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高情商的子女 不和父母讲道理

高情商的子女 不和父母讲道理

时间:2018-08-31 18:05:56

相关推荐

高情商的子女 不和父母讲道理

父母都比较喜欢唠叨(或者说控制子女):高考志愿怎么填,工作怎么选,场面话该怎么说……

他们的理由也很充分,为人父母关心子女是人之常情。面对这些类似的事,我一直尝试告诉他们不用这么介入我的人生,我自己也可以过得很好,但无论怎么说,他们都不会真正听进去,让人烦得不行。

和周围的朋友聊过之后才发现,这好像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起初我对这种事的解释一直落脚在,父母见识不够,眼界不高,所以很难信任孩子,哪怕他已经长大成熟。

这样的心态,会带来一个扎心的事实:总是潜意识的觉得父母low,因此遇事难做到心平气和的交流。

其实我很爱他们,我尝试了各种办法努力不去做一个“欺凌”父母的人,但总是不自觉的觉得他们真的很肤浅。这种念头产生,就难以再抹去,难以再有冲突的时候依然正视父母。

我一直以为这是一个两难的悖论,这是一种巨大的遗憾。

父母想让你变好变得比他们强,可当你真的比他们强的时候,你和他们之间已经生出了隔阂。

直到我看到作家刘同和他父亲的故事,才有了一种新的领悟。

刘同的父亲曾极度想要控制他,高考的时候特别想让刘同“子继父业”做一名医生,但刘同不愿意反而选择了中文系,父子关系冰冷到极点。

高考最后一天的前夜,两人还打了一架,刘同砸了父亲的酒瓶,划伤了手的同时,也伤了心,他觉得自己一辈子都不会原谅父亲。

父子关系的缓和是从大二的时候,刘同写了一篇和父亲有关的文稿上了省级特刊,父亲第一次去大学看望他,明明是专程去看他,却骗刘同说来开会顺道看看。

后来刘同北漂,刚去不适应深夜流鼻血,父亲一边安慰他是天气干燥,一边熬夜给他熬制中药寄到北京。

再后来,在一次访谈节目上,结尾部分父亲出场时就哭了。关于这部分,刘同后来在书中说:他也是那一刻才明白,父亲当年阻止他学中文,强迫他学医,是因为父亲害怕他过得不好,怕父亲保护不了他,被别人欺负。而他却一直认为父亲是想要控制他的人生,不给他自由。

这段文字给我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刘同审视父母的唠叨与控制,是基于父母的爱出发,所以他最后的落脚点会变成如何消除父母的顾虑,而非纠正父母的对错。

刘同父亲与他关系真正意义上的和解,是在刘同进入光线影业,做出成绩以后。父亲几乎不再对他的工作和生活过度指点,日常电话闲聊通常都只是礼貌性的打探和了解。

所以,要让父母不再唠叨,不过度介入自己的人生,自己过得好就是最好的方式。去和父母讲对错,聊认知升级和思维模式,其实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毕竟,父母关心的是子女过得好不好,而不是他认知对不对。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