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西藏三日徒步游:穿越原始森林 探秘郎秋冰川

西藏三日徒步游:穿越原始森林 探秘郎秋冰川

时间:2021-03-23 15:40:36

相关推荐

西藏三日徒步游:穿越原始森林 探秘郎秋冰川

回想去朗秋冰川这段经历,像是一个亦幻亦真的故事。从位于西藏自治区波密县的朗秋村出发,徒步穿越原始丛林,最终到达朗秋冰川群,整个路程50公里,爬升高度1000米左右,花掉了三天的时间。这条路线尚未被开发,网上几乎找不到完整的攻略,我们得以走完全程,仅凭当地人的口述及GPS的帮助,途中除了几处暂时闲置的牧场,基本还保持着相对原始的状态。这里人迹罕至,时常会发现熊粪便、狼足印等野兽的踪迹……

回归原野

人是一种原始而感性的生物,感情一旦被荡魂摄魄的大自然所呼唤,脑中的所有思绪将会围绕着这一点光亮旋转。

我已经在西藏的波密生活了好一段时间。因为之前还未领略过西藏的冬季,借此机会正好来拜访波密的好友。我认为波密是一处极端之地,在这里,我既可置身于阳光、草甸、雪山的怀抱之中,让头脑彻底放空,慵懒的去享受这仙境般的静谧生活,但是它又能打开我探索的欲望。背上行囊,深入密林,涉足冰川,完全激发出我全身的运动细胞。起初,慵懒的状态孤独地占据了这里每天的生活,除了打扫卫生、做饭,就是晒太阳、逗狗还有扯淡,似乎我全身的肌肉纤维正在一点一点地消融,逐渐地化成一瘫瘫软软的脂肪。我突然意识到,这里的阳光会悄无声息的将人“晒化”,生活状态不能再如此松软的持续下去。

“来吧宝贝!到我的怀抱中来!”而就在此时,一个召唤的声音从密林、冰川深处传来,极具感染力。就这样,我拉上同在青旅的伙伴,静哥、王老湿、二胖,四人成行,开始计划起了这次的目的地。

波密县属亚热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印度洋暖湿气流沿雅鲁藏布江进入帕隆藏布江和易贡藏布江,最终抵达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麓这个死胡同后被截住,致使高寒山区大量降雪,积雪终年不化,孕育出巨大的海洋性冰川,成为地球上中低纬度地区最强大的冰川作用中心之一。这里拥有10万平方公里以上规模的冰川1400多条。比较有名气的如中国最大的海洋性冰川——卡钦冰川,第三大的海洋性冰川——则普冰川,还有中国最美六大冰川之一的米堆冰川等。

既然身陷这“最美冰川之乡”,不趁早去瞻仰一眼它的真容,最终我决定将目的地设在一处鲜有游客涉足的冰川——朗秋冰川。

Day 1 冒险从这里开始

朗秋冰川位于波密县松宗镇10公里处的朗秋村境内,从秋村徒步至朗秋冰川还需20多公里路程。网上完全找不到一套完整的攻略,照片资料也少的可怜,而我对朗秋冰川的了解仅限于一本画册。

装备与食物都在前一天准备妥当,东风却不知哪天才能刮到。通过路程分析,这次跋涉时间较短,路途并非过于艰险,就算天气糟糕也不至于带来太多麻烦,因此我们四人一致决定就在早晨出发!

初冬的波密 ,8点时分天色依然暗淡。这次徒步的起点位于朗秋村,距波密县城30多公里,我们约上一辆“县城小的士”,沿318国道向松宗镇方向行驶。穿过幽静的林间公路,行进到30多公里时来到帕隆藏布江大桥,这是一座跨河公路铁桥,浑身上下已经锈迹斑斑,与桥下碧绿的帕隆藏布江想成鲜明对比。过桥后继续南行大约1公里,到达此次徒步起点——朗秋村。

朗秋冰川因山下的朗秋村而得名。“朗秋”,藏语的正确发音其实叫“冻曲”,“冻”,波密藏语中指用粗圆木挖制的木槽;“曲”藏语通指水。“冻曲”,意思为地势似圆木槽子,山泉喷涌的山谷。看来这次的徒步旅行将要在“圆木槽”上进行了。

此时, 朝阳瞬间穿过聚集多日的云层,北面的群山贪婪的享受着和煦的阳光。微薄的雪地上,有动物精致的蹄印使这场景更加生机盎然,仿佛这次冬游的序幕终被拉开,极具形式感。出发前的顾虑就像是喝了某种魔幻药水,摇身一变,成为幸运的喜悦。

困难往往发生在预想的下一秒。我们旅程的第一步就是踏在了错误的线路上。在朗秋村内有一处岔路口,其中右边那条通向一座小桥,悬空的桥面温度低于大地,微薄的白雪才得以孤独的依附于此,而我们的身体此刻好像失去了控制,在不知觉中被拽向了这边。幸亏冤枉路没走多久就被热心村民拦住,才得以迷途知返。

距朗秋村大约两三公里处,一座小木屋被夹在小路两旁的树林之中,随着脚步的迈进,在其身后又变出两间、三间......最终走出树林时看到这是一座有几户人家的小村落,经过了那座小村庄后,路便“野”了起来,林间漫步变成了山地越野。“快看!那有一道木门。”此时走在队伍最前面的二胖脸上还看不出一丝疲惫。这一处坐标可以确定路线的正确性,这是村民修建的一扇篱笆门,距离刚刚那座小村庄大概有两三公里左右。当然,门是给牲畜造的,至于想进门的人,还是翻过去更省事省力,跨过了这道门,应该就进入了当地人的夏牧场,景观也愈加的丰富、原始。我努力透过挂在枝头上一坨坨浓密的松箩,可以看到一滩滩清澈碧绿的小海子镶嵌在沼地间。

树林中还会发现很多被雷电所劈的树木,它们大多依然矗立在生活了上百年的那块土地之上,好似一面镜子,向来到此地的人影射着雨季时的情景:黑黢的天空压得人喘不上气,翻滚的云好似一张张怪兽狰狞的面孔。经过充足的前戏铺垫后,恐惧感已肆意侵入五脏六腑,一道道蓝紫色的闪电破嘴而出……

路,愈加原始,也愈加舒适,脚下踩的犹如一坨坨大块三明治,最下一层是淤泥胚子,中间夹着柔软的苔藓,还有清香的松针,有时最上面还会被抹上一层薄薄的“奶油雪”,突然,又有一座小木屋出现在一片更加浓密的树林缝隙处,很是突兀。

经过木屋前的小片牧场,向着河流方向行进不远,会发现一直被缠绕的那条河流湍急了许多,继续逆流而上,河右岸的树林突然害羞的向后退,一直退到了山腰处的缓坡,两座木屋出现在眼前,在这一路上遇见牧场的木屋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而眼前这两座显然不同,在这样的隐秘的环境中,与那些“窝囊”的木屋相比,用“奢华”一词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几座木屋依然使用的是榫卯的古法技艺,但工艺严丝合缝,十分讲究,木材也被修理的十分规整,虽然走进看,表面依然坑洼不平,不过为防止雨水侵蚀木板,表面刷上了防水漆,就像是一双粗糙的手擦上了护手霜,显得优柔而光鲜亮丽。我们绕过这几座“豪华”的木屋,继续沿河谷前行,左侧的河滩越来越宽广,河流也变得错综复杂起来,在位置较高的地方俯瞰,好像动脉分支出无数条毛细血管,河道越来越宽。我们只能找一处浅滩,脱掉鞋袜过河了,还好河水不深,有登山杖保持平衡,只是脚下被石子硌的疼痒难忍,一跛一拐的拎着鞋子过了河。

上岸后我们很容易的又找到一条小路,时隐时现,不觉中将我们引入难缠的灌木丛,在灌木丛中穿行就像有无数双手在向后拉扯着,时不时再冒出几簇荆棘,就如被蜘蛛网粘住了一般,挣脱不得。经过一番“搏斗”,一条更加逼仄的小路出现在河床上,之前狭窄的河滩突然变得无比宽广,可能在很多年前,这里水量充沛,原本是一片湖泊。在这个季节大部分河床都干涸了,一阵过路的微风也能卷起一袭沙土,“荒凉”是踏上这片河滩的第一感觉。我们完全暴露在这无遮盖的河滩,享受着太阳的恩赐,不久身体便觉得疲惫。太阳已经开始西沉,将每一个人的身影长高了许多。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此时在西山与密林的双重遮挡下,光线已极其微弱。不知是“陕西馕”的碳水化合物起了化学反应,还是黑暗带来的恐惧小皮鞭在身后的威慑驱使,四人的疲惫感都被蒸发掉了。

此时,天色昏暗,突然一座木桥像幽灵般出现,横跨在“朗秋河”上,过桥后有一处理想的平地,我们趁着仅存的一丝光亮扎营。随着夜幕降临,内心的恐惧感也慢慢发酵,我们很快扎好营,生起篝火,除了篝火附近一小圈被照亮的物体,大地上所有的一切,在苍穹的陪衬下都成了剪影,涉足或未涉足荒野的模样在脑海中都失去了记忆,而转化成一种未知的恐惧。我望着跳跃的火苗,眼皮渐渐沉重了起来,钻进帐篷的四人组在点点星光中,很快便入睡了。

Day 2 冰凿的世界

第二天一早,吃过早饭,我们继续踏上朗秋寻觅之旅。

今天的计划是从营地出发,依然沿着河谷向朗秋冰川方向行进,宿营地设在卫星图上显示的“容措”湖边。幻想中,那里一定犹如仙境,在雪山、冰川的衬托下,湖水发出碧玉般的光芒,定会是处理想的宿营地。

早上八点多钟,河谷中还未尝到阳光那诱人的温暖,空气中还弥漫着昨夜的阴冷湿气。在朗秋河左岸,我们发现了一条小径,卫星图显示前面几公里后需要左转。我们似乎与朗秋河的距离渐渐被拉开,海拔一路飙升至3500米左右,地上的积雪越来越多,树林逐渐被针叶林霸占,星罗棋布的西藏落叶松、林芝云杉等树木威严的耸立在此,万籁俱寂,我们被无边无际的森林包围,好像我们再往前走,身体就将被林海挟裹进那幽冥之界。

密集的树干使能见度降到几十米,其背后是无限的未知,而未知对人的感官来说是恐惧的极限。行进在幽邃而神秘的荒野密林中,是极易与其他人走散、迷路的。所以尽量拉近每个人之间的距离,千万不要让体力不济的人走在队伍的最后,而领路人的速度要掌握得当,防止距离拉的过长。如有一人被吞进那张狰狞的黑色大嘴,其他人也将进入一种毛骨悚然的状态,这里唯一的声音来自于脚下,厚厚的苔藓犹如海绵,吸饱了水,每走一步,水就从脚下溅出来,发出一种“叽叽哇哇”的声音。

不觉间已到晌午,几小时前头顶上那无垠的蓝幕已掀起了翻滚的云朵。“咱们已经和冰湖近在咫尺了!”静哥满是期待的眼神看着GPS,我们几个也凑上前去,果不其然,现在的坐标与那片碧绿的湖泊只有一公里多的距离。我们继续在这条盘山幽径上蜗速爬升时,突然发现与冰湖的距离却越拉越远了,而且在经过一处经幡后的方向更加离谱,这才否定了此路的正确性,不得不改道而行。

“我们直接从这山坡下去,直线往河谷穿吧。”我提议,目前看来应该是最合理的线路。之后我们顺着将近70度的斜坡一路“滚”下,因为山坡植被比较繁茂,不用担心刹不住车,最大的危险在处于后上方队友滚下的碎石,所以最好不要处在一条垂直线上。渡过了一条半冻的小溪后,又回到了朗秋河的怀抱。

“湖呢?”一直查看GPS的我惊奇的望着这片空旷的河滩。“是啊,我的GPS定位也显示咱们已经站着湖面上了啊。”静哥同是一脸茫然。

看看河滩的大体形状,再看看与卫星图上那个叫“容错”的冰湖,五个人的脸上只剩下面面相觑的愕然。冰湖虽然已经干涸,但两山间的朗秋冰川却向我们意兴盎然的吐着冰舌,挑逗着河滩上五个人的心弦,虽然目标近在眼前,但我们还是耐住性子,先找了一块避风的平坦草丛安营扎寨,帐篷搭建完成,拾够木柴,我们四人背上轻装,跨过河滩上一条条错综复杂的溪流,向着终点挺近。

虽然才下午三点多钟,但太阳在群山的掩护下欲要早退,天色暗了下来,我推算夜幕将会在六点过拉下。目测冰川与营地的距离,往返至少需要两个多小时,留给我们的时间正好可以满足。但我们沿着峡谷向上攀爬了不多久,其实已经到了冰舌尖,只是被很多巨石和碎石掩埋着。

朗秋冰川属于“海洋性冰川”,形成了千奇百怪的热熔喀斯特景观:冰川弧拱构造、冰蘑菇、冰溶洞、冰面湖等,还有这令人毛骨悚然的冰裂缝。这些冰裂缝犹如陷阱一般,不时猛然出现在身边,除了睁大眼睛打个冷颤外,你只能祈祷别踩进去,鬼知道它有多深。我们在这石头摆出的迷魂阵中用四肢奋力攀爬着,不经意间一抬头,一大碗“冰激凌”赫然出现在眼前。

老话说的好:人在大自然中是渺小的。等真正身临其境时,才会瞪大眼,捂住嘴,伸出食指向上指指:“这冰激凌足足有四层楼那么高。”这是一个巨大的冰川溶洞,走进溶洞内,感觉像是进入了一座巨型的水晶宫殿,墙壁上发出一抹魅惑的淡蓝色。“宫殿”内冰层上都被厚厚的灰尘和碎石覆盖,说明冰川的状态极不稳定,我再往冰溶洞内钻,有一条暗河通向视线不及的黑洞,在两旁的冰壁上,我惊奇的发现了许多蚊子,这才觉得溶洞内的温度确实要比外面高一些,甚至会觉得有些温暖,这些蚊子为阴暗的“地窖”带来了一丝生机,只是不知它们靠什么过活。在这心潮澎湃的时刻,我掰下一根“朗秋老冰棍”放进嘴中,细细的吮味那冰爽的感觉。

钻出“水晶宫殿”,我们继续向更高处爬去,以便更近距离瞻仰朗秋冰川。随着高度的攀升,朗秋冰川的真容终现眼前,远观就像一盆还没搅和开的面团,有一种给它揉开的冲动,但是这“面团”上的每一块肌理,应该都有十几层楼那么高吧,它们拼凑在一起的壮观景象足够震撼人心。

这里似乎没有一丝生机,仅仅通过视觉,就能体会到那冰冻的感觉,犹如身处在一个比地球距离太阳更远的星球上。随着天色变暗,气温下降的速度很快。趁着黄昏的余晖我们准备迅速下撤。如果晚上在没有任何保暖措施的情况下被困在此地,将会遭遇很大危险。我们当即决定——赶紧撒!

在跌跌撞撞中,路途在归心似箭的心情当中被拉得稍微长了一点,但也在归途中更添动力,踉踉跄跄的四人少花了一半的时间回到了营地。在无限深邃的夜空下,围着篝火,谈论着这叱咤风云的一天,生命好似得到了重生。对大自然的敬重之情恰似一股电流,在我全身不断激荡着。

Day 3 归途

吃完早饭,我们开始拔营,浇灭篝火,终于到了归家的时刻。

返程全是下坡路,加上轻车熟路,来时两天的路程被缩减成一天,这天晚上八点多到达朗秋村,朗秋之旅就此结束。这三天这就像是去参加了一场上天组织的演出:蓝天、白云、冰川、雪山以及自然万物向我们展现了无限神奇。

作为一个自然界的生物,有幸看到这样一场规模弘大的演出,对祖先在我们体内留下的原始情怀,是一次莫大的安慰。而这种原始的血液还依然会在体内源源不断的流淌。

每一个早晨都是一个愉快的邀请,使得我们的生活与大自然同样地简单,从容不迫的去度过每一天,也许可以说,同样地纯洁无瑕!平静的生活,不敢去品尝新鲜的味道,也许最终会发酵成绝望,不要将心中的那首圣歌被琐事埋葬!张开臂膀,给自己一个去拥抱自然的机会,不需要什么理由,因为我们来自那里!

Tips

1.由于去往朗秋冰川不是徒步穿越的常规线路,多是时隐时现的羊道且岔路较多,山里时常会有熊、狼等野生动物出没,为安全起见,请务必找当地村民做向导。

2.高原地区户外活动,夜间保暖尤为重要。整条线路在海拔3000~4000米之间徘徊,在不同季节携带相对应的保暖装备。

3.夜间切记不要独自一人在河滩上溜达!切记!

4.处理好垃圾,别做一个环境终结者!

文、图/二狗 《西藏旅游》杂志原创文章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