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父母常吵架 对孩子的伤害最大

父母常吵架 对孩子的伤害最大

时间:2024-01-18 05:02:55

相关推荐

父母常吵架 对孩子的伤害最大

有时候,我们难免对屡教不改的孩子大动肝火;有时候,孩子吵闹不已,我们忍不住给他一点颜色瞧瞧。越小的孩子越不了解成人,越容易将所有的错都归咎在自己身上,而且他们会想:“爸妈不爱我了。”

1教育孩子如何“见招拆招”

“伎俩”一:无限制拖延时间玩游戏

5岁的小博最喜欢玩的游戏是“愤怒的小鸟”,每天从幼儿园回来,顾不得洗手和换衣服,先要把ipad打开。听着小鸟飞行时诡异的声音和小猪呵呵的傻笑声,小博常常玩得“废寝忘食”。妈妈担心长期这样下去,小博会沉迷于游戏中,而且影响视力,便多次规定他每次玩游戏的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可是每次,小博都是露出一副可怜兮兮的面容一拖再拖,他甚至会说:“我上了一天幼儿园,每天就只能趁回家时玩一会儿游戏,你就让我多玩会儿吧!”每当这时,妈妈便心软了。

一个周末,小博实在玩了太长时间游戏,眼睛酸疼,而且不停地流泪。妈妈终于发脾气了,一气之下把ipad没收了。本以为这样可以让儿子戒掉玩游戏的毛病,没想到小博竟然给姥姥打电话“告状”,然后得意洋洋地对妈妈说:“姥姥说了,您再不把ipad还给我,她就去给我买个新的!”

支招:

“成人都容易对电脑游戏上瘾,更何况孩子。如果宝宝对游戏比较上瘾,建议家长不要动怒,因为越是强行不让孩子玩游戏,孩子的逆反心理就会越强,甚至会影响亲子关系。”高歌今强调说。她认为,家长可以先肯定孩子的游戏才能,比如这样说:“妈妈真没想到,你玩游戏这么厉害啊!我和爸爸学了好久都没学会呢!”这时,孩子听了妈妈的表扬,肯定会非常兴奋。妈妈继续说:“宝宝玩游戏能过这么多关,肯定特别严格遵守游戏规则。妈妈相信你,不管是在游戏中,还是游戏外,都能做到遵守规定。小朋友每天玩游戏的时间也是有规定的,时间久了眼睛就会难受,脑子反应也会慢,过关会越来越困难。现在,我们就把电脑关上,歇歇眼睛吧!”当宝宝乖乖关上电脑时,妈妈还可以趁热打铁,给他讲些规则的重要性。

“伎俩”二:故意破坏玩具

“妈妈,我的玩具熊的小裙子破了,修不好了,您再给我买个新的吧!”4岁的萌萌对妈妈说。然而,妈妈接过玩具却发现,小裙子上的确是有条缝,可是破裂处很整齐,更像是用剪子剪的。

“是不是你故意剪坏的?然后还骗我?”妈妈质问道。“没有,它自己裂的,您爱信不信!”萌萌撅着小嘴,气鼓鼓地转身跑回了房间。

萌萌妈妈说,女儿不是第一次这样做了。之前,她还故意弄脏过鞋子、剪坏过衣服,然后让妈妈给她买新的。“真不知道她是怎么想出这个办法的。即便我当面戳穿她,她也毫不在乎。她觉得,反正已经坏了,你就得给我买新的。”萌萌妈妈无奈地说。

支招:

高歌今认为,面对孩子的破坏行为,家长首先不要急于下定论:他就是故意的!其实,有可能是好奇心使然,孩子想看看玩具的内部构造是什么,或者想自己给娃娃换件衣服。孩子之所以破坏一样东西,是因为他实在对它太感兴趣了,迫切地想要研究一下。面对这种情况,高歌今建议家长首先让孩子意识到破坏玩具的后果——有些玩具可能彻底坏了,再也修不好了,即便我给你买了新的,也不会和这件一模一样了。这样,孩子在想要动手破坏之前,就会仔细想一想,如果我不小心把它弄坏了,就再也没法玩了。其次,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我不可能在一周内给你买同样的玩具,我们干脆动手把它修好吧!这样一方面能够教会孩子珍惜,还可以锻炼他的动手能力,增进亲子感情。

“伎俩”三:坐山观虎斗

5岁的阳阳是个特别机灵的小男孩,平时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他总是反应最快,也是最调皮的一个。回到家,阳阳更是集众多宠爱于一身,六个大人围着他一个人转。

渐渐的,聪明的阳阳发现,自己的任何要求总能被满足,即便偶尔爸爸妈妈会拒绝,在爷爷奶奶那里也能得到满足。于是,他渐渐把姥姥姥爷和爷爷奶奶当成自己的“靠山”。犯错误了,他不等妈妈开口责备,先给爷爷打电话,因为他知道,只要爷爷一来电话,妈妈就不好意思说什么了;在幼儿园惹祸了,爸爸生气了教训他,他便在周末时向奶奶告状,奶奶听后,自然会生气地质问儿子为什么吓唬孩子;想要新玩具时,就分别告诉姥姥姥爷和爷爷奶奶,看他们谁买的最漂亮……就这样,六个大人被一个孩子耍得“团团转”,甚至有时还争吵不休。

支招:

“其实,孩子并不是要故意引起家长之间的矛盾,他只是在钻空子。”高园长认为,正是因为家庭成员之间没有良好有效的沟通,教育方法不一致,才导致孩子出现这种情况。作为家长,不管是老人还是年轻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保持一致。父母们应该多个心眼儿,提前和老人做好沟通工作。这样,当孩子因为爸爸妈妈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而跑去哀求老人时,会发现无济于事。

2吵架后 7招让您跟孩子和好如初

有时候,我们难免对屡教不改的孩子大动肝火;有时候,孩子吵闹不已,我们忍不住给他一点颜色瞧瞧。越小的孩子越不了解成人,越容易将所有的错都归咎在自己身上,而且他们会想:“爸妈不爱我了。”

当孩子的心被我们伤害了的时候,我们该怎样跟孩子重归于好呢?

要跟自己和好

父母在意识到自己管教失控后的第一个念头通常是“自责”。家长往往一心一意“哄”孩子,很少反思,以至于下次同样被冲动的情绪冲昏头脑,陷入恶性循环。

建议家长原谅自己,跟自己和好,之后才可能用放松的心情与建设性的方式,和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比如你发现自己将要爆发时,先离开现场冷静一下,或者喝一杯水给自己一些缓冲的时间。也可在心中默念“冷静冷静”,以整理情绪。

向孩子坦承错误

其实,只要我们示弱,孩子是很容易原谅我们的。家长不妨蹲下来跟孩子解释刚才自己为什么发脾气了,请求他原谅自己的一时冲动,让他知道你的情绪已经平复了,而且无论如何你都是爱他的。比如,你可以这样说:&妈妈很抱歉,刚刚有没有吓到你?现在心情还好吗?&鼓励孩子将心里的感受说出来,以防憋在心里留下阴影。

告诉孩子你学到的经验

家长对孩子发脾气往往只是很笼统地骂孩子“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其实,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所以,在请求孩子原谅的时候,不妨跟孩子解释你这次反思学到的经验:“妈妈再怎么生气、伤心,也不应该那样说话。如果妈妈下次说:“我很生气,因为你跟我说你要上床去睡觉,却还在玩玩具,我有受骗的感觉。”这样讲,你会不会了解呢?”如此一来,孩子下次便更容易懂得你的意思。

主动出击

孩子喜欢被尊重的感觉。如果孩子确实屡教不改,而你对此又很生气的话,不妨主动出击,向孩子保证自己下次不再随便发脾气,但是要询问孩子:“相同的错误再次发生,你想妈妈怎么做?”

下次让孩子主动提醒你

经过这次事件,你可以和宝宝来个小约定:“下次妈妈再发脾气的时候,你主动提醒妈妈”不要生气“,好不好?”这样的方法既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避免发生伤害事件,又能让孩子意识到妈妈会生气,自己是不是做错事了。

回到事情的原点

就事论事

孩子对于你刚才的情绪失控表示理解了,但为了避免同样的应激事件再次发生,家长就应该针对这件事,好好给他上上教育课,提醒孩子下次不要再犯错了。比如:“刚刚妈妈叫你吃饭收玩具时,你说的跟做的不一样。如果再一次,你想想自己怎么做,才不会让妈妈觉得你在骗我呢?”然后和孩子一起讨论这件事怎么解决,孩子就会懂得下次该怎样做。

谢谢孩子的原谅

跟孩子和好的最后一步,不忘谢谢孩子的原谅,你可以和孩子钩钩指头,约定彼此生气时的表达方式不能伤害自己和别人,不随便发脾气,而是要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心情及想法。

3当着孩子面能不能吵架?

在公共场合难免会和人发生争执,可如果孩子在一旁,应该怎么办呢?不和人争吵吧,心里咽不下这口气;和人争吵吧,孩子会不会受伤害呢?专家认为,如果处理得当,这反而可以成为一个让孩子从中学习的好机会。

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会怎么处理?

妈妈也是普通人

让宝宝知道维护自己的权利

1117号石建轩:五一期间有天晚上带小石头去步行街广场上玩,当时买了一个吹泡泡的玩意,准备吹泡泡让石头自己去抓。第一口泡泡竟飘向了我左边一个擦鞋子的阿姨身上,我还没来得及说话她就扯着嗓门大喊:“要吹去别的地方吹,别在这吹!”我气不过就说:“我就偏在这吹怎么了,这是你家地盘还是怎么的!”虽然我嘴上这么说,但是我还是抱起石头准备离开,石头吓得赶紧搂住我的脖子喊;“妈妈,怕怕!”我说宝宝别怕,遇到这种不懂礼貌的人就要反抗。趁这个机会跟他讲,要想别人尊重你就得先尊重别人。

1083吉西:遇到争执的事,没理道歉走人,有理的话我肯定力争到底,争吵也要吵的有质量,不能像泼妇骂街,有理说理,如果你势单力薄,我有个妙招,不和当事人正面交涉,拉几个阿姨把事情说一遍找她们评理,阿姨们看你带个孩子一般都会鼎力相助。过后我会和吉西正面谈谈这次争吵的一些看法。

1251号欣欣:一次幼儿园发了一张可以一大一小两人免费看电影的券,但到了电影院却说大人要买票!我当时就与负责人争吵起来,欣当时看见很害怕,回来欣告诉爸爸,妈妈和人吵架才看到电影的。我赶紧和欣解释了原因,并告诉她我是在维权,欣爸也当欣的面表扬了我。我想这是对孩子维护自己权利的一次教育吧!

海绵宝宝玩派大星:我是会吵的,世界就是这个样子,妈妈也是普通人。

为了孩子,我必须忍

宝宝说不愿意看到妈妈吵架

fang567:坚决不吵,我宝宝肯定会害怕的,赶紧走人!

1055张满希:女儿还小,这种情况我会闪人,会吓到她的。如果大些了嘛,也明白一些道理了,我可能会去理论,同时可以让女儿看看妈妈怎么做的,还可以事后一起讨论讨论。

satou:与人争执之时,我通常不会急于发火,以顾及到孩子的角度和对方沟通,讲出自己的感受后,再补充对于对方的理解。我会说:“请您换一种方式说话,我们的争吵吓到了孩子。”或者:“刚才我是出于保护孩子,可能给你带来不便,请您谅解。”

885李天煜:什么情况说什么事吧,我一般会选择退让,没必要跟不讲理的人说理,事后简单地跟天天分析一下,让他慢慢积累,理解是与非。父母在宝贝眼里是神圣而完美的,也是他的第一任老师,而宝贝也不是被动的成长,他是时刻在观察学习,所以我希望天天能生活在充满“爱”的环境里。

赵弈秋:在孩子心里,父母不仅被模仿、崇拜着,更像棵大树保护着自己。当你与别人争执甚至大打出手,带给孩子只有恐惧和伤害。所以,亲爱的父母,当你与人争执忍无可忍行将“该出手时就出手”时,请想想你孩子噙着泪水的眼睛!也许,还有更好的解决方法,不是吗?

碧浪银沙xhm:上次我带宝在外面和别人发生冲突,事后我问宝,宝说不愿意看到妈妈吵架。后来再也不吵了。

4父母吵架,对孩子的伤害到底有多大?

:家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很多家庭琐事分不清是非对错。当各自总是试图据理力争的时候,就难有家庭的和睦。最新调查表明,父母经常吵架的家庭的孩子心理问题检出率为32%,离婚家庭的为30%。和睦家庭的为19%。与离婚相比,孩子对父母吵架的心理体验更为明显,受到的直接伤害更大。

“天天彤”的儿子今年上幼儿园大班,在老师眼里,他是个充满暴力的孩子。“幼儿园老师常常给我打电话,叫我管管儿子,甚至有一次还让我把儿子接回家,以后不要去上课了。”听了这些话,“天天彤”自然很伤心,可是老师也不会冤枉孩子。原来,“天天彤”的儿子在幼儿园时,跟小朋友玩着玩着,就容易发脾气。“发起脾气来,乱扔东西,用脏话骂同学,有时甚至会动手。”“天天彤”说,儿子长得白白净净,很讨人喜欢,看不出脾气这么差。原因就是“天天彤”常和老公吵架,她老公吵架的时候还会骂脏话。这一切,她儿子都看在眼里……

这个是小编在摇篮论坛看到网友发的一个帖子,父母吵架对成人而言是很平常、能理解的,但对孩子而言,却是天塌下来了,他的安全感会受到很大冲击。育儿网友林家媳妇对此直接指责道“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看看这个孩子的父母都是怎么当的啊”,网友御姐控坦言“孩子的性格一半先天一半后天发育的,这个孩子要改过来已经有难度了”……

调查发现,与离婚相比,孩子对父母吵架的心理体验更为明显,受到的直接伤害更大。生活在父母经常吵架、打架的环境里,孩子会受到怎样不良的影响呢?

父母吵架对孩子的不良影响

婴儿期

婴儿出生第一天就有听觉反应,婴儿对听觉的感受有抚慰、警觉、痛苦。婴儿如听到父母强烈的吵闹声,他的感觉是痛苦,身体会变得僵硬,收缩神经,封闭起来自我保护。婴儿期如果经常受到痛苦感受的刺激,势必影响婴儿听知觉、视知觉发育,严重的将来会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由于视动觉协调发育不好,将导致考试卷面成绩差。

幼儿期

孩子在幼儿期老见父母吵架、打架,心里紧张恐惧,由于认知水平低,幼儿不能理解父母为什么像仇人一样互相攻击,他不能辨别谁是谁非,更不愿认定谁是坏的。有的孩子会认为是自己不好,自己是坏孩子,因此有心理负担,会引起生理反应,如哮喘、上呼吸道感染、免疫功能降低。如果家长中有一方是冲动型、情绪失控的人,还会导致孩子由于受惊吓而长期尿床。如果母亲遭暴力打击,孩子会感到极度不安全,因为保护弱小生命的他的妈妈都自身不保,他还怎么“活”下去?本能的害怕,令孩子在幼儿园里退缩,不合群,害怕与妈妈分离,主动参与活动的欲求低。在小朋友当中,各种心智和行为发育显得相对落后。

儿童期

儿童阶段父母常大吵大闹,会给孩子带来羞辱感。如果父母是为他的事争吵,孩子就会显得很难受,觉得自己是坏孩子,做恶梦,在其他小朋友面前低人一等,上课时心事重重。如果父母一直在孩子面前说离婚,那就像有把剑悬在孩子的头上了,他的生活似乎就在等着这把剑掉下来,真正生活在恐惧和担忧中,这样的孩子,学习没心思,做什么事都兴趣索然,成绩越来越差,自尊感低,由此又引来了老师的低评价的打击,进入恶性循环,对他今后的人格成长产生一定影响。

美国一项历时的心理研究发现:夫妻闹矛盾时,吵架可能更有益身心健康,压抑愤怒的夫妻日后的死亡率是表达愤怒的夫妇的5倍。吵架是夫妻表达内心的感受和需求,也是对自己和对方的内心的探索,而吵架是一种艺术,夫妻双方都需要掌握吵架的目的和表达的规律。

那么,如何减少夫妻吵架给孩子的伤害?摇篮论坛网友hulin_999说“为了孩子的健康做父母的一定要忍”,育儿网友半夜淘提醒说“孩子的性格一定要家长耐心培养的,否则等成型了就迟了”,育儿网友仔仔H妈妈说“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以后一定要注意这些问题”……

父母吵架的学问

学问一:吵架时尽量避开孩子,有什么问题要等孩子离开后,再进行沟通。但千万不要冷战,因为那样会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心理伤害,孩子会不知所措,甚至认为是自己的原因造成了父母的不和,长此以往,便会形成孤僻自卑的性格。

学问二:吵架后要当着孩子面和好,轻轻松松“一笑泯恩仇”,并好好安慰一下受惊孩子的情绪。并要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再有针对性地加以宽慰解释。

学问三:要勇于承认错误,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语言、行为、甚至连“吵架”都可能成为孩子们模仿的对象。

学问四:把握程度,尽量不要让争吵发展到无法收拾的地步,这样也能减轻孩子的恐惧感。让孩子生活得有安全感是为人父母最起码的责任,大人不要认为感情是两个人的事,便相互攻击、谩骂,这对孩子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将终生难以弥补。

一个孩子的成长是生物遗传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不良的环境生活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有些创伤终身难以愈合。

5夫妻吵架后 请向孩子说明

一天,一个朋友对我讲到发生在她家宝宝身上的趣事,说:

有一次,她带着女儿出去逛街,吃的个饱饱的满载而归!回去的公交车上,女儿兴致盎然的半躺在座位上和她喋喋不休,时而抬起她的小脚丫凑到她脸上逗弄,正在这时不知从哪传来的一股恶臭迎面扑来,车上的乘客顿时全都捂起了嘴巴,她也不例外,可女儿见状满面委屈,终大叫一声:不是我的脚臭!全车乘客哗然,然后爆笑。

每个小孩子身上都有一大箩筐的趣事童言,之所以让我们成年人惊讶,让我们感到好笑,是因为他们的认知方式和我们大不相同。对这种差异的忽略,有时候没所谓,有时候就会造成伤害。

很小的孩子他们的思维能力不够成熟,是无法区分事件本身和其发生的大环境的,也弄不清楚这件事情是否与自己有关。孩子们看到大人高兴,也跟着高兴;看到大人们吵架、生气,会害怕并以为是这是自己的错,是自己不乖,因此产生负疚感,并压抑自己的自尊、降低自己的自我价值感。长此以往,会导致孩子自信心低,过分讨好别人和环境。

很多人长大了,理性上已经能够辨清外界那些事情与自己有关,那些与自己无关,可还是会因为那些本来与自己无关的事情而紧张。比如上学时,班上丢了东西,明明不是他拿的,可他和贼一样不安,甚至比贼还不安,直到找到了偷东西的那个人,大家公认了,他才放下心来。这样的心理多半源于幼年时阴影。

所以,我们应该及时地向孩子解释周围发生的事情,应该充分到孩子的感受和理解。有一次我在朋友家,他们夫妻俩为了一件事发生了争吵,他们不到一岁半的孩子本来安静的玩着玩具突然大哭,夫妻停下来不知怎么回事,我就建议他们到孩子面前亲切的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走到孩子面前说:宝宝,刚才爸爸妈妈吵架了,这是我们的问题,不是因为你不乖,我们都爱你!结果,孩子马上破涕为笑。我把这个例子讲给别的家长朋友听,他们说,这么小孩子懂什么?何必。这其实也是很多成年人的误区,事实上,虽然孩子懂得不是很多,但是他们的心灵能够感到的确已经很多很多,尤其是对于别人的情绪、相处的氛围。

大人吵完架去和孩子说明有着多重的价值,首先会驱除孩子的不安,增进孩子的安全感;其次,杜绝孩子因此而负疚;再者,让孩子感到自己是重要的,是家庭的一员。

再有,当家里来客人时,当大人们讨论商量一件事情时,很多家长习惯让孩子走开,以避免被孩子打扰,如果孩子不听话,家长们还会发火甚至对孩子体罚。我对此很不赞成。如果不是极为特殊的事情,不应该把孩子支到一边,孩子们会因此觉得自己是“多余的”、“无用的”或者“惹人讨厌的”,这样会降低孩子的价值感和自尊。相反,如果我们欢迎孩子参与和发表自己的意见,固然孩子的一间可能还比较幼稚,于事无济,但是他们会感到自己是“有地位的”、“被看重的”、“有价值的”,而且这样的做法对于孩子的“社会化”和“智力”的发展都大有好处。两种方式产生的影响,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能看出区别,一直到成年都有明显的烙印。

所以,我始终主张家长朋友要尽早的把孩子尽可能多的“纳入”家庭生活当中,对于生活中出现的选择和计划,要鼓励孩子参与;对于家庭中发生的事情,对于孩子身边发生的事情,要向孩子做解释。(来源:孟迁的博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