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父母看看斯坦福大学的这个心理实验 掌握正确的表扬孩子方式

父母看看斯坦福大学的这个心理实验 掌握正确的表扬孩子方式

时间:2023-07-13 11:52:39

相关推荐

父母看看斯坦福大学的这个心理实验 掌握正确的表扬孩子方式

与以前的批评教育不同,现在的父母开始兴起了表扬教育。

每次我领着孩子去儿童游乐场玩,每当孩子做了一个游戏、完成了一个动作,肯定能听到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夸奖孩子,“太棒了”、“真聪明”、“真厉害”……好像孩子做了一件多么伟大、多么了不起的事情一样。

父母们之所以现在特别推崇“表扬”教育,是因为父母们认为表扬可以增加孩子自信心,利于孩子成长。

“表扬”确实有这样的效果,但是不是说“表扬”就没有缺点,可以像很多父母那样不分场合、不分情景的大肆使用呢?

根据最近斯坦福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和她的团队,对纽约20所学校,400名五年级学生的研究实验发现,“表扬”教育并不像父母想象的那么完美,存在很大的缺点。

表扬实验

卡罗尔·德韦克和她的研究团队将学生随机分成A、B两组,并让他们进行拼图测试,前后一共进行了3轮实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第一轮测试:

在第一轮测试中,研究人员准备了一组简单的拼图,然后让所有的孩子分别完成。

因为拼图非常简单,所以很快所有的孩子都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并得到一个分数。

研究人员在告诉他们分数的同时,附赠A、B两组孩子不同的表扬方式。

对于A组孩子,研究人员给予一句关于智商的表扬,比如你很聪明,刚才拼的非常快。

而对于B组孩子,则得到是一句关于努力的夸奖,即鼓励,比如我看到你刚才拼的很认真、很努力,所以你的成绩很出色。

然后进入第二轮测试。

第二轮测试:

在第二轮测试中,研究人员准备了两种不同难度的拼图,让孩子自由选择完成哪一个。

在孩子们自由选择后,统计发现:

在上一轮测验中被夸奖努力的孩子,有80%选择了难度相对较大的任务。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则大部分选择了相对简单的任务。

卡罗尔·德韦克认为:

当表扬孩子聪明时,等于给孩子贴了聪明的标签,而孩子为了保持聪明的形象,

{!-- PGC_COLUMN --}

也就尽可能的不要犯错,不然就不聪明了。 所以在选择任务时,他们更愿意选择那些简单的任务来保证的成功率,维护自己的聪明形象。

第三轮测试:

第二轮测试完成后又进行了第三轮测试。这次所有的孩子都参加一个难度,但是难度相对较大。

实验结果可想而知,大部分的孩子都失败了。

但是在解题的具体细节上,A、B两组孩子却有着很大的不同。

A组孩子,也就是被表扬聪明的那组,他们认为在经过几次尝试后,就放弃了。

而B组孩子,也就是被表扬努力的孩子,他们则一直在努力尝试完成任务。德韦克说:“这些孩子在测试中非常投入,并努力用各种方法来解决难题。”

卡罗尔·德韦克认为:

在人们的认知中,聪明是一种天分,是固定数据,一出生就决定了,后天无法改变。而努力却是自己可以掌控的,是一个过程。被称赞“聪明”的孩子,当他们面对问题时,如果解不开,他们会归因为“不够聪明”,而聪明是固定的,他们无法超越,所以他们也就轻易的放弃了。

而那些表扬“努力”的孩子,他们更注重“努力”的过程,相信只有不断的努力才能得到成功,因此不轻易放弃。

教育启示

相信通过卡罗尔·德韦克的关于“表扬”的心理实验,父母肯定会得到很大的启示。

作为父母,我们从试验中可以总结出两条结论:

1、轻结果,少表扬孩子天赋

表扬孩子天赋固然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但是如果孩子形成了“天赋”依赖,那么孩子就会忽视后天的努力。

而且,当孩子被贴上“聪明”标签后,孩子们就会本能的更加重视“聪明”,认为“聪明”的孩子很容易就可以完成任务,只有不聪明的孩子才会去努力。因此为了让自己显得足够“聪明”,他们也就理所当然的不能过于努力了。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要尽量少说“你真聪明”、“你真棒”等这种表扬孩子天赋的语句。

2、重过程,多鼓励孩子

结果我们无法决定,由很多因素构成,我们能决定的只能是过程。

如果父母总是夸奖孩子努力、勤奋的过程,那么孩子也必然会形成重视过程的认知。而努力、勤奋是由自己决定的,也就是说成功与否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那么孩子为了成功,孩子就会努力找方法克服困难,从而真正的获得成功。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