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马姓4字虎宝宝起名 姓马的四个字名字大全男孩

马姓4字虎宝宝起名 姓马的四个字名字大全男孩

时间:2021-08-25 15:48:01

相关推荐

马姓4字虎宝宝起名 姓马的四个字名字大全男孩

朱元璋当皇帝后,两个发小来拜见他,朱元璋最高规格接见,没想到一个直接被杀,一个封了大官,百官看后,倒吸一口冷气……

朱元璋小时候家里非常贫穷,为了生活他不得不给地主家放牛,赚取一些生活费,后来做过乞丐、和尚等非常冷门的工作,还经常被老和尚欺负,一路走来更是经历坎坷,可以说是在地狱里打过滚的男人。

1351年,韩山童等人在颍州揭竿而起,士兵们头裹红巾,号称“红巾军”。24岁的朱元璋抓住乱世中的机会,在儿时好友汤和的举荐下参加了红巾军,从此,朱元璋就开始了逆袭之路。

这之后,朱元璋认识了郭子兴,并认他为义父,这个人可以说是朱元璋一生中最大的贵人了,一路给他封官,又把养女马氏嫁给他。那之后,朱元璋凭借出色的能力,短短十几年内,就驱逐蒙元,灭陈友谅、张士诚等人,一统天下,建立了大明朝。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然而,正是因为朱元璋出生贫苦,害怕自己死后朱家根基不稳,于是大开杀戒,把开国功臣杀了个血流成河,几个大案加起来,杀了十多万人。

从这些事上可以看出,朱元璋这个人做事还是非常狠都,不过当上皇帝后,很多亲朋好友都来投奔他,其中就包括他儿时的两位好友胡三、车四。

当年,朱元璋曾和胡三、车四一起在地主家放过牛,彼此相互扶持、患难与共,是铁哥们儿。可后来,由于兵荒马乱,朱元璋和这两哥们走散了,从此失去了联系。

这天,朱元璋正在批阅奏折,手下有人通报,说有个自称皇上发小胡三的人来要见皇上。朱元璋本身就穷苦出身,很重视家里人。听说老家来人了很高兴,赶紧叫他进来。过一会,这人上来了,不仅丝毫没有对待皇帝的礼仪,反而大口嚷道:朱重八,你现在当皇帝了,坐在那人五人六的挺像一回事啊。

朱重八是朱元璋以前的名字,因为他在家里排第八。而且又是重字辈,因此得名。朱元璋此时已经是天子,却被人这么称呼,很不高兴。但是又碍于面子,没说什么。谁知这人一点不识趣,又开始哪壶不开提哪壶。

胡三对朱元璋说:你还记得吗?咱俩小时候给地主放牛,那时候天天吃不饱,就在田地里煮土豆吃。你好几天没吃饭了,狼吞虎咽的连吃好几口,结果差点被噎死了。要不是我给你灌水捶背,你早就噎死了。现在还不报恩吗?

还没等这位朋友说完,朱元璋就立刻下令大声说道:“哪里来的疯子,快拖出去斩了!”

没过几天,车四也找到朱元璋,不过这位朋友和胡三不一样,他上来就高呼三声“万岁”,然后就开始猛夸朱元璋,说小时候就觉得朱元璋气质不凡,是天生的帝王相,接着就说:“想当年,草民跟随皇上您扫荡泸州府,打破雄州城,汤元帅逃跑了,您抓住了豆将军,没想到却被红孩儿挡在了咽喉之地,幸好菜将军击退了他,最后我们大获全胜。”

其实,对于朋友的吹捧,朱元璋心知肚明,但是这位朋友很含蓄地把以往的丑事讲了出来,让他很有面子。后来他想起当年大家一起共患难的日子,于是,心情一激动就给他封了个大官。

明明是同样的一件事,可结局却大不一样,那个被拖下去斩首的人,正是因为在回话时没有考虑对方的身份,才导致了他悲催的命运。

由此看来,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在回话的时候,都要考虑对方的身份和地位,不能说得太直溜,更不可胡言乱语,否则就会引起对方的反感,甚至厌恶。

伴君如伴虎,在古代你可能因为一句话身首异处,也可能因为一句话飞黄腾达,可见会说话是多么的重要。

公元1378年,朱元璋到寺庙参佛,在佛祖面前,他问方丈:“朕需要下跪吗?”众人瞬间直冒冷汗,而方丈机智地回答,避免了寺庙的一场杀戮。

当时皇上名义上是来拜佛进香,实际上就是来游玩的,朱元璋毕竟是开国皇帝,九五之尊,不再是当年的小和尚,岂敢让他跪拜。

这个提问犹如烫手的山芋,无人敢接,不论回答跪或不跪,横竖都是死路一条。

要是回答要下跪,那就是对皇上大不敬,不尊重皇上,以朱元璋杀人狂魔的风格,不仅是惨遭酷刑,而且估计寺庙里的人小命都将不保;要是回答不用下跪,就是对佛祖的大不敬,会被朱元璋认为是没有坚定信仰的人,而且他更加厌恶言行不一致的人。

毫无疑问,肯定也是难逃一死。

所谓“伴君如伴虎”,与皇帝同行,底下的人对于自己的言行往往谨小慎微,因为说错一句话,很有可能就会掉脑袋!朱元璋晚年时也会因人说错话随意降罪于人,这与他的经历有关!

朱元璋出身草根,幼年家贫,父母连年给地主打工,他则整日给地主放牛 。即便如此,朱元璋一家仍是一贫如洗。

16岁那年,他的家乡发生旱灾和瘟疫,父母和大哥因无钱吃饭、治病而死。

父母死后,朱元璋与二哥、大嫂和侄儿被迫分开,各自逃生。朱元璋没有去处,就去投奔了皇觉寺的高彬和尚,剃度为僧做了行童。不久,寺庙附近也闹饥荒,寺里得不到百姓的施舍,住持只好打发和尚们云游化缘。就这样,年仅17岁的朱元璋只好离开寺院托钵流浪,做了一名沿街乞讨的苦行僧。

但谁都没想到,25岁那年,做和尚的朱元璋突然收到汤和的来信,邀请他去参加义军。

1352年,朱元璋应汤和的邀请,丢掉和尚的工作,投奔了濠州城内红巾军领袖郭子兴。因相貌出奇,郭子兴第一次见到朱元璋后,甚为惊讶,认为朱元璋面相不凡,日后定会有大作为。

朱元璋一投军,郭子兴就封他为十夫长,还让他做自己的警卫员。

朱元璋有勇有谋,战场上缴获了战利品,向来都是献给郭子兴,而得了赏赐,又拿来分给手下,所以朱元璋在军中迅速建立起了威信。郭子兴对他越来越喜爱,还把养女马氏(马皇后)许配他为妻。

因为朱元璋喜欢结交豪杰,手底下有不少能人。后来因为起义军中的内斗严重,朱元璋认为他们没有长远目光和打算,于是有了自立门户的打算。

靠着手下的能臣良将,朱元璋很快拉起了自己的队伍,开始南征北战。

凭借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发展基调,朱元璋的势力越来越大,和陈友谅,张士诚一战后,朱元璋基本统一了南方,随后派徐达率领大军北上,攻破大都,覆灭了元朝。

1368年,年近40 岁的朱元璋到达了人生的最高峰,不止其他人难以置信,连他自己也都有些恍惚,朱元璋在应天府即位,定国号为大明,年号洪武。

起义成功的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修复建筑,补偿损失。朱元璋这一步棋走得非常巧妙,也可能跟他本就是一个平民出身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在战火中真正受到最大伤害的还是老百姓,很多百姓因为战火而流离失所。

朱元璋这一做法肯定是撞到了百姓的心里头,百姓自然喜欢这个新皇帝。如此一来,朱元璋的开国之路就平顺多了,最起码百姓爱戴,这样工作自然就好做很多。

在打天下之前,为了生存朱元璋还曾当过和尚,虽然此事是朱元璋的禁忌,但朱元璋并没有灭佛,洪武年间还兴建了不少寺庙。

洪武十一年(1378年),京城几个月滴雨未下,朱元璋也很着急,在大臣的建议下,前往皇宫附近的一座寺庙烧香祈福。群臣都清楚皇帝性格喜怒无常,赶紧派人提前通知方丈,让他做好接驾的准备,所有细节必须考虑周全,不能出现任何差错。

方丈立马安排,把寺庙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几乎一尘不染,带着所有弟子站在门外等候。朱元璋来到之后,大致看了一下,微笑着点点头,对方丈的工作表示认可。

随后,众人到达大殿,朱元璋缓缓问道:“据我所知,世人烧香不仅要有虔诚之心,还要跪拜,我需要向佛像行跪拜之礼吗?”

此言一出,寺庙的人皆冒了一身的冷汗。岂可说出让堂堂君王至尊下跪的大逆不道之言?况且皇上刚刚登基就已经杀了无数个开国功勋,朝堂大臣皆人心惶惶,何况是这区区庙宇的和尚?方丈看着眼前的朱元璋,上前一步说:“见在佛不拜过去佛。”

此处“见”与“现”为通假字,整句话翻译过后的含义为:“陛下乃天子,就是天下百姓心中的佛祖,跟过去佛的地位相同,不需要跪拜。”

简简单单八个字瞬间取悦君心,而方丈这八个字无疑是将朱元璋比作了当时佛,意思是同为佛自然是不必跪拜的,自此。朱元璋一高兴他就命一高兴,又拨了一笔款好生修缮这座寺庙,并且赏赐了大量的物资与钱财,以供寺院生活所需。于是同年九月完工,朱元璋赐名为“大龙兴寺”。

住持的这一句话可谓是保住了全寺僧人的性命,试想若是真的让朱元璋下跪了,恐怕按照皇帝深沉的心思,见到这一幕的僧人们都没有办法活命。

其实这就是说话的艺术,能说会道之人才可保命,

您觉得说话方式在社会中重要吗?会不会影响个人发展?

1368年,朱元璋进入一所寺院,指着殿内的佛像问道:“朕也要跪拜?官员们吓得不轻,谁敢让皇帝下跪,方丈上前一步说了八个字,朱元璋哈哈大笑:“赏!重赏!”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随行之人,平日里都是小心翼翼,一不小心说错了一句,就可能身首异处!朱元璋在晚年的时候,也会因为别人的所作所为而随意处置别人,这和他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朱元璋出身于一个贫穷的农家,因为他是家里的老八,所以被称为“朱重八”。

1343年,濠州是朱元璋的故里,发生一场罕见的大旱,很多家庭都因干旱而歉收。到了二年春季,蝗灾、瘟疫再次发生,元政府非但没有进行救灾、减免赋税,甚至还提高了赋税,中原人顿时陷入了一种水深火热的境地。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朱元璋的父母和他的兄长都饿死了,病死了,只有朱元璋和他的二弟还活着。

朱元璋一开始甚至没有找到安葬父母的地方,直到同村的一位名叫刘继祖的地主发了善心,把朱家的墓地分了出来。朱元璋将自己的父母匆匆下葬,然后和二哥分开,各自求生去了。

那时候,大多数家庭都是穷困潦倒,军阀横行,自然灾害频发,饥民遍地,易子而食的事情经常发生。

朱元璋深知,虽然那时的百姓生活困苦,衣不蔽体,但是有一处地方却没有什么影响,那就是庙宇。因为寺庙渊源深远,虽然是灾年,但还是有很多人来祈福。还是能过的好些

朱元璋决定入佛,首先要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

不过,寺院也早有觉悟,为了避免大批的灾民涌入,所以对僧人的选拔非常严格,什么佛缘、悟性、面相等等,都是以各种借口来阻止难民的涌入。

于是,朱元璋去了好几座寺庙,都没有得到僧人的允许,后来,皇觉寺的僧人,看到朱元璋容貌出众,便将他收留了。

朱元璋进入皇觉寺的时候,身份并不高,只是一个小厮。这就像是我们公司的实习生一样,工作很多,但是薪水很低。朱元璋那时的地位就是这样,扫地,烧香,敲钟,打鼓,烧饭,洗衣,劈柴,这些杂事都是他做的,但优点是,他每天都有免费的伙食和住宿。

后来,因为天灾的缘故,皇觉寺也被波及,方丈只得派僧云游化缘,朱元璋就是其中之一。

朱元璋17岁,一路行乞,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他看到了元朝的腐败,看到了人民的苦难,看到了自己的生活。

于是,在他的发小汤包和给他发来请他参加郭子兴组织的“红巾军”准备造反的时候,他便义无反顾地去了。

后来发生的事情,众所周知,朱元璋以其勇猛、机智、诚实博得了义军统帅郭子兴的欢心,郭子兴不但将义女马氏(后称马后)与朱元璋联姻,更是将自己精锐的部队交给了朱元璋。

郭子兴提供的这支军队,就是朱元璋日后崛起的第一桶“兵”。

郭子兴死后,朱元璋接连铲除张士诚,方国珍,陈友谅,以及其他几个霸主,终结了蒙古人在中原称霸,大明,中原迎来了一个新的统一时期。

从乞丐、僧侣、普通士兵、镇抚军、元帅,直至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人生可以说是一位励志之人,也正是这一段艰难困苦的经历让朱元璋深刻地认识到了一句话:帝王为人民而为,为人民所为,为百姓所为。

于是,朱元璋在晚年的时候,为了给储君铺路,大肆屠S功臣,各种稀奇古怪的理由都有,有时候,大臣们一不小心说错了一句,就会遭到灭顶之灾。

所以,朱元璋在寺庙里,指着佛像,对身边的人说:“我要不要也跪拜?”

你说不用跪下,朱元璋说你不敬佛,说你要跪下,朱元璋就会认为你不尊重皇帝。

反正都是有罪的,下面的人都沉默了。方丈上前一步,躬身行礼道:“现在佛不拜过去佛。”。”

方丈用“现在佛”来形容朱元璋,那就是当世的活佛,如此一来,佛也就不用再拜了。

这位住持,不但拍了马屁,还拍了朱元璋的马屁,让他没有下跪。

果不其然,朱元璋一听方丈的回答,脸上露出一丝喜色,立刻给方丈赏赐了他,让他手下的人逃过一劫。

这个故事是从《夜航船》中选取的。#历史趣事##历史人物##历史#

欢迎关注@山木兮木枝 ,为您持续带来不一样的故事,关注不掉线,收藏不迷路。

公元1368年,朱元璋走进一座寺庙,他指着大殿上的佛像问:“朕也需要跪着拜佛吗?”众官员冷汗直流,谁敢让皇帝下跪?这时,方丈站了出来,只说了8个字便惹得朱元璋大笑:“赏!重赏!”

所谓“伴君如伴虎”,与皇帝同行,底下的人对于自己的言行往往谨小慎微,因为说错一句话,很有可能就会掉脑袋!朱元璋晚年时也会因人说错话随意降罪于人,这与他的经历有关!

朱元璋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在家族兄弟中排行第八,故又叫“朱重八”。

公元1343年,朱元璋的家乡濠州发生了罕见的旱灾,许多人家粮食减产甚至颗粒无收。到了次年春天,蝗灾和瘟疫又争相袭来,而此时的元政府不仅没有采取积极的赈灾减赋措施,反而加大了赋税比例,一时间,中原百姓处于一片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

就是在这种境地下,朱元璋的父母以及他的大哥饿的饿死,病的病死,最后只剩下朱元璋和他的二哥相依为命。

一开始,朱元璋连给父母下葬的土地都找不到,后来,同村一个叫刘继祖的地主发了善心,给了朱家一块坟地。朱元璋得此将父母草草安葬,之后便和二哥分道扬镳,各自求生去了。

当时,其他大部分人家的日子也都过得很艰难,军阀割据,天灾不断,致使饿殍遍地、易子而食的事情经常发生。

朱元璋知道,尽管当时大多数人过得不好,他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但有一个地方并不会因此而受到太大的波及,那就是寺庙。因为寺庙渊源极其深远,尽管是灾年,仍会有不少人前去拜佛,祈求能过得好些。

于是,朱元璋便决定投身佛门,没错,那就是先解决吃和住的问题,因为寺庙是管吃管住的。

然而,寺庙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为了防止大规模灾民的涌入,他们在招收和尚的时候把要求卡得很严,什么佛缘、悟性、面相等等,说白了就是找理由拒绝那些灾民的涌入。

所以,朱元璋一连跑了好多家寺庙,寺庙的主持都未能同意收留他,直到一个叫皇觉寺的寺庙里的主持见朱元璋相貌不凡,这才收留了他。

朱元璋刚进皇觉寺,地位其实很低,仅仅只是一个行童。行童有点类似于我们现在一个公司里的实行生,干活多,工资还少。朱元璋当时就是这么一个身份,扫地、上香、打钟击鼓、烧饭洗衣、劈柴等杂活儿都由他来干,唯一的好处就是每天有免费的斋饭和住处。

不久,由于灾荒实在太严重了,皇觉寺也受到了影响,住持只好打发和尚们云游化缘,朱元璋也在这批云游的和尚之列。

17岁的朱元璋边走边乞讨,也正是因为这段云游乞讨的时光,让他见识到了元朝的腐朽,百姓的疾苦,人生阅历和个人情感变得更加丰富了许多。

所以,当他的发小汤和向他寄来邀请他一起参加郭子兴的红巾军准备起义时,他毫不犹豫地就去了。

之后的事情大家也知道,朱元璋凭借自己勇猛、机智、诚实得到了义军元帅郭子兴的青睐,郭子兴不仅把自己的养女马氏(后面的马皇后)许配给了朱元璋,到后面更是直接将自己的精锐力量托付给了朱元璋。

可以说,郭子兴给的这部分兵力正是朱元璋日后崛起的第一桶“兵”。

郭子兴病逝后,朱元璋先后灭掉了张士诚、方国珍、陈友谅等豪强,最后又终结了蒙古人在中原的统治,建立了大明,让中原迎来了新的大一统时代。

从乞丐到和尚,到普通兵士,再到镇抚,元帅,直到后来的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前半生可谓励志,也正是这一路的艰辛和痛楚让朱元璋明白了一个道理:天子生于民,而败于民。

所以,朱元璋到了晚年,为了给储君铺路,他大肆屠S功臣,屠S的理由千奇百怪,有时臣子们不小心说错了一句话便会遭受灭顶之灾……

因此,当朱元璋在寺庙指着佛像问旁边的人“朕也需要跪着拜佛吗?”时,下面的人是极其惶恐的,因为这是一个充满陷阱的话题。

如果你回答不需要跪着拜佛,朱元璋很可能怪罪你不敬佛;如果你回答需要跪着拜佛,朱元璋会觉得你不敬君王。

横竖都有可能获罪,所以底下的人缄默失语。这时,方丈站了出来,作揖道:“现在佛不拜过去佛。”

这句话虽然只有八个字,但是它的力道却是十分强劲的,因为方丈用“现在佛”称呼朱元璋,说他是当世的活佛,佛当然可以不拜佛了。

方丈的一句话不仅吹出了一个彩虹屁,给足了朱元璋面子,更是为他不下跪找了一个很好的台阶。

果然,朱元璋听完方丈的答话,龙颜大悦,当即对方丈赏赐了一番,底下的人也因此躲过一劫。

故事选自《夜航船》。

《夜航船》,明末“鬼才”张岱编著,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百科全书”,全书共20部4000多个条目,书中包含了天文、地理、考古、历史、文学、植物、物理、宝玩、方术等等,应有尽有。

书中随便一节都耐人寻味,作者张岱曾说:“天下学问,惟夜航船最难对付。”;《人民日报》也说:“夜航船中的'考问'虽多是一些极肤浅的事,但它却包罗着'天下学问',都应重视的。”

陪孩子一起读读这本《夜航船》,一同去领略古代文人笔下的江湖奇闻,品味古代夜航船中的大千世界!#历史#

1388年,63岁的汤和要告老还乡,朱元璋就问:“爱卿还有什么要求吗?”只见汤和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色眯眯说到:“老臣还想要10个美女。”众臣一听目瞪口呆,但朱元璋却满心欢喜,且一口答应了。

汤和是朱元璋从小一起长大的老乡,比朱元璋大两岁。可以说,当初若没有汤和,就没有后来的朱元璋。

等到朱元璋和汤和长大以后,朱元璋做了云游四方的和尚,汤和就参加了义军。由于汤和作战勇猛,很快就做到了千户的位置。

也正是在汤河的说服下,朱元璋才加入了这支队伍。起初,朱元璋带兵毫无危险,仍是汤和为他站稳了脚跟。

朱元璋深受郭子兴的赏识,这才将养女马氏下嫁于他。可以说,郭子兴这条富贵路线,正是汤河帮着朱元璋搭上的。

汤和作为明朝的开国名将,早在朱元璋打天下时,他就跟随左右南征北战。

朱元璋刚在郭子兴部下有所成就时,众将对他都不认可不信服,唯独汤和始终追随他左右,两人的情谊更加深厚。

不过,汤和虽然勇武,但也有个大毛病,那就是爱喝酒。俗话说喝酒误事,汤和就因为喝酒而得罪了朱元璋。

有一次,汤和镇守常州时,他因事去请奏朱元璋,却没想到被他拒绝了,因此汤和心里不太痛快。

于是喝多酒后,竟然开始发起牢骚,汤和道:“我镇守边疆,就像坐在屋脊之上,左顾则左,右顾则右。”

这话没多久让朱元璋听到了,此后他就暗自记在了心上,毕竟这话的意思是想着要“跳槽”,有二心啊,作为领导者不得不防。

《明史》记载:“和沉敏多智数,颇有酒过。守常州时,尝请事于太祖,不得,醉出怨言曰:“吾镇此城,如坐屋脊,左顾则左,右顾则右。”太祖闻而衔之。”

之后,朱元璋便对这位曾经一同玩泥巴的发小记恨在心。

1370年,朱元璋开国后不久,在南京大封功臣,可到汤和时,却开始翻开旧账。

说他当年放走陈友谅的余党,造成了八郡被骚扰,还军途中又被秀兰山贼寇袭击,失去了两名指挥使。

在追封汤和为信国公的时候,朱元璋还在说这件事,并且命人刻在了世袭凭证上。

本来南征立下不世功勋,这公爵之位,已是囊中之物,不仅被一顿数落,还没获得公侯爵位,这让汤和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1388年,朱元璋登上皇位的第七年,他开始了清理之路。

第一个遭殃的就是刘基,他是开国元勋,早年跟随朱元璋平天下,一直为他出谋划策,

后来定国后又不惜亲自奔波,为朱元璋招揽民心,可以说是朱元璋非常重要的谋臣。

可即便这样,还是没挡住朱元璋的杀心。

不久后,身为宰相的胡惟庸也没幸免,借着胡惟庸案,朱元璋在朝廷中大开杀戒,足足杀了上万名官员。

所谓伴君如伴虎,眼看着曾经风光无限的功臣一个个倒下,汤和终于坐不住了。

1388年,62岁的汤和以自己年老多病为借口,向朱元璋提出告老还乡。

看到汤和的奏折后,朱元璋非常开心,又想到多年以来汤和出生入死,功劳很大,询问他要什么赏赐。

因此,他告诉朱元璋:“启禀陛下,臣想要10个美女。”众臣听完以后,笑汤和老不正经,都为他捏了一把汗。

大臣认为汤和在朝堂之上公然提出这种荒谬的问题,不仅晚节不保,还会惹怒朱元璋,引来祸端。

但出乎意料的是,朱元璋听到这个回答之后,哈哈大笑,同意了汤和的请求,并将凤阳赐给了他,作为封地。

最终,汤和成功地化解了这场危急,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而这十个女子,表面上听从汤和的安排,暗地里还要向朱元璋汇报。

半个月以后,朱元璋派人调查汤和,发现这些女人已经不完整了。

朱元璋听后非常的开心,说到:“汤和已经老了,整天贪图享乐。”

于是,朱元璋对汤和放松了警惕,而汤和也利用这个方式,获得善终。

1390年,汤和病逝,朱元璋厚葬了他,追封汤和为东瓯王,谥号襄武,还赐了他汤家子孙200多年的荣华富贵。

【小鹏生活故事馆】

正所谓:自古君王多薄幸,最是无情帝王家。

古来就有萧何、郭子仪以自污的方式保身,而李善长等人却太过贪婪,最后只能落得身死的下场。

当时许多公、侯等老将都因奸党罪先后伏法,而汤和却能独享年老之福,并以功名而终。

这都是因为汤和懂得进退自如,明哲保身,从不依仗过往战功,居功自傲,在朱元璋面前,又会察言观色。

他深谙朱元璋的心理,又懂自保,所以他活得最长久,跟朱元璋关系最好。

这样的眼界和智谋是常人难以比拟的,这就是风雨洗礼下,一代名臣汤和的智慧。

正所谓伴君如伴虎,在历史上,还有很多有智慧的人,不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但是他们依然屹立不倒。

除了有智慧有谋略,还要懂收敛锋芒和抓住上级领导的心,这才是长久之道。

对此你怎么看呢?

喜欢请关注我@小鹏历史故事馆 #历史# #头条故事会# #我要上头条#

洪武四年,刘伯温突然收到马皇后赏赐的一个果篮,打开一看,只有枣子和梨。刘伯温顿时一惊,心中暗叫:“不好,皇上要杀我了!”

朱元璋是一位传奇皇帝,他的人生坎坷,世人少有,儿时为了糊口,给地主家放牛,16岁那年父母、哥哥又相继去世。被逼无奈,他去皇觉寺做了和尚,托钵流浪,成为一位苦行僧。

25岁那年,应汤和邀请,投奔了郭子兴的红巾军。因长相奇特,被郭子兴喜爱,将他屡屡提拔,还把义女马氏许配给他。人生命数就是这么奇怪,朱元璋25岁之前处处碰壁。然而,自从他加入红巾军,瞬间飞上枝头变凤凰。

朱元璋投奔郭子兴三年后,郭子兴就病逝了,郭子兴死后,其麾下大都被朱元璋所有,朱元璋实力大增,迅速攻占南京,成为元末起义军中的一匹黑马。

朱元璋占领了南京,请来了神机妙算的刘伯温,而刘伯温凭借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才能,帮朱元璋打败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劲敌,把40岁的朱元璋推上皇位。朱元璋能坐上皇位,多亏了刘伯温和诸将,所以,朱元璋称帝后将跟随自己的文臣武将,大封特封了一通。

屁股决定脑袋,朱元璋打天下时,和诸将称兄道弟,对刘伯温尊重有加,但自从他做了皇帝,虽然给了功臣封赏,但他也对功臣们猜忌、忌惮。因为诸多功臣,都手握兵权,在军中很有影响力,一呼百应,功臣太强,让朱元璋感到害怕,担心部下造反、江山不保,子孙后代会做别人的阶下囚,为了保障皇权的稳固,朱元璋就刻意的打压,有意怂恿功臣形成党派互斗。

当时斗得最厉害的两个党派就是淮西党和浙东党,淮西党首领是李善长,浙东党的首领就是刘伯温。刘伯温知道参与党政没有好结果,本不想搅进去,但朱元璋有意让刘伯温替自己去震慑、清理功臣,就给了他一个御史中丞的职位,让他监察、弹劾百官。

刘伯温一心为民,为大明朝,他即然干了御史中丞,就领着御使们,纠察罢免这些个蛮横,乱纪的功臣,一时,功臣们都很怕刘伯温。而如李善长的秘宠李彬,仗着李善长的势力只图个人利益,违反规定乱纪,被刘伯温抓到把手,给斩头了。

为此,李善长和刘伯温结下矛盾,李善长暗地里鼓动部属、淮西诸将,搜集、构陷弹劾刘伯温,瞬间,弹劾刘伯温的奏折堆满了朱元璋的案头。刘伯温做过元朝的官,还镇压过红巾军,后来被朱元璋半胁迫式地请到了身边,所以朱元璋对刘伯温并不十分信任,总怀疑他的忠诚度。

在李善长、胡惟庸等诸多将领的构陷、排挤、弹劾下,朱元璋对刘伯温更加不信任,瞬时起了杀心。但朱元璋的妻子马皇后,自从朱元璋起义时就和他在一起,两人经过了无数的风风雨雨,对朱元璋的秉性十分了解。

马皇后宅心仁厚,待人宽容,时常在朱元璋面前替犯了错的将领、侍从们解围,曾无数次地在朱元璋的刀下,救了不少人,比如太子的老师宋濂等人。当马皇后知道朱元璋对刘伯温也动了杀心时,就连忙让侍女给刘伯温送去一个果篮。

刘伯温收到果篮后,打开一开,看到半篮子的酸枣和梨,他瞬时明白,马皇后这是提醒他“早离”朝廷。恰在此时,刘伯温的妻子去世了,刘伯温便以年老体衰,妻子过世为由,向朱元璋辞职归乡,回到青田老家,每日下棋饮酒,闭门不出,暂时保住了安全。

然而,刘伯温在辅佐朱元璋打天下时,他的聪明才智显露得太多,聪明的让朱元璋实在放心不下。再加上胡惟庸死咬着刘伯温不放,更是在朱元璋面前,构陷刘伯温私占有王气的土地,作为墓地,再度勾起朱元璋的杀心。最终,刘伯温倒在了御医的毒药下。

刘伯温一点智慧,是功比张良的谋士级角色,但他虽工于谋国,却拙于谋身,虽频繁辞官,却不明白怎么让君王学会放下戒备心。伴君如伴虎,真真正正的聪慧是足智多谋,纵览明朝开国功臣,只有汤和深得与领导干部共处的聪慧,他功高忍让不震主,辞官放弃身自安。

汤和洞察了朱元璋的猜忌心后,不仅示老、示弱,主动辞官,还效仿唐朝名将郭子仪,在70岁高龄纳百位小妾自污名声,不仅自保,还给子孙带来200多年的富贵,直到明朝灭亡。汤和与领导相处的智慧,正是李善长、胡惟庸、蓝玉等人所不懂的,所以他们落个惨死的下场。

人心即历史,历史即人心,我们站在历史的长河中逆流而望,方能看出真正的人心。读史使人明智,鉴古方能知今,所以我们应多读历史故事。《智囊全集》所涉及的智慧典籍,上起先秦、下迄明代,历代智囊故事达1200余则。既有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大谋略,也有士卒、漂妇、仆奴、僧道、农夫、画工等小人物日常生活中的奇谋机智。书中还有众多刘伯温、汤和、徐达和朱元璋君臣斗智的故事,比如徐达和朱元璋下棋,令人叫绝。

诸多知名人士对该书都欲罢不能,和珅一日三阅,曾国潘作为枕边书,康熙皇帝还将该书称之为国之利器,只准內部核稿。看了该书的人,就算悟透十分之一二,都可以解灾,令人震惊。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