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郑和下西洋时打了一场仗 把锡兰山国王都带回了明朝

郑和下西洋时打了一场仗 把锡兰山国王都带回了明朝

时间:2018-08-05 17:41:02

相关推荐

郑和下西洋时打了一场仗 把锡兰山国王都带回了明朝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金陵物

公元1405年,郑和开始了七次下南洋之旅,这个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宦官从此以一种十分另类的方式彪炳史册,成为家喻户晓的大人物。

如今,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真正目的众说纷纭,其实无论是何目的,至少在宣扬国威上郑和做得十分成功,而著名的锡兰山之战更是替大明王朝大大的长脸,好好教训了胆敢挑衅大国权威之辈。

锡兰山国就是今天的斯里兰卡,地处印度半岛南端,横亘在印度洋北侧,是今天的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之间的交通要道。

在大航海时代,锡兰山国作为中转和贸易的交汇点,在列国之间扮演了重要作用。比如郑和的七次下西洋全部经过锡兰山国,由此可见其位置重要性。

利用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锡兰山从中获取了相当大的利益,他们劫掠商旅、攫取保护费,“诸番皆苦之”,成了海上一霸。就是面对这样的地头蛇,郑和付诸武力行动,爆发了锡兰山之战。

公元1409年,郑和第三次下西洋,正是在此过程中锡兰山之战爆发。

其实在前两次下西洋的时候,郑和就和锡兰山国王打过交道,第一次,锡兰山国王就像对待其他各国使臣一样,向郑和索要财货,郑和毫无准备,只好避其锋芒。。

因此,在第三次下西洋之前,朱棣和郑和就决定以布施的方式,“赐锡兰山国王”,即一方面赏赐锡兰山王金银宝器、绸缎茶叶、香炉花瓶、灯烛织金等物,另一方面向当地寺院布施,其实就是决定花钱买平安,交保护费。

郑和到达锡兰山国后,国王亚烈苦奈儿派儿子前来迎接;郑和则将船队留下,自己率领2000左右近卫队上岸和国王之子会面,也就是商讨赏赐财货的事情。

不过这次会面进展得相当不顺利,或者说亚烈苦奈儿是早有预谋,就在郑和上岸不久,亚烈苦奈儿即派遣五万士兵包围郑和船队,并且“伐木拒险,绝和归路”,让郑和的士兵没法回援,这就拉开了锡兰山之战的大幕。

船队遇袭,退路被断,没有补给、没有援军,郑和和他的军队处于绝境之中,他别无选择,只能富贵险中求,发起绝地反击。

郑和一面派人从小路回船队报信,要船队“以死力拒之”;一面当机立断,率领两千近卫队直接杀向锡兰山国首都康提。

围魏救赵,攻其所必救。

果然,空虚的康提城毫无准备,郑和大军不费吹灰之力即攻进王宫,生擒亚烈苦奈儿及其王后、大臣。拿下康提城后,郑和毫不松懈,一面严加看管这些王公贵族,一面加紧城防,死守城池。

当王宫沦陷的消息传到围攻船队的五万将士耳朵里的时候,这五万兵马急忙回师救援。五万敌军连攻六日,康提城纹丝不动,不过郑和的情况并不好,时间拖得越久自己就越危险。

于是在坚持了六天后,郑和以亚烈苦奈儿为人质,率军突围,一路杀一路退,靠着这两千精兵强将的奋勇冲杀,郑和顺利回到船队。当然,同时带回来的还有锡兰山国的国王亚烈苦奈儿。

14,亚烈苦奈儿被送到大明,朱棣并没有杀他,而是让锡兰山国再另立国王,向世人宣告了大明王朝“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信念。

锡兰山之战郑和以绝对质量上的优势打败了依靠数量优势的敌人,后世对于这场大战的记载不甚明了,比如关于战争起因就有不同说法,中国的记载是亚烈苦奈儿“贪暴”,咎由自取。

而锡兰山国方面的记载则是郑和贪婪,欲将锡兰山国佛寺内的佛牙据为己有,从而发动了这场战争。

另外在锡兰山之战前夕,郑和还在锡兰山佛寺树立了《布施锡兰山佛寺碑》。

19的考古发现让这个石碑重见天日,立石碑的过程已经不见于史籍记载,不过从碑文中我们可以发现,树立石碑的目的是祈福“人舟安利,来往无虞”。

同时郑和船上人员信仰不同,因此碑文中包含了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等教义,是研究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史料。

也有人认为,在锡兰山国土上树立起这块刻有明朝年号的石碑,是对国王权威的一种挑衅;而且郑和抵达锡兰山国的时候正值其国内内战,如此庞大的船队和精良的明朝士兵必然引起了亚烈苦奈儿的猜疑,从而促进了战争的爆发。

当然,这种结果也是可以预见到的,明军虽然人数处于劣势,但郑和的这两千多人大多是靖难之役中摸爬滚打出来的百战之师,比如包括朱真、张山、田永、张林等等在内的明朝将士都参加了这次战争。

反观锡兰山国的五万士兵,他们和明军比起来无疑是乌合之众,锡兰山国人口不多,军队多是形形色色的雇佣兵,人员混杂不团结,无论是装备还是战术水平都无法与明朝的百战之师相提并论。

百年后,我们甚至可以把锡兰山之战看作是中国历史上海军的首次远洋登陆作战。

当然,这是一次军事上后发制人的战争,郑和虽然有收拾海盗的经历,但是在到达锡兰山国之前,他是没有劫掠其国王回中国的想法的。

至于引诱这场战争的是郑和的贪婪还是亚烈苦奈儿的贪暴,后人就无法知晓了。

参考资料:《明实录》 《大唐西域记》 《解读<郑和布施锡兰山佛寺碑》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