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黑田东彦任期结束后日本央行通胀前景预测

黑田东彦任期结束后日本央行通胀前景预测

时间:2022-08-31 08:14:16

相关推荐

黑田东彦任期结束后日本央行通胀前景预测

7X24快讯:

【日本银行上调固定抵押贷款利率】三井住友银行将1月期固定抵押贷款利率从3.53%上调至3.79%;瑞穗将1月期固定抵押贷款利率从3.2%上调至3.5%。

金融界网站:

本周二,日本央行将再次举行利率会议,市场预计该央行将继续维持货币刺激政策。外媒调查了47位经济学家,他们无一例外都表示日本央行此次会议将维持负利率和收益率曲线控制计划不变。

不过,投资者更关注的是,黑田东彦任期结束后日本央行货币政策的走向,包括其关于通胀前景的言论,以及重新审视货币政策或修改日本央行跟日本政府联合协议的可能性。日本政府和日本央行达成的联合协议要求央行“尽早”实现2%的通胀目标。

由于日媒周末爆料称,日本政府明年可能与央行共同修改通胀目标相关声明,周一亚市早盘,美元兑日元汇率和日经225指数在日内双双出现大幅跳空低开。

据报道,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正计划修订这项协议,并将考虑为协议中2%的通胀目标增加灵活性。岸田文雄的一位重要助手本月早些时候也曾表示,有可能会跟央行达成一项新协议。

不过,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松野博一周一表示,没有计划修改与日本央行的联合协议。在松野博一出面作出表态后,美元兑日元短线迅速回升至了136关口上方。

黑田东彦此前已经重申,在确认工资增长能稳定支撑通胀之前,日本央行不会加息。日本央行委员称,每年春季的薪资谈判是观察明年薪资增长势头的关键事件,因此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关键指标,其结果将在明年4月8日黑田东彦任期结束之前几周公布。

这令投资者更加关注黑田东彦任期结束后可能导致货币政策转向的任何迹象。外媒调查日本央行观察人士的结果显示,约有一半的人预计,明年日本央行新任行长将转向紧缩政策。知情人士本月早些时候表示,在考察了工资增长势头和全球经济放缓的程度后,日本央行官员认为明年有可能加息。

日本央行委员田村直树近期曾表示,日本央行应该对其货币政策框架进行审查,日本央行是否需要调整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取决于审查的结果。该审查可能很快或稍晚进行,这将取决于价格、工资和经济前景。他还表示:

“日本央行应该考虑将2%的通胀目标视为一个灵活的目标,因为这个水平对日本来说可能太高了。”

不过,瑞银和三井住友银行日兴证券等分析师表示,跟其他主要经济体通胀放缓相反,未来几个月日本的生活成本预计仍将加速增长,达到日本央行2%通胀目标的2倍。

知情人士透露,日本央行官员也认为近期的通胀比此前预期的更为强劲,不包括生鲜食品的CPI可能达到4%,不过他们认为通胀将在开始放缓的观点没有改变。经济学家Masujima Yuki称:

“关键在于,日本央行是否会在可预见的未来重新审视其货币政策,如果是的话,那么可能为最终改变路线打开了一扇窗。我们将重点关注黑田东彦任何相关的暗示。”

明天的利率会议五大看点

·日本央行通胀前景发生变化的任何迹象都将受到密切关注。黑田东彦此前表示,自从10月份召开会议以来,日本央行离目标通胀“更近了一点”。最新的CPI数据已跃升至40年来的高点。

·黑田东彦此前表示,工资增长乏力是需要超宽松政策的最大原因。一个关键问题是,日本央行是否能从工会和三得利控股公司等方面获得支持,他们此前宣布,打算实现多年来最高的工资增长。

·黑田东彦可能会谈论其对明年需要进行政策评估的看法,此前他在田村的讲话后表示,现在进行政策评估还为时过早。另外,他对修改与政府协议可能性的回应也将引起日本央行观察人士的兴趣。

·在数据显示日本资本支出强劲复苏后,日本央行可能会调整其对资本支出的看法。日本工厂生产连续第二个月下降,也对日本央行关于增长已“已经形成趋势”的评估形成考验。不过,日本央行可能会维持对日本经济逐步复苏的预期。

·约73%的受访经济学家表示,日本央行应该采取更多措施来改善债券市场的功能。瑞穗银行的Daisuke Karakama表示,日本央行目前只是将期收益率维持在低位,而不是整个收益率曲线。债券交易员感兴趣的是,黑田东彦对此有何看法。

三井住友金融(SMFG):

三井住友金融(SMFG) 6-K Report of foreign issuer [Rules 13a-16 and 15d-16] Accession Number: 0001193125-22-297947 Act: 34 Size:1 MB 网页链接

7X24快讯:

【日本央行政策调整后 日本三大银行将提高住房贷款利率】日本三大银行周五表示,他们将提高下个月的住房贷款利率,反映出日本央行对其超宽松政策的调整。三井住友银行将期固定利率贷款上调0.26个百分点至3.79%,瑞穗银行的利率将利率上调0.3个百分点至3.50%,三菱日联银行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至3.7%。 (路透)

中邮基金:

作为北京市乃至全国唯一一家新三板上市的公募基金,中邮基金自成立以来,积极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用,贯彻国家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为持有人提供优质服务。

在REITs市场建设及业务开展方面,中邮基金稳扎稳打,秉力前行:

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中国REITs市场建设。

我国REITs市场刚刚起步,与国外相比,在市场、制度和规则层面都仍需完善。中邮基金成立时间悠久,股东涵括国资、央企和外资,因而能够在REITs市场建设中利用自身底蕴和国际化视野,发挥积极作用。

今年以来,中邮基金应邀参与促进基础设施REITs高质量发展视频工作会以及中国REITs论坛等会议,在推进基础设施REITs市场高质量长效发展和探索建立多层次REITs市场方面,向有关部门建议献策,推动中国REITs市场发展。

用多视角多维度,为客户创造差异化价值。

中邮基金的股东是首创证券、邮政集团和三井住友银行[1],使得中邮基金既是北京市属国企主导的基金公司,又具备央企特点,且具备国际视野,能够为客户带来独一无二的用户体验。

同时,中邮基金关联方在类REITs、PRE-REITs、公募REITs业务上均拥有丰富经验——首创证券主导的某类REITs项目荣获中国证券业债券投行君鼎奖;中邮基金成员公司曾发行商业地产类REITs项目,开创了国内商业地产“PERE+REITs”战略模式先河。

在PRE-REITs项领域,中邮基金成员公司发起设立的资管计划,也曾在首批项目中完成资管计划退出,获取良好投资回报。在公募REITs项目上,中邮基金股东子公司中邮证券曾中标旅游景区、高速公路、水务等多单不同类型的公募REITs项目,具有协同效应。

三井住友银行在日本、美国、新加坡和香港都有REITs投研团队,国际经验丰富。中邮基金股东及成员公司在REITs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充分调动其资源、联合发挥作用为客户创造差异化价值。

秉承大局意识,协同机构合作。

中邮基金成立历史悠久,是注册地在北京且大股东实控人为北京市国资委的“双北京”的基金公司,过往曾荣获金牛奖7次、明星基金奖12次、金基金奖12次。[2]

各方股东及关联方在REITS市场服务国家盘活存量、促进京津冀项目再投资以及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大战略中,一直秉承大局意识,立足北京,辐射全国,中邮基金用自身投研能力和丰富公募基金发展经验,带动多家新成立的机构协同前进,开展业务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服务京津冀和全国的基础设施资产上市。

目前中邮基金已成立公募REITs投资部,并打造专业化的REITs人才团队,上架专业系统,并积极储备多个项目。

下一步,中邮基金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投身于中国REITs市场建设的浪潮中,用切实行动服务好京津冀范围以及全国范围内客户,为盘活存量资产、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1] 特别声明:基金管理人与股东之间实行业务隔离制度。

[2]注:中邮基金历史上获金牛基金产品奖7次(、、、、、),来源:《中国证券报》;获金基金公司奖3次(、、)、金基金产品奖9次(、、、、、、),来源:《上海证券报》;获明星基金公司奖3次(、、)、明星基金产品奖9次(、、、、),来源:《证券时报》。

REITs速达:

“ 作为北京市乃至全国唯一一家新三板上市的公募基金,中邮基金自成立以来,积极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用,贯彻国家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为持有人提供优质服务。

在REITs市场建设及业务开展方面,中邮基金稳扎稳打,秉力前行:

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中国REITs市场建设。我国REITs市场刚刚起步,与国外相比,在市场、制度和规则层面都仍需完善。中邮基金成立时间悠久,股东涵括国资、央企和外资,因而能够在REITs市场建设中利用自身底蕴和国际化视野,发挥积极作用。今年以来,中邮基金应邀参与促进基础设施REITs高质量发展视频工作会以及中国REITs论坛等会议,在推进基础设施REITs市场高质量长效发展和探索建立多层次REITs市场方面,向有关部门建议献策,推动中国REITs市场发展。

用多视角多维度,为客户创造差异化价值。中邮基金的股东是首创证券、邮政集团和三井住友银行,(1)使得中邮基金既是北京市属国企主导的基金公司,又具备央企特点,且具备国际视野,能够为客户带来独一无二的用户体验。同时,中邮基金关联方在类REITs、PRE-REITs、公募REITs业务上均拥有丰富经验——首创证券主导的某类REITs项目荣获中国证券业债券投行君鼎奖;中邮基金成员公司曾发行商业地产类REITs项目,开创了国内商业地产“PERE+REITs”战略模式先河。在PRE-REITs项领域,中邮基金成员公司发起设立的资管计划,也曾在首批项目中完成资管计划退出,获取良好投资回报。在公募REITs项目上,中邮基金股东子公司中邮证券曾中标旅游景区、高速公路、水务等多单不同类型的公募REITs项目,具有协同效应。三井住友银行在日本、美国、新加坡和香港都有REITs投研团队,国际经验丰富。中邮基金股东及成员公司在REITs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充分调动其资源、联合发挥作用为客户创造差异化价值。

秉承大局意识,协同机构合作。中邮基金成立历史悠久,是注册地在北京且大股东实控人为北京市国资委的“双北京”的基金公司,过往曾荣获金牛奖7次、明星基金奖12次、金基金奖12次。(2)各方股东及关联方在REITS市场服务国家盘活存量、促进京津冀项目再投资以及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大战略中,一直秉承大局意识,立足北京,辐射全国,中邮基金用自身投研能力和丰富公募基金发展经验,带动多家新成立的机构协同前进,开展业务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服务京津冀和全国的基础设施资产上市。

目前中邮基金已成立公募REITs投资部,并打造专业化的REITs人才团队,上架专业系统,并积极储备多个项目。下一步,中邮基金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投身于中国REITs市场建设的浪潮中,用切实行动服务好京津冀范围以及全国范围内客户,为盘活存量资产、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来源:中邮基金

君临财富:

1995年,日本人均GDP高达4.42万美元,排名世界第五。

这个人均数字比美国高出54%,比英国高出90%,是韩国的3.5倍,是那样的令人高不可攀。

当年的世界500强排行榜上,前四名被日本企业霸榜,分别是:

三菱集团,三井物产,伊藤忠商事,住友集团。

第五名是美国的通用汽车,第六名依然是日企:丸红株式会社。

整份榜单上,日本企业有149家,约占总数的30%,跟美国的151家分庭抗礼。

当时之日本,是如此的霸气侧漏。

谁能料到,20多年后的,日本人均GDP已降到3.5万美元左右。

不仅要被韩国追上,随着家电、芯片、面板、相机、造船……等产业的衰落,似乎更有要掉出发达国家的危险。

放眼代,随着传统燃油车被新能源车取代,作为日本第一大支柱产业的汽车业似乎也崩塌在即。

的世界500强,日本只剩下47家企业了。

这些企业中,能赚外汇的主要靠20家制造业龙头,包括丰田(燃油车世界第一)、本田(汽车和摩托车双轮驱动)、日产、铃木(印度市场第一)四大车企。

以及日本电装(汽车电子)、爱信(制动系统)、普利司通(轮胎)等一大批汽车零部件企业。

其它制造业龙头,也有相当一部分的营收(20%-50%)来自汽车链,比如住友电工、日立、松下、三菱电机、日本制铁,皆是如此。

如今整个日本的制造业,似乎都已被绑在了汽车业上,万一汽车业沦陷,真是不敢想象。

事实上,,除了丰田的营收、净利和市值仍在高位,其余车企都已颓势尽显。

本田、日产、铃木的净利润自后,已连续5年(-)未能创出新高。

马自达更是在后,便走向下坡路,逐渐被边缘化。

看起来灰暗的前景啊……

如果你也是这么想的,那我会用长者的话来告诫你——

Too young too simple , sometimes naïve.

如果我们深入去研究日本的产业和企业,便会发现,答案远没有那么简单。

拐点其实已经出现。

站在这个时点看衰日本,就像1995年的时候看好日本那样,很有可能是错误的。

对于日本经济的未来,日经225指数是一个值得参考的指标。

我们看过去30年的日本股市,1990年是巅峰。

当时的最高点38957点,至今未能超越,可见当时的泡沫之大。

1990年,全球市值十大公司,8家日本企业:

日本NTT电信、东京三菱银行、日本兴业银行、三井住友银行、丰田汽车、日本富士银行、日本第一劝业银行、(第8是IBM)、日本联合银行、(第10是埃克森美孚)。

当时不仅日本地产是泡沫,其实所有资产都处于极度高估状态。

这种极度高估,带来了一系列的连环恶果:

首先是过度的加杠杆。

在1980年中后期的大牛市中,日本企业的钱来得太轻松了。

几乎什么都不用做,一觉睡醒,通过房价上升、股市上涨、外汇升值带来的利润就能让人衣食无忧。

这培养了一种大手大脚花钱的风气。

人们争相购买奢侈品、出国旅游,企业高价收购、跨界投资,眼都不眨一下。

1989年,三菱地产以13.73亿美元的价格,将纽约洛克菲勒中心的14栋办公大楼全部买下来,然后插上日本的国旗,大有一副买下美国的豪情。

据说当时的日本买房团,浩浩荡荡奔赴美国,买下了全美10%的不动产、洛杉矶CBD一半的物业,以及夏威夷90%的高级住宅。

到了这一年的9月,电子龙头索尼以60亿美元天价买下美国娱乐业龙头哥伦比亚影视公司,更是将这种风气推向高潮。

大量的资金沉淀在地产投机中,高风险的跨界收购,以及牛市中高成本的买入——

就像鸦片一样让人上瘾,并让毒性深入骨髓。

1989下半年,日本开启加息进程,刺破经济泡沫,这成为了日本30年大衰退的导火索。

大量的日企被迫进入去杠杆节奏,销售萎缩、经营亏损、坏账连连、银行也贷不到款,现金流紧张,破产接踵而至。

其实加息仅持续了一年,便再度进入到降息周期中,并一直将低利率、甚至零利率维持到了现在()。

但日企的困境似乎看不到尽头。

原因在于,第二个问题出现了:1990年代初的全球经济危机。

这是个天崩地裂的时代,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导致海湾战争爆发,油价飙升,随后是美国加州地产危机、苏联解体等一系列的动荡。

对于现金流充沛的企业而言,这是抄底逆袭的好机会;但对于现金流恶化的企业而言,这就是多米诺骨牌倒下的循环。

第三个问题紧接着出现:日本城市化的结束和老龄化的到来。

1970-80年代,日本房价的持续高涨,有一个重要的基本面,即人口红利和城市化浪潮。

1990年,日本的城市化率达到77.4%,基本见顶,20岁到50岁适龄购房人口数量大规模下降。

接盘侠消失了。

那些敢于在房价下跌中抄底的日本投资者,很快就发现——

他们抄在了半山腰,下跌仍然遥遥无期。

一代日本人买入的高价房产出现脚踝斩,无数投机者被迫断供,含恨出局;

日本企业持有的资产同样遭遇大量贬值,被迫甩卖,继续去杠杆。

这实在是太可怕了。

反映到日本股市,就是1991年出现小幅反弹后,再次出现自由落体式下跌。

很快,第四个问题也出现了:消费和投资的萎靡。

日本人被迫勒紧裤腰带,减少消费,日本企业也被迫保守经营,减少投资。

对于日本人而言,终于转变价值观,奉行勤俭节约的美德,是一件好事;

但对于日本企业而言,不再愿意为未来投资,却带来了可怕的结果——

在新兴产业的竞争中,在新兴市场的博弈中,它们逐渐被边缘化了。

即使一部分日本企业家和创业者愿意冒险一搏,竞争环境也越来越不友好,第五个问题浮出了水面:

日元升值带来的高昂经营成本。

1990-1995年,日元持续大幅升值,从160日元/美元大幅升值至80日元/美元,上涨了一倍。

巨大的升值虽然一度缓解了日企的经营困境,让日本的GDP数字达到巅峰状态。

但一切都是虚幻的荣光。

由于员工薪酬成本的高昂,使得日企根本无法与美国企业进行创新竞争;

由于物业租金和各种成本的高昂,使得日企在制造业的价格战中,也败给了韩国企业。

由此,家电、芯片、面板、造船、互联网……日本企业连连败北,丢盔弃甲。

日本度过了不堪回首的30年。

不过这场大衰退,也是大转型,转型虽痛苦,仍然是有希望的。

主要基于两个基本面判断:

第一,日本的教育和研发依然在线。

根据各国研发投入强度排名,日本以3.22%的水平高居世界第六。

这个数字高于美国的2.84%、德国的2.99%,更是大幅抛离英国的1.65%、意大利的1.36%。

日本人的勤奋和对研发的重视程度,至今未变。

过去300年来,从没有一个教育和研发先进的地区掉出过发达国家阵营。

英国没有,日本的可能性也不大。

第二,安倍经济学的出现。

上台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了“安倍经济学”,即:

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

媒体将关注重心落在了第一点:放水。

放水就能刺激经济,让经济重获新生?有那么容易吗?于是看衰的声音继续。

实际上,这三支箭,第一支指向消费萎靡,第二支指向投资萎缩,第三支指向财阀体系和僵尸企业。

都是有的放矢。

虽然结构性改革的效果存疑,但放水带来温和的通胀,确实让日本的消费和投资重新进入正循环。

另外,很多人忽视了一点:

安倍上台后推动的日元主动贬值,也在让日本企业的出口竞争力逐渐得到修复。

-间,日元汇率从75日元/美元下降至150日元/美元,贬值幅度高达50%!

日经指数也自见底后,不再下跌,并从之后开始了一波连续十年的上升行情。

在日本股市慢牛行情的背后,是第二代日企龙头的冉冉升起。

我们分别深入的观察一下。

第一个,家电和电子业。

日本历史悠久的家电产业虽然已经被瓦解,一批家电龙头们(东芝、三洋、夏普、卡西欧、先锋等)相继被淘汰出局。

但仍然有一些家电龙头生存了下来,像索尼、任天堂、大金空调,目前的市值都在500亿美元以上。

任天堂和大金空调都是专业化经营的代表,专注一个垂直领域,不断打磨,踏实前行。

索尼则是多元化经营的代表。

日本的家电龙头们,过去都以业务庞杂著称,产品线成千上万,结果就是研发分散、经营回报率低下。

当市场环境好的时候,问题不大,一旦行业进入下行周期,亏损就是无法避免的结局。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日本家电的双雄:松下和索尼。

在辉煌的1990年代,两大家电龙头都有着庞大的产品线,从白电到黑电,从芯片到电脑,从相机到电池,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在。

此后,他们都经历了漫长的亏损和业务转型:

松下因为在2000年代押注等离子电视失败,亏损了40亿美元,元气大伤。

在代,它重金押注动力电池产业,然而在中日韩动力电池的三国杀中,松下最终还是被边缘化。

到今天,20多年过去了,松下的股价仍然只有高峰时的三分之一。

索尼也有着熟悉的开头。

索尼以研发创新成名,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Trinitron映像管电视、Walkman CD随身听、PlayStation游戏主机、CyberShot数码相机、VAIO笔记本电脑……

基本上就是时尚电子产品的代名词。

但电子行业快速的技术迭代和牛市时的头脑发热,一度几乎将索尼埋葬。

硬件方面,映像管电视被平板电视取代了,随身听和数码相机被智能手机取代了,笔记本电脑和手机业务也相继衰落……

软件方面,1989年大牛市高峰,索尼高价买下哥伦比亚影视和音乐公司,这一日本历史上金额最高的收购案也使索尼一度成为日本历史上亏损额度最高的企业。

整个1990年代,索尼都在为它的疯狂买单,惨赔数年。

幸运的是,索尼遇到了两任杰出的CEO,将它从水深火热中拯救了出来。

第一位是霍华德·斯金格,这是一位在美国哥伦比亚影视公司中成长起来的资深制片人,1997年升任索尼美国业务的负责人。

他在任内主要干了两件事:

首先,主导投资制作了《黑衣人》《空军一号》《哥斯拉》《蜘蛛侠》等爆款大片,让索尼影视重新恢复盈利能力。

其次,,抓住美股大熊市的机会,抄底买下了好莱坞五大电影公司之一的米高梅。

后者拥有170座奥斯卡金像奖,是好莱坞拥有奥斯卡金像奖最多的公司,优质IP无数。

这笔收购,让索尼的电影业务一度戴上了世界最大电影公司的头衔。

,索尼的全球总票房达到了35亿美元,加上DVD销售和电视版权,索尼光是在电影业务上就获得了100亿美元以上的收入。

这是个惊人的成绩,凭借着这份成绩,斯金格来到了日本,升任索尼董事长兼CEO。

接下来,他将工作的重心放在了对索尼音乐的投资收购上。

次贷危机中,买下贝塔斯曼音乐(BMG),跃升为世界第三大音乐公司。

欧债危机中,买下百代音乐(EMI),一度成为了世界最大的音乐公司,拥有全球音乐市场31%的歌曲版权。

影视和音乐行业的核心资产是IP版权,得IP者得天下。

正是在霍华德·斯金格的手中,通过在一轮轮的金融危机里,低价抄底优质IP资源,让索尼的“烂摊子”电影和音乐业务重新焕发了光彩,成为2000年代索尼最大的现金奶牛。

这些现金流,帮助索尼熬过了艰难的寒冬,迎来了另一位董事长:平井一夫。

在,平井一夫上任董事长的时候,索尼的硬件电子业务已是一败涂地,成为索尼巨大的出血源。

斯金格退休的时候,推荐了他的弟子平井一夫接班。

平井一夫虽然是个日本人,但他从小在美国和加拿大接受教育,加入索尼时也是在音乐部门就职,后来在索尼的游戏部门一步步高升。

,他升任索尼游戏业务负责人,主导开发的一系列爆款游戏《神秘海域》《战神》《GT赛车》《声名狼藉》等帮助该业务实现扭亏为盈。

很难想象这样一个不懂硬件技术的美式日本人,能帮助索尼的硬件业务重回巅峰。

难度之大可以想象。

平井一夫也认为,这是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他曾对媒体说:

"我感觉机会渺茫。我痛苦地意识到,电子业务的发展是没有方向的。

当时,我们在韩国三星电子和LG电子面前抬不起头。我们的整个组织都缺乏信心。"

既然无法盈利,那还留着做什么呢?

于是平井一夫开始了大刀阔斧的甩卖——

,索尼以11亿美元卖掉了美国分公司在曼哈顿的总部大楼。

,索尼以1.5亿美元将东京的总部大楼也卖掉了。

接下来,连年亏损的电脑、电池、化学品、电子书等业务,陆续被卖掉,电视和手机业务也被大幅精简产品线和裁员。

回笼的现金,都被集中到具有优势的游戏机和CMOS图像芯片业务上。

到,索尼的规模和业务线虽然大大减少了,但它的盈利能力却创下了新高——

净利润超过1万亿日元(约90亿美元),同比增长64%!

四大业务线:游戏、音乐、影视、电子产品,全部录得强劲的增长,让其市值重返1000亿美元的高位。

-,索尼的股价涨幅高达15倍。

在代,随着智能手机产业的兴起,日本的精密电子行业也迎来了新生。

不仅索尼的CMOS图像传感器迎来了大爆发,四大电子元器件龙头也获得了巨大的增长。

其中,村田制作所是电容器龙头。

一部高端智能手机要使用1000颗MLCC电容,一辆高端新能源车要使用8000颗MLCC电容,村田在该领域占据了全球 40%的份额。

在SAW滤波器、振动传感器和微型电池(氧化银)市场,村田的份额也高达50%、95%、40%。

京瓷是陶瓷电子龙头。

京瓷提供数百种陶瓷电子元件,这些元件被应用在手机、医疗器械、办公设备等各种产品上,几乎每种都是世界第一。

京瓷的创始人稻盛和夫,被称为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之一,和松下幸之助(松下)、盛田昭夫(索尼)、本田宗一郎(本田)齐名。

他倡导的“阿米巴经营模式”,注重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在东亚地区影响深远。

另外两家,TDK是磁性材料和消费锂电领域的双料巨头,太阳诱电则是定位超高端的 MLCC 和电感巨头,在全球电子元件行业同样有着重要地位。

————

第二个,光学设备和医疗行业。

日本的相机产业曾经是独一无二的王者,如今随着智能手机拍照功能的强大,已日趋没落。

但谁能想到,这些光学巨头们转身进入医疗器械行业,找到了新的桃花源。

佳能在收购了东芝亏损的医疗业务,结合自身的光学技术,在CT、核磁共振、眼科影像诊断业务上已经是世界级大厂。

富士胶片也差不多,至今已在CT 、核磁共振、骨密度和近红外脑功能成像等领域闯出了名头。

奥林巴斯则是押注内窥镜业务,在全球内窥镜市场赢得了垄断性的地位。

,奥林巴斯在全球软镜市场享有54%份额,硬镜市场享有17%份额,在中国内窥镜市场的份额高达70%。

-,奥林巴斯的股价增长了12倍。

事实上,最近十几年,日本不仅医疗器械行业在兴起,制药行业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日本四大医疗龙头中外制药、第一三共、武田制药、豪雅的市值均在400亿美元以上。

这些医疗龙头,大多是并购的好手。

豪雅(HOYA),早年靠人工晶体和镜片业务起家,抄底相机企业宾得,在光学技术上进一步提升,从此成为日本医疗器械龙头。

中外制药,2002年通过和罗氏制药日本业务的合并,使得它既能在日本市场独家销售罗氏的产品,又能借助罗氏的全球销售网络实现产品大卖,因此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它的爆款产品Actemra单抗注射剂问世,随后通过罗氏的渠道卖到了全球110多个国家。

武田制药,重金收购爱尔兰罕见病巨头夏尔(Shire),以营收规模计算晋升至全球制药行业第9位。

武田制药在早年间只是一个小型药品批发商,后来通过收购工厂逐步发展成日本的维生素和抗生素巨头。

21世纪开始,这个原料药企业通过一笔接一笔的收购,快速壮大为日本制药龙头。

最重要的收购有三笔:

的金融危机中,以88亿美元的价格抄底美国生物药企Millennium Pharma。

后者是一家肿瘤药研发企业,获批产品包括多发性骨髓瘤药物Velcade(硼替佐米)在内的四个产品。

这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买入,单单硼替佐米在的销售额就超过了30亿美元,而且艾莎佐米也很快发展成为重磅药物。

,武田以9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北欧药企Nycomed,获得重磅药物泮托拉唑。

最后一笔大型收购,则是对夏尔620亿美元的并购,这家公司以血液病药物见长。

来,武田在研发上的投入大约500亿美元,并购支出却高达880亿美元,并购出手有20多次,平均一年一次。

第一三共,由三共制药对第一制药78.4亿美元的收购合并而成。

三年后的,该公司又发起了对印度最大仿制药企Ranbaxy的并购,收购金额在40亿美元左右。

-,第一三共的股价增长了10倍。

可以看到,以上发展迅速的日本四大医疗龙头,都是在和两次熊市中抓住机会抄底的大赢家。

过去半个世纪的日本医药市场,由于政策保护,使得日企倾向于通过代理进口药和Me-too仿创药来盈利,在创新药的发展上比较落后。

不过最近的,形势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变化。

老龄化的本土市场持续增长,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使得日本药企有了更强的盈利能力;

政府的集采和放开贸易保护,又逼着这些药企龙头积极去投资研发、走向世界。

在全球医药市场的版图上,日本药企的身影正变得活跃起来。

————

第三个,半导体行业。

1980年代,日本半导体产业曾经极度辉煌,以NEC、东芝、日立、富士通、松下、三菱电机为代表的日企几乎垄断了全球的存储芯片行业。

但截至今天,日本的芯片制造业在韩国和美国对手的打击下,已烟消云散。

不过,日本仍然在上游的芯片材料、设备和某些垂直领域具有重要地位。

比如瑞萨科技,由日立和三菱电机的半导体业务在合并而成,至今仍是世界十大芯片企业之一,在汽车MCU芯片市场上排名前三。

近年来最受瞩目的,则是信越化学和东京电子两大龙头。

信越化学是日本最大的化工企业,早年间只是一家普通的化肥厂,后来依靠不断迭代的研发改进,在生产工艺上的精益求精,一步步扩张业务。

从建筑材料PVC,到高科技的硅晶圆、光刻胶、光掩模,信越化学都做到了世界最大。

尤其是芯片材料业务,信越化学一直保持着技术和产能上的领先,可以轻易的卡中国和韩国的脖子。

过去30年,信越化学的股价成长非常稳健,很少大起大落。

其中-间,涨幅在5倍左右。

东京电子是日本半导体设备龙头,也是世界第三大半导体设备提供商。

东京电子能够提供除了光刻机以外的所有半导体设备,其中在涂胶显影设备上全球份额高达90%,蚀刻机份额71%,涂布设备份额87%。

如此强大的统治力,使得其卡脖子能力比信越化学更胜一筹。

-,东京电子的股价涨幅高达20倍,堪称惊人。

————

第四个,机械和工业设备行业。

过去的30年,日本的机械和重工业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衰落。

造船业基本被中韩挤出了国际市场,工程机械、高铁、发电设备等行业都被中国超越了。

不过,在全球制造业的自动化设备和精密零部件行业,日企不仅没有衰败,反而蒸蒸日上。

其中最受瞩目的是基恩士(机器视觉)、发那科(工业机器人)、日本电产(马达)、SMC(气动元件)四大龙头。

我们重点说说前面三家——

基恩士是日本最赚钱及利润率最高的企业,过去十年间净利率从29%持续提升至40%以上,平均净利率为36%,比苹果还要高13个百分点。

凭借着强大的盈利能力,基恩士的市值高达1600亿美元,其创始人滝崎武光也在跃升为日本首富。

基恩士为何能如此赚钱?

这跟滝崎武光的人生经历和商业模式有重要关系。

滝崎武光没有读过大学,最高学历是高中,25岁开始创业。

由于缺乏技术,早期的创业过程极为艰难,先后经历了两次破产,一次是大客户的忽然取消订单,一次是1973年石油危机带来的需求萎缩导致库存积压。

直到第三次创业,公司发明了一款自动线材切割机,大受市场欢迎,才让公司活了下来。

这些成功和失败的经验,让滝崎武光制定了几个关键决策——

第一,研发是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大部分的资金都投资在研发上。

基恩士要求公司每年新产品的营收要占到总营收的30%以上,其中70%以上的产品必须是世界首创。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基恩士不惜开出业内最高的薪酬来抢人才。

在,基恩士的员工平均年薪1839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20万元),为日本最高。

有了优秀人才的支持,创新产品自然源源不断,比如世界上第一个有数码聚焦功能的显微镜、第一个三维激光刻印机、第一个CMOS激光传感器、第一个高速二维码读取器等等。

第二,营销也很重要,但必须建立在差异化的体验上,为了提升客户满意度,放弃了经销模式,而采用直销模式。

滝崎武光认为:

“我们相信自己开发的产品就是本领域世界第一款高附加值产品,代理商根本不知道商品的整体优势,更不可能将这种信息准确地传递给客户。”

因此,在直销模式下,公司的业务员不仅是销售,还是客服,而且是市场调研专员。

不仅客户满意了,公司研发体系对客户需求的敏感度也大大提升。

第三,减少依赖大客户的风险,不做定制产品,只做标准化的通用产品。

在创业早期,曾经有一个大客户给出了非常高的订单量,基恩士却拒绝了这笔订单。

理由是:如果一个大客户的订单额占到公司营收的30%以上,那么将形成对单一客户的过度依赖。

为了长期的远大目标,短线的任何机会都值得放弃。

第四,减少库存积压的风险,只有20%的核心产品交由自有工厂生产,其余80%采用外包制造。

经历过两次破产,滝崎武光对企业拥有工厂的优势和劣势体会非常深刻。

他权衡利弊后认为,将生产外包出去,只保留研发设计和销售,会更有利于做强核心能力并轻装前进。

用如今的理论来说,就是只做微笑曲线的两端,只抓最具核心价值的部分。

在1970年代的日本制造业,这是一个绝对超前的策略。

第五,现金流非常重要,因此将业务集中在高毛利率产品上,及时放弃低毛利率产品。

1974年,基恩士研发了一款压力传感器,能够预防磨具的断裂,大受市场欢迎。

由于该产品的毛利率高达40%,而自动线材切割机的毛利率只有20%,因此几年后他就卖掉了切割机业务,将业务重心放到传感器上。

接下来的几十年,基恩士不断将资金押注在更高毛利率的传感器和机器视觉系统上,卖掉相对低端的业务线,资产越来越轻。

到,基恩士在传感器和机器视觉行业的份额高达30%,几乎所有的制造业工厂都需要它的产品来实现自动化生产。

它的毛利率达到了惊人的80%,净利率40%。

-,基恩士的股价涨幅高达17倍。

发那科是工业机器人龙头。

都知道日本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厉害,占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其中发那科又是最大的龙头。

发那科不仅在工业机器人市场的份额最大,一家就占到了四分之一,利润率也是远超同行。

它的净利率在20%-25%之间,大幅度高于机器人四大龙头平均10%的水平。

秘密在于,它跟基恩士一样,采取了标准化和软件化的策略。

发那科的创始人稻叶清右卫门奉行两大信条:

第一,发那科不做定制型的个性化机器,而只生产通用型的标准机器。

这样才可以通过批量生产来降低成本。

第二,瞄准顶级的利益。工业机器人的核心价值不在硬件,而在软件端的数控系统。

发那科将研发的重心放在了数控系统上,由此占有了该领域50%的世界市场份额,以及日本75%的份额。

也因此,发那科被誉为是机器人界的微软,成为了该行业的最强大脑。

-,公司股价涨幅高达5倍。

相比起前面两家日本核心资产,日本电产(Nidec)的利润率要屌丝得多。

它的主营业务是马达,的毛利率仅有20%,净利率7%,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但就是在如此平庸的生意上,创始人永守重信将4个人的小作坊发展成为了世界最大的马达企业,股价表现和市值均不逊色于发那科。

这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奥秘在于,他是日本最杰出的逆向投资大师。

1973年,永守重信在一个120平米的小民宅里开始了创业,这个时间点跟基恩士、发那科的创立时间几乎是同步的。

由于当时正处于石油危机中,需求萧条,寻找订单非常困难,永守重信被迫曲线救国,跑到美国去推销。

通过电话营销的方式,他在3M公司那里拿到了第一批电机订单,然后逐步在美国将营销渠道打开。

一个意外,让他成了日本企业中最早抓住美国计算机产业风口的人。

1980年代初,美国PC产业开始起飞,PC电脑需要用到硬盘,机械硬盘的核心零部件之一就是微型马达。

1983年,电产和刚创业几年的未来硬盘龙头希捷建立起业务关系,从此抓住了这个大风口扶摇直上,直至1987年上市。

如果说,早期的,日本电产只是一个时代的弄潮儿,有着运气的成分。

那么在接下来的30年,永守重信将会告诉你:

运气不会一直有,当风口停下来,能够帮你穿越牛熊,继续稳健增长的,只有逆向投资。

199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盛极而衰,暴雷、崩盘、亏损、出局,不绝于耳。

作为日本第二代企业中的屌丝代表,以马达作为主业的电产同样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马达的毛利率很薄,打价格战绝逼不是中韩的对手,未来怎么办?

硬盘马达的市场规模也不大,要不要多元化进入其它领域呢?

永守重信的思路是这样的:

第一,首先要保持专注,工厂可以迁移到东南亚和中国,但规模务必要保持第一,甚至远远抛离竞争对手。

通过规模效应来降低成本,可以有效抵御竞争。

第二,当一个业务的渗透率见顶,可以通过多元化来实现增长。

但前提是,新业务必须围绕着主业,形成协同效应。

对于电产而言,一个重要的准则是,所有的新业务都应该是围绕着“旋转的马达”来延伸的。

马达不仅可以应用在硬盘上,几乎所有电器中都需要用到,思路一打开,天地便无限。

第三,进入新业务的时候,早期缺乏规模优势,靠自我增长将很难,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并购来快速做大。

他将这种理念称为“向市场买时间”。

第四,绝不高价收购业绩良好的企业,好业绩=高价格,风险很大。

他的目标是那些陷入亏损泥潭的企业,买下后,经过日本电产的整合,妙手回春。

1989-,33年的时间里,日本电产一共抄底收购了66家企业,平均每年两家,不断借助收购进入到新领域中。

我们看看其中一些关键的抄底:

1992年,日本股市下跌了三年,日经指数飞流直下,跌幅高达60%。

电产出现了早期投资史上最重要的一笔收购,希捷在日本的精密复合零部件部门。

希捷是电产的大客户,将希捷的亏损出售业务买下来,自然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和希捷的关系,以分到更大的蛋糕,巩固硬盘马达行业第一的位置。

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日经指数经历了6年的震荡后,再次进入谷底。

这年,电产一口气收购了5家企业,是1990年代最大规模的抄底行动,包括主营空调马达的芝浦电产,精密元件企业科宝电子等。

这一波抄底之后,电产的业务线开始大举向家电马达、工业马达领域扩展。

,进入新世纪后第一场大熊市的底部,日经指数跌到了7603点,比2000年的高位下跌了63%。

这年,电产再次迎来了重量级的“蛇吞象”,买下万人规模的三协精机。

该公司创办于1946年,在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领域有着深厚积淀,并购后电产的营收规模增加了75%,并得以快速进入机器人马达市场。

由于买入位置精准,收购前亏损高达287亿日元的三协精机,第二年就实现了大翻身,盈利177亿日元。

-,日经指数二次探底,在7000-1万点间震荡,相对高位腰斩。

,电产忍住没出手;

在接下来3年,却一口气收购了10家企业,其中6家发生在最后一年。

重要收购包括意大利ACC公司(家电马达)、三洋精密(三洋电机核心资产之一)、美国艾默生的电机与控制器业务、美国明斯特机床公司、意大利安萨尔多工业系统公司。

10个收购标的中,除了三洋精密是日本资产,其余9个都是海外资产。

很明显,日本电产的目光已经超越了本土,开始对全球马达资产进行新一轮的整合。

并且,押注的重点也越来越转向工业自动化行业。

在接下来的代,电产又陆陆续续买了近10家机床、减速器、机器人零部件公司。

其中收购的三菱重工机床业务,是其最重要的一笔买入,该公司在制造汽车齿轮的机床上拥有60%的份额,历史已有130多年。

虽然技术实力强悍,但三菱重工近年来备受疫情打击,燃气轮机、飞机、机床业务均亏损重重,不得不甩卖资产拯救现金流。

因此收购金额仅仅300亿日元,约2亿美元,便宜得睡觉都要笑醒。

正是在这一系列的抄底之后,电产在工业自动化板块的营收迅速上升到四分之一左右。

不过,电产对工业自动化行业的押注,不仅仅着眼于这个行业的利润。

它更看重的,是新能源车行业的巨大前景。

自从完成对本田艾莱希斯的收购,获得防抱死ABS、助力转向EPS、车身稳定VSA等技术,以及车载电机和逆变器等一系列业务,电产对汽车行业的押注就不断加重。

接下来的6年,电产又收购了包括欧姆龙汽车电子业务在内的一系列资产,将汽车马达和车载业务的营收上升到四分之一左右。

今天,作为世界马达龙头,电产的马达广泛应用在电脑、手机、家电、工业设备、机器人、相机快门、汽车变速器等方方面面。

并且大多数都享有垄断份额,比如硬盘驱动马达80%,ATM马达80%,DVD马达60%,家电及摄像机风扇马达45%,液晶面板搬运机器人马达70%。

在汽车领域,电产的马达应用在从汽车天窗、方向盘助力、座椅调节、变速器的驱动马达,到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ECU、ABS、ADAS、平板显示屏等各个地方。

电产的车载马达业务,在全球市场份额高达50%左右。

不仅宝马、奔驰、保时捷全部都应用电产的马达,中国的蔚来、理想、埃安等也全部是电产的客户。

电产在车载马达市场上能享有如此垄断力,关键正是它在工业自动化行业的全面布局,让它的产品极致精密、稳定、产能充足。

不管日本的汽车产业是否会衰落,电产已经制定了雄心勃勃的汽车事业目标:

到2030年,车载业务的占比要从25%进一步上升到50%!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70多岁的永守重信仍然每天工作16个小时,不吸烟,不喝酒、没有夜生活,一年365天都奋斗在工作岗位上。

他的人生和事业,本身就像一个永不停歇的马达。

日本电产的股价也在过去的30年中稳健上升,-,股价涨幅高达10倍。

————

日本的汽车产业会衰落到什么程度,仍然充满着未知。

但君临认为,就像家电、芯片、机械的各个领域一样,日企中同样会有一批核心零部件公司成长起来。

另一个可以参考的行业是自行车。

-的疫情中,自行车的需求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这个行业的前景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有趣的是,这个行业市值最大的企业并不是自行车销量第一的捷安特。

而是日本一个生产自行车变速器的企业:禧玛诺。

这家默默无闻的公司,基本垄断了全球自行车的变速器市场,毛利率42%,净利率23%,市值200亿美元。

这一家公司的盈利能力,就比中国60万家自行车企业加起来都多。

-,禧玛诺的股价涨幅高达9倍。

你看,随着一批二战前成立的日本产业龙头纷纷老去,另一批诞生于1970年代的新生代龙头冉冉升起,日本的产业结构正脱胎换骨般迎来新生。

跟传统龙头的业务庞杂、财阀式经营不一样,新生代龙头普遍以专业化见长,力求在自身擅长的领域不断强化规模,做到垄断地位。

因此它们的利润率普遍更高、护城河普遍更深,不仅无惧中韩企业的竞争,更能在中国市场上找到自己的差异化价值点,乘风破浪。

,就在大家普遍看衰日本制造业,日元受俄乌战争影响加速贬值的大环境下,股神巴菲特忽然出手买入日本的五大商社股票。

毫无疑问,就像李嘉诚在英国脱欧时,重金押注英国一样。

巴菲特也在押注日本的国运反转。

————

备注:这是日本产业系列第一篇(制造业),接下来还会有消费篇和风险投资篇。

@今日话题

三井住友金融(SMFG):

三井住友金融(SMFG) 6-K Report of foreign issuer [Rules 13a-16 and 15d-16] Accession Number: 0001193125-22-309514 Act: 34 Size:93 KB 网页链接

爱集微APP:

集微网消息,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收购东芝公司的首选竞标者日本产业合作伙伴(JIP)本周将与贷方签署约1.4万亿日元(106亿美元)的贷款协议。

报道称,这些贷款包括2000亿日元的承诺额度。它表示,三井住友银行和瑞穗银行将分别提供约4000亿至5000亿日元的资金。

预计这笔交易将使东芝的估值达到2.2万亿日元左右,但日经商业日报曾表示,JIP可能会将其估值降至2万亿日元以下。

此前有消息称,罗姆和铃木正在参与JIP关于东芝私有化的收购提案。此外欧力士和日本邮政银行也是可能加入JIP竞标的日本公司。东芝重组案不断进展,此前10月份,有消息称JIP牵头的财团考虑以2.4万亿日元(约161亿美元)的估值竞购东芝。

(校对/李梅)

每日经济新闻:

① 截至发稿,道指期货跌0.78%、标普500指数期货跌0.52%、纳指期货跌0.68%。

② 中国证监会推进非法跨境展业整治工作,富途控股(FUTU,股价58.91美元,市值88.59亿美元)、老虎证券(TIGR,股价4.77美元,市值7.34亿美元)盘前双双大跌近30%。

③ 据外媒报道,欧盟委员会当地时间12月30日发布公告称,从1月1日起克罗地亚将正式使用欧元作为其货币并加入申根区。

④ 美国达拉斯联储的最新调查显示,美国主要产油州的石油产量增长放缓,通胀、供应链不稳定和经济不确定性导致银行对石油业降低了预期。根据本月对得克萨斯州、新墨西哥州和路易斯安那州152家能源公司的调查,第四季度石油和天然气业务活动指数从第三季度的46降至30.3。

⑤ 据外媒报道,日本三大银行表示,他们将提高下个月的住房贷款利率,反映出日本央行对其超宽松政策的调整。三井住友银行将期固定利率贷款上调0.26个百分点至3.79%,瑞穗银行的利率将利率上调0.3个百分点至3.50%,三菱日联银行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至3.7%。

⑥ 据外媒报道,美国财政部表示,从1月1日起,消费者租赁的电动汽车有资格获得最高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

⑦ 捷克工业部表示,明年捷克的能源价格上限将花费最多2000亿克朗(87.9 亿美元)。政府此前曾表示,家庭和企业的最高限价成本预计约为1700亿克朗。

⑧ 据外媒报道,塞尔维亚和科索沃之间的主要过境点周四重新开放,标志着在国际社会呼吁对该地区近年来最严重的危机保持冷静之后,科索沃紧张局势有所缓和。

⑨ 据外媒报道,瑞士央行周五表示,其在第三季度将其外汇销售额增加至7.39亿瑞士法郎。这一数字比它在第二季度出售的500万瑞士法郎的外币有所增加。

⑩ 北京时间22:45,美国12月芝加哥PMI指数发布(前值:37.2,预测值:40)。

每日经济新闻

三井住友金融(SMFG):

三井住友金融(SMFG) 6-K Report of foreign issuer [Rules 13a-16 and 15d-16] Accession Number: 0001193125-22-308709 Act: 34 Size:17 MB 网页链接

骑士之逆向投资:

美股的星巴克、雀巢、雅诗兰黛的估值快40倍了,关键是这几家的盈利增速和确定性,还不如茅台,茅台不高估,茅台更稀缺应该给40倍市盈率,股价2300元左右。金融股美股的美股运通、美国制商银行、加拿大皇家银行,就连日本的三井住友银行都超过10倍市盈率,中国经济增速远比日本美国加拿大快,所以招商银行是中国最优秀的银行至少12倍,甚至15倍的市盈率。

财联社:

【日本央行政策调整后 日本三大银行将提高住房贷款利率】财联社12月30日电,日本三大银行周五表示,他们将提高下个月的住房贷款利率,反映出日本央行对其超宽松政策的调整。三井住友银行将期固定利率贷款上调0.26个百分点至3.79%,瑞穗银行的利率将利率上调0.3个百分点至3.50%,三菱日联银行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至3.7%。

慕容衣:

检测设备:芯片良率控制关键,半导体检测设备分前道量测设备和后道测试设备

定义:广义上的半导体检测设备,分为前道量测(又称半导体量测设备) 和后道测试(又称半导体测试设备)。

前道量检测主要用于晶圆加工环 节,目的是检查每一步制造工艺后晶圆产品的加工参数是否达到设计的要求或者存在影响良率的缺陷,属于物理性的检测;

半导体后道测试设备主 要是用在晶圆加工之后、封装测试环节内,目的是检查芯片的性能是否符 合要求,属于电性能的检测。

作为物理性检测的前道量检测设备,注重过程工艺监控。根据功能的 不同又分为两种设备:一是量测类,二是缺陷检测类。

量测类设 备:主要用来测量透明薄膜厚度、不透明薄膜厚度、膜应力、掺杂浓 度、关键尺寸、套准精度等指标。

对应的设备需求分别为椭偏仪、四 探针、原子力显微镜、热波系统、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相干探测显微镜 等。

缺陷检测类设备:主要用来检测晶圆表面的缺陷,分为光 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

作为电性能检测的后道测试设备,注重产品质量监控。根据功能的不 同又分为三种,一是测试机,二是分选机,三是探针台。

其中测试机 根据测试产品不同,分为 Soc 测试机、存储器测试机和其他测试机 等。根据对象不同,后道测试又划分为 CP(晶圆)测试和 FT(芯 片)测试。

本报告对半导体检测设备的定义为广义上的半导体检测设备。

前道量测设备与后道测试设备具有本质区别:工作原理不同,量测设备为物理性的检测,测试设备为电性能的检测;

检测环节不同,前道 量测设备主要应用于晶圆制造环节,后道测试设备主要应用于芯片设计和 封装测试环节;

检测技术不同,量测设备主要用到光学和电子束检测 技术,测试设备主要用到电路测试技术;检测设备类型不同。

根据工艺在封装环节的前后顺序,后道测试可以分为晶圆测试(CP)和芯 片测试(FT):

CP 测试需要搭配探针台和测试台,待测硅片被放置 到真空托盘上,软件控制探针完成对准和电路测试,不合格的芯片会被墨 水标注,在封装前被剔除,确保合格的产品进入封装环节;

FT 测试 需要搭配测试机和分选机,分选机将封装好的芯片传送至测试工位,测试 台对集成电路实施测试命令,判断芯片的功能有效性。测试结果将传送给 分选机,分选机据此进行标记、分类。

先进制程升级要求半导体检测技术快速迭代

提高制程控制良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是客户的重要诉求:半导体检测设备的核心功能是用来检测晶圆制造和芯片成品的质量,辅助降 本、提高良率和增强客户的订单获取能力。

检测设备自身不会改变晶 圆或芯片的质地,但是经过优化的测试方法,可以在具有高测试覆盖 率的前提下,控制成本并降低在最终客户那里的 DPPM(Defective Parts Per Million),减少退货率。

衡量半导体检测设备先进性的主要指标包括精度、速度、并测能力、 自动化程度、平台延展性等指标。

从技术指标来看,国内部分测试设 备的产品已经逐渐接近国际领先水平。以测试机为例,目前的技术差 异主要集中测试功能模块。

先进制程升级对检测设备各项指标的要求大大提升。根据良率公式 (Seeds,1967 年),良率 Y 与单位面积平均检测缺陷密度 Do 呈反 比。

随着制程工艺的升级,单位晶圆面积的平均检测缺陷密度将增 加,从而导致良率下降,成本上升。这要求半导体检测设备的精度和 速度等指标需要进一步提升来进行匹配。

半导体检测设备相比面板检测设备技术门槛更高,半导体检测设备相比面板检测设备:技术门槛更高,市场容量更大。

市场容量差异较大:全球半导体检测设备市场规模超过 800 亿元, 是面板检测设备的 4 倍,面板检测设备龙头致茂电子收入规模 34 亿 元,而半导体检测设备龙头收入超过百亿元。

竞争格局差异较大:半导体检测设备竞争格局更趋于集中,面板 检测设备竞争格局更为分散。

检测对象标准化程度不一样:半导体检测设备检测对象为定制化 芯片,面板检测设备检测对象为相对标准化的显示面板。

不同场景、 不同制程的芯片检测基本是定制化的设备。因此,某一公司的半导体 检测设备产品即使在某一个领域做的很成熟,但是横向扩张存在天然 的障碍。

技术难度差异较大:面板的 Array 和 Cell 环节与半导体前道量测 设备检测原理相似,均采用光学和电学原理进行物理性的检测。

但是 同样为光学检测,半导体检测的精密程度(半导体检测至少到纳米 级,面板检测最高到微米级)。

检测维度(比如膜厚检测设备要求对 图像三维立体有三维立体效果,而面板检测要求二维平面图像即可) 等许多指标要求更高,技术难度更大。

全球超 800 亿规模,寡头垄断格局

根据 SEMI 统计及我们的测算口径,全球半导体检测类设备市场规模超 800 亿,其中前道量测设备市场规模 406 亿元左右,后道测试设备 399 亿 元左右。

半导体检测设备市场结构特征包括(以下数据仅为我们粗略测算依据或假 设,仅供参考):

半导体设备占整线投资的 80%左右;半导体检测设备占半导体专用设备 17%左右,其中前道量测设备占比 8.5%左右,后道测试设备占比 8.3%左右;

前道量检测设备中,其中测量设备占 34%左右,缺陷检测设备占比 55%左右,过程控制软件占 11%左右。

后道测试设备中,测试机占 63%,分选机占 17%,探针台占 15%。在 测试机中,Soc 测试机占 68%,存储器测试机占 20%,其他占 13%。

半导体检测设备呈现寡头垄断格局。前道检测设备领域,科磊、应用材 料、日立合计占比 76%;在后道测试设备领域,爱德万、泰瑞达两家合计 合计占有 80%的份额;

在后道分选机设备领域,爱德万、泰普达、爱普生 合计展有 60%的份额;在后道探针台设备领域,东京精密和东京电子合计 占有 80%的份额。

半导体前道量测设备里,除了薄膜测量设备、宏观缺陷检查设备的龙头份 额低于 50%以外,其他细分设备领域的龙头市场份额都在 50%以上。

由此 推断,薄膜测量设备、宏观缺陷检查设备可能是比较容易突破的两种前道 量测设备类型。

景气追踪:目前处于第 9 轮半导体设备的上行周期

终端需求:宏观经济强相关,依赖半导体下游资本开支

半导体检测设备采购需求直接取决于下游半导体厂商的资本开支,而半导 体厂商的资本开支直接依赖下游终端需求。

终端需求里边,消费电子占 14%、汽车电子占 12%、PC/平板电脑占 30%、通信及智能手机占 32%、工 业占 14%。

目前终端需求构成里,大部分行业进入平缓增长阶段,打破行业增长边界 的增长点依赖于新的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带动下游产品结构升级对芯片制 程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些增长点包括 5G 及其应用场景、新能源汽车带动 的电子化趋势、可穿戴设备等。

国产半导体设备的采购需求除了跟随半导体资本开支周期外,还有国产替 代的逻辑。

目前处于半导体设备的第 9 轮上行周期 ,短期受疫情冲击

1991~ 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先后经历了 9 轮小周期,每一轮周期基本 与全球经济的库存周期保持同步,持续时间在 3.5 年左右。

目前半导体设备正处于第 9 轮上行周期。高频指标显示,10 月份北美半导 体设备商出货额同比增速转正,截止到 年 2 月,北美半导体设备商出 货额同比增速 26%。

驱动本轮半导体景气向上周期的主要动力为 5G 及物联 网技术发展,中国对芯片自主可控需求。

目前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经济陷入短期衰退的概率在增加,复盘历 史,虽然本轮上行周期持续的时间不到半年。

可能复苏周期的节奏被突然 打乱,但只要待疫情可控经济企稳,5G 商用加速的动力将继续支撑半导体 景气上行。

下游资本性开支扩张确定,重点关注长江存储和中芯国际,半导体检测设备采购需求依赖于下游客户资本性支出。

年台积电资本性支出或再创历史新高。台积电作为全球最大的晶圆代 工制造厂,其每年的资本开支力度是行业的风向标。

年,台积电资本 性开支投入 1072 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 49%,预计 年资本性 支出将达到 1120 亿元,同比增长 4.4%,继续创历史新高。

台积电巨额资本预算主要用于扩增先进工艺产线,除了满载的 7nm 工艺生 产线之外, 年还将提升 6nm 及 5nm 工艺产能。

近些年来,台积电先后 从泰瑞达、科磊半导体、应用材料、ASML 等公司订购超过百亿新台币的设 备。

其中 年先后向 ASML 和应用材料等公司订购价值 152.79 亿新台币 (约 35.82 亿元人民币)和 56.68 亿新台币(约 13.29 亿人民币)的设 备。

台积电测试设备的供应商主要来自于国外龙头企业,国内供应商比例较 低。随先进制程的线宽越来越细,避免光刻胶产生晶圆报废事件再次发生 给公司带来利润损失。

台积电专门成立了 200 人规模的品质管理检测单 位,在台积电 年二季度实现全球首条量产 5nm 制程的目标推动下,预 计未来对测试设备的需求将会有所增加。

能否进入以台积电为代表的国际主流晶圆厂供应商体系决定了国产半导体 检测设备长期空间。

我们将国内主要半导体检测设备厂的主要客户群做了统计,华峰测控、长 川科技、精测电子,目前的客户群主要为中芯国际、士兰微、华虹半导体。

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华天科技、华润微电子、日月光、长江存储等。除 长江存储外,其余都有连续披露的资本性开支数据。

年,8 家公司每年半导体检测设备需求采购总规模在 40~50 亿元。我 们根据半导体设备占总支出 80%和半导体检测设备占总设备比重 17%测算。

年 8 家晶圆和封测厂商对应每年的检测设备需求分别为:中芯国际 (17 亿)、士兰微(1.36 亿元)、华虹半导体(2.1 亿元)。

长电科技 (5.9 亿元)、通富微电(3.0 亿元)、华天科技(2.2 亿元)、华润微电 子(0.7 亿元)、日月光(7.3 亿元)。(长江存储未披露公开数据)。

存储器是驱动 ~ 年行业资本开支的主要动力。H2~ 年, DRAM 和 NAND 供不应求,出现大幅涨价,刺激了存储器厂商的资本开 支,产能投放集中在 ~ 年。

进入 年,随着部分新增存储器产 能的投放,DRAM 和 NAND 价格回落到 年水平。

但是进入到 年 随着 5G 及其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各大存储器厂商加大对 3D NAND 堆叠技 术的投入,继续引领资本开支增长。

三星:存储器行业风向标。 年三星在 NAND Flash 闪存上的资本 支出为 64 亿美元, 年提高至 90 亿美元,同比增长 40%。

紫光集团:预计紫光集团在 ~2027 年期间,或至少投资 1000 亿美 元,相当于平均每年年均 100 亿美元投入。

紫光重庆 DRAM 存 储芯片制造工厂专注于 12 英寸 DRAM 存储芯片的制造,该工厂计划 于 年底开工建设,预计 年建成投产;

长江存储-武汉 存储基地,计划 5 年累计投资 240 亿美元,到 2030 年形成月产能 30 万片芯片的生产规模。一期项目已经于 年 3 月实现量产,主要生 产 3D NAND 32 层产品。

我们预计长江存储武汉工厂若如期实施,对 半导体检测设备的需求有望保持年均 44 亿元的规模。

长鑫存储: 年 5 月,计划总投资 72 亿美元,兴建 12 吋晶圆厂以 发展 DRAM 产品,项目建设三期工程。

目前建设的是一期工程 12 英 寸晶圆厂,投资 25 亿美元,月产能为 12.5 万片晶圆, 年四季度 正式量产。二期和三期项目择机启动,我们判断将带动半导体检测设 备需求 6 亿元左右。

中芯国际: 年中芯国际资本开支 131 亿元,同比增长 4%。 年计 划投入 217 亿元,同比增长 66%。

其中 20 亿美元用于上海 300mm fab,5 亿美元用于北京的 300mm fab 的设备和设施建设。

中芯国际的资本开支主 要投向 14nm 以及改进型的 12nm 工艺生产,加快 N+1、N+2 代工艺试产 的进程。

年 14nm 工艺开始为公司贡献收入,收入占比 1%。预计 年采购半导体检测设备 30 亿元左右。

长电科技: 年计划资本开支30 亿元。

半导体检测设备的进入门槛较高,强者越强属性突出。半导体检测设备的 门槛体现在技术门槛、人才壁垒、客户资源壁垒、资金壁垒和产业协同壁 垒。

半导体设备整体的国产化率不升反降。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目前在 10%左 右,较 年有所下滑,我们判断这是由于半导体设备层面国产化的速度 低于下游资本开支的速度。

半导体前道量测设备国产化有零星出货。国产半导体量测设备主要参与者 为精测电子和上海睿励。

精测电子: 年 1 月份,上海精测中标长江存储 3 台膜厚光学关 键尺寸量测仪;电子显微镜产品正在研发阶段;

上海睿励:成立于 年 6 月,专注集成电路工艺检测设备已耕 耘 14 余年。目前拥有的主要产品包括光学检测设备、硅片厚度及翘曲测 量设备及子公司宏观缺陷检测设备等。

上海睿励自主研发的 12 英寸光学 测量设备 TFX3000 系列产品,已应用在 28 纳米芯片生产线并在进行 14 纳米工艺验证,在 3D 存储芯片上达到 64 层的检测能力。

产品目前已成功进入世界领先芯片客户 (三星)3D 闪存芯片生产线,并取得 7 台次重 复订单。

半导体测试设备国产化程度相对较高。华峰测控和长川科技在测试机和分 选机领域取得不错的国产化进展,精测电子后来居上。

华峰测控: 年收入 2.19 亿元,以测试系统为主,主要客户包括 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子、承欧科技、杰群 dianzi 和天水华天电子集团;

长川科技: 年总收入 2.16 亿元,其中分选机 1.18 亿元,测试机 0.86 亿元,主要客户面向长电科技、华天科技、通富微电、士兰微、华润 微电子、日月光等;

精测电子: 年 12 月份,中标长江存储存储芯片测试设备(5 台 高温老化测试机),执行主体是武汉精鸿; 年 3 月份,Wintest LCD 驱动芯片检测设备获台湾客户订单。

海外对标:科磊半导体&爱德万&泰瑞达

科磊半导体:全球前道量测设备龙头,发展历程:每年投入 15%~20%的收入用于研发

科磊半导体,1976 年成立于美国硅谷,1997 年由 KLA Instruments 与 Tencor Instruments 合并而成,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前道量测设备供应 商。

年公司收入 314 亿元人民币,最早依靠掩膜检测业务起家,每年 拿出其营业额的 15%~20%用于研发,成立以来先后外延收购了 10 余家半 导体检测设备领域的公司,对半导体前道检测业务全面完成布局。

年 10 月 21 日,科林研发公司宣布将斥资 106 亿美元,以现金加股票的方式 收购科磊半导体。

科磊半导体与台积电均为美系资本控制,两者深度绑定。公司前四大 股东分别为美国先锋集团、黑石集团、PRIMECAP 管理公司、威灵顿管理 公司,合计持有 31.63%股权。

而台积电的前十大股东基本为花旗、摩根、 大通等美系资本。美系资本出于扶持本国设备厂发展,遵循订单优先原 则。

科天半导体长期垄断半导体前道量测设备 50%~60%的市场份额。业务梳理: 年中国大陆向科磊半导体采购 84 亿元

设备+服务是检测企业的发展路径。科磊半导体,按照主营业务结 构,产品和服务收入分别占比 75%和 25%;单看产品结构里边, 23%来自度量业务,77%来自缺陷检测业务。

年中国大陆向科磊半导体采购了 84 亿元设备+服务。根据区域 结构看,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合计收入占比 50%(其中两者各占一 半)。

北美、日本和韩国各占 12%左右。中国大陆向科磊半导体采 购 84 亿元设备,是国内半导体前道量测设备厂商国产化最直接的 替代空间。

财务指标:年利润规模超过 80 亿元,毛利率稳定在 60%

科磊半导体总收入规模超过 300 亿元,净利润规模超过 80 亿元, 毛利率长期稳定在 60%,净利率长期稳定在 25%左右。

截至到 3 月 31 日,科磊半导体 PE(TTM)为 21 倍,市值规模 1660 亿元。

爱德万:全球半导体后道测试设备巨头,发展历程:每年研发占比 15%~20%

爱德万,1954 年成立于日本东京,公司以电子测量仪器业务起 家,经过 60 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自动测 试设备供应商之一。

公司产品覆盖存储器、SoC 芯片、LCD 芯片、 MCU以及传感器 IC 等几乎所有芯片的测试。公司在全球半导体后 道测试设备的市占率超过 40%。

爱德万主要股东方均为日系资本。富士通、野村证券、三菱银行、 三井住友银行等前六大股份持有公司 51%的股权。

业务梳理:SoC 芯片测试为主,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收入占比近 60%

产品结构:SoC 芯片测试和存储器芯片测试业务占公司总收入比重 81%,其中 SoC 芯片测试占 57%,存储器芯片测试占 24%。

年 SoC 和存储器芯片测试收入分别增长 69%和 19%。受消费电子 增长驱动的 SoC 芯片测试增幅更高。公司存储器测试对象主要为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和闪存 (Flash Memory)。

DRAM 主要下游包括个人计算机电脑内存、服 务器和电脑显卡等。闪存被广泛应用于数字消费产品和通讯工具 中,分为 NOR 和 NAND 型闪存。

公司 SoC 芯片测试对象为高度集成的系统级芯片,包含微处理器/ 微控制器、存储器以及其他专用功能逻辑。主要用于下游智能手 机、视频监控、移动通信、航空航天、医疗电子等领域。

区域结构:按区域划分,爱德万最大的收入来源为中国台湾地区,主 要为台积电的采购, 年规模为 77 亿元,占爱德万总收入比重 41%,中国大陆 年采购规模为 30 亿元,占爱德万收入比重 16%。

市场地位:稳居半导体后道测试设备全球龙头地位

市场份额:公司在全球后道测试设备领域的份额长期稳定在 30%-40%,超过泰 瑞达,位列全球第一。公司的市场份额经历了 年、 年两个明显提升 市场份额的时期。

年实现份额扩张的原因主要为公司在 年率先推出全球首个真正实现 开放式架构的测试系统 T2000,通过切换不同的模块可使客户拥有灵活的配 置,从而实现测试不同芯片的能。

同时T2000 不仅能满足客户当前的需求, 更能延伸至未来的测试需求,其能使客户用最小的投资,最短的时间来实现新 产品的量产化,并推向市场。

年公司实现份额扩张的原因为 年 7 月公司收购惠睿捷将全球最成功 的高性能测试系统 V9300 纳入自身产品体系。V9300 补充了公司在中高端 SoC 市场的竞争优势。

公司每年投入的研发支出为20 亿左右,占收入比重 15%~20%。

财务指标:盈利能力持续稳定,毛利率长期维持在 60%左右

净利润规模超过 30 亿元。 年公司收入规模 172 亿元,同比 36%的增长, 净利润规模 34 亿元,同比增长 215%。公司毛利率长期稳定在 60%左右。 年公司净利率水平达到 20%。

泰瑞达:仅次于爱德万的半导体后道测试设备企业,发展历程:与科磊半导体核心股东有重合

泰瑞达,1960 年成立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北雷丁,全球半导体测试 设备核心供应商,主要业务包括半导体测试、系统测试、无线测试 以及工业自动化等。

公司在全球拥有 70 个分支机构,先后进行 10 余次外部收购, 年收入规模为 160 亿元。

股东结构:黑石集团和美国先锋集团均为泰瑞达和科磊半导体的前 两大股东,黑石集团占泰瑞达股本 10.83%,美国先锋集团占泰瑞 达股本 10.42%。

业务梳理:半导体测试设备占比 68%

产品结构:公司 年营业收入 160 亿元,其中半导体测试业务占 比 68%,系统测试业务占 12.5%。

区域结构: 年泰瑞达来自中国台湾收入体量在 34 亿元,主要为 台积电等贡献的收入,来自中国大陆的收入规模为 36 亿元,占比 最高。

市场地位:泰瑞达在半导体测试设备领域的市场份额在 30%左右,仅次于 爱德万。公司每年投入研发费用超过 20 亿元,研发占比在 15%~20%。

财务指标:泰瑞达净利润规模超过 30 亿元,毛利率长期维持 60%左右

年泰瑞达收入规模 160 亿元,同比增长 9%,净利润规模 31 亿 元,同比增长 3.5%。泰瑞达毛利率长期维持在 60%左右,净利率呈现一定 的波动性。

泰瑞达目前 PE(TTM)为 19 倍,市值 608 亿元。

国产之光:精测电子具备国产半导体检测设备龙头潜力,国产半导体检测设备领域有望诞生 300 亿市值以上龙头

科磊+爱德万+泰瑞达三家合计中国大陆地区销售收入规模为 150 亿元。其 中科磊半导体中国大陆地区收入 84 亿元, 爱德万 30 亿元,泰瑞达 36 亿 元。

我们判断这三家公司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市占率超过 70%,因此中国大 陆每年对半导体检测设备的需求量在 200 亿元以上。

我们在前边章节做过测算,中芯国际年采购的规模在 30 亿元左右,长江 存储 44 亿元左右,长鑫存储在 6 亿元左右,此三家占据目前国产化需求的 40%-50%左右。

4 家国产半导体检测设备企业的收入规模 8.4 亿元。其中精测电子 年 预计实现 1.5 亿元,华峰测控 年收入 2.55 亿元。

长川科技 年收 入 4.03 亿元,上海睿励 年预计实现收入 0.3 亿元,目前半导体国产化 率较低。

未来半导体检测设备国产龙头市值规模有望达到 300 亿以上市值规模。静 态看,不考虑行业增长,未来 5-10 年将诞生一家国产半导体检测设备厂商 崛起占国内份额的 20%,则对应的收入规模可以达到 40 亿元以上。

再假设 净利率可以实现 25%,净利润规模可以达到 10 亿元以上,按照 30 倍估 值,市值规模可以达到 300 亿。

精测电子在半导体检测设备领域布局最为完整。国内目前实现半导体检测 设备产业化的公司主要有精测电子、长川科技、华峰测控和上海睿励。

从 业务布局来看,精测电子同时布局前道量测设备和后道测试设备,从业务 布局最为完整。目前在已上市的前道量测设备公司里边,精测电子也是唯 一一家。

半导体后道测试领域,精测电子也全面覆盖 SoC 芯片测试、存储器芯片测 试和 LCD 驱动芯片测试。精测电子在后道测试领域较长川科技和华峰测控 布局更为完整。

苦练内功+积极外延是龙头崛起的发展路径

半导体前道量测领域:精测电子与上海睿励均获国家集成电路基金入股。 精测电子前道量测设备主要依托于上海精测实施。

上海精测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 年 7 月,通过自主构建研发团队 机海外并购引入国产化等手段,实现半导体测试、制程设备技术的突破, 旨在未来十年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测试设备供应商及服务商。

上海精测股东包括精测电子(持股 46.2%)、国家集成电路大基金(持股 15.4%)等,对赌业绩要求其 ~ 年实现营收分别不低于 6240 万 元、1.47 亿元和 2.3 亿元。

马骏为原天马微电子研发中心总监。1979 年出生,博士学历,南京大学凝 聚态物理专业,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

年 7 月至 年 6 月,担任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经理,研发中心副总工程 师,研发中心总监,高级总监, 年 6 月至 年 11 月任天马微电子 股份有限公司助理总经理。

年 12 月至今兼任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 司顾问, 年 2 月至今兼任上海畅山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执 行事务合伙人。 年 7 月至今担任公司子公司上海精测半导体技术有限 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刘瑞林为原天马微电子副总经理。1968 年 8 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华 中理工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

1992 年加入深圳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历任新品主管、副主任工程师、生产部经理、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常 务副总经理。

上海睿励是上海精测半导体有力的国内竞争对手。上海睿励创立于 年 6 月,法人代表吕彤欣,半导体前道量测设备核心供应商。

主要产品包括 电子光学检测仪器、硅片薄厚及涨缩精确测量机器设备及分公司宏观经济 缺陷检测机器设备等。

经过多年的发展,睿励目前已经成长为国内技术领 先的集成电路工艺检测设备供应商,已申请国内外专利 130 余项,其中已 授权发明专利 63 项,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 30 余项。

上海睿励股东背景雄厚。上海睿励第一大股东上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是中 微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上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经理沈伟国为中微公司董 事、上海睿励执行董事。

中微公司董事朱民也出任上海睿励的董事。 年 8 月,中微半导体投资 1375 万元,占股 10.41%。 年,国家大基金 认缴 3758 万元 ,占股 12.12% 。

上海睿励技术研发能力强大。上海睿励自主研发的 12 英寸光学测量设备 TFX3000 系列产品,已应用在 28 纳米芯片生产线并在进行 14 纳米工艺验 证,在 3D 存储芯片上达到 64 层的检测能力。

产品目前已成功进入世界领 先芯片客户 3D 闪存芯片生产线,并取得 7 台次重复订单,是目前进入该 国际领先芯片生产企业唯一的国产集成电路设备产品。

上海睿励产品还进 入国内多家领先芯片生产企业生产线,其产品和技术能力已获得业界的认 可。

上海睿励应用于 LED 蓝宝石衬底图形检测的自动光学检测设 备,也已成功进入众多客户国内 LED 外延芯片生产线。

上海睿励 年、 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 2733 万元、80 万元; 净利润分别为-4037 万元、-1889 万元。

半导体后道测试领域:精测电子通过持续外延积极入局,并获取订单,打 破该领域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年,公司与韩国 IT&T 合资设立武汉精鸿电子,聚焦于自动检测 设备(ATE)领域(主要产品是存储芯片测试设备)。 年 12 月份,中 标长江存储存储芯片测试设备(5 台高温老化测试机)。

年 7 月 31 日,公司与日本 WINTEST 签订合作协议,通过认购 WINTEST 株式会社定向增发新股的形式向其增资,增资完成后,公司持有 WINTEST60.53%的股权。

年 3 月份,Wintest LCD 驱动芯片(Soc)检 测设备获台湾客户一台订单。

WINTEST 成立 28 年,核心产品包括 LCD/PDP/有机 EL 驱动器 IC 检查设备、 数字输出 CMOS 图像传感器和逻辑 IC 检查设备、有机 EL/LCD/LCOS 阵列 /CCD/CMOS 图像传感器检测设备、模拟混合 IC 检查系统和老化装置。

根据 官网,~ 年,WINTEST 收入 2815 万元、2835 万元,净利润分别为 -1884 万元和-2227 万元。

华峰测控和长川科技在后道测试设备领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华峰测控在模拟及混合信号类集成电路自动化测试系统具有较强的 市场竞争力。公司在 V/I 源、精密电压电流测量、宽禁带半导体测 试和智能功率模块测试四个方面拥有国内领先的技术。

但是面临模 拟测试机市场空间较小的问题, 年中国大陆地区模拟测试机 市场规模仅为 4.31 亿元(公司收入 2.19 亿元)。

年公司上市募投项目将形成 800 套模拟及混合信号类集成电 路自动测试系统和 200 套 Soc 类集成电路自动化测试系统的生产能 力。

其主要股东为天津芯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和中国时代远望科技 有限公司。公司高管基本从内部提拔,市场化运行。公司未来发展 空间取决于能否在 SoC 类芯片测试领域获得重要的突破。

长川科技是国内领先的测试机和分选机供应商。公司在模拟测试机 领域市场份额低于华峰测控。公司面临跟华峰测控同样的问题,下 游市场空间较小。

公司核心股东包括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 (占比 6.5%)、上海半导体装备材料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占 比 2%)。

公司收购新加坡 STI100%股权—半导体晶圆光学检测设备供应商。 公司的管理团队主要来自士兰微电子。

STI 经营团队主要来源于德 州仪器在新加坡的工艺自动化中心,在 AOI 设备制造相关领域均具 有超过 25 年的工作经验。

财务比较:行业普遍盈利能力较强

半导体检测设备公司盈利能力普遍较高。无论是海外的巨头还是国产龙 头,毛利率基本稳定在 60%左右,甚至华峰测控的毛利率高达 80%,精测 电子目前的毛利率反映了面板设备的毛利率。

未体现半导体业务的毛利率 水平。半导体设备的定价策略为综合考虑产品配置、生产研发成本、市场 竞争等情况,与客户协商确定产品价格。

海外半导体检测设备公司人均产出较高。科天半导体、爱德万、泰瑞达公 司人均产出接近 300 万元,因此其单品价值量较高。华峰测控和长川科技 人均产出较低,主要是因为其产品单价较低,不超过 50 万元。

泰瑞达的存货周转天数明显低于其他竞争对手:泰瑞达存货周转天数在 2 个月左右,其他半导体检测设备公司存货周转天数都在 200 天以上,华峰 测控的存货周转天数最高,接近一年的时间;

海外的半导体检测设备公司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在 2 个月左右,国内的半导体检测设备公司应收账款周 转天数较高,其中长川科技高达 300 天,华峰测控 5-6 个月。

7X24快讯:

【收购东芝的优先竞购者日本投资基金JIP将于本周签署1.4万亿日元贷款协议】收购东芝的优先竞购者日本工业合作伙伴(JIP)将于本周某个时间与贷款方签署一份约1.4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40亿元)的贷款协议,这些贷款包括2000亿日元的承诺额度。该公司表示,三井住友银行和瑞穗银行将分别提供约4000亿至5000亿日元的资金。(界面新闻)

三井住友金融(SMFG):

智通财经APP获悉,日本央行调整其超宽松政策后,日本三大银行本周五表示,将在下个月提高住房贷款利率。 三井住友银行将把期固定利率贷款上调0.26个百分点至3.79%,而瑞穗金融集团的主要银行部门瑞穗银行的利率也上调了0.3个百分点... 网页链接

三井住友金融(SMFG):

三井住友金融(SMFG) 6-K Report of foreign issuer [Rules 13a-16 and 15d-16] Accession Number: 0001193125-22-295831 Act: 34 Size:19 KB 网页链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