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书坛秘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振濂的故事!

书坛秘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振濂的故事!

时间:2021-06-18 01:42:37

相关推荐

书坛秘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振濂的故事!

编者按

近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会,确定了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间,并讨论下一届主席候选人。陈振濂作为排位第二的副主席,引发网友热议。自发投票,位居榜首!陈振濂先生是否能成为新一届主席,我们先来看看这篇文章!

54年前,在上海愚园路里弄,被父亲反锁书房3年,整日抄史书,造就了一个陈振濂!

一、启蒙

浸淫书香的“牢笼”生活

陈振濂出生于上海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在家中排行老二,三个孩子中他对文学最感兴趣,颇与父亲“志趣相投”,陈祖范也觉得他是值得培养的。陈振濂小学三年级时,十年浩劫开始了,平日里备受尊重的老师被剃成阴阳头驾到台上批斗,学校里停课闹革命……一次,陈祖范去学校开家长会,见到这样不可开交的场面,着急得不行。为了避免受到污染,他果断让陈振濂停了课,领回家接受传统的“私塾式教育”。十岁的陈振濂他却被父亲反锁在书房,日日背书、抄书、写书,三年中陪伴他的只有民国有正书局出版的《庄子》、《论语》、《古文观止》等中国传统经典。

少年时代,有幸在家父的庇荫下与许多上海的名家大师接触,并向许多老前辈请教翰墨丹青。当时正逢“文革”,名书画家们都被打倒,成为“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精神上处于极孤独郁闷的状态;业务上也处于非常寂寞的情形,告密成风,周边的文化环境与生活环境均十分恶劣,心情极度压抑。而我当时只是个少年学生,进出均无多少人注意。在满大街都是红卫兵批斗喧嚣之际,老前辈们一见到我这个喜欢书画篆刻的少年,心情自然十分释然;又加之来路背景十分了解,好歹也是个“书香世家”的后代,不用有很多忌讳,故只要我一去登门,老前辈都满心欢喜,不但不厌其烦地教我写字画画,还饶有兴致地逗我玩、送我画、拉我留下来吃饭……今天许多年轻人可能很难理解,在打倒一切的政治氛围强势控制下,在大批红卫兵随时会冲击私宅抄家,随时向六七十岁的老人吐唾沫挥拳头之时,我这样一个还在痴迷已经毫无希望的传统书画艺术的少年,还知道敬老尊师不失传统教养,或许让这些老前辈们感受到一种希望和宽慰:总还是后继有人,总还有后辈对这些显然无用也不会有发展前途的老朽的书画篆刻有全身心的投入。这样的背景与随之而来的机遇,今天的美术青年是很少有可能再遇得到了。故而少年时期的学书学画学印,前辈们无不倾囊相授、悉心指点,使我在起步阶段,走的就是正道而没有过多地绕弯子。(《大匠之门》序)

陆维钊、沙孟海、林散之、启功、费新我、钱君匋、陆俨少、唐云、褚乐三、程十发、刘海粟……他们都曾指点过陈振濂——有的曾当面请益、耳提面命,有的仅仅只有一面之缘、一言之诲。

1973年,上海为出口创汇创办了工艺美术学校,陈振濂被破例录取。毕业时,他顺利留校成为老师,教授山水画和书法,那时他年仅20岁。两年半后,高考恢复,浙江美院(今中国美术学院)首创全国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班,招收五名学生。在入学考试里,陈振濂惊喜地发现,没有自己不会做的题目。考试的那一套正好对应了父亲从小教他的本领,比如要会做古文题跋、要把古代碑志里的东西抄下来做标点等。最后百里挑一的五位学生,正是如今闻名中国书法界的朱关田、王冬龄、邱振中、祝遂之和陈振濂。

从此以后,陈振濂对艺术更投入了。记得当时学校在郊区,施行住读制,一到周末同学们都着急赶回家,他却更愿意独自留在学校,为的是避免家庭琐事,用更多精力投入书法、画画。毕业时,他顺利留校成为老师,教授山水画和书法,那时他年仅20岁。尽管在当时的文革时代,艺术是一份看不到前途的专业,但父亲却为这个传承传统的儿子深感骄傲。

二、提携

萍水相逢的恩师之情

假如命运不再拐弯,今天的陈振濂或许还是一位上海普通的艺术教师。但两年半后,高考恢复,命运长久的铺垫令陈振濂顺理成章地把握了机会。

“当时看浙江美院(今中国美术学院),觉得很神圣,这里的美术水平全国最好,能考取几乎等于跳龙门。”那一年,美院首创全国书法篆刻专业研究生班,招收五名学生。在入学考试里,陈振濂惊喜地发现,没有自己不会做的题目。“很幸运,考试的那一套正好对应了父亲从小教我的,比如要会做古文题跋、要把古代碑志里的东西抄下来做标点。加之当时兼长书法和篆刻的考生比较少,我因为从小跟着老先生们,耳濡目染,有了这些基础。”

而最后百里挑一的五位学生,正是如今闻名中国书法界的朱关田、王冬龄、邱振中、祝遂之和陈振濂。

作为“五虎将”之一的陈振濂,时年23岁,在五位学生里,属他最年轻,当时在专业上也未出名。

为此,他很好奇自己为何会被录取,并专门请教了导师陆维钊先生。陆先生很诚恳地告诉陈振濂,他的专业不算最好,但非常欣赏他在上海任教时写的山水画和书法讲义,认为他有很好的教师素质。其次,先生欣赏他出生书香门家,儿时文学修养深厚,有写作上的优势。

但在刚进美院的半年让陈振濂备感困惑。四位师兄们都已年届三十,各有所长,懂得如何安排自己的学业和生活。只有他,做学问几乎从零开始,研究该从何做起?“半年时间里,我一直在打篮球,找不到北。当时美院有外语班,我不知道怎么搞专业,只好学起了日语。”

而陆维钊先生一直在暗自关注着这个亲手招收的“小年轻”。陈振濂入学不到两个月,有一天,陆先生对他说:“陈振濂,你最小,我很看重你,但是你很浮躁,我看你坐不下来。”为了考验他,陆先生扔给他一个难题,“60年代美院曾买进一些线装书,你去把它们借出来点句。”

接了“圣旨”,陈振濂转身便去了图书馆。经过文革封存,库房里的线装书散发出阵阵霉味,一共约有十几种,如《书史会要》、《书断》、《印典》等。当时没有复印机,陈振濂只能用钢笔一个字一个字抄,抄到纸上再点,点完再把完整句子抄一遍。如此一来,却无意间扎实了他的专业基础。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记得我曾在我的首个研究计划上写道,要在两年内写一部《中国书法史》,结果被陆先生叫到病床上一顿骂。他说‘我看你就是浮躁,两年你想写书法史?你太不知道学术是几斤几两了。”其实当时,陆先生已病得相当严重了。

“还有一次,看到我上交的研究报道里有一个因错别字而涂改的黑块,他质问道:‘你就是这样对老师的?你涂改的稿子也敢拿来给老师看?我认为你是对学问不认真,对老师不尊敬。’说得我一身冷汗。”这次的教训,让陈振濂懂得了精益求精,也令他受用终身。

陆维钊先生的帮助和提携,令陈振濂深为感激。“陆先生与我是萍水相逢,却把我从一个普通年轻人提携到今天,我要知恩图报。我曾写过两篇关于他的研究文章,今年是他诞辰100周年,我还要再写。老师已经驾鹤西去,我只有用这样的方式回报他,纪念他。”

青年时期教学视频:

08:16

三、恩惠

沙老的言传身教影响一生

另一个对陈振濂深有影响的导师,是沙孟海先生。和沙先生有亲近的接触,则是在陈振濂毕业留校任教之后了。

念书时,陈振濂眼里的沙先生不苟言笑,很是威严。念书时在沙先生身边帮忙做事的,更多的是师兄们。之所以后来走近,是因为沙先生发现了陈振濂写书编书的能力。

毕业后很久,有一次,沙先生对陈振濂说:“我看过你编的书,非常好,你来帮我编画册”,师命不可违,叫来陈振濂在几个月里三天两头往沙先生家里跑,渐渐对这位威严的老师有了了解。“他待人非常客气,也很尊重别人的意见。编书时,他会告诉你他的意见,但绝不干涉最后的决定。事实上,论年龄他是我爷爷辈的大师,他说的事情我是不可能不赞同的。”

而在此前,因为写书编书,沙先生和陈振濂曾有过两次有意思的对话——

第一次,陈振濂写了一本《书法美学》,但怕沙先生不接受,没敢主动给他看。沙先生得知后,叫来陈振濂问:“你出了书为什么不给我一本?拿过来给我看看。”翻阅后,沙先生谦和地说:“陈振濂,这个学问我不懂,但是你做的这个有意思,我会支持你。”

之后,陈振濂又编撰了《日本书法通鉴》一书,因为当时背后有各种议论,还是没敢给沙先生看,因此又一次被沙先生虎着脸质问,不过最后他说:“日文我不懂,但这个书肯定有用,我们西泠印社要和人打交道,日本来的团体在日本是什么级别,处于什么位置,你这个书里全都有。”针对别人的议论,他还特意说道:“如果有人说你不应该做这个学问,你就告诉他,我沙老支持。”这样的气度与远见还有包容新学问的态度,让陈振濂感受到了先生的大师风范。

和陆维钊先生一样,沙孟海先生的言传身教,也对陈振濂日后的为人处世有很大影响。“比如我的毕业论文,他看得很细,文章里年号有问题,引文不准,他绝不在我的稿纸上改,而是在上面另加纸条以示尊重。我给他一部稿子,他还给我时上面夹满了白纸条。当时我才25岁,他已经是一个八九十岁老人,这样做令我很感动。”

陈振濂父亲:

陈祖范(1926—),原名绪章,号忞斋,别署继雅堂主人。祖籍浙江鄞县,生于上海,民革党员。中国书协会员、上海市政协第八届委员、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上海市长宁区财政局退休干部。他书擅隶、篆,以汉碑参以陈曼生、王福庵诸家笔法,书作多以篆法贯融于隶体之中,以增强其造形美与线条美,自成体格。他善作古文,喜结翰墨缘,文章、书法浑然天成,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

一、陈振濂旋风

陈振濂成名较早,作为中国美院的高材生,他研究生毕业后顺利留校任教。“那时美院的风气是一流人才做画家,二流人才做理论。”在其它年轻老师参加各种笔会赚取润笔费时,他却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啃理论书。

陈振濂看重的是这笔账:如果只是书法写得好,能影响的人局限在小圈子里,如果理论做得好,我的思想能影响几代人。凭着过人的精力,他广泛涉猎,跨界研究。当时中日刚刚建交,日本出版了若干本有关中国书法史的书,但中国竟然连一篇关于日本书法的文章都没有。陈振濂开始潜心翻译并编辑日本书法史,出版了十数本厚实的研究文集。乃至三十年后,举目如今的中国书法界,在对日本书法的研究上,论体量论深度,依然无人能出其右。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社会,诗歌当道,各种社会思潮出现井喷。在创作高峰时,陈振濂一度在《光明日报》等七家媒体上开设专栏,系统地介绍自己的书法美学研究。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陈振濂旋风”,出版的书籍洛阳纸贵。

书法界常有文人相轻的传统,这背后牵扯着价格和商业利益。但在理论界,陈振濂的学问研究被广泛地认可,这也是他获得业界尊敬和推崇的主要原因。

陈振濂书 一匹狼

二、书法记史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民智苏醒,个体的尊严越来越得到重视。陈振濂近年来的最新创作,是在当地报纸上用书法文言撰写社会民生。日拱一卒,提笔就来,已经坚持一年有余。

在他笔下,全是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话题。高科技、民工荒、少儿教育等无所不包。他与这个时代保持贴地行走,在飘逸笔锋下投射自己对这片土地的眷恋与关怀。用他的话说,他要写一部与这个时代同步的当代史。

陈振濂的观点是,如果书法只是重复的技术,一百件作品有价值的只是前三张。他要求自己不断思索书法有没有更大的可能性。

二〇〇九年中国美术馆办展时,他打破惯例包下五个展厅,让观者流连忘返,李岚清为之叫好;二〇一〇年举办《大匠之门》书法展,他组织学生们去祭拜书画泰斗又是祖师爷群体,不要忘本;二〇一一年西泠印社成立一百零八年,他别具匠心创作一百零八件书法作品讲述西泠印社一百零八个经典细节与故事。

陈振濂说,过去的艺术家没有金钱概念,还要分散精力被迫去完成政治命题,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仍创作出了大量一流的作品。可现在的书法家太娇生惯养,生活单调贫乏,满足于抄写几首唐诗宋词,画一些与生活无关联的山水花鸟。时代对他们没要求,他们对时代也没有责任,老百姓的喜怒哀乐与他们没有关系。陈振濂直言,这是一种精神的弱智与猥琐。

他则以己之力发起了“蒲公英计划”,准备在三年内每年拿出一百万元专项基金,用于老少边穷地区中小学老师的书法培训。

三、笔墨修心

陈振濂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一手学术、一手行政,一般人往往不堪俗务缠身,陈振濂却能游刃有余,在多个身份中自由切换。

行政职务让他能站在更高的角度来审视艺术。“这一辈的艺术家不缺技术,缺的是眼光和定位,这决定了他能不能成为大家。”在陈振濂的推动下,西泠印社打破以往只关注篆刻的思维模式,广纳各界艺术名流,组成意趣盎然的雅玩沙龙。“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西泠印社如今成为了一块中国艺术界的金字招牌。

五十四载岁月,笔墨成就了风华,也带来了喧嚣,能否始终如一,陈振濂先生的艺术之路究竟能走多远?我们拭目以待!

陈振濂,63岁,浙江鄞县人。师从陆维钊、沙孟海、诸乐三,获书法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西泠印社副社长。现为国家级专家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分享到朋友圈

也是一种赞赏哦!

声明 | 图文来源网络,旨在分享传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原文仅代表原作者本人观点。

薛养贤·有人说要杀了我

吴振锋:向摆地摊“书法家”致敬...

李双阳:书法是不能自学的!

美院流传的,笔法训练方法

一等奖10万! 恒美花都杯书法征稿启事

中书协隶书委员会·行书委员会·草书委员会

二届大字书法展、二届青年展、第三届册页提品

四届隶书作品图集集·四届草书展作品图集

五届兰亭获奖作品图集·四届青年展作品图集

重磅|不需参赛加入中书协新途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