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小学数学教学叙事 小学数学教育叙事范文10篇

小学数学教学叙事 小学数学教育叙事范文10篇

时间:2024-01-30 10:09:12

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教学叙事 小学数学教育叙事范文10篇

小学数学教学是全人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础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们往往采用叙事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本文将对小学数学教学叙事进行深入探讨,并分序号进行说明。

二、基本原理

小学数学教学叙事是将数学知识和故事情节结合起来,在故事中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帮助学生激发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其中,数学知识是核心,而故事则是载体,通过不同的情境描绘、角色塑造、场景构建等方式,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同时,逐渐抽象、理性地理解数学知识,达到深入记忆、运用灵活的效果。

三、优点

1. 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一般缺乏兴趣,很难投入到学习中。而采用故事叙事的方式,可以将抽象的概念通过情境故事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符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2. 促进交流互动

叙事方式的优点在于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促进交流互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思想和概念。

3.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在叙事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情境设想不同的方案,激发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从而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 教学内容更生动系统

通过叙述故事,可以将独立的知识点构建成具有连贯性和系统性的知识框架,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丰富。

四、应用实例

下面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加减法为例,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来说明叙事的应用实例。

1. 故事一:学会分组再相加

一天晚上,三只小猫想要一起玩。可是它们只有两个球,于是小猫们就开始争夺这两个球。第一个小猫抢到了一个球,第二只小猫抢到了另一个球,第三只小猫看到这种情况,想到了一个好方法:让它们一起玩。于是,它将两只球分为两组,每组一只球,然后三只小猫一起玩起来。这时,第一个小猫把它那个球扔给第三个小猫,第二个小猫把它那个球扔给第一个小猫。这时,每只小猫手里都有一个球可以玩。第三只小猫高兴地说:“我们通过分组再相加,一起玩得开心极了!”

通过这个故事,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加法意义,也可以教会学生将加数分组再相加的方法,让学生通过生动的情境认识到了数学知识。

2. 故事二:用减法解决问题

小明有五个铅笔,他送给了小红两支铅笔,再送给了小李三支铅笔,问小明还有几支铅笔?

小红和小李都算了一遍,但得出的答案不同,这时小明就告诉他们:我们可以通过减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九减去两,再减去三,等于四,所以我还有四支铅笔。

通过这个故事,可以让学生通过生动的情境意识到减法意义,也可以教会学生通过减法解决问题的方法,纠正学生将单纯的加和乘来解决减法的错误思维。

3. 故事三:用空白填数

小明想要做一个算数题,但是他不确定哪个数字应该填在空格里,于是他去问了妈妈。妈妈说:“你先把算式算一遍,看看算出来是多少。”小明算了一遍,结果是12。妈妈又说:“我们把这个数用10减去,看看会变成什么?”于是,他们做出了这样的操作:10-12=?通过这个操作,得到结果是-2。小明妈妈又说:“现在,你把这个数加上空白,看看结果是多少。”于是,他们做出了这样的操作:-2+8=?得到结果是6。于是,小明开心地对妈妈说:“我知道怎么用空白填数了!”

通过这个故事,可以让学生理解空白填数的概念,也可以教会他们用减法计算出空白的值,然后再用加法填补空白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故事建立对空白填数的深刻认识。

五、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叙事方式,通过生动的情境、具体的事例和符合学生认知习惯的角色塑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在故事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思考和讨论,促进交流互动,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发散思维,从而增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今后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叙事的应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发展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