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敦煌莫高窟:飞天舞黄沙

敦煌莫高窟:飞天舞黄沙

时间:2020-07-21 04:04:51

相关推荐

敦煌莫高窟:飞天舞黄沙

引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甘肃敦煌历来作为西域与中原的地域、文化分割线,给人的印象难免是黄沙滚滚、凄楚荒凉,但就是在这里,交融、孕育出了中原、印度、西域文化的共同结晶——敦煌莫高窟。在普通人的印象中,“飞天”可以说是敦煌莫高窟的代名词和使者,那一个个飞天的神女穿越千年的时空隧道,为我们拉开了认识历史与文化的神秘面纱。

西汉张骞开辟丝绸之路,使甘肃敦煌成为了一个在历史上地理位置非常特殊的地方,“春风不度”的玉门关在这里,“西出无故人”的阳关也在这里,此双关皆是我国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站点,这为莫高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据《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唐)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即366年,一个叫乐尊的僧人路过今天莫高窟所在的地方,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以此为神迹,便在岩壁上开凿洞窟,礼佛修禅。逐渐这样做的僧人禅师增多,洞窟也越来越多,“漠高窟”的称呼也相继出现,其含义是指沙漠的高处,或修建佛窟是最高的修为,“漠”通“莫”,再后来直接称“莫高窟”。

经五胡乱华后的十六国,到北朝,再到隋、唐,直至西夏、元朝,莫高窟虽然地处位置特殊而敏感,但一直在不断的开建,元以后停止开窟,逐渐冷落荒废,明朝闭关后逐渐被人遗忘。直到光绪二十三年,王道士发现莫高窟使得其能够重新现世,它已经有了一千五百余年的历史。

说到莫高窟,必然要谈到壁画,谈到莫高窟壁画,则最绕不开的便是飞天,“飞天”可以说是敦煌莫高窟的代名词和使者。据考飞天的原型是佛教天龙八部当中的紧那罗、乾闼婆,其分别为“歌神”、“乐神”。敦煌莫高窟飞天的形象发生过非常大的变化

1、早期 早期飞天表现为男性特征,画风粗狂,异域风格非常的浓重。

2、中期 隋朝左右,飞天的风格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男性特征减弱,女性特征明显,画风日渐细腻,中原文化风格开始注入,佛、道交融,表现之一便是飞天人物束起了发髻,戴上了道冠。有的脖饰项链,有的肩披彩带,有的腰系长裙。或奏鼓、或拍板、或吹笛、或拨弦。

3、成熟期 唐朝可以说是飞天创作最成熟的时期,飞天形象几乎完全女性化,体态丰满而柔美,身姿灵动而不张狂,可见飞卷的舞带、飘曳的衣裙,完全就是中原文化印象中的神女,与李白“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一句,俨然相应。不过在构图、用色以及主题方面,依然保留了异域文化的特征。至此后,飞天的形象就没有再发生过太大的变化。

5月17日,樊锦诗被评为“感动中国度人物”,原因便是她对敦煌具有绝对价值的保护和研究。她被誉为继常书鸿、段文杰之后的第三任“敦煌守护神”。出生于1938年的樊锦诗,曾就读北大,1962年到敦煌莫高窟实习,1963年被分配至敦煌莫高窟工作。接到工作分配通知的时候,她家人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般高兴,因为那个时候的敦煌莫高窟工作环境恶劣,生活条件差,离家又远,和古时候边塞诗的描述相差无几。她父亲曾想过替女儿申请调换工作岗位,但樊锦诗拒绝了。

正如她自己所说“当时只是过路,但一走进敦煌,进入石窟,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开始与千年对话”,这场对话对敦煌莫高窟、对飞天的神女来说,或许只是一瞬,但对于樊锦诗来说,却是一辈子。是得,从她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到今天,她一辈子都再没离开过。在樊锦诗的保护下,壁画中的飞天神女未曾老去一丝一毫,但樊锦诗自己却从曾经的少女,成为了如今的高龄老人。为了敦煌莫高窟,从青丝到白发,樊锦诗奉献了一生,但未曾有过丝毫的动摇、后悔。

(对文章喜欢或有意见欢迎留言,持续输出文学、艺术、历史等人文内容,恳请点赞、收藏)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