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曾经人相食 今成“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

曾经人相食 今成“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

时间:2020-08-15 01:11:35

相关推荐

曾经人相食 今成“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

【趣旅游·爱摄影·品历史】

一个太行山区灾害频发的穷县,因旱灾500年间人相食5次,一担水要了新媳妇的命。牺牲189条命,256人重伤致残,终建成“人工天河”、“中国的水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红旗渠。

●一担水要了新媳妇的命

这就是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太行山东麓,地处豫、晋、冀三省交界处的林县。据史料记载,从明朝正统元年(即1436年)到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共514个春秋,林县发生自然灾害100多次,大旱绝收30多次。有时大旱连年,河干井涸,庄稼颗粒不收。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干旱严重到"人相食",在这5里人相食5次。

林州有一种独特的历史遗存,叫“荒年碑”,那是历代林州人对干旱的记录。合涧镇小寨村的“荒年碑”记述清光绪三年旱灾的悲惨情景:“回忆凶年,不觉心惨,同受灾苦,山西河南,唯我林邑可怜……人口无食,十室之邑存二三……食人肉而疗饥,死道路而尸皆无肉,揭榆皮以充腹,入庄村而树尽无皮,由冬而春,由春而夏,人之死者大约十分有七矣……”

明代林县知县谢思聪组织修建了谢公渠,这些工程也只解决了部分村庄的用水问题。

民国九年(19)大旱,黄崖泉的泉水小得只有香火头那么粗。大年三十,桑林茂老汉起五更爬上黄崖泉,想趁早挑担水回家过年。挑水的人多,一直挨到天黑他才接满一担水回村。新过门的儿媳妇王水娥惦念公爹去担水一天还未回来,就出村去接。天黑路滑,新媳妇又是小脚,接过担子刚走几步,一不小心被石头绊倒,一担水洒了个净光。儿媳妇又羞又愧,就在万家团圆的除夕上吊自尽了。大年初一,桑林茂老汉埋葬了新婚儿媳的尸体,带着全家踏上了逃荒路。从此,这一家人再无音信。

●“引漳入林”

1959年,林县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干旱。境内的4条河流都断流干涸了,水库无水可蓄见了底,山村群众又得远道取水吃。

1959年10月10日,林县县委召开会议作决定把浊漳河的水引到林县来,时任中共林县县委书记的杨贵发出了“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号召。当时正逢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引漳入林”工程于1960年2月开工。全县只有150亩耕地、300万元储备金、28名水利技术人员。

1960年2月,林县人民开始修建红旗渠(原称“引漳入林”工程),经过豫晋两省协商同意,后经国家计委委托水利电力部批准。

他们使用的是最简单的劳动工具,军民联合,用人推肩扛的方式,在山崖上开凿了一条不可思议的天河。

1969年完成干、支、斗渠配套建设。至此,以红旗渠为主体的灌溉体系基本形成。灌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4万亩,7月工程全面竣工。

用了九年时间,红旗渠终于修通了。

●凌空除险,自己拿钳拔掉砸坏的3颗牙

在历次的红旗渠相关展览中,一个高悬于半空中,手持除险钩排险的人的照片经常被放大作为主题宣传画,这个人被誉为太行山上的“飞虎神鹰”,他就是红旗渠工地除险队队长、红旗渠建设特等模范任羊成。

凌空除险是当年修渠民工为了在悬崖峭壁上开山放炮,去除险石而独创的一种高空作业法。羊工出身的任羊成和他的伙伴们,决心甩掉竹竿,凌空除险,于是红旗渠总指挥部应他们的要求,从各乡抽调了三十多名身强力壮的民工,组成凌空除险队。于是一群腰系绳索,在悬崖峭壁间飞来荡去的除险队员成了红旗渠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任羊成讲述了一段难忘的受伤经历:“记得那天作业时,一块石头砸到我的嘴上,当时4颗牙齿被砸坏,嘴里血流不止,无奈,我只好从随身带的工具包里拿出钳子,拔掉了其中3颗牙齿继续工作,不然就没办法喊上面的工友向下放绳了,当时疼得直掉泪,但是无论怎样,我也没有停下手里的工作。”任羊成就那样悬在半空中作业,一直坚持到下午1点钟左右才收工,下来后,他的脸已经肿得很大,嘴也合不上,喝口水都很困难。

●红旗渠的8个神奇数字

长度:红旗渠在山路绵延1520公里,比从伦敦到维也纳还要远一些。

工程量:削平1250个山头,打通了211个隧道,挖土石方1818万立方米,相当于从哈尔滨到广州修了一道高3米、宽2米的万里长城。

工期:10年,从1959年始,1965年干渠通水,分支工程全部建好是1969年。

劳力:当时林县50万人,有30万人参加了劳动,几乎家家都出了人工。

资金:累计投资6880万,其中85%为当地和群众自筹。

寿命:设计寿命20年,但至今已使用了50年。

效果:通水前亩产200多斤,通水后提高到八九百斤,2014年全市的经济总产值450亿元,是通水前的6400多倍,稳居河南前十。

牺牲人数:为了修建红旗渠,共有189名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最大的60岁,最小的17岁。256人重伤致残。

蜚声海内外的林县(现称林州)红旗渠,被世人称为“人工天河”、“中国的水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在航天飞机上腑瞰地球,能够看到中国的两大地标性建筑物,一是万里长城,再就是林县红旗渠。

●红旗渠景区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旗渠景区由“分水苑”、“青年洞“、“络丝潭”三个景区组成。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的工程,被人称之为“人工天河”。

红旗渠青年洞,是红旗渠旅游的核心景点,也是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因参加凿洞的突击队是从全县民工中抽调出来的300名优秀青年,故取名叫“青年洞”。

人文表演,凌空除险。现在,青年洞景区由当年的“除险英雄”现已年过七旬的任羊成亲自指导训练的小伙子,会给你带来原汁原味、惊险而又精彩的表演。

青年洞总长616米,高5米,宽6.2米,青年洞位置处于豫、冀、晋三省交界处,素有“鸡鸣一声闻三省”之说的牛岭山村下方。

红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动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历时近十年。该工程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红旗渠总干渠全长70.6公里(山西石城镇-河南任村镇),干渠支渠分布全市乡镇。据计算,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绕行北京,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

到了今天,红旗渠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山西、河北与林县争抢水源,争纷不断。渠上游开了24个放水囗,8个大虹吸管道,甚至有人在两处炸毁红旗渠岸,震惊全国。现在红旗渠水流量只是原来的六分之一,灌溉面积由60万亩下降到29万亩,用水由不要一分钱变为每年向山西交水费数百万元,一手交钱,一手放水。抛弃社会主义协作精神后,红旗渠步履维艰,命运堪忧。(图/文 凌云客)

感谢您的关注!欢迎分享转发!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