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我要把爸爸妈妈装进罐头里!”这样的家庭 伤孩子最深

“我要把爸爸妈妈装进罐头里!”这样的家庭 伤孩子最深

时间:2018-10-27 14:36:08

相关推荐

“我要把爸爸妈妈装进罐头里!”这样的家庭 伤孩子最深

文 | 可小1

孩子竟然把父母装进罐头!这可不是什么惊悚电影,而是一部90年代郑渊洁经典童话《魔方大厦》里的情节。

提到这部《魔方大厦》,恐怕是很多80、90后的童年噩梦,一部号称需要弹幕护体才敢观看的动画片。

其中让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装在罐头里的爸爸妈妈》这一集。

它讲的是从小一直被妈妈严格管束的主人公来克在竞选时,因提出“将爸爸妈妈都装进罐头里”而获得最多的选票支持,成功当选市长。

于是孩子们不但剥夺了大人们的人身自由,还无情地将他们的罪状一一贴在罐头上示众。

最后在无约束的状态下,小孩们变得疯狂跋扈,到处打砸破坏,直到将城市置于一片混乱不堪之中。

只因为被束缚和压抑得太苦了,自由便成为他们当下最大的愿望,甚至对有着天然亲密情感的父母,他们也能选择忍痛割舍。

作家周国平曾说过:“孩子的心灵比我们所认为的细腻得多,敏感得多,我们千万不要低估。”

总说孩童纯真犹如白纸,可是人们是否想过如果被父母所伤,在白纸上书写痛苦,会更难以擦拭和抹灭。

01

以爱为名的绑架,到底多痛?

“反正也没有人爱我,可悲又没人爱的林茉莉,再见……”在影片《茉莉的最后一天》里,高一女生茉莉从阳台上纵身一跃前,说了这最后一句话。

而造成这个悲剧的元凶竟然是最爱女儿的妈妈。从美国名校硕士毕业后,母亲为了孩子成为全职主妇,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培养女儿上。

在妈妈眼里,除了学习,做其他事都是浪费时间,甚至在家中各个角落都安装了监控,以方便掌握茉莉的一举一动。

这种打着“爱”的旗号,几近疯狂的控制欲,让本就缺乏父爱的茉莉,在母亲的身上也找不到一丝温暖。无所依循的内心,慢慢变得麻木,绝望。

善良而又无助的孩子,最后只剩一条路可选,便是对自己下手,用自我了结的方式惩罚那些以爱为名逼迫她的人。

在美剧《去他X的世界》第二季中,女孩邦妮也有一位控制欲极强的母亲。

抽查作业时邦妮没有及时作答,妈妈就直接把她心爱的玩具折断;无意中发现了女儿偷藏了口红,竟然命令她把整管口红都吃掉。

就这样从幼年起,邦妮关于“爱”的认知就是惩罚。在妈妈的影响下,她也开始学着以爱的名义惩罚别人。

剪掉同学的头发,拿假成绩欺骗妈妈,甚至最后爱上了诱奸女生的变态大学老师,直至为了他拿起了屠刀。

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曾说过:

“良好的家庭氛围,将鼓励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当他独自面对世界时,便会用自己在家里获得的经验和观念来解释这个世界。”

然而一旦父母的控制欲泛滥,孩子在家庭氛围中感受到的只有压抑和痛苦,那么他也只会用畸形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与他人。

被强烈遏抑的情绪绝不会凭空消失,而是如同集聚了大量岩浆的火山一般,迟早用毁灭性的力量爆发,将孩子及他周围的一切灼烧吞噬,直至万劫不复。

02

失去边界感的家庭,两败俱伤!

曾看过一句话,“放眼望去,几乎所有问题少年背后,都有一个不幸的原生家庭。所有问题,其实都是他们用力撞向原生家庭时受伤溅出的血液。”

所以我们认可糟糕的原生家庭状态,足以毁掉一个孩子本该拥有的明媚未来。

然而亲子关系的战争中,从来就没有赢家,看似强势地主导一切的父母,最终所受到的伤害也未必少于孩子。

在一则家暴新闻里,报警人居然是一对父母。因为无论小到买双鞋,大到是否出国留学,爸爸总是在替孩子拿主意。

17岁的女儿慢慢开始学会剪烂爸爸的衣服,薅掉妈妈的头发,用对父母的暴力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愤怒。

在与孩子的激烈对峙中,对比身体上的痛,父母心里的苦恐早就超过千万倍,是无处言说的难堪,更是午夜时分的悔恨。

在之前的热播剧《小欢喜》中,有一段情节,被网友们评价为“扼住喉咙般的窒息”:英子被父母逼迫无路时,打算跳海,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

妈妈宋倩在这个时候,却还在追问孩子“为什么非要上南大?”直到逼出英子吼出那一句“我就是想要逃离你!”母女俩才彻底地伤了彼此的心。

所有的人都在同情英子的绝望和无助,可是刺伤亲情的尖刀何尝不是把妈妈伤得体无完肤。

宋倩将自己全部的爱,心血以及满腔的热情统统倾注于女儿身上,可到头来换回的竟是孩子用死亡来逼迫,换得一个逃离的机会。

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刺伤一颗母亲的心?

在家庭权力的纷争里,你可以赢过孩子,却无法永远赢得孩子。这一回的妈妈真的是满盘皆输。

因为失去边界感而被裹挟直至摧毁的人生,何尝只有孩子,还包括他们的父母。

03

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在亲子的权力争夺中,最后的结局往往是两败俱伤,可是作为主导方,始终拥有选择权的父母,为什么一直无法从这个泥潭中跳出呢?

《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这本书里给出了一个很扎心的解释,

“这世界就像一个剧场,当前排观众站起来的时候,后排观众也不得不这样做。

所以这个世界上很难找到一个不焦虑的妈妈。”

当你的圈层里,周围所有的人都在孩子身上发力,从知识到体能,从见识到才艺,从智商到情商,方方面面,里里外外地努力。

原本比你们优秀的家庭,希望孩子继续保持着优越性,而比你们落后的家庭,则指望着通过孩子实现阶层的跃迁。

作为父母,如何还能淡定地按照自己的节奏养育。就这样,焦虑几乎就成为当代父母普遍的育儿心态。

当我们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孩子提供优越的资源和环境后,一旦孩子没有达到爸妈们预期,被放大的焦虑就极易变成控制欲,让大人们失去边界感,认为只要掌控了孩子,一切便都还有希望。

知乎上有这么一个问题:“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不是最大的谎言?”

其中一个高赞的回答这样说道,“这句话不是谎言,只不过用错了对象。

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不是将来往死里折腾孩子,而是现在往死里折腾自己,因为你孩子的起跑线就是你。

你的经济能力,学识修养,道德三观,眼界品位,决定了你的孩子从哪开始跑,往哪跑,怎么跑。”

一旦学会了把劲儿往自己身上使,而不去折腾孩子。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让自己先去做这样的人。那些关于教育上形形色色的焦虑,以及相关问题,很大程度上便可以迎刃而解。

如同广东东莞的这位26岁的爸爸,期待女儿能学会坚持,便带着她一起克服重重难关,一路骑行到拉萨。

或又如广西南宁这位56岁的周亚松阿姨,4年前为了鼓励女儿,便陪着她一起考研,最后母女双双被录取。到今年周阿姨又收到韩国大学院博士录取通知书。

你优秀了,孩子大概率优秀。你不优秀,却指望孩子优秀,概率不大。

04

作家雾满拦江在《我不过低配的人生》中写道,

“要记住,人生不会停留在一个固定的阶段,人生跑道上呈现的是不停地相互超越,学校生活你可能领先,社会现实中就有可能被人远远甩开。

先胖不算胖,后胖压塌炕。暂时领先,未必就最先抵达终点。”

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父母便能获得更多的平静。请相信孩子对父母的尊敬,永远来自于榜样,而非血缘与身份。

当我们选择成为更好的自己时,便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作者:可小1,有颗赤子心,有些小迷糊,时而温暖,时而逗比,关注亲子教育的伪文艺中年。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