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遵义会议纪念馆:集成创新 多方融合 “沉浸式体验”开启红色旅游新风尚

遵义会议纪念馆:集成创新 多方融合 “沉浸式体验”开启红色旅游新风尚

时间:2019-02-21 17:09:08

相关推荐

遵义会议纪念馆:集成创新 多方融合 “沉浸式体验”开启红色旅游新风尚

1935年1月,举世瞩目的遵义会议召开,在革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85年来,红色,始终是遵义浓郁的底色。遵义会议留下的红色文化“种子”,如今在遵义会议纪念馆内,仍然夺目耀眼,照亮黔北人民的生活。

遵义会议会址 红花岗文体旅游局供图

遵义会议纪念馆于1955年10月开放,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21个革命纪念馆之一。岁月的沉淀、文化的滋养,让遵义会议纪念馆更富有厚重的韵味。行进其中,一个漫长伟大的故事环扣着整个纪念馆,一扇扇镌刻着历史记忆的朱门被频频推开,鲜活的红军故事被反复诉说……

遵义会议会址陈列馆一角

遵义会议纪念馆管理遵义会议会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遵义会议期间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住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旧址、遵义会议陈列馆、遵义红军烈士陵园等纪念建筑。馆内展示了大量文物、珍贵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生动地再现了红军长征的历程。驻足于陈列馆的各个展厅,便可在文物中感受历史风云。近年来,遵义会议纪念馆年接待观众量保持在400万人次以上,遵义会议的精神力量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

但随着人们对旅游项目层次需求的不断提高,简单的“观赏式”体验不再适应发展需求。为了提高旅游质量,遵义会议纪念馆全面聚焦红色主题,向“沉浸式体验”转变,探索出一条集成创新、融合发展的红旅新路径。

遵义会议会址红军雕塑群

走进遵义会议陈列馆,一段4D视频吸引着参观人群的驻足,在视频中,遵义会议召开时的场景,一幕幕呈现眼前。据遵义会址纪念馆副馆长张小灵介绍,陈列馆采用多媒体情景剧、多媒体历史场景等展示手法,再现长征历史和英雄人物。运用国际化、现代化的先进设计理念,将高科技、信息化的手段与艺术审美紧密结合。“我们看见的视频内容是由特型演员参加演出,用幻影成像技术还原遵义会议召开时的场景,这种规模的等身立体成像目前国内外尚属首次。”

除了将镜头对准“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纪念馆还着重设计了“娄山关大捷”大型场景,在400平方米的空间内全部使用半景画技术的基础上,用20多台投影仪再现战争场面,一场巨大的宽幕电影在一个大型的立体场景上演出,融合完美。人们沉浸其中,得到视觉、听觉的双重体验,使红色精神形象生动、入心入脑。“沉浸式体验”是引领消费升级的热点方向,也是拓展文化体验游的重要一步,遵义会议纪念馆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游客参观遵义会议会址 游右海 摄

近年来,遵义市多措并举打造全域旅游,不断提升旅游质量,红色旅游也在持续发力,以重走长征路、爱国主义教育为延伸的经典红色旅游产品和线路受到众多外地游客青睐,游客到遵义,不再是简单参观景区,而能通过各种旅游体验项目感受遵义红色文化旅游的魅力。

遵义会议会址

遵义会议纪念馆除了在馆内体验项目上下功夫,也逐步向“智慧旅游”“数字旅游”迈进。11月,遵义市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基于5G通信系统建设,有效利用三维VR技术、多媒体技术、数字科技等技术手段,把遵义会议会址、毛主席住居、红军总政治部旧址等11个纪念场馆以及纪念馆内1500余件馆藏文物装进了“云展厅”。打开手机进入小程序,便可随着VR全景镜头,听着音乐和讲解,参观遵义会议纪念馆。足不出户,用手机“云游”遵义红色景点,在线上也能将遵义会议纪念馆“一览无余,尽收眼底”,重温那段珍贵的红色记忆,这样的方式也让游客的“沉浸体验感”得到最大化的保存。

经验共享

遵义会议纪念馆运用国际化、现代化的先进设计理念,将高科技、信息化的手段与艺术审美紧密结合。通过4D全息投影、多通道投影、虚拟现实等技术,搭建沉浸式体验的结构和形态,让游客沉浸在特定情境、氛围与主题中,感受集多种媒介和各种视听效果于一体、全方位作用于身心的难忘经历,成为掀起全省红色旅游新风尚的重要路径之一。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向秋樾

文字编辑/赵相康

视觉编辑/向秋樾

编审/李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