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文化的多元与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

文化的多元与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

时间:2023-12-04 09:24:18

相关推荐

文化的多元与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亦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自秦统一以后出现的第一次大分裂时期。其分裂的时间实际上在东汉末年就已开始了。

东汉后期,宦官、外戚交替执政,政局混乱不堪。公元184年,黄巾农民大起义爆发,东汉政府无力镇压,只好依靠各地军阀武装。但半年以后,当黄巾大起义的烈火被扑灭时,各地军阀势力也迅速增长起来,东汉政府对他们已经彻底无计可施,此时,东汉中央朝廷中仍继续“上演”着外戚与宦官的争斗。公元189年,少帝刘辩即位,外戚大将军何进执意凋地方军阀董卓进京(东汉首都在洛阳),欲清除宫内宦官势力,结果事机不密,宦官先下手为强,将何进诳人宫中杀死。司隶校尉袁绍闻讯,率兵杀人宫中,杀死宦官数千,其中包括一些没长胡子的大臣。随后,董卓进京,独揽大权,废少帝,立献帝。从此,各地军阀拥兵自重,相互征伐,国家进入分裂状态,东汉政府名存实亡,

经过数年兼并混战,政权最终落到“一代奸雄”曹操手中。公元196年曹操迁都许都(今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以后,他逐渐统一北方地区,成为势力最大的政权,与占据江东的孙权和占据蜀地、汉中的刘备形成三足鼎立局面c公元2,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汉献帝自立,建都洛阳,国号魏c随后,刘备、孙权相继称汉帝和吴大帝,三国时期正式开始。

公元263年,曹魏政权灭亡刘氏的蜀汉小王朝,刘备的儿子、扶不起的阿斗刘禅被押回首都洛阳,从此“乐不思蜀”。公元265年,经过长期的争斗,曹魏政权内部的司马氏集团最终战胜曹氏集团,夺取政权,晋武帝司马炎建立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亡孙吴政权,统一中国。

西晋于公元3亡于北方的匈奴后,部分贵族南迁,在江南建立东晋,国家再次分裂。北方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后于公元439年被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进入北朝时期。北魏后来分裂为东魏、西魏两个王朝,东魏、西魏不久又被北齐、北周所替代,最后,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公元581年,北周外戚丞相隋王杨坚篡位,建立隋朝。在南方,东晋灭亡后进人南朝时期,分别经历了宋、齐、梁、陈四朝。公元589年,隋兵大举南下,灭亡南朝陈,统一中国。这是秦汉统一后中国第三次统一,但一般认为,隋的统一为第二次,因为西晋的统一不过几年的光景,一般忽略不计。

从190年汉献帝即位到589年隋文帝杨坚灭亡南朝陈重新统一中国,共400年的时间,其间除西晋曾短暂统一外,中国一直处于分裂、战乱状态。政局动荡,政权更替频仍,战乱不休,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上的显著特点,这种政治状况有些类似于春秋战国时期,而正是这种类似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统一的局面被打破,各个政权分立,相互兼并,所以很自然地就产生出类似于春秋战国时期那样生动活泼、多元发展的文化新局面。

但是,有一点是不一样的,即不会再出现“百家争鸣”的文化氛围了。因为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时间已经过去三百多年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早已确定下来,中国文化儒家化的总格局、总格调已经难以撼动。所以,魏晋南北朝虽然具有类似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格局,但是文化格调只能是以儒学为中心,无论是继承它也好,发展它也好,改造它也好,吸收它也好,亦或是批判它、蔑视它也好,都只能是围绕着儒学来进行了。因此,此时发生的一切文化现象都无可避免地打上了“儒家”的烙印。所谓“文化的多元”只能是在儒学框架之内的“异彩纷呈”,因此比之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要逊色多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多元体现在:玄学的兴起、道教的创制、佛教的传播和儒学的进一步发展等方面,另外还体现在民族文化的大融合上。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