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孩子总爱发脾气?正确认知“情绪小怪兽” 培养孩子的“幸福感”

孩子总爱发脾气?正确认知“情绪小怪兽” 培养孩子的“幸福感”

时间:2024-03-10 15:28:50

相关推荐

孩子总爱发脾气?正确认知“情绪小怪兽” 培养孩子的“幸福感”

文/豆宝奶奶(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从宝宝一出生,便具备了情绪表达能力,比如身体不舒服,或者不想躺在床上,那么他就会用哭声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发泄自己的情绪,但是家长却常常猜错宝宝的意图。

哪怕是宝宝可以与父母用语言沟通了,也常常会因为一些情绪问题导致局面越来越糟糕,这是因为父母的回应并不能令他们满意。

▲比如:女儿挑食,老公本意是为了女儿好,可是孩子却不能接受父亲的善意,也不能控制自己的脾气和情绪,因此父亲只好使出杀手锏,对孩子大声吼叫,甚至动手,然后扔下孩子任由她哭泣,仿佛事情过去了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殊不知,这只会让孩子的情绪不断堆积起来,用不了多久就会爆发。

老实说,中国的大多数父母在处理孩子情绪的问题上都是“低能儿”,而且有很多父母想要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培养孩子的情绪,我可以告诉大家,这基本是不可能的。

肯定有人会问,既然不能改变孩子的情绪,那么面对孩子的坏情绪就无能为力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情绪不可以依靠技术去培养,但父母可以从其他方面去改变孩子的暴脾气。

首先,父母要正确认知并回应孩子的情绪

★情景:飞飞是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有一次考试回家后,哭得非常伤心,并且自己和自己生闷气,连饭也不吃,于是妈妈问道:“怎么了?”飞飞说:“数学可能考砸了,有两道大题自己不确定是不是做对了。”妈妈说要问老师看考得到底怎么样,飞飞立即不耐烦的发脾气道:“都没考好,有什么好问的,别丢人了。”

可是妈妈还是偷偷问了老师,结果飞飞考了全年级第一名,妈妈说:“你看你,考的这么好,有什么好哭的,闹什么脾气,应该高兴才对,走,妈妈请你吃好吃的去。”

▲分析:妈妈的做法是很多家长处理孩子情绪时最常见的:

▲结论: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的情绪,这是与生惧来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社会中与人互动时,会出现更多复杂的情绪,比如羞愧、失望、厌恶、妒忌等,当这些情绪出现时,也许孩子并不能完全理解,而家长会习惯性的将这些情绪分为“好与坏”,实际上,情绪并没有“好与坏”、“对或错”之分,它只是一种“警告信号”。

而当孩子释放出这些信号时,妈妈的做法都没有第一时间去认知孩子的情绪并及时做出回应,而且一直在有意回避孩子发出的情绪信号,久而久之,孩子也会自我怀疑,认为自己不应该有这样的情绪感受。

同时也会渐渐屏蔽自己的情感交流,甚至关闭自己的内心,家长再也不能了解孩子的想法,亲子关系越来越远。

除此之外,孩子的情绪长久不能得到释放,负能量必定会爆棚,除了给自己的身心带来伤害,还会影响自己的人际交往,因为自己的情感长期被忽视,他们自然也不会注意到别人的情感需求。

所以,只有家长正确认知孩子的情绪,并引导孩子学会了解自己的情绪,才可以让孩子获得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并且培养出高情商。

其次,教会孩子和 “情绪小怪兽 ”共处很重要

1、 引导并训练孩子识别情绪

具体的训练方法大家可以参考情绪ABC理论,这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他认为A是指事情的前因,C表示事情的后果,而B则代表中间的桥梁。

▲举例:女儿由于挑食打翻了饭菜,用ABC理论来分析,A是女儿觉得饭菜不合胃口,爸爸因此对她非常严厉;C是女儿打翻饭菜,大人们都不开心。

我当时把女儿叫到卧室,然后把A和C分别列了出来,问女儿:“你中间的桥梁是怎样的?当你发现菜不合胃口,有什么反应,爸爸要你不要挑食,你觉得他们做的对吗?”

女儿哭着说:“大人之所以不挑食,是因为你们做的都是自己喜欢吃的饭菜,我觉得爸爸是故意和我作对,要惩罚我。”

女儿这样的错误认知,肯定会带来不良的情绪反应,因此才会越想越生气,打翻了饭菜,惹怒了爸爸。用这样引导的方式让孩子说出自己的当下的情绪体验,并且正确识别是非常有必要的。

2、 无条件接受并理解孩子的情绪

了解了孩子当下的情绪后,家长不要对此进行评判,否定孩子的情绪,而是要帮助孩子学会与情绪共处,所以,家长是帮助者的角色,而助人的前提就是无条件的接纳。

所以当孩子发脾气时,不要以暴制暴,或者威胁恐吓,而是表示理解与接纳,让孩子与父母产生共情,那么孩子也会慢慢变得温和、平静,慢慢的学会用更理性的方式去做正面的表达。

3、 帮助孩子寻找情绪产生的原因

当孩子经常发脾气的时候,家长可以用心去观察,然后帮助孩子回想一下,看看他们都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产生这样的情绪,哪些因素与负面情绪有关,这样不断的探索可以让孩子更深入的了解自己,并且及时找到最有效的解决办法,从而游刃有余的去控制情绪,而不是被情绪控制。

最后,“幸福感”才是孩子控制情绪最好的温床,父母要正确“给予”

说到“幸福感”,可能很多人觉得很抽象,其实,对于孩子来说,这是非常简单的,只要他们感觉到开心、快乐、舒服,这就是最好的幸福,足以让他们自然而然的排解负面情绪。

而大人却常常把自己认为的“幸福”强加给孩子,因此无论怎么努力,也不会让孩子有“幸福感”,这样的家长通常是陷入了这三个误区中:

误区1:无条件满足孩子就是“爱 ”

孩子的需求总是五花八门的,可如果家长一味的去满足,看起来是爱孩子,为了让孩子感觉到快乐,可同样也是在害孩子。

爱是一把双刃剑,现代父母摆脱了棍棒教育,却又陷入了另一个极端中,这样的教育方式产生的危害并不亚于棍棒教育。

误区2: 将自己的美梦转移到孩子身上

有些父母小时候可能没有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因此会将这份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拥有这样的“幸福”。

但同时也担心着孩子的未来,只要孩子有一丝过错,父母就会产生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对孩子诸多苛求,这样的矛盾心理自然会给孩子添加更大的压力。

误区3:花费大量财力培养孩子

现如今父母都在为了生活打拼,难免会忽略孩子,为了补偿,也为了填充自己的缺席时间,不惜花重金给孩子报各位特长班和补习班,美名其曰:为了孩子好。可对孩子来说,是否真的好那就未必了。

▲正确做法:

1、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孩子们的好奇心是最强的,他们对于任何事物都有探知的欲望,但是这样做除了存在安全隐患,还会面临失败,有些家长为了省心,干脆将孩子的好奇心扼杀在摇篮里,或者直接告诉孩子该怎么做,要不就直接帮孩子做好。

家长这样做无疑是剥夺了孩子思考和探索的乐趣和机会,久而久之,孩子便不会在生活中感受到成功的“幸福感”,所以,一定要给孩子一个不完美的空间,让孩子有机会独自成长!

2、给孩子最好的“呵护”

呵护并不是溺爱,家长要明白,自己不但是孩子的保护伞,同时也是孩子的精神支柱,因此在平时生活中,父母要引导孩子认识生活中的细节,学会突发事件的应对方法,并且要学会鼓励孩子。

这样孩子内心才会免于恐惧,在生活中自立自强,虽然这个过程有些困难,但不可否认,这是让孩子增加“幸福感”的有效手段。

3、 给予孩子“安全感”

孩子的安全感是非常重要的,相信很多家长也都知道,但是有些父母却不知该如何给予,有些父母认为给孩子足够的物质生活就可以让孩子有安全感,其实,孩子在意的并不是这些,他们最需要的就是父母对自己的信任与依赖,这会让他们充满安全感,同时增强“幸福感”。

但是有些父母自己也不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当孩子表现不佳或自己心情烦躁时,会出口伤人,这种情况对孩子的情绪培养是非常糟糕的,当孩子没有了幸福感,何谈管理情绪?

总结:

希望所有家长在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时,都可以先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给孩子做出最好的榜样,与孩子共同成长,相信在这样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也一定会拥有强烈的“幸福感”,也可以很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绪!

我是豆宝奶奶,想要获取更多母婴育儿知识,欢迎关注我们!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