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海明威《白象似的群山》:“冰山理论”运用下的多重可能性的故事

海明威《白象似的群山》:“冰山理论”运用下的多重可能性的故事

时间:2023-05-25 02:06:19

相关推荐

海明威《白象似的群山》:“冰山理论”运用下的多重可能性的故事

海明威,以文坛硬汉著称,是公认的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的大多作品以战争、死亡以及战后等为题材,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文笔简洁有力。以名词、动词组成的一个个短句构成文章,摒弃了不必要的华丽修饰,开创了“新闻体”式的独特写作风格。

而其提出的“冰山理论”更是成为每一位阅读或者尝试解读海明威作品的人不可错过的。海明威的作品以短篇尤为出色。他将众多的信息隐在小小的篇幅内,使人读罢似懂非懂,然后意犹未尽地重新翻阅寻找更多深层的含义。

《白象似的群山》就时这样一篇将“冰山理论”发挥到淋漓尽致的经典小说。

本文将试着说明“冰山理论”的形成,来解读《白象似的群山》所蕴含的多种意义以及读者个人该如何理解《白象似的群山》。

冰山理论的形成

提到海明威人们会想到“冰山理论”,该理论也一度成为海明威的代名词。那么人人皆知、能够道出一二的“冰山理论”是如何形成的呢?

1. “冰山理论”写作风格是受弗洛伊德“冰山理论”的一定启发

1895年弗洛伊德与布罗伊尔合作发表《歇斯底里研究》中提出了著名的“冰山理论”。他认为人的人格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样,露出来的仅仅只是一部分,即有意识的层面;剩下的绝大部分处于无意识的,隐藏在海面以下。

1932年,海明威在《午夜之死》中,提到了“冰山理论”:

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而其余的八分之七就要求读者依据自身的经验和想象去补充。

前者将人的意识比作浮在水面上的冰山。无意识只是露出的冰山一角,渴望、期待、感受以及对欲望的压制和本能等深层的感情是隐藏在水面之下,需要深层挖掘才勉强可窥知一二。后者是将文学作品比作海上冰山,作者的文字和形象是冰山一角,所传达出的情感和思想同样是处在水面之下,需要读者的个人的去深层理解体会。

可以说这与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极为相似。而现代的文学艺术、心理学、生物学等都收弗洛伊德思想的很大影响。在文学上影响着现代作家更加重视个体的内心体验。

而海明威极为强调用含蓄简短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感情与心里活动,因此海明威“冰山体”的写作风格是受到弗洛伊德“冰山理论”的一定启发的。

2. 战争带来的不可磨灭的心灵创伤、战后的“迷惘”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冰山体”

战争带来的不可磨灭的心灵创伤海明威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他当过战地记者,打过仗,身体多次身负重伤,做过20多次手术,全身中了多达227块弹片。战争给他身体带来巨大伤害的同时也给精神带来创伤,造成终生的失眠。

战争使他亲历死亡,随时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以及死亡笼罩着在鲜活生命至上的压抑迫切感。在《海明威谈创作》中,他说道“战争在一个作家的心灵留下的创伤是难以愈合的”

而语言是无法将战争的残酷完全表达出来的。因此海明威客观冷静的叙事,无法所说的情感隐在水下的“冰山”独自承受。

战后的“迷惘”战争给他们身体和精神留下的难以愈合的创伤也使他们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变得难以适应战后的生活,陷入苦恼忧郁空虚之中,终日在沉沦中度日。海明威在很多作品中表现出了“迷惘”。例如《永别了,武器》,亨利与凯瑟琳在战争中相遇相爱,最后的结局却随着凯瑟琳的死亡和亨利独自流亡戛然而止。

海明威的大多作品以“零点”结束,不给出答案。而他之所不给出答案,也许是因为他的“迷惘”,他也没有答案。故事的背后需要让读者去理解,完善。

所以可以说“迷惘”也促使他形成了“冰山理论”。

3. 记者的经历磨炼了其写作能力,也影响了“冰山”式的写作风格的形成。

海明威在18岁时在美国有名的《堪城星报》当记者,此后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也多次担任战地记者。

新闻或者电报要求在有限文字内传达出事务的真实性、真实性以及及时性。

而“冰山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简洁艺术。它删除赘述,尽可能的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故事,类似于中国山水画的留白。

“新闻体”及技巧与“冰山理论”有着相似之处。因此可以说记者的经历磨炼了海明威的写作能力,也影响了他 “冰山”式的写作风格。

《白象似的群山》是“冰山理论”运用下的多重可能性的故事

“是的。标题是后来才想到的。我午饭前去普诺尼吃牡蛎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女孩。我知道她流过产。我走过去,和她聊了会儿天,没聊那件事,但回家的路上我想到了这个故事,午饭也没吃,花了一个下午把它写了出来。

这是海明威在《最后的访谈》中提到的《白象似的群山》的写作背景。

《白象似的群山》讲述的是在西班牙的火车站,一个美国男人和一个女人在等待来自巴塞罗那的特快期间,坐在酒吧地谈论着什么。

这真的是一个极其简单的手术,吉格”男人说,“其实根本算不上一个手术”

开始时只知道男人有意劝说女人去做手术,全文也没有提到具体是什么手术。而文中的手术是堕胎是海明威在后来的访谈中谈到的。

接着女人对此手术似乎有抗拒感,女人想要岔开话题聊到远处群山像白象,而男人紧追手术的话题不放,彼此之间的对话逐渐变得不愉快起来。

随后男人暂时离开去放旅行包,回来后两人在看似“愉快”的谈话中停止:

“你觉得好点了吗?”他问道“我觉得很好呀,”她说,“我没事了。我觉得很好。”

故事戛然而止,而故事中谈论的事情仍然悬而未决,像是结束又不是结束, 让读者不禁好奇最后的两人去向怎样?手术有做吗?在堕胎这一露出的冰山一角外,剩余的八分之七是表达什么样的思想和意象呢?

大多数人由堕胎与白象的结合联想到,在泰国白象曾被当神供奉,因为昂贵又成为沉重的负担,依此小说暗指对男人来说女孩腹中的孩子是不想要的沉重累赘。因此觉得小说旨在表达一种道德方面的斥责。

但其实任何小说都有着多重复杂性,作者书写出的小说往往不止一层含义。更何况以是在“冰山理论”极致运用下的复杂性、潜台词丰富的海明的作品呢。如海明威说的:“认为你的作品反映了一两个想法的人可能只有一两个想法”。

小说由于男人与女人的对话,容易直观得出男人的不负责任以及对女人的同情。但小说中没有提到男人与女人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展开联想。

首先男人不想承担责任,在道德批判中属于“恶”的一方,那么有如下可能:

男人已婚,女人是他的情人,因为害怕妻子知道而强迫女人去堕胎男人是单身汉,因为害怕自己的生活因为孩子被复杂化而让女人去堕胎其次,也可能是男人出于对女人有孩子后可预见的困难,而“善”的劝说:

男人因为战争或者疾病即将离世,害怕留下女人和一个孩子独自生活。

另外也可以从女人的角度想象:

孩子或许是属于女人和另外一个已经离开他的男人的,女人现在想和美国男人生活在一起或者男人在劝说她堕胎的同时也做好当父亲的准备,而女人在下了决定后产生犹豫中

因此,可以说在“冰山体”的写作下,我们可以展开多种想象。因为《白象似的群山》就是“冰山理论”在极致运用下的多重可能性的故事

“博学以观今”用你的世界去理解《白象似的群山》

对于现代的我们,该如何去理解《白象似的群山》呢?个人认为,利用自己的知识“博学以观今”,以自己的内心世界去感受就是对《白象似的群山》最好的理解。而每阅读一遍,都会有新的发现。

如海明威所说:

写书和故事已经够难了,还被要求对它们进行解释。这也会让那些解释家丢饭碗。如果五个、六个,甚至更多好的批评家还在不断地阐释,我为什么要干涉他们呢?请单纯为了阅读的乐趣来读我写的任何作品。你的其他发现,都是用来衡量你自己代入阅读的东西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