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无人知晓》真实故事改编 母亲抛弃四个孩子 去追求自己的爱情

《无人知晓》真实故事改编 母亲抛弃四个孩子 去追求自己的爱情

时间:2022-05-25 00:28:00

相关推荐

《无人知晓》真实故事改编 母亲抛弃四个孩子 去追求自己的爱情

1988年,在东京西巢鸭的一个房子里,人们发现了一具腐烂的儿童尸体和三个浑身脏兮兮,饿了很多天的儿童 ,此事引起了很大反响 ,被称为“西巢鸭弃婴事件”。

是枝裕和那时刚大学毕业,看了这个报道后被击中,他觉得自己必须做点什么,于是以这个事件为原型编写剧本。事隔十五年之后他才决定开拍这部电影,可见他对这部影片的重视度和用心。

8月7日《无人知晓》在日本上映,是枝裕和将轰动一时的“西巢鸭弃婴事件”改编成电影搬上银幕。影片拍摄时间长达一年半,该片入围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在豆瓣的评分更是高达9.1分,影片票房与口碑创下双赢。

纵观是枝裕和所有的影片,我们会发现他是一个具有社会关怀的导演。在《无人知晓》中,他将镜头对准那些被父母遗弃的孩子;在《比海更深》中他将镜头对准老无所依的独居老人;在《小偷家族》中,他又将镜头对准那些在社会边缘挣扎生存的底层人物。他的关注点始终在孩子,老人身上,他用电影为那些弱势群体和底层人物发声。

一、《无人知晓》影片背后的真实原型“西巢鸭弃婴事件”,现实比电影更残酷

《无人知晓》是根据日本当时的“西巢鸭弃婴事件”改编而成,然而,现实比电影更残酷。

1988年,女主和不同男人生下五个孩子,有一个孩子出生后不久便死了,女主将尸体用塑料布包起来藏在家中柜子里。

几个孩子并没有让女主定下心做一位负责的母亲,她常以工作出差为由去约会其他男子。女主每次离开,都是长子照顾年幼的妹妹们,给她们买菜做饭,换尿布,洗衣服,深夜去便利店买打折的食品充饥。

后来,女主与情人同居,深知孩子会成为拖油瓶,留下地址和钱财便走了。长子继续负责照顾妹妹们,期间结识了经常出入便利店的不良少年。与二人结为朋友,经常叫他们来家中玩耍。最小的妹妹因为偷吃二人的食物被毒打致死,长子也参与了毒打妹妹事件,后将妹妹的尸体丢弃。

最后因为邻居的举报,这个事才暴露出来。母亲因为遗弃孩子被判刑三年,缓刑四年,长子因伤害妹妹致死和弃尸被送到了少管所。

真实的“西巢鸭弃婴事件”比电影更残酷。是枝裕和是温情的,他没有直接照搬残酷的事件,而是经过二次加工,为我们呈现了《无人知晓》这部优秀的影片。

在《无人知晓》中,我们可以看到被装在行李箱中的妹妹小雪和弟弟茂不仅不埋怨,还会觉得好玩。母亲离开后,四个孩子也没有不开心,他们欢快地奔跑,玩耍,笑着闹着,孩子们越是欢乐恰恰衬托出电影内核的绝望。

在是枝裕和的影片中,没有特别大的情节反转与矛盾,也没有浓烈的情绪起伏,反而是那些细微、细腻的呈现更打动观众。

《无人知晓》中,大儿子明在母亲走后担负起照顾弟妹的责任,他渴望上学,渴望交到新的朋友,可是却只能在家自己学习,看书。后来,房租费拖欠,水电费因久久未交被停掉,没有钱买食物吃。他从头到尾都没有掉过一滴泪,妹妹死后,他亲手埋葬时手不停地颤抖,这个细节真是赚足了观众的眼泪。

是枝裕和对细节的把握更是精湛,影片中没有刻意交代母亲分离的时间,而是从一些细节去说明。长长的蜡笔变成了手指头大的蜡笔块儿,完好的钢琴摆件缺失了一条腿,曾经整洁干净的家变得凌乱不堪,臭味袭人,妹妹死的那天,母亲刚好寄来了钱和信,多么讽刺。

二、从《无人知晓》谈一谈日本的“弃子”文化

《无人知晓》是反映日本“弃子”文化的典型代表,四个孩子被父亲抛弃,母亲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也离开了他们,留下他们面对沉重的生活。

日本人自古在一片岛国生存,土壤贫瘠,地震和各种自然灾难日常化,使得这个民族的人缺乏安全感和存在感,它没有像中国人这样生活在“地大物博”里扎实的安全感。“弃子”文化心理由此在日本诞生。

关于日本“弃子”文化,又不单单是指父母抛弃孩子,也有被家人抛弃的独居老人,被社会抛弃的流浪汉等等。

日本导演是枝裕和将“弃子”文化融入到了他的电影中。《无人知晓》里被父母抛弃的四个孩子,《比海更深》里渴望儿子常常回来的独居老人,这两部影片皆反映了日本的“弃子”文化。

到了《小偷家族》里,这种“弃子”文化被全面地融入到一个影片中。被家人抛弃的老人,被父母抛弃的援交少女,被父母抛弃的孩子,被母亲虐待的小女孩,被社会抛弃以偷盗为生的小偷家族成员们。

我也是看了是枝裕和的这些电影,才注意到日本的“弃子”文化。实际上,不光是日本,在中国也存在,父母抛弃残疾或智障的孩子,不赡养老人,甚至虐待孩子和老人。

“弃子”文化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日本电影文化现象,我们在观看影片的时候,也该反思如何避免这种“弃子”文化在中国盛行。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不该将它丢掉。尊老爱幼又不仅仅是一种美德,还是人类敬重自己的表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孩童时代,每个人也都有老去的一天。

在《无人知晓》中,孩子们和死亡是一个特殊的元素。妹妹的死亡并不是终结,因为其他三个孩子还得继续生存下去。年幼的哥哥没有流泪,也没有沉浸在悲伤中,他牵着弟弟妹妹的手,继续迈向明天。

其实,死亡和孩子是是枝裕和影片中的相同元素。他表示:经历了生离死别的人们,是如何看待生命,看待死亡,化解情绪,还有如何继续活下去。

逝者已逝,活着的人通过追念逝者来思考生命的意义,我想,这大概就是影片的深意。《无人知晓》中,妹妹的死亡让哥哥思考生的定义,母亲的离开迫使他扛起生活的重担,从始至终,他都没有掉过一滴泪,他必须坚强。

三、从《无人知晓》看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的社会关怀

在《无人知晓》这部影片中,主要的角色都是未成年的孩子们,这就很考验导演的能力。据说,这部影片拍摄时间长达一年半,这段时间里,导演是枝裕和几乎和片子里的孩子们朝夕相处,不仅指导他们拍电影,生活上也是呵护备至,有时候还会像个大哥哥一样,陪孩子们到公园去玩。

虽然主角都是孩子们,但导演用反讽的方式进行了鲜明的对比,这也印证了是枝裕和是一个具有社会关怀的导演。

被母亲抛弃的四个孩子虽然都没上过学,但品行端正。明,渴望上学和交朋友,在家里会独自学习,也会去便利店看书。京子喜欢弹琴,一直想攒钱买琴。小雪喜欢画画,用画笔表达内心的情感。喜欢玩具,总是笑哈哈的。

四个孩子被父母抛弃,但他们并没有抛弃自己。哪怕生活艰难,哪怕是吃便利店即将过期的食物,也绝不会去偷盗行骗。

一直以来,在大家的潜意识里,觉得没有父母陪伴和没有接受过教育的孩子一定品行不端。

是枝裕和打破了我们的这种认知。用反讽的方式进行了鲜明对比。正在上学的两个不良少年在便利店偷东西,还陷害他人,怂恿明偷东西,明坚守住了本心。

是枝裕和没有主观地加以指责,而是呈现在观众面前。不禁引人深思,接受教育的孩子就一定品行端正吗?答案是不一定。

是枝裕和是温情的,赋予了四个孩子良好的品行,是枝裕和又是冰冷的,将生活的重担压在稚嫩的孩子身上。

最令人心痛的是该影片改编自真实的“西巢鸭弃婴事件”,要知道,现实往往比电影残酷很多。

《无人知晓》的大获成功让人们关注日本“弃子”文化,想要杜绝这种现象,靠一部电影是远远不够的。

正如是枝裕和所说:我是没有抱着改变世界这种目的来制作电影,也完全没有打算提供什么特效药,不如说,我是在做些好吃的,以此来提高观众们对待多种事物的免疫力,让观众们不会生病。

的确是这样,一部电影并不能改变日本“弃子”文化的现象,但它可以是一种警醒。

《无人知晓》他们是一群住在“棺材”中的孩子,无人知晓的生活,宣告了她们无人知晓的生命。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