对联、挂起灯笼,终于盼来了年三十。

上午10时,陕北清涧县陈家塔村热闹非凡。

“快走,去惠主任院子,有人要来!”近30位村民聚集在村委会主任家的院子里。

驻村队员李昕告诉记者,陈家塔村顺利脱贫。担任了30年村委会主任的惠世平决定在除夕这个好日子,邀请清涧有名的道情传承人白明理来表演,让村民们在喜庆歌声中除旧迎新。

道情是陕北民歌的一种唱法,根植于民间,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表现力强,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清涧县也在被命名为“道情之乡”。

每逢重大节日,尤其是过年,清涧县很多村子都会邀请道情协会成员为大伙唱歌助兴,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白明理了。白明理今年已经77岁了,大家都亲切地叫他老白。

正当大家翘首以盼时,街上传来一阵喊声。

“老白来了!老白来了!”

随即,一个头上裹着羊肚巾、脖子上挂着红围巾的人出现在院子门口,他便是白明理。

简单寒暄几句后,和老白一起来的4个人就亮出“家当”——铰铰、板胡、梆子、三弦、管子,开始为他伴奏。

“最开始道情表演很简单、很随意,一个人唱就可以。慢慢地,有了伴奏,乐器也不断丰富。”白明理8岁就开始学唱道情,“现在,我们道情协会来了很多年轻人。看到这门艺术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喜爱,我打心底里开心。”

“枣糕枣馍枣果馅,凉粉煎饼夹肉美。荞面圪坨羊腥汤,杂面抿节味道香……”

当老白在院子里用道情烘托节日气氛时,窑洞里几个妇女正在捏“燕燕”迎新年。

坐在炕头上的贺春兰,把面团捏出一个猪的形状。她说:“猪年马上就到了,希望所有人平平安安,身体健康。”“大家忙完了就快到院子来。”这时,村委会主任揭开红色棉门帘走进来,动员大家一起出去扭秧歌。

院子里前一秒还在唱道情的老白,立马摘下羊肚巾,撑开花伞,变身“伞头”。他站在中间唱,村民们围着他跳。大家都在期盼着来年家乡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裕。

延安八一敬老院的年夜饭

2月4日,延安八一敬老院老人与工作人员合影。

记者 王婕妤 文/图

“小张,你去把肉准备一下,今天给老人们做红烧肘块。”“小李,你把冰箱里的油馍馍拿出来。”2月4日,农历腊月三十,是家人团聚吃团圆饭的日子。下午两点多,延安八一敬老院的厨房中,厨师长刘红艳边炸油糕边嘱咐着其他同事。他们6个人要为院里的老人们准备丰盛的年夜饭。

在隔壁的住宿楼中,院长薛莉正带领值班的护工人员,为老人们整理着装,让他们开开心心地过大年。记者在3楼见到了老八路梁克兴老人。在老人屋内,窗户上的“福”字窗花、衣柜前栩栩如生的“猪宝宝”年画、客厅墙上的中国结,呈现出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在护工人员的帮助下,梁克兴老人已经换好崭新的军装,并将两枚功勋章挂在左胸前,开心地等待即将开始的年夜饭。

梁克兴老人是延安市富县人。已经93岁高龄的他,依然精神矍铄。梁克兴17岁参军入伍,22岁时头部不幸中枪受伤。1955年,他复员回到家乡,在农村的广阔天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12月,他进入延安八一敬老院安享晚年,已经在这里度过了5个春节。“八一敬老院环境优美、设施完善,院领导和工作人员对我们关照有加。我在这里吃得好、穿得暖,感到很幸福。感谢党和政府,感谢社会各界人士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每到过年,他们都会来看望、慰问我们。”梁克兴说,“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作为一名老八路,我见证了7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在新的一年里,希望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人民生活更加美满幸福,祝福大家新春吉祥、喜乐安康。”

15时30分许,欢快的乐曲声响起,老人们陆续来到餐厅,围坐在饭桌前。桌上是工作人员精心准备的年夜饭。“祝福各位革命老将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大家共同举杯。”薛莉说。此时,梁克兴老人和大家一起端起酒杯,共同祝愿美好生活。

在党家村,体味年文化中的家文化

记者 陈卓珂

除夕的韩城市党家村,天气晴好。阳光顺着三重雕花的门楣,洒向民居中的小巷。

上午10时,来自合阳县的张洪飞一家三口正在参观家训家风展览馆。“富时不俭贫时悔,见时不学用时悔。”7岁的轩轩一字一句地念着刻在砖墙上的家训。每当孩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张洪飞就教他认识,并解释这些家训的意思。

和张洪飞一样,不少游客也是带着孩子来这里学习家训的。

党家村家训形成于明清时期,目前保留较为完整的有26则,如“读圣贤书,立修齐志;存忠孝心,行仁义事”“居家有道惟能忍;处世无奇但率真”等,党家村人从修身、处世、兴教、耕读、诚信、清廉、治家、报国等方面立下严格的规矩,警诫自己,教育后人。

2月23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推出“中国传统中的家规”——《陕西韩城党家村:刻于砖铭于心的家训》专题片。片中指出:党家村住宅院落墙壁上镌刻的这些家训,让整个村落都浸润在了传统文化和伦理教化的氛围之中。在建造房子的同时,党家村人也把家训融入到建筑设计之中。“诗书第”“清白传家”“安详恭敬”等家训将传统道德与做人准则表达得淋漓尽致。

伍诗婷告诉记者:“党家村的家训集书法、雕刻、建筑于一体,和我们常见的家谱、书信、著作类家训很不同。”

23岁的伍诗婷是党家村景区的一名文创产品设计师。除夕一早,她就开始忙活了。拓片、胶带、笔记本、文房四宝等印刻着家训的文创产品,她都要一一核对,确保能满足游客的购买需求。“家训拓片是文创产品中销售量最高的。从前两年的数据看,春节期间每天拓片的销售量都在1000幅左右。”

应张洪飞的要求,在离开展览馆时,伍诗婷帮他制作了一幅家训拓片——正是他为轩轩反复解释的那一幅。

“家风文化是中国年文化的一个精神浓缩和集中体现。而家风传承于家训里,历史上著名的家训,都是良好家风的一种展现。在过年的时候,我也想带孩子来读读这些经典的家训,体味年文化中最重要的家文化。”张洪飞说。

铜川照金:老马新家的第一个春节

贫困户马平安和母亲、女儿在新居单元楼门前合影。

记者 张军朝 文/图

2月4日的革命老区照金镇,和煦的阳光洒满街巷,社区门口和街道两旁悬挂着大红的灯笼。照金村党支部书记南民政和村委会主任梁万营,正在筹划大年初一的群众文艺活动,准备与其他五个村联手,为游客和村民表演威风锣鼓。

在老党员曾世德家里,电视柜上最显眼的位置摆放着习近平总书记和他握手的照片。老曾和孙子正在准备明天表演锣鼓的家伙什。提起春节前习近平总书记到照金村考察时的情景,老曾激动不已:“总书记握着我的手问年货准备得咋样,亲切得就像老熟人一样。”老曾是共和国同龄人,1972年入党。他说过去照金人住的是土坯房,出门就是一脚泥。如今走的是水泥路,住的是小洋楼,用的是暖气。他从来都没想到能过这么幸福的生活。

红军后代张志贵带着孙子孙女在家门口贴春联,老伴和儿媳忙活着准备年夜饭,儿子则准备去看望自家的长辈。张志贵老人全家9口人。今年,两个儿子都带着媳妇、孩子回来陪他和老伴一起过年。他说,孩子们都很勤奋上进,大儿媳侯军莉在镇上开了个特色餐厅。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照金时,作为返乡创业的代表,她还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

贫困户马平安10月才搬到新居。三室两厅两卫的家中有55寸的大彩电、双开门的电冰箱,家具和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年货也已经备齐。老马现年49岁,曾因车祸受伤造成三级残疾,家庭生活陷入贫困,全家4口人住在距离镇上两三公里的土坯房中。为了帮助老马家脱贫,村上为老马的妻子在景区安排了保洁员的工作。他家的耕地也全部流转了出去,每年他可以从合作社分红。去年他又分到了安居房。今年是老马在新家过的第一个春节,因此他对春联怎么写格外用心。老马告诉记者他想好的内容:“搬新家,过新年,年年有余;逢盛世,迎新春,事事顺心!”记者立即为他想了一个横批:“越来越好”!

除夕,在西岳华山之巅登高追梦

记者 武丹

“天下名山众,惟此最险峻。”古往今来,西岳华山以独特的风采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除夕当天,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前往华山,登高迎春。

2月4日,农历腊月三十清晨,白雪皑皑的华山之巅,冷风袭人。随着一波波游客拾级而上,华山顶峰迅速被热烈喧闹的气氛笼罩。人们攀登中展现的是圆梦山巅的豪情,表达的是家人团聚的幸福,倾注着对美好未来的展望和对祖国的祝福。

来自浙江台州的卢徐赟充当“导游”的角色,带领14个人的小团体,乘坐索道抵达了华山西峰顶。他们自嘲是“见不到雪的南方人”,一路拍雪景、玩雪球,攀爬在雪色险峰中过足了“瘾”。卢徐赟告诉记者,这是他们第一次聚齐了家人和好友一同出行,“除夕登高,让我们这个年过得很有意义,值得纪念。”

来自天津的罗斌虽是一人独行,但如愿登临华山之巅令他心潮澎湃。自从第一次在“抖音”上看到华山美景,罗斌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我十分激动,我为祖国感到骄傲,祝祖国繁荣昌盛、更加富强。”他告诉记者,“明年除夕要是有机会,我要带着家人再来。”

欢声笑语中,海内外的游客朋友们互道祝福,新年的气氛被渲染得更加浓烈。

17时41分,华阴市民潘小平和妻子双手紧握,在西峰的一处锁链上,为全家挂上了一把“平安锁”。华山旅游公司纪念品销售员苏晓丽每年除夕都在山上,她告诉记者,除夕登高的人几乎都会买个平安锁,为全家祈福。

此时的华山之巅,层峦叠嶂,与山间黄叶、苍翠老松构成一幅壮阔的淡彩水墨画。大批游客聚集在一起。当新年的钟声敲起,他们将虔诚地祈福,开启己亥猪年的追梦之旅。

2月4日,第七届袁家村集体过大年活动在咸阳市礼泉县袁家村大剧院举行。近2000名袁家村村民、商户、游客欢聚一堂,一起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除夕夜。图为在活动现场,袁家村65岁以上的老人被邀请上台,接受台下观众的集体拜年。记者 李念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