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海上花》:侯孝贤镜头下的女人 总是那么迷离!

《海上花》:侯孝贤镜头下的女人 总是那么迷离!

时间:2023-05-30 12:47:30

相关推荐

《海上花》:侯孝贤镜头下的女人 总是那么迷离!

准确的说,侯孝贤拍《海上花》,其实很想复制德国先锋派干将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的固定机位长时间顶点拍摄,所以,在《海上花》的拍摄过程里,侯孝贤坚持自己短轨道的要求,一直将镜头的摇动控制在一种最小的范围里——剧情里,要么是长时间的固定机位,要么是尽可能的左右摇动镜头,不到万不得已拒绝使用轨道推动摄像机——所以,《海上花》都叙事上牺牲了很多剧情细节。

于是,整体呈现出来的效果是,《海上花》的故事性呈现一种碎片化的结构,因为侯孝贤要保持镜头感而牺牲了故事的连贯性,采取一个个固定场景的连贯衔接,每一次呈现一种章回体一般的叙事,将一个地点作为当前主角,用大剧情框架连接——在一定时间段,以一个场景为固定场面,集中叙述某一个主角的所有情感关系,

于是,在一个地方以黄翠凤,沈小红,周双珠三个女性红倌人为主题叙事地点,围绕在她们周边的情人,家人(书寓里的姐妹和妈妈甚至仆佣,并非实质上有血缘关系的家族亲人),以及友人都一种看似热情实则疏离的相处状态里!

在结构上,《海上花》趋向于一个影像装置更多与像一部通俗电影。

它在构建清朝后期的社会与场景结构下的功夫很深,而且,因为韩子云的原著全用吴语的艰深晦涩,就连号称才女的张爱玲也仅仅能够用大量时间,最后仅仅是用白话文忠实翻译了原著的情节,并且增加了一些细节性的注释,使得整体情节容易为普罗大众看懂而已。

所以,《海上花》原著里那些晦涩的情节走向,很难用短短时间调剂成一篇普通观众能够迅速看懂的简单剧情。

侯孝贤在尽量把故事通俗化,而且还想要保持自己独特的拍摄和叙事手法,所以,《海上花》拍出来给人一种云里雾里的朦胧感,很多事情引而不发,欲言又止——比如,沈小红和王莲生的分分合合,尤其是后期周双玉和朱淑人的交往,都云山雾罩的,缺失了任何信息前后都联系不起来!

因为装置性场景的安排,所以,《海上花》整体叙事很笼统,尤其是那种几家书寓和恩客凑一起摆宴喝酒的大群戏场景,看似觥筹交错,实际上私底下暗流汹涌,每一次大场面都是私底下小家庭的一次裂变和重组,每一场戏,都是几个支线矛盾的转折或者催化点——开篇那一场,不仅仅在交代人物,还在构建里面都相处模式:

作为一群人主要召集人的洪善卿在讲陶玉甫和李漱芳的是非,而台面下,是在用陶玉甫俩美得兼(李漱芳自己不能做的事,指使妹妹李浣芳去照顾和监视陶玉甫,看起来陶玉甫左拥右抱,身边随时有佳丽作陪!)的现状反衬王莲生在沈小红和张蕙珍两个女人之间的难堪;而同时,又在介绍洪善卿和周双珠,黄翠凤和罗子富这几对基本搭配的相处现状。

之后,叙事开始几家书寓分别介绍——王莲生小心翼翼的去哄打了人还在生气的沈小红,周双珠跟洪善卿调解双玉、双宝都争风吃醋;

黄翠凤作为主心骨在跟罗子富摆列自己的不得已(妈妈黄二姐养姘头,几个妹妹不出色,言下之意整个书寓都靠自己撑着,表面诉苦,其实在给自己处境抬身价,为之后借助罗子富都财力赎身做准备);

洪善卿陪着王莲生去向张蕙贞拉关系,用一只折价的簪子安抚受了委屈的张蕙贞……《海上花》整体就在这一群人的范围里辗转腾挪,格局小而精深,甚至于没有夸大去讲一下当时上海都风土人情,乃至外界蕴藏的风云变幻。

一直在不露声色地讲这群人如何享受高层的富贵和财富,直到第二次相聚——沈小红姘戏子,王莲生暴怒出走,确定了和张蕙贞的关系;而罗子富刚刚因为黄翠凤勒索一样的赎身价钱被气着了,两个人陷入了冷战;洪善卿带着新人朱淑人出场,为以后的故事布下变数——朱淑人和双玉勾搭上,私定终身,闹得后来一片不死不休。

期间,有人查赌跳楼,整个宴会不欢而散。中段时间,其实几家书寓都处于一种纷乱的状态,也像宴会里表现的一样。

而最后一次,是王莲生要到广东就职的送别宴,期间夹杂了张蕙贞偷人被逐出家门,沈小红失去金主逐渐破败而王莲生想要回头却放不下面子的反复;而黄翠凤终于赎身出来,为了情谊还跟着罗子富,但是两个人的感情完全冷落了下来;

周双珠开始显露她的能耐——双玉用鸦片酒骗朱淑人殉情,实质上,是双玉借着假酒摆脱朱淑人那不靠谱的迎娶承诺,临走还勒索了几万陪嫁摆了朱家一道(原著里面写的是她用烧酒装的鸦片酒,完全是在敲诈朱淑人,但是剧情里没有明说这一段!)

因为故事的隐晦,为了故事的流畅性,侯孝贤只能在台词上大量添补,于是填补了大量的相处对话。可对话太多,最后造成了《海上花》更大的缺陷——台词的不统一。

虽然侯孝贤要求严格,在剧情里逼迫演员尽可能地用吴侬软语的方言来完成整体对话,可是,南北杂处的演员群体,还是把粤语带进了剧情里——梁朝伟,李嘉欣这几个代表性的香港演员,不可避免在台词难度大的时候带入粤语,刘嘉玲出身苏州,尽可能地用儿时方言在完成台词,还是不可避免的带入了粤语发音。所以在,最后完成全吴语发音的,是台湾最有上海风情的嗓子——潘迪华!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