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宁波老故事——甬城奇闻二三事

宁波老故事——甬城奇闻二三事

时间:2022-10-09 02:15:18

相关推荐

宁波老故事——甬城奇闻二三事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追梦人说

宁波人叫讲故事为讲聊天,听故事为听天话。这个意思是说,讲聊天的人总爱随意神侃、不受拘束,谈东说西,随意发挥。说小,小到茶杯里掀起大风浪,说大大到上天入地、呼神驱鬼。形形色色的事物都可以当作故事的料理。

01

天封塔的故事

相传有一年,镇海招宝山外出了一条兴风作浪的鳖鱼精,从此宁波经常遭受水淹浪打,极不安宁。那时,四明山有位老石匠,他见鳖鱼精作恶,非常痛恨。一天清晨,他忽然见四明山顶金光闪闪,于是就爬上山顶,一看,原来是一颗鲜红的宝石在那里闪闪发光。

于是他用了七七四十九天,把这颗宝石凿成一颗闪闪发光的宝珠。就在这一天,那条鳖鱼精又来兴风作浪,水淹宁波城。老石匠从四明山下来,拿着这颗光彩夺目的宝珠,鳖鱼精一见这利剑似的宝光,就往海底遁逃。而这宝光最后杀死了它。

霎时间,江上波宁浪静,海水也退去了。老石匠决心要在宁波城中心造一座塔来保存这颗宝珠。老百姓听说后都纷纷支持,愿意一起出力。他们搬石块、运泥沙,日夜奋战、不眠不休。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这座塔终于建成了,人们给它取名“天封塔”。

并将这颗宝珠安放在塔顶,从此这座塔和塔上的宝珠就成为宁波城的镇邪之物,保佑着一方平安。

02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

这是一个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并且在东南亚和欧美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深远影响的传奇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在这里发现了历史的物证。

那是1600多年以前的东晋末年,这是一个士族与平民对立、爱情自由与传统束缚不能并存的时代。

上虞士族小姐祝英台,排行第九,是父母唯一的女儿。生得聪明娇美、活泼灵秀、纯真执着。从小喜读诗书,琴棋书画,无所不能。

她不甘世俗,不让须眉,千方百计说服父母,女扮男装去杭州读书。出门不久,即遇上曾在月老寺邂逅的会稽穷书生梁山伯。

梁山伯出身平民,家道中落,幼时父亲因治水身亡,由母亲抚养成人。他性格耿直,憨厚笃诚,一心继承父志,经世济人。

梁山伯在去杭州尼山书院的路上遇到了女扮男装的祝英台,两人意气相投,结为异姓金兰。

在书院三载,又与英台“日同桌,晚同床”,相互照应,情深义厚。

尼山书院是享誉江南的士族子弟求学入仕的好地方。杭州太守之子马文才也来到了这里。马文才风流倜傥,学识一流,加上一身出色的骑射功夫,在书院中雄冠群英。

他仗着时任太守的父亲和自己的各种优越条件,在学友中聚集一班纨绔子弟,屡与梁山伯、祝英台作对。当山伯品状排名超过他时,竞对山伯痛下杀手;当窥探到英台为女且已爱上梁山伯时,他耍尽阴谋,誓欲夺英台为妻。

祝英台是吴越文化孕育出来的一朵奇葩。她性格倔强,为人正直,在书院这个特殊的男人世界卓然特立。她不喜欢马文才的杰傲,瞧不起王蓝田的猥琐,看不惯王大人的做作…却最爱梁山伯的憨厚。

三载同窗,耳鬓厮磨,几番误会消除,几度生死相随。英台爱上了山伯。

但由于山伯不解风情,英台未能明说,文才从中作梗,使得两人从结缘到结拜、结怨、结恨,再到相知、相爱、相送、相许、相误、相会、相怨、相逼、相抗,直至最后相殉、化蝶,全剧演绎了一段曲折离奇、温馨浪漫、凄艳绝美的传奇爱情故事……

03

张斌桥的故事

关于张斌桥名字的来历,有几个版本的传说。一个是“阴曹助建张斌桥”。这个故事讲的是人间不平事,阴曹得报应。人间素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之说,恶人的罪孽,终究会受到惩罚,善人的善愿一定可以实现,奉劝大家要“众善奉行,诸恶莫做”。

还有一个是说以前有一位住在河边的张斌公公,以打草鞋为生,他看到河两岸人们来往不方便,就以打草鞋积蓄的钱发起造桥,故名“张斌桥”。相比之下,我宁愿相信后者,从中折射出我们这个城市的爱心古而有之。

很早以前,桥边曾住有以打草鞋为生的张斌公公,他行善积德,想以卖草鞋的钱造座桥。在建桥前这里的渡口已有集市,有个姓陈的肉贩正常短斤缺两,久之这缺德之人背上长一毒疮,生命病危之际,梦中有人告诫他,说他只要买下张斌老人的草鞋送人做功德,病才会好。数年之中,肉贩将一半的家产买了草鞋送给路人,毒疮也渐有好转。而张斌公公将攒下来的钱造好了桥,人们便将这座桥取名为“张斌桥"。

张斌桥不仅是江东的水陆交通要冲,而且还是块出名人的“风水宝地”。其中最有名的是宋朝时期,出过“三相二王七十二进士”,有“满朝文武,半出史门”之誉的史氏家族。史氏族人主要聚居在张斌桥状元坊至古藤桥沿河一带,因其宗祠建在贤良巷那里,故又称为“张斌桥贤良巷史家”。

其族人中,有为岳飞平反的宰相史浩、连任南宋宁宗、理宗两朝的宰相史弥远、有“将相之才”美誉的宰相史嵩之等,都是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明朝后期,桥南的外潜龙漕还出了一位曾任刑部员外郎的钱肃乐。钱肃乐和张苍水一起组织抗清义军,转战于浙江、福建一带,后忧愤成疾,42岁时病逝于外乡的船上,被追赐为太保,谥号忠介。

宁波百姓为纪念这位富有民族气节的同乡,将其故居西南端的一条路命名为“忠介街”。宋理宗时,丞相郑清之为纪念恩师楼昉,在张斌桥畔建造了“甬东书院”。宋末元初时,知名学者程端礼、程端学兄弟,又在书院旧址,创办了“二程学堂”,又名“孔夫子讲堂”,教育培养了大批人才。因此,张斌桥畔历来是江东儒生聚会讲学、吟诗作画的活动场所,江东文风也为之兴盛一时。

遗憾的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大规模的城市改造中,张斌桥被拆除了。桥下的后塘河也在市区内大大地短了一截,填埋后建成了如今宽阔的中山东路。

04

躲债庙的故事

相传宁波有贫、贱、富、贵四座庙,“义庄庙是穷人的躲债庙,所以叫“贫庙”,穷人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就到“义庄庙”来避难。尤其是在大年三十夜,债户被债主逼得无路可走时,就躲到义庄庙过大年,躲过了年三十,到了新年初一,大家见了面一声“恭喜发财”,债主就不好意思张口催债了。躲债庙内躲过各种遭遇不同的负债者,也有人被逼上吊,因此躲债庙內有冤魂。但其中也不乏有良心的债主,能体谅负债人的苦楚,在除夕之夜备了酒菜到庙内寻找躲债人,请他一起吃年夜饭,透露岀人间的一丝温暖。不过这样的结尾,在老故事里是找不到的,是林江云特意编添上去的,给老故事增加了亮色,很有意思。这也可以说是“故事新编”吧!类似的情节、写作手法,在《宁波老故事》的其他作品中也能见到。

以上民间故事是在民间口头流传的故事。内容丰富多彩,情节朴实动人,许多故事都显示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同时也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意愿。但是故事的创作者是谁却很难说得清楚,可能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在冬闲时节晒着太阳和一群小辈们聊天儿,也许其中的有段见闻经历。说出来引起大家的兴趣,于是在这伙听众中口口相传,一传十、十传百,每个转述之人再加上一点自己的想法,增添几分好看的颜色,于是就形成了一则则动人的故事。

参考资料《宁波老故事》《镇海县志》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