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咸阳」做优做强旅游产业 助推农民致富增收

「咸阳」做优做强旅游产业 助推农民致富增收

时间:2019-08-21 16:53:04

相关推荐

「咸阳」做优做强旅游产业 助推农民致富增收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从至今在烟霞镇工作已近三年,通过平时的学习和工作,我对烟霞镇旅游产业的发展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思考:

一、烟霞镇旅游发展的优势资源

(一)地理区位优势

烟霞镇位于礼泉县城东北17公里处,北靠唐昭陵九嵕山、东临泾河、南依泔河,依山傍水、环境优美。距市区48公里,市区60公里,关中环线、唐昭陵旅游专线穿境而过,距福银高速入口仅10分钟车程,交通便捷,属西咸半小时经济圈,地理区位优越。

烟霞镇域总面积118平方公里,辖40个行政村,总人口7890户,34796人,城镇常住人口9860人。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30个省级重点示范镇之一,被咸阳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城乡统筹发展试点镇,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重点示范镇,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烟霞镇的旅游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流和物流。

(二)自然资源条件和产业优势

烟霞镇地势北高南低,东临泾河,南邻泔河,可利用水资源丰富,北部有大唐帝王陵园九嵕山、方山、玉皇殿山,境内有山区、半山区、平原,生态优美、景色怡人。地貌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是苹果的最佳适生区。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冷暖适中,自然环境十分优越。

烟霞镇耕地面积6.6万亩,果园面积3.4万亩,其中以优质苹果、酥梨为主,近年来又发展以御杏、御桃、樱桃、核桃、石榴等杂果示范林1600余亩。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水源充沛,劳动力资源丰富,是得天独厚的果业优生区和资源丰沛的现代农业基地。

镇区在强力推进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的同时,镇域工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以投资43亿元的海螺水泥项目、投资3.6亿元的利华包装材料生产项目、投资3.1亿元的秦晨木业和东明科技项目等企业为龙头,吸引了大批建材加工企业和物流运输企业入驻,带动了中微小企业的发展,活跃了商贸流通,给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人文和历史资源优势

1.关中传统民俗文化。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烟霞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关中传统文化很好的在这里得到继承和积淀,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面条宽的像腰带、锅盔大的像锅盖、泡馍大碗卖、房子半边盖、秦腔不唱吼起来,油泼辣子还是一道菜。特色小吃更是不胜枚举,用一曲民间小调来说就是:“油泼面夹一口香的发抖、菠菜面营养多绝对很牛、裤带面粗得很挑战喉咙、浆水面连汤带水记得擦嘴、biangbiang面拌上肉蛋真是筋斗、蒜蘸面有点辣小心舌头、炸酱面然一点吃不了咱兜着走。”

2.大唐历史文化。烟霞镇因东汉郑子真隐居烟霞洞而得名,其居住的烟霞洞至今保留完好,周边清泉流长、绿树成荫,生态优美。著名的维新变法志士刘古愚在烟霞山底隐居,兴办草堂,聚徒讲学,保存完好的“古愚中学”仍恒久固原的坐落于烟霞境内。

唐太宗昭陵位于烟霞北部九嵕山,是世界规模最大、陪葬墓最多、遗存历史文物最为丰富、具有代表性的帝王陵墓,被誉为“天下名陵”。其陪葬墓有长乐公主墓、城阳公主墓、新成公主墓、韦贵妃墓、魏征墓、李靖墓等,地上地下遗存了大量的文物,是我们了解、研究唐代乃至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难得的文物宝库,也为烟霞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大唐文化素材。

唐昭陵博物馆坐落于烟霞镇区内,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馆内陈设着各大陪葬墓出土的大量壁画、彩绘釉陶、唐三彩以及精品文物8000余件。其中碑林陈列室收集昭陵六骏碑、唐太宗像碑、昭陵图碑等60余通,出土墓志40余合,被誉为中国三大碑林之一。

唐昭陵“天下名陵”的恢弘气势和文化底蕴使烟霞负有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特色,将这些陵墓及保护区作为旅游发展的有机组成单元,使文物保护和旅游结合,与生态绿化相结合,与居民日常生活相结合,并在城镇风貌上以别具风格的关中民俗文化与之协调,使几者相得益彰,各得其所,交相辉映,形成了烟霞镇古色古香、文化浓厚、韵味十足的文化旅游素材。

二、烟霞镇旅游发展的现状

近几年来,烟霞镇以“产业富民、工业强基、旅游兴镇、城乡统筹”的发展思路,乘着全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东风,旅游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成功塑造了“关中印象体验地--袁家村”品牌,初步开发了唐太宗昭陵陵山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初步成型,基本构建起了以民俗体验游和乡村休闲旅游为主体、生态观光旅游为辅的旅游发展现状。

一是民俗体验旅游形成品牌。从起,烟霞镇大力挖掘农耕民俗文化,依托传统的关中民俗文化,先后在袁家村建成融关中作坊、关中民俗体验、关中小吃、关中杂耍等于一体的100多间康庄民俗老街店铺和工艺作坊,为游客提供关中民俗民情印象旅游体验。同时,依托传统作坊展示关中原生态农产品生产工艺和流程,其作坊生产的菜籽油、辣子、豆腐、酸奶等系列农产品和土织布、刺绣等民间工艺品逐步赢得了市场,吸引了省内外游客的青睐,打造了著名的关中印象体验地—袁家村民俗旅游品牌,仅“十一”国庆期间来袁家村观光旅游的游客突破了70万人次。

二是乡村休闲旅游初具规模。在成功地塑造了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民俗旅游品牌后,烟霞镇趁势而为,大力发展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休闲旅游,从农家房屋打造、室内外装饰装潢、家具家私摆设等小节,都注入了传统文化要素,突出体现一户一个特色,一户一个品牌,逐步形成了以关中印象体验地--袁家村、御杏飘香--山底村、龙眠福地--陵光村、花果氧吧--东坪村为品牌的农家休闲旅游村庄,农家乐经营户达到了160余户,可为游客提供集餐饮、住宿、棋牌、瓜果采摘、田园体验等休闲旅游服务,让游客尽享轻松惬意的生态田园生活之美!

三是大唐文化旅游初步开发。烟霞镇充分发挥区域内大唐文化素材,对唐太宗李世民陵山进行基础改造,修建登陵阶梯,塑制唐王李世民雕像,登陵行道两侧矗立初唐文臣武将石刻简介,陵山半腰分列塑立“昭陵六骏”浮雕,情态各异,姿态生动,神韵充沛,造型优美雄骏,给人以盛唐文化无限遐想。陵山上广植松柏,风景独特,山势孤耸回绝。登上陵山,劲风呼啸、乱云飞渡、南瞰秦川、北望沙塞、右盼乾陵、揽物思情,追忆先祖功业、激励人生志节。与此同时,对唐昭陵博物馆进行改造提升,整个馆区占地45亩,馆藏文物8000余件,有出土文物陈列室、唐墓壁画陈列室和碑石陈列室(二座)等文物展厅4座,展出面积2400平方米,为游客鉴赏了解、研究唐代乃至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建立了难得的文物宝库。

四是御果之旅增添旅游特色。烟霞镇依托山底御杏、东周樱桃、下高石榴等优势杂果产业,借势生态资源,大力发展观光旅游。在北部山区栽植御杏、樱桃、石榴、核桃等特色杂果林1600余亩,精心打造了福寿园、诗画园、御桃园、御杏园等杂果观光园区,着力打造了以踏青赏花、御果采摘为主的四季御果之旅生态休闲旅游,提升了烟霞杂果的品味和知名度,拓宽和延长了旅游产业链,带动了商贸流通、服务业、农家乐等相关产业,成为烟霞镇旅游发展的又一特色。

五是旅游配套设施逐步完善。烟霞镇在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中,立足与烟霞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融合共享,完成了与袁家景区、乡村旅游示范村接通的敬德路、秦琼路、昭陵大道、古御道、旅游路等多条路网建设,景区内部街道全部实现了硬化铺设,并实施了水网、电网改造、景区内绿化亮化、栽植工程,这些配套设施的建成,进一步增强了全镇旅游发展的动力。

,烟霞镇游客数量突破260万人,旅游收入突破2.4亿元,景点周边各村人均收入达到1.63万元以上,品牌景区的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袁家村也先后被评为“全国生态示范村”、“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一村一品’农家乐明星村”、“国家级AAAA旅游景区”、“中国十大美丽乡村”等荣誉称号。

三、烟霞镇旅游发展的不足

烟霞镇在旅游发展中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资源基础和文化内涵,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成功地打造了一些旅游品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暴漏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没有形成镇区整体旅游发展规划。在,关中印象体验地袁家村制订了《袁家村旅游发展规划》和《袁家村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但就整个烟霞镇的旅游资源来说,目前,还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对全镇现有的优势旅游资源统一规划和整合利用不够,停留在了发展到哪里是哪里的误区。重点镇建设规划、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与乡村旅游发展结合不够紧密,没有形成旅游连片效应,资源的组合效益也不明显。

(二)旅游开发模式还比较单一。就目前烟霞镇旅游发展的现状来说,旅游发展的开发模式比较单一,只局限于节假日短途的休闲观光游和乡村休闲旅游,其他的体验型、度假型乡村旅游发展不足,景点比较松散,缺少项目支撑,特别是“购”和“娱”相当弱小,游客享受不到“白天游景点、途中能购物、晚上有娱乐”的“一条龙”服务,逗留时间短,消费单一,对服务业的拉动和辐射力不强。目前关中印象体验地袁家村已经看到了这一点,在发展民俗游的基础上,已逐步探索开始引进旅游项目,把假日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并开始不断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但还是远远跟不上发展的速度。

(三)旅游景区季节性比较明显。由于受气候因素的影响,镇区内旅游资源的季节性变化比较明显,如冬季九宗山植被的萧条、杂果林的休憩,景区内绿色植被的不足,会影响到游客的心理感受和游憩质量、游憩效益,进而使全镇旅游业的淡、旺季比较明显。

(四)景区内外环境打造做的不够。虽然镇区内各景点周边果树较多,景区内部也做了一些绿化,但绿化效果不好,没有在绿化亮化上下功夫,更没有一些农村特有的绿色标志性景观带和林木,不能让游客刚一进景区就耳目一新,顿觉清新清爽的感觉,吸引不了游客的眼球和好奇心。加之周边各村农民自我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识不强,组织化程度较低,农民素质与现代乡村旅游服务要求不相适应,使得农村环境卫生与农民环保意识也与乡村旅游发展有一定的差距。

(五)基础设施还不完善,综合服务能力弱。虽然近年来,镇政府在景区内外基础设施建设中有所投入,但还是杯水车薪,旅游基础设施、娱乐设施、购物环境、交通、卫生设施等比较滞后,不能满足发展乡村旅游的需要。表现在景区的道路等级低,各旅游景点间通达力不够,没有专门的公交转运车辆,尚未形成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环境卫生保洁压力较大,垃圾清扫转运跟不上;停车场、卫生间等公共服务设施跟不上,逢重大节日,人流又特别密集,景区接待压力较大,综合服务能力不足。

(六)宣传促销效果不明显。近年来,烟霞镇虽然在宣传促销方面下了一些功夫,做了一些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总体效果不明显,体现在宣传造势整体性、全局性意识不强,各景区景点缺乏共创品牌、联手促销意识,配合不够,力量分散,主题不明,效果不佳,吸引的游客也仅仅以本省内自驾游游客居多。再者就是在一些重要交通路段、强势媒体做的宣传广告较少,没有形成推介效应。

(七)人才匮乏,经营管理水平低。目前,烟霞镇旅游管理队伍薄弱,仅仅依靠村级干部和商户业主自主管理,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缺少既懂旅游经济又懂旅游文化的复合型人才、优秀的营销人才和有市场头脑的经纪人,旅游策划、开发、管理等水平有待提高。

[!--empirenews.page--]副标题[/!--empirenews.page--] 四、加快烟霞旅游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要促进烟霞镇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继续坚持“产业富民、工业强基、旅游兴镇、城乡统筹”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打造“礼泉县域副中心,生态园林式历史文化旅游名镇”这一目标,按照“文化、农业、生态相结合,三轮驱动”的发展模式,以关中民俗文化、大唐贞观文化为基础,以特色果业资源、乡村休闲游和农业观光游为配套,以生态环境为依托,走出一条以文化带动旅游,以旅游拉动农业、促进商贸,同时又繁荣文化的烟霞旅游发展之路,真正实现烟霞从旅游资源大镇到旅游经济名镇的跨越。

(一)拓展思路、科学规划。要立足烟霞实际,充分挖掘整合现有旅游资源,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按照建设“礼泉县域副中心、生态园林式历史文化旅游名镇”这一发展总体目标,结合重点示范镇建设规划,合理布局,高起点、高品位规划烟霞镇乡村旅游发展,形成以有特色、有影响的重点旅游品牌--袁家村为龙头,以周边几个乡村旅游示范村为支撑,以现代农业观光园为辅,加大生态绿化和环境打造,引进特色旅游项目,实现假日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的转变,构建起烟霞镇旅游发展新体系,从整体上提升烟霞镇乡村旅游品质,增强发展后劲。

(二)把握方向、突出特色。一是要突出文化、现代农业、生态三大特色,深入研究和挖掘烟霞镇丰富的大唐文化和浓郁的民俗文化为烟霞镇旅游发展的根基,用悠久的唐文化历史和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来引领烟霞镇旅游品质,精心打造民俗旅游体验基地、大唐文化展示基地、生态农业观光基地和娱乐休闲体验基地,把休闲度假旅游作为烟霞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二是要把历史文化区位特点、自然风貌、生活习俗、民族传承、特色餐饮和休闲度假有机地结合起来,用文化搭台,特色唱戏。同时充分考虑区位条件,自然生态,民俗文化,投入能力、市场容量等因素,做到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合理布局,稳步推进,形成品牌和和持色,打造烟霞镇旅游发展的新亮点,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群体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三是要开发旅游产品。加大产业培植力度,在提升开发以袁家村为主的特色旅游农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营造山底、东坪、陵光等村农家乐经营氛围,加快官厅村大唐第一村和张山村必捷冰雪世界项目建设运营,鼓励支持袁家周边村开发特色旅游食品、大唐文物复制品、非物质文化产品。开发“关中秦腔”、“剪纸”、“皮影戏”、“炫板腔”“风箱歌”、“婚嫁习俗”和民风民俗等民间艺术文化,举办具有民俗个性、可参与性和趣味性的旅游演艺节目,邀请知名书画家、作家、歌星、影星到烟霞休闲度假、写生创作、献才展艺,借助名人效应喧染旅游产品。争取省乃至国家宣传文化部门或影视界到烟霞拍摄风光片、电影、电视,不断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延长旅游产业链条,实现旅游、文化、商贸有机融合,打造省内外最理想的休闲旅游度假圣地。

(三)区域合作,连片推进。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现有镇域内旅游资源的整合,强化区域合作,连片推进。一是要将烟霞镇的民俗旅游、乡村休闲旅游同礼泉境内其他旅游景点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连点成线、连块成片,开辟旅游专线。二是要将昭陵博物馆和唐太宗陵山旅游风景区组合起来,打造成崇古祭祖、追根寻祖的品牌旅游专线,形成李氏宗亲崇古祭祖、追根寻祖文化旅游网络,并将此品牌推向海内外,吸引更多的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前来崇古祭祖、追根寻祖、观光旅游、投资开发。三是要规划精品线路。合理布局规划建设2到3条精品旅游线路,把关中印象体验地袁家村、昭陵博物馆、唐太宗陵山、乡村休闲旅游示范村、杂果林观光采摘示范园等旅游景点有机的连成一片,提高游客旅游观光娱乐的可达性。

(四)完善服务,优化环境。要根据烟霞旅游发展的需要,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发展位置,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完善服务功能,优化发展环境,改善旅游发展条件。一是加快道路建设。抓住国家加大对基础设施投入的机遇,多方努力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结合“村村通”和扶贫开发等工程,抓好景区与主干道的连接线和景区间的道路建设,破解交通“瓶颈”,增扩福银高速出口收费窗口,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设一个外通内畅、安全快捷的旅游交通网络,有效解决旅游进入性问题。二是完善公共服务。在景区外合理规划停车场、购物中心、客运站等公共服务站点。景区内设置邮递、寄存、自助取款、卫生间、休息长椅等公共服务设施。三是加强镇区建设。城镇品味的高低,体现着一个地方的文明程度,也是一个地方的窗口和名片。因此,在规划建设城镇时,必须确立城镇建设与旅游发展一体化的战略思想,用旅游城镇的理念经营街镇、做靓城镇,突出山区特色意识,突出生态环境意识,突出文化景观意识,在景区道路两侧广植绿化林木,拓宽并建设景观带,让游客未到景区便有回归自然,赏心悦目的视觉冲击。四是实施景区绿化亮化。合理对景区内部绿化亮化进行规划设计,栽植特色林木,吸引游客眼球,同时扮靓景区,丰富旅游夜生活,把烟霞建设成为一个布局科学合理、基础设施配套、休闲氛围浓郁、自然环境优美、具有山区特色的旅游集聚中心。

(五)强化品牌,加强宣传。发展旅游业,要加大市场宣传、促销力度,一是要举办多种形式的旅游宣传活动,广泛运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介,面向全国大力宣传烟霞旅游文化。二是要积极参加国内各类旅游博览会、展览会,不断提高烟霞民俗文化和乡村休闲旅游品牌的知名度;三是要与旅行社合作,将烟霞休闲度假游纳入其旅游线路中,开辟组团旅游绿色通道。四是要定期开展策划活动,在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策划的同时,政府应定期组织新闻记者、旅行社到烟霞考察,以便从游客的角度发现卖点,进行策划。

(六)政府主导,部门协作。一是要实施政府主导型的旅游业发展战略,其目的就是要“筑巢引凤”,引导社会资金无障碍的流入旅游景区,甚至是优先流入旅游行业。政府应突出解决景区规划和连接道路建设问题,要在交通、农业、林业、国土、规划、环保、建设等方面形成支持旅游发展的大合力,资金适当向旅游项目倾斜。二是要健全和完善有关的政策措施,积极探索适应和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机制,从政策上激励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从机制上探索创新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三是要强化部门协作,县直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全方位支持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项目的审批,要从简从快办理;对主要的酒店宾馆,有关部门要通过共建方式积极予以帮助指导,避免无序、多头检查,努力创造良好的旅游经营环境。

(七)培育人才,强化管理。旅游业的发展壮大,应着力搞好人才队伍建设。一是要加大从业和管理人员培训,政府应从财力上给予支持,拔出专款,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模式,依托礼泉千人教育培训中心资源,组织旅游从业人员学习导游讲解知识、服务礼仪、烹饪技术、民族风情表演、工艺品制作开发以及安全、卫生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质量,通过培训,让农民变老板,农区变景点,村民变导游,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二是要创新吸引人才机制,注重旅游管理人才和企业家队伍的培养,特别要重视培养和积极引进经验丰富的旅游营销、策划、创意人才,培养一批爱岗敬业、技能精湛的本土人才,提升服务档次。可借鉴选拔“村官”、“企官”的经验,从机关事业单位选拔优秀人才到重点景区景点挂职,帮助旅游企业搞好景区开发与管理。三是要理顺管理体制。建立符合烟霞实际的旅游景区管理体制,对镇区内的景区景点,成立高规格的管理委员会,赋予职责,统一协调管理景区开发建设。对单一的景区采取政区合一的管理模式,以便提高管理效率。同时,强化旅游管理部门职能,赋予明确的管理权限,充分发挥其在旅游规划落实、项目申报、行业管理等方面的行政职能作用,不断提升景区管理维护水平,努力把烟霞打造成享誉国内外的知名旅游名镇!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