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弘扬地方文化 打造文化产业品牌 文化基因赋能“富强滨州”建设

弘扬地方文化 打造文化产业品牌 文化基因赋能“富强滨州”建设

时间:2022-11-28 11:16:17

相关推荐

弘扬地方文化 打造文化产业品牌 文化基因赋能“富强滨州”建设

□ 本报记者 程芃芃

在滨州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开幕会上,滨州市委书记佘春明提出滨州“七强之路”。其中一项是:市之强,强在文化自信。在全市推进动能转换、开展“双招双引”等事项全面发力的情况下,文化作为一股激发民众干事创业热情的软实力,正不断推动“富强滨州”建设取得更多丰硕成果。

“文化自信的表现就在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示、传承,并赋予时代精神。‘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孙子智慧,造就了滨州‘智者智城’的优秀文化基因,正扎根厚植到滨州各项事业发展之中。”佘春明说。

“黄河故事”

催生新发展、新体验、新情感

滨州居黄河下游,黄河流经该市邹平、惠民、博兴、滨城等6个县区。这里蕴含了丰富多彩的“黄河文化故事”,例如“民惟邦本”的治国故事、“实干兴邦”的担当故事、“先忧后乐”的家国故事、“道德传家”的家风故事、“我住长江头”的相思故事、“咫尺千里”的艺术故事等。“团结、务实、开拓、拼搏”的黄河精神、“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黄河力量,正催生这片土地上的新发展、新体验、新情感、新动力。

博兴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耿雨河在此次“两会”上格外关注黄河文化保护与发展。他建议,在滨州市成立黄河文化研究会,强化对黄河文化的研究与传播。吸引有志于黄河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社会上有志于黄河文化研究的人士参与,形成较为完备的黄河文化研究机制和格局,形成黄河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平台。

此外,建设黄河地标式建筑设施——黄河文化展览馆(望海塔),可以让散落于世的黄河文化具有温暖的归宿和恰当的表达,可以让人们阅读感悟黄河文化的博大与厚重;形成黄河文化的精神图腾,形成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精神家园;成为黄河文化发展的缩影,成为展示黄河文化的重要窗口。

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黄河文化活动,通过活动讲好“黄河故事”。“可以考虑拍摄以黄河为题材的专题片,举行寻根祭河、经典场景再现,黄河民俗表演,黄河生活模拟,文化艺术体验、民俗物产展销,黄河美食博览,黄河手工制作,黄河玩具大全,黄河民歌民乐演唱等活动。”耿雨河说。

挖掘乡村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渤海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优秀传统“孝”文化;孙子、董永、范仲淹、杜受田等众多历史名人;传统草柳编、老粗布、海瓷艺术、古家具、盐雕等特色文化产业;胡集书会、各地庙会、系列地方节庆活动和冬枣节等系列文化展销活动等,为滨州乡村文化及乡村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基于此,深入挖掘乡村文化、打造各县区特色文化名片,对于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民盟滨州市委在今年的“两会”上提出,首先要增强政策扶持,促进乡村文化与产业发展的融合,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兼顾乡村发展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增强制度保障。

加强人才吸引,培育高素质人才队伍,提高乡村文化水平。立足乡村实际,出台相关文件,通过设立相关专项扶持基金、提供金融支持等方式,吸引优秀人才返乡。设立实践教学基地,将吕剧、渔鼓戏、草柳编、泥玩、剪纸等优秀乡村文化与传统技艺予以传承。支持地方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综合利用教育培训资源,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

培育文化产业项目,加强文化品牌建设。尊重各县区、各乡村文化差异性,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符号,避免同质化发展。通过改编、创新、跨界融合,设立体验活动项目等方式,提高吸引力升华内涵。重视老粗布、泥玩和剪纸等一批民俗工艺品牌的打造,提高古家具和草柳编等一批现代工艺品牌的影响力等。通过培育骨干文化企业、龙头文化项目来发挥产业带动作用。通过开展文化产业品牌论证、评价、推广活动,促进新型文化产业品牌的形成与创造。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