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由《楚汉争雄》看西楚霸王项羽

由《楚汉争雄》看西楚霸王项羽

时间:2018-06-16 23:22:52

相关推荐

由《楚汉争雄》看西楚霸王项羽

项羽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卓越的起义军领袖和杰出的军事统帅,项羽作战勇猛,历史上无人能够与他相比。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里,项羽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反秦将领一跃成为西楚霸王,然后又自刎于乌江,项羽的一生可以说是经历了大喜和大悲。

在项羽身上,有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千秋霸气,也有和虞姬凄婉缠绵的儿女情长,还有在乌江边上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怀,这些都是项羽为后人留下的感人故事。

项羽的长相上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重瞳子,所谓重瞳子就是瞳孔中间有两个瞳仁,这在一般人中间非常少见,历史上的一些名人,比如大舜和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都是重瞳子。

所以人们谈论项羽的时候总爱把项羽的传奇人生和重瞳子联系起来,好像项羽的崛起是重瞳子造成的,那么项羽的崛起到底和重瞳子有没有关系?

公元前232年,项羽出生在一个世代将门之后的楚国贵族家庭,他的祖父项燕是战国末年楚国的大将。

在秦国灭掉楚国的过程中,项燕被秦国大将王翦包围,项燕最后兵败自杀,因此在项羽的心中从小就埋下了仇视秦国的种子。

关于项羽的父母,史书上没有任何记载,人们只知道,项羽是被他的叔叔项梁带大的,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正式秦王朝残暴统治的时期。

项梁触犯秦国法律之后入狱,这对项家的影响非常大。

在秦朝灭楚的过程之中,因为项燕是楚国最后一个抗秦大将,随着项燕的自杀,项家家族受到了巨大的损失。项燕死后,支撑项家的就是项梁,项梁好不容易出狱之后又闹出一个更大的乱子就是杀人。

秦朝的法律非常严苛,项梁杀人是重罪,但是这一次,项梁带着项羽逃到了吴中,也就是今天的苏州,刚好遇见了出巡的秦始皇。

项梁和项羽亲自目睹了秦始皇的风采,项羽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也”,这个时候,项羽就已经有取秦始皇而代之的想法了。

提起项羽,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鸿门宴”,现在用鸿门宴来比喻不怀好意的宴会。

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沛公,也就是刘邦,带着一百多个随从来到了鸿门,谢曰:

这段话概括下来,一是叙旧,众所周知,项羽性格的最大弱点就是念旧,而刘邦和项羽抗秦的时候是友军,秦一亡,他俩变成了敌军,刘邦只字不提他们两个是对立的军事集团,只说当年如何如何,刘邦意图让项羽意识不到他们两个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第二就是逢迎,也就是拍项羽的马屁,刘邦通过贬低自己来抬高项羽。

听到老战友刘邦这一套谦恭卑微的说辞,项羽的自尊和虚荣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满足,因此,他真心诚意地为自己差点毁灭掉刘邦集团而感到内心忏悔,此时的项羽还看不出面前这位刘邦就是自己未来最大的敌人,而项羽集团的范增却时刻准备对刘邦进行斩首。

于是范增做了两个小动作,第一,举玦,有一个缺口的圆形佩玉叫玦。范增举玦就是向项羽发信号,玦谐音决,即决心,让项羽赶快下决心实施斩首行动,但是这个时候的项羽内心充满惭愧不可能杀刘邦了。

范增看举玦无用,立马叫出了项羽的堂兄弟项庄,嘱咐他在舞剑的时候把刘邦给杀了,这也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个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在场的六个人,五个明白人,只有项羽不知道项庄舞剑的目的刺杀刘邦,所以说鸿门宴集中表现了项羽的政治糊涂。

在鸿门宴上,项羽杀掉刘邦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但他不愿杀掉自己亲密的战友,这体现了项羽的情,再加上樊哙利用怀王之约一下子点中了项羽的软肋,项羽更是不忍心杀掉刘邦,这体现了项羽的义。

不过,在鸿门宴中放跑了死对头刘邦,在分封天下时,又潜藏政治危机,导致刚分封不久,就有人造反,这些都是项羽政治幼稚的表现。

那么,项羽在军事上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

《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项羽在评价自己的军事生涯时说自己是“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项羽和刘邦在荥阳打了两年零四个月的大战,最终兵少粮尽,被迫和刘邦鸿沟议和,约定鸿沟以东归楚,鸿沟以西归汉。

鸿沟议和以后,项羽就引兵东归,但刘邦却乘机追击项羽,并在垓下将项羽团团围住,楚汉战争终于到了最后的决战时刻。

在垓下之站中,汉军人多势众,楚军兵少将寡,项羽为了突出重围,舍弃了他的十万大军,率领八百骑兵连夜逃跑,而包围垓下的刘邦军队直到天亮的时候才发现项羽已经逃跑,于是立刻用骑兵追赶。

项羽逃到乌江,江边有小船可以度过乌江,他已经能够逃生,但是项羽为什么不渡江呢?

最广为流传的说法就是“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知道,我再要去起兵的话,那是耻辱,与其耻辱地活着,不如就这么悲壮地自刎。

项羽乌江自刎的故事引发了后人很多的讨论,其中有三首诗非常有名,有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的《乌江亭》,“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这是“批评”项羽,他认为如果项羽渡过乌江,东山再起,将来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北宋大文学家王安石针对杜牧的观点作诗《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认为项羽大势已去,渡过乌江也是无用。

唐代还有一个人,叫做胡曾,写了一首诗,叫做《乌江》,“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胡曾认为项羽是耻于起兵。

项羽在现实的斗争之中,败给了刘邦,但是千百年来,中国的百姓并没有用成者王侯败者寇的观点来看待项羽,人们谈到项羽都说他是悲剧英雄,这就是项羽的不朽。

项羽的悲剧在于他不是一个用人之人,但他却错居用人之位,但是项羽破釜沉舟的勇气,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忏悔意识,霸王别姬的悲壮,自刎之前宝马赠亭长,头颅送故人的豪爽,这些人格魅力一直为后人所传颂。

项羽在反秦灭秦中建立的功勋,我们应当给与肯定,项羽的失败中所犯的错误以及性格上的弱点,我们永远可以汲取教训。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