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埃塞俄比亚高原 埃塞俄比亚高原 鼠

埃塞俄比亚高原 埃塞俄比亚高原 鼠

时间:2019-01-21 22:23:30

相关推荐

埃塞俄比亚高原 埃塞俄比亚高原 鼠

全球最好喝的8款咖啡豆

巴拿马 瑰夏

- 产自:埃塞俄比亚瑰夏森林

- 1960年传到巴拿马,巴拿马瑰夏生长的海拔1500-1650米左右。在埃斯特拉达翡翠庄园等精品咖啡庄园的悉心培植下,如今瑰夏已经成为世界上价格最高的咖啡。

- 特点:烘焙程度多为浅度烘焙,具有花香、热带水果、较高的甜感风味特点。喝起来非常细密润喉,特别好喝。

牙买加 蓝山

- 产自:蓝山山脉

- 位于牙买加岛东部,地处地震带,拥有肥天的火山土壤,空气清新,没有污染,气候温润,终年多雾多雨。这样的气候和环境造就了享誉世界的牙买加蓝山咖啡。由于蓝山山脉山体陡峭,只有大约6000公顷,处于900-1800米的很小一块土地面积可以产出噶品质的蓝山咖啡。

- 特点:风味柔和、甜美,甜、酸、苦三味平衡,还有巧克力和坚果风味。

苏门答腊 曼特宁

- 产自: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部

- 曼特宁咖啡,生长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高原山地,适合中深度烘焙。

- 特点:风味比较浓郁、醇厚 有着令人愉悦的微酸,具有果木的香,焦糖的甜,喝完还有很强的回甘,特别适合亚洲人口味。

埃塞 耶加雪菲

-产自:埃塞俄比亚

- 耶加雪菲是当地一个小镇的名字。海拔高度大约在1700-2100米。耶加雪菲咖啡成了埃塞俄比亚精品咖啡的代名词。作为咖啡的故乡,埃塞俄比亚上千年的种植历史和加工传统造就了优质的水洗阿拉比卡豆豆。

- 特点:浅度烘焙有着独特的柠檬、花香和蜂蜜般的甜香气,柔和的果酸及柑橘味,口感清新明亮。不加奶也不加糖,具有丰厚的质感与独特的柔软花香味道。

危地马拉 安提瓜

- 产自:危地马拉

- 危地马拉独特的亚热带气候,让咖啡树开花和结果要比世界其他地区的咖啡树慢,咖啡豆表光滑硬度高,顆粒饱满,味美可口,酸度均衡,其巨型咖啡豆也使危地马拉备受关注。

- 特点:浓郁,口感丰富,具有烟草味。口感柔滑,于芳醇中略含炭烧味,就好象巧克力的甜美和烟气混合在一起。由于这种独特的炭烧香,安提瓜咖啡又被称为 “香烟咖啡”。

肯尼亚

-产自:大多生长在海拔1500-2100米的地方,一年中收获两次。

- 肯尼亚AA,豆子圆,果肉厚,透热性佳,精致度高,采用法式烘焙,膨胀性较佳。业内人士无不认为肯尼亚咖啡是其最喜爱的产品之一,因为肯尼亚咖啡包含了我们想从一杯好咖啡中得到的每一种感觉。

-特点:鲜明的水果香,常见的水果香是柑橘。具有多层次感的口味和果汁的酸度,完美的柚子和葡萄酒的风味,醇度适中,香气与甘美度皆属上品。

夏威夷科纳

- 产自:夏威夷科纳地区

- 是只能栽种在火山斜坡上的稀罕品种。由于产量日趋减少,价格直追蓝山咖啡,夏威夷科纳海岸的狭长地带生产世界上最好的咖啡,而且产量也名列前茅,科纳不到2600英亩的咖啡地上每年出产200万磅咖啡豆。

-特点:味道香浓、甘醇,且带有一种葡萄酒香、水果香和香料香的混合香味,风味极特殊。上选的科纳咖啡有适度的酸味和温顺丰润的口感,以及一股独特的香醇风味。

苏拉威西 托拉雅

- 产自:苏拉威西岛

- [ ] 塔纳托拉雅人种植培育了精美的托拉雅咖啡豆。这种咖啡是在南苏拉威西的北部高原生长的多维咖啡。其成熟的果实有浓郁的味道和黑巧克力的颜色。

- 特点:托拉雅咖啡有浓郁的果香和质朴的甜味,酸度较低。对于讨厌苦涩味道的人来说,这种咖啡是最好的选择。#咖啡知识# #咖啡# #咖啡豆#

埃塞俄比亚高原有点意思啊!其他很多高原都因海拔太高而人口稀少,它平均海拔高达3000米,却拥有7000多万人。

在我的印象里,非洲应该是这样的,一望无际的大沙漠,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等等,山地和高原都不是很多;

结果一查资料却吓了一跳:

它的平均海拔,居然达到650米!在有人居住的几个大洲里,仅次于平均海拔950米的亚洲,以及平均海拔700米的北美洲。

我们都知道,亚洲海拔高,是因为有平均海拔超过5000米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7000米的喜马拉雅山脉,等;

另外,北美洲的落基山脉也有2000-3000米;

这就很明显了,它们俩地势高,是因为这些辽阔而高大的山地高原,拉高了整个大洲的平均海拔啊!

而对非洲来说,埃塞俄比亚高原,同样也扮演着“拉兄弟们一把”的角色,负责拉着大家一起高;

相比整个非洲,它面积不算大,只有80多万平方公里,但平均海拔却达到2500-3000米以上,有许多死火山高度甚至超过3500米,最高峰达尚峰高达4620米;

所以,被誉为“非洲屋脊”,那也是名副其实啊。

在我看来,埃塞俄比亚高原还有几个很有意思的特点:

一方面,它是罕见地被分成两部分的高原。

这就不得不提到著名的东非大裂谷了!

其他大多数高原几乎,都是一个整体,比如我们的青藏高原,四周被喜马拉雅山、昆仑山以及祁连山等包围,自成一个完整板块;

而埃塞俄比亚高原,却被东非大裂谷自东北向西南纵切而过;

大裂谷宽40-60公里,深度更是达到580-1000米,图3能十分清晰地看到,它将高原分成了东西两部分;

这一点,在其他高原中估计也很罕见吧!

另一方面,它东西两部分高度也大不相同。

看看图1-6就会发现:

东非大裂谷的西侧,是埃塞俄比亚高原的主体部分,地势高,平均海拔约3000米,大多数高度超过3500米的高峰也都在这里;

而东侧地势则比较平缓,以低矮丘陵和山地为主,平均海拔只有800-1500米;

总结起来,就是整体上西高东低,大致以东非大裂谷为界,泾渭分明。

第三,它四面陡峭,与周边落差很大。

也许单看埃塞俄比亚高原的海拔,大家会觉得平平无奇,但它能被誉为非洲屋脊,除了本身高度,相对高差也令人很意外;

还是拿我们的青藏高原为例:

它平均海拔超过5000米,但除了南边的南亚外,其他几个方向地势本来就较高,比如北边的塔里木盆地,平均海拔有800-1300米,所以相对落差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而埃塞俄比亚高原四周就不一样了:

它的西边,撒哈拉沙漠平均海拔只有200-500米;

而东边则是著名的阿法尔低地,地壳断裂陷落形成,平均海拔不到500米,当中的阿萨尔湖海拔甚至为-150米,是非洲大陆最低点;

这说明了啥?

高度不是问题,关键要比周边高啊!

而且由于四周分布着大量的盆地、谷地和低地,埃塞俄比亚高原边缘处还形成了很多陡峭悬崖;

想想一百多年前,埃塞俄比亚能成为非洲唯一的独立国家,高原显然发挥了相当大的屏障作用!

实际上,对它来说,埃塞俄比亚高原不仅仅是屏障,更是一块富饶之地:

你可能想不到,它全国人口约1.18亿,其中超过三分之二都分布在高原上,算下来超过7000万。

这个时候,可能就有朋友疑惑了:

大多数高原,不都自然条件恶劣,不太宜居的吗?为啥埃塞俄比亚高原还能生活这么多人?

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高原降雨丰沛;

埃塞俄比亚高原气候受热带季风影响明显,特别是夏季,来自海洋的西南和东南季风让当地年降水量达到1000-1500毫米;

这在非洲大陆相当难得。

另外一点,东非大裂谷纵切而过,谷底形成了密集的湖泊群,雨季储存大量淡水,旱季则能为当地提供水源。

其次,高原纬度低、海拔高。

纬度和海拔,是对气候和自然条件影响非常大的两个因素:

纬度越低,温度越高

海拔越高,温度越低

埃塞俄比亚一方面处于低纬度地区,另一方面自身海拔又比较高,所以形成了明显的垂直气候变化:

1.海拔500米以下区域终年酷暑,年均温度超过30℃,属于热带沙漠带;

2.500-1800米区域气候炎热干旱,年均温度22-26℃,属于热带草原带;

3.1800-2400米四季如春,降水丰富,年均温度18-20℃,属于亚热带;

4.2400-3500米气候凉爽湿润,年平均气温15℃左右,属于暖温带;

5.3500米以上则属于高原气候区;

很明显,3和4两块区域,就是标准的宜居之地啊!

埃塞俄比亚全国三分之二的人口、大部分耕地及大多数城市,也都分布在这里,比如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平均海拔就在2400米左右。

实际上,如果我们把范围扩大到全球就会发现:

很多低纬度的高原,比如德干高原、巴西高原以及墨西哥高原等,情况都很类似,环境宜居、人口众多。

我不在家,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是去咖啡馆的路上。

——巴尔扎克

欧洲人喜欢喝咖啡,然而咖啡并不是欧洲的产物。

咖啡的原产地在遥远的素有“非洲屋脊”之誉的埃塞俄比亚高原。

出发前特地向伊恩说明,要去看看闻名已久的埃塞人喝咖啡仪式。一下飞机和地导Simon提起,还说Abol、Tona 两个词。Simon盯着我看了片刻,大约觉得碰见懂行的了,其实我并不好那一口。结果他带我们在贡达尔和拉里贝拉看了两次咖啡仪式,我们到处喝的就更多了。

距今1千4百多年前,埃塞南方有个叫Kaffa的村里,一家农民的羊突然乱蹦乱叫亢奋不已。农民以为羊中了邪,求了耶稣半天也没回音,只好跟着羊群漫山遍野乱走驱邪,结果发现羊是吃了树上的一种红色的豆子才亢奋。摘下红豆子拿回村里分给乡亲们一试,人人吃了神清气爽,这就是咖啡豆。世界咖啡的发源地,便是埃塞俄比亚南方乡下。

埃塞俄比亚东临亚丁湾,和红海近在咫尺,虽被伊里特里亚、吉布提和索马里三个窄长条与海洋隔开成了内陆国,但地势高暖风热雨不停吹进来,所以埃塞俄比亚高原南部地区雨水充沛空气湿润,咖啡树生长繁茂。

《走出非洲》作者KarenBlixen的咖啡园在埃塞南面的肯尼亚,我第一次见咖啡树咖啡豆是在坦桑尼亚,这两处出咖啡的地方,也都在东非高原上。

咖啡仪式第一步,是女主人先在小香炉中燃起木炭,加入乳香,空中飘起乳白色且微香的烟,然后在锅里爆点玉米花或摊张脆面饼当小吃。接着洗新鲜的绿色咖咖豆,洗凈后绿色咖啡豆放入铁盘中,在木炭炉上慢慢翻炒,颜色由绿色变成金黄色渐渐变成咖啡色,浓郁厚重的咖啡香味四溢,再把炒香的咖啡豆放入木臼中捣碎,最后倒进陶制咖啡壶,兑上水放在炭炉上煮。煮好的新鲜咖啡分三道喝:第一道最香淳浓冽的叫Abol,先敬年长男子和客人,第二道加少许水,口味香味略淡叫Tona,意思是“没有一哪来二”,敬众人,第三道再加多些水叫Baraka,可以随意喝。一套咖啡仪式喝下来1-2个小时,乡亲邻里天天互请。

#头条创作挑战赛#

咖啡发源于埃塞俄比亚,和当地的地理条件有关。埃塞俄比亚地处“非洲之角”,人类起源的东非大裂谷6千多公里长,埃塞就在大裂谷北端的高原上,离赤道很近,理应气候炎热,但3千米的平均海拔,使埃塞终年平均气温不超过30度,南方奥莫河谷除外。

埃塞俄比亚东临亚丁湾,和红海近在咫尺,虽被伊里特里亚、吉布提和索马里三个窄长条与海洋隔开成了内陆国,但地势高暖风热雨不停吹进来,所以埃塞俄比亚高原南部地区雨水充沛空气湿润,咖啡树生长繁茂。

(咖啡仪式步骤一:燃起乳香)

(咖啡仪式步骤二:草篮中是热爆米花)

(清水洗净绿色咖啡豆)

(咖啡豆由绿翻炒至黄)

(咖啡豆变成咖啡色,香味溢出)

(滚烫的咖啡豆,倒入木臼中捣碎)

(捣碎的咖啡放入瓷制壶中煮)

(倒入杯中,咖啡仪式头道Abol制成)

(奉上头道新鲜咖啡Abol)

(这对咖啡姐妹,一家兄弟姐妹7个,姐妹在前台招呼客人, 两个弟弟在后面灶上摊面饼炒玉米花)

北方人清晨不喝咖啡,这套仪式一般分上午10点、中午、下午4点三次。在咖啡发源地南方,人们清晨起床就开始喝咖啡,但也有人只热衷于嚼咖啡豆但顾不上喝咖啡:修行和尚和研习教士整夜不睡亢奋诵经,全靠嚼咖啡豆支撑精神,才能保持同耶稣的对话不间断。咖啡喝多了要去方便,让耶稣等你解手回来再接着聊,不太好意思。

咖啡豆洗净炒熟捣碎煮好奉上,伴着小食喝。现炒的新鲜咖啡香味特别浓冽,颜色不太黑,稠香,口感纯凈悠长,有回味,入鼻浓香,入口细品略带一丝淡淡幽酸,当地人不加奶但喜欢放点糖。

除了煮来喝,咖啡豆、咖啡浆果加上黄油和盐一起熬成粥,是埃塞人婚礼必备食品之一。咖啡和蜂蜜加上草药混合的药, 据说还能驱除霉运,和古巴东北部古镇Baracoa巧克力农做的可可油膏一样。

星巴克曾热卖的"伙伴日晒西达摩" Shirkina Sun-DriedSidamo 咖啡豆,产自埃塞南部西达摩Sidamo的费洛村Fero,6磅咖啡豆才能挑出1磅日晒豆,在烈日下曝晒15天,每隔几分钟就要上下翻动一回,确保受热与干燥平均,咖啡农辛苦可想而知,但农民每磅日晒豆到手价不到1.5美元,而星巴克门市价“伙伴日晒西达摩”要卖到每磅26美元。中南美洲的精品咖啡末端售价的45%能给到咖啡农手里,但星巴克不但只给埃塞咖啡农5%左右,而且还在美国商标专利局抢注了“西达摩”商标,不准埃塞俄比亚使用自己的地名“西达摩”在美国卖咖啡,相当于麦当劳在美国抢注“北京烤鸭”商标,不准中餐馆卖北京烤鸭一样。

星巴克如此无良压榨埃塞咖啡农,我这辈子不会再碰星巴克。

一直以为南非地处非洲最南端,位置应该很偏南,没想到它是在南纬30°附近,跟我们南方地区在北半球的纬度差不多。

关于这个国家,有几个方面真是让我意想不到:

第一,纬度非常低。

我们都知道,非洲大陆是一块非常辽阔的陆地,它东西宽约7403公里,南北最长更是达到8000公里;

这个跨度可以说相当之大,由此非洲也隔开了大西洋与印度洋。

而南非呢,又位于非洲的最南端,所以给人的印象应该是非常偏南,尤其是相当出名的好望角,感觉都很接近南极洲了;

这么一看,南非的纬度应该很高才对。

但事实却相当令人意外:

南非实际上位于南纬30°附近,具体点说,是南纬22°至南纬35°之间。

怎么说呢?

这个纬度要是放在北半球,其实就相当于我国中东部的黄河以南、南岭以北区域,大致与我们的南方地区重合;

真的一点都不高啊!

尤其是好望角,面对南半球的辽阔海洋,一直给人一种“南到不能再南”的感觉,结果一看纬度,也就南纬35°而已;

那北纬35°对应着我们的哪块地方呢?

你可能想不到,是山东半岛;

而山东半岛在北半球的位置,真的不算偏北啊,由此也能推及,南非乃至好望角,在南半球其实也不算偏南。

第二,面积相当大。

南非地处非洲最南端的角落上,东、南、西三面都被海洋包围,空间上就很逼仄,所以看起来,很容易给人一种国土面积不大的感觉。

但实际上,这个国家真称得上幅员辽阔:

它东西最宽约1600公里,南北最长有1600公里,此外还有约3000公里的海岸线,面积则高达121.9万平方公里;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这么说吧!

全世界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公里的国家,只有30个,而南非可以排到第25位,甚至比我们熟悉的埃塞俄比亚还要大上不少。

国土面积辽阔

再加上山地高原众多、地形复杂

让南非的气候类型也相当丰富:

比如东部及南部沿海地区,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高达1200毫米;

而西南沿海地区呢,在冬季又受西南风的影响,降雨充沛,可以达到400-600毫米,又属于地中海气候;

至于辽阔的内陆地区,由于沿海分布着大量山脉,导致水汽很难深入内陆,大部分地方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年降雨量几乎都在200毫米以下,所以也分布着大量的草地、荒地和沙漠。

第三,最大的“国中之国”。

这一点也很出人意料;

所谓的“国中之国”,其实就是一个国家完全被另一个国家包围,这种情况可以说相当罕见,全世界也只有三个;

其中有两个都位于意大利,包括圣马力诺和梵蒂冈,不过这俩国家面积都非常小,前者约61平方公里,人口3.4万,后者面积更是只有0.44平方公里,全国只有618人。

而第三个“国中之国”,就位于南非;

这就是莱索托。

莱索托位于南非的东南部,面积达到3.03万平方公里,人口则高达214万,妥妥的世界第一大“国中之国”啊;

并且由于四面被南非包围,它还是一个内陆国,距离非洲大陆东侧的印度洋只有150公里左右。

第四,唯一拥有三个首都的国家。

放眼全球,大多数国家都只有一个首都,而南非却一下子有三个,包括行政首都茨瓦内、立法首都开普敦以及司法首都布隆方丹等;

也是相当令人意外了!

整体上来看,南非的这几个方面确实都挺有意思,前两点主要是跟我们大多数人的印象区别很大,而后两者呢,更是全世界都很罕见;

由此也能看出,南非应该是个非常有趣的国家,很值得一去啊!

#头条创作挑战赛#

埃塞俄比亚农民在阿姆哈拉高原上手工收割苔麸。大多数人从未听说过苔麸,这是一种古老的草籽,养活了埃塞俄比亚高地1亿多人口。它的名字来自阿姆哈拉语,意思是“失落的”,因为这种种子非常小,直径不到1毫米。

苔麸,学名埃塞俄比亚画眉草,是一种种植在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地区上的作物,已经有4000年的种植历史,其籽粒是当地人主食“英吉拉”的原料。苔麸的生长速度很快,从播种到成熟仅4个月,在当地每年7月份播种,11月左右即可收获。苔麸单位产量极低,种子非常小,只有一粒沙子大小,每150颗苔麸籽粒重量才相当于一颗小麦粒,亩产只有小麦的15%。苔麸是当地人的主要口粮,一旦收成欠佳,就会容易发生饥荒。据说曾经有科学家想尽一切办法提高苔麸的产量,但都失败了。

埃塞俄比亚1.18亿人口中约85%是小规模耕种的农民,他们几乎没有任何经济作物作为收入来源,也没有电力和管道设施。这里的农业仍然以永恒的方式进行:用牛犁地,用手拿镰刀收割,用牛蹄踩打谷,用驴驮回家。一个典型的埃塞俄比亚家庭可以在五英亩土地上收获三吨苔麸,这是他们全年的收成。

苔麸籽粒营养价值非常高,富含氨基酸、蛋白质、各种微量元素、植物纤维等,它的钙含量比牛奶还高,铁含量是小麦的两倍。当地人把苔麸籽粒磨成粉加入水,和成面,放在一个笸箩里摊开,发酵后蒸成薄薄的大饼,他们称之为“英吉拉”。英吉拉本身微酸、柔软、易于消化,吃英吉拉有专用的调味汁,但种类多样,其统称为“wot”,口味一般微辣,通常是用各种肉类、蔬菜、鸡蛋等加上辣椒粉、盐等调味品慢火煨制而成。刚做好的英吉拉摊开铺在大托盘上,上面放着各种wot、烤牛羊肉、鸡蛋和蔬菜。吃英吉拉不需要任何餐具,直接用手撕开英吉拉,然后蘸着各种酱,并把肉块和蔬菜裹在英吉拉里送入口中,有点类似北京烤鸭的吃法。

是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