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张宗宪+马未都:他们的故事就是半部中国收藏史……

张宗宪+马未都:他们的故事就是半部中国收藏史……

时间:2018-09-11 11:45:58

相关推荐

张宗宪+马未都:他们的故事就是半部中国收藏史……

1994年,中国嘉德首场拍卖会举行,第一件拍品是吴熙曾的《渔乐图》,起拍价7000元,手持一号牌的张宗宪率先出价:“今天是嘉德首拍,我出一万八,一拍就发!”场内顿时活跃,张宗宪和场内买家竞相加价,最终加价至八万八,著名鉴定家徐邦达敲响中国拍卖第一槌,张宗宪博得头彩。

就在中国拍卖第一槌的现场,和张宗宪无意中“同框”的还有马未都,两人相隔不远。时隔,叱咤中国收藏圈近半个世纪的风云人物,都成为中国艺术品举足轻重的收藏家,也是中国文物与艺术品市场的推动者。两位收藏界的泰斗,一南一北,于1月13日,相聚于嘉德艺术中心,出席《张宗宪的收藏江湖》新书签售及读者交流活动,共话中国收藏。

张宗宪:拍场永远的No.1

几十年来,在收藏界大名鼎鼎的“罗伯特 · 张”(Robert Chang)独领风骚,选择坐在第一排,举1号牌,爱买1号拍品,人送雅号“1号先生”(No.1)。张宗宪自己表示:“我是华人第一顶,好的东西就是要出好的价钱!”

“1号先生”的拍场风采

1960 年,张宗宪与伦敦著名古董商塞缪尔·马钱特(Samuel Sydney Marchant)在永元行。

年届九十的张宗宪,从年轻时就进入古董收藏界,叱咤风云多年,见证中国艺术品市场无数风风雨雨、起起落落,过手众多价值千万的珍贵藏品,交往藏界诸位传奇人物,不仅满肚子的故事和典故,其阅历更堪称一部华人收藏的活历史。

张宗宪天资聪慧,家学渊源深厚,祖父张揖如是近代竹刻巨擘,父亲是民国上海滩古董界翘楚张仲英,十几岁的张宗宪就开始在北平古玩市场进货。1948年,20岁的张宗宪离开上海,只身仅携带24美元到了香港,“没有钱,不会讲广东话,不会说英语,没有亲戚,没有朋友,没有老婆”。3年后,他在香港开设了自己的古董店——永元行,在那时,北京的旧王孙、上海的昔日收藏家纷纷避居香港,香港成为中国文物流通的重镇,20岁出头的张宗宪幸运地赶上这波浪头并淘到了第一桶金。半个多世纪以来,张宗宪不余遗力地在全世界收藏中国瓷器和书画,凭借眼力及经营头脑,赢得世界收藏家的信赖和尊重。早在1989年,他就以1650万元港币,帮台北鸿禧美术馆创办人张添根购得清雍正珐琅彩芙蓉芦雁杯,当时创下清代瓷器最高记录。

书籍内页:张宗宪所藏鼻烟壶

书籍内页:张宗宪所藏瓷器

张宗宪藏品:清乾隆 鎏金掐丝珐琅凤形花插

高31厘米

几十年来,张宗宪经手的瓷器和书画作品超逾万千,他始终坚持追求精品,宁缺毋滥。张宗宪对瓷器的收藏标准是追求“全美”,而在书画上追求的是“独特”。他深信:“只要东西好,贵了还能贵!”这样的收藏标准也为他带来丰厚的回报。1992年,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张大千的《灵岩山色图》被他以429万港元竞得,创下当时中国近现代书画的最高价,此作出现在北京保利秋拍,成交价高达6272万元。2002年,在香港苏富比举办的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会上,张宗宪收藏的一件清雍正时期的粉彩蝠桃纹橄榄瓶,以4150万港元成交,创下了当时清朝瓷器世界拍卖纪录。将这件宝瓶收入囊中的不是别人,正是张宗宪的妹妹张永珍女士,后来,这件宝物被捐给了上海博物馆。,张宗宪先生收藏的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在香港佳士得以1.51亿港元成交,由著名陶瓷收藏家、经纪人翟健民购得。香港苏富比春拍,张宗宪旧藏清康熙御制胭脂红地珐琅彩莲花图盌以7404万港元投得,刷新清康熙瓷器拍卖纪录。该瓷器为张宗宪在1983年香港苏富比十周年拍卖时购入,价格为52.8万港元,1999年再次释出市场,以1200万港元易手,为其胞妹张永珍藏。

张宗宪藏品:清乾隆 御制铜鎏金掐丝珐琅鸭形提梁壶(一对)

高30.3 厘米×2

数十年来,张宗宪先生不仅是拍卖场上的大买家,重要时刻慷慨相助,割舍旧藏,更像是华人拍卖行业的领路人。张宗宪曾经竭力推促佳士得等国际性拍卖公司落户香港,使香港由中国古董的集散地成为了全世界文物与艺术品的交流中心之一;他曾经尽力扶持中国大陆新生的拍卖公司蹒跚起步,飞速发展,为北京在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中与香港、伦敦、纽约平分秋色而有不可抹杀之功;他曾经一而再、再而三地把中国文物与艺术品价格推向高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天价”,使中国文物艺术品与西方文物艺术品有了比肩的条件。

中国嘉德创始人陈东升回忆在初创时曾经得到张先生的诸多帮助:“……(我们)多次请教张宗宪先生关于拍卖公司的很多事情,要做哪些事情,注意哪些事情,拍卖图录怎么编排,拍品怎么征集,拍卖阶梯怎么设置,拍卖师怎么训练,什么时候怎么样才能落槌,拍卖师一定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很细微的细节都要一一请教。”

嘉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总裁兼CEO、嘉德艺术中心总经理寇勤在《张宗宪的收藏江湖》一书前言里讲到:没有张宗宪先生的专业引领和商业推动,就没有中国文物拍卖市场的今天。无论是香港苏富比、香港佳士得,还是中国嘉德、北京翰海、上海朵云轩,张宗宪先生不仅言传身教,而且大施援手。

马未都:中国收藏界第一号代言人

与张宗宪则堪称忘年之交的收藏家马未都走得则是另一条路。马未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收藏中国古代器物,在那时,他四处买古董,河北、山西一带几乎走遍,按他的话说,“有人带路,到处都是宝贝,哈腰就能拣到”。“25岁到35岁是我狂收暴敛的,这古董价格长时间是谷底,没有什么起伏,持续的时间特别长。”

至20时机90年代,马未都的收藏已具规模,陶瓷、古家具、玉器文玩等藏品逾千件。1996年10月30日,观复博物馆获政府批准成立,成为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该馆设有瓷器馆、家具馆、油画馆、工艺馆、影像馆、门窗馆。陶瓷馆长年展出宋代至清代1000多年间,中国古代官窑、民窑的瓷器150多件,是宋、元、明、清时期,五大名窑最具代表性的器物。在家具馆,一对曾为乾隆母亲祝寿的寿礼紫檀塔尤为珍贵,这尊七重宝塔于100年前流入英国,被马未都从苏富比香港30周年拍卖会上以350万元拍回。

,54岁的马未都开始在百家讲坛开讲《马未都说收藏》,普及文物知识、弘扬收藏文化,先后播出52讲,他有文学功夫,又有理论实践,讲学深入浅出,深受观众喜爱,被人广为熟知。也成为了中国收藏界第一号代言人,也成为成了中国收藏界最具影响力的人。

如今,马未都已经拥有5座私人博物馆,他打算在中国建立10座观复博物馆,“让展览如推磨盘一样转起来”。

从《百家讲坛》、《收藏马未都》、《嘟嘟》等一系列的视听节目,到《马说陶瓷》、《瓷之系列》、《醉文明系列》可谓著作等身的图书,从观复博物馆到观复文化,马未都身体力行地将收藏文化普及到寻常百姓家。

张宗宪+马未都:论道收藏

《张宗宪的收藏江湖》书影

《张宗宪的收藏江湖》一书,讲述了收藏大家张宗宪先生的传奇故事。这是“嘉德文库”的重要出版项目,希望这本书既平实可信,又能生动地再现张宗宪先生跌宕起伏的精彩人生。

本书从采访到成书,历时两年余。为了保证内容的丰富性和真实性,张宗宪先生及其家人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此外,苏州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苏富比、佳士得等机构也为本书提供了珍贵的图片资料。浸润收藏界数十年,张宗宪对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推动功不可没。他曾经襄助苏富比、佳士得入港,也是内地许多拍卖行的导师;而张先生的收藏与人生经验,更是值得讲述与倾听的传奇。

张宗宪在嘉德文库书店留影

对谈现场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