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明太祖朱元璋临终时 有一个问题问了身边人三次 没有人敢回答

明太祖朱元璋临终时 有一个问题问了身边人三次 没有人敢回答

时间:2020-12-15 19:10:17

相关推荐

明太祖朱元璋临终时 有一个问题问了身边人三次 没有人敢回答

朱元璋的儿子、晋王朱棡行为荒诞,他的属下都不敢劝谏,谁要是开口劝他,立刻打死。

晋王的恶行传扬开来,朱元璋知道之后大怒,痛责晋王。

晋王请求大哥朱标帮自己在父皇面前说话。朱标提示他说:“你想过没有,父皇身在宫中,你在外面的那些事,他怎么会知道?肯定是燕王告诉了父皇。”

晋王心中大恨,当时燕王朱棣也在京城,晋王当面向他言语挑衅,朱棣正在生病,晋王想要激怒他,让他的病情加重。皇太子朱标也对别人说,燕王朱棣曾经看到过龙,他因此认为自己将来会登上皇位。

晋王的恶意让朱棣非常困惑,皇太子对自己的态度更让朱棣不安,日夜忧惧,病情果然不断加重。京城是多事之地,朱棣不想在此久住,带病返回北平。

洪武二十三年春天,明太祖朱元璋命令晋王和燕王同时出兵,征讨塞北的乃儿不花。两个人兵分两路,一路向西,一路向北,同时进军。晋王畏缩,出塞之后一直徘徊不前,燕王朱棣则直捣迤都山。晋王派人通报皇太子说,燕王贪功冒进,不听约束。

晋王指责燕王不听约束,说明此前他向燕王朱棣发出过号令,两个人之间并不是平等的关系,晋王要在燕王面前表现兄长的威风。

皇太子支持晋王,在朱元璋面前指责燕王劳师深入,不见什么斩获,反倒是晋王能够全师而退,值得嘉奖。

朱元璋对晋王的表现并不满意,听了太子的话,没有什么表示。不久燕王方面传回来捷报,前线大获全胜,俘获乃儿不花和属下几万人,羊马无数。朱元璋终于露出了笑容:“清除沙漠隐患,首功要归于燕王。从此我不用再为北边忧虑了。”

皇太子要为晋王争功,说:“晋王一直在西路策应,虽然没有深入敌境,却牵制住胡人,不敢妄动。所以战功不能全部归于燕王一身。”

朱元璋不以为然。皇太子又指责燕王朱棣隐瞒俘获的良马和珍宝,没有进献父皇,但朱元璋没有任何表示。《奉天靖难记》的这此记述,真假难辩,但有一点可以确认,那就是燕王朱棣与太子朱标、晋王朱之间的关系并不好。

皇太子朱标病死,朱元璋再一次面对储嗣的难题。有一次召见近臣,朱元璋说起此事:“皇太子已死,太子之位必须选择合适之人,我想立燕王为太子,他应该能担当大任。”

学士刘三吾不同意:“选立燕王,秦王和晋王两位兄长,应该置于何地?如今皇孙已经长大,可以担当大任。”

一番话又让朱元璋迟疑起来,夜里对天焚香,乞求上天帮助他做出决断。反复权衡之后,朱元璋最终选择了朱标的儿子、皇太孙朱允炆为皇储。

朱允炆的前面有几位强悍的皇叔,让他忐忑不安。有一天朱允炆与黄子澄坐在一起,谈起将来,表达了心中的忧虑:“各位先生努力,让我坐到了皇储的位置上。可是,几位叔叔都手握重兵,将来祖父去世之后,恐怕难以控制。”

黄子澄认为这方面的问题不大,“各位亲王能控制的都是王府的护卫之兵,数量有限。朝廷在各地都有大量驻军,足以制衡和压制王府那一点卫兵。汉代时七王联合反叛,势力强大,最终被朝廷剿平,就是例证。这方面无足为虑。”

一番话让朱允炆十分振奋,“此事全要依靠先生谋划。”

明太祖病重时,曾经派人召燕王去京城,燕王已经走到淮安,齐泰向朱允炆建议,以明太祖的名义让燕王返回北平。病重的明太祖曾经问身边的人:“第四子来了没有?”

这个问题没有人敢回答。明太祖问了三次,都没有得到明确的回答。

临终的明太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这个四儿子,知子莫如父,明太祖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于左 著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