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地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地址

时间:2021-10-13 00:05:47

相关推荐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地址

直播预告丨天冷了,咳嗽了?聊聊有关咳嗽您还不知道的事儿

《约吧大医生》第192场患教直播即将开启!

就在10月21日(周五)14:00-15:00,特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叶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殷琦敏做客《约吧大医生》直播间,从咳嗽症状出发,聊聊咳嗽背后的那些原因和应对办法。扫描图片中二维码观看直播。

【直播预告】

第五期病友群答疑专场直播TopMD为大家邀请到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中医科李波主治医师,将在TopMD患者俱乐部(乳腺癌、胃癌、食管癌、泌尿肿瘤等5个群)里为大家答疑解惑。就在2月16日(周三)18:00-19:00!

本场直播答疑仅在TopMD患者俱乐部(乳腺癌、胃癌、食管癌、泌尿肿瘤等5个群)内开展,如果您想与李波医师提问互动,请抓紧时间添加TopMD小编微信:TopMD-2 ,小编马上邀请您入群听课提问。

【转发周知!#心梗发作前的8种预兆#】心梗来势凶猛,死亡率高,一旦发病易导致心肌大量缺血死亡,且不可恢复。第一时间识别心梗症状,并拨打120,是心梗救治的关键一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张健,总结出一系列让人意外的心梗发作及心肌缺血症状,戳图↓↓转存!@生命时报

【转发周知!#心梗发作前的8种预兆#】心梗来势凶猛,死亡率高,一旦发病易导致心肌大量缺血死亡,且不可恢复。第一时间识别心梗症状,并拨打120,是心梗救治的关键一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张健,总结出一系列让人意外的心梗发作及心肌缺血症状,戳图↓↓转存!@生命时报

网约车司机也是急性心梗的危险人群?

上周五,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心脏中心收治了一位急性心梗患者老马。

老马这次心梗的罪犯血管是右冠脉,不稳定斑块,还有一个血栓。(图一)

手术相对来说很简单,最终置入一枚支架。(图二)

老马的病变很简单,紧急处理之后也很快恢复。但奇怪的地方就来了:老马看起来好像没什么特别之处,四十多岁,没有三高,不抽烟不喝酒,怎么也没躲过心梗?

老马主要有两次发病史:第一次是上楼。平时一口气能爬上去的楼层,那天爬到一半突然觉得憋气,一开始老马还以为是戴口罩捂得,结果摘了以后还是觉得憋得难受。

第二次就是这次急诊,老马突然胸痛、憋气,还出了一身的汗,他原话说的是“我感觉自己快要死了”,急救车把老马送到心脏中心。

心脏中心副主任医师王彦富医生说,老马没有心梗的常见危险因素,问题不在抽烟喝酒高血压,唯一有一点“嫌疑”的,就是长期熬夜了。

老马从前是网约代驾司机,而且他专门跑夜间代驾。晚上开一夜车,白天回家又继续照顾家里的生意,一天24小时,老马说自己只有上午的时间能睡会儿觉。就这样晚上开车,白天做生意的作息,干了五年。

正常人的血压是白天高晚上低,但是长期熬夜的人他的血压是一个“反勺型”,晚上比白天高。这样就造成了长期夜间高血压却不知道的结果。白天量血压正常,晚上熬夜导致血压高于正常夜间状态,天长日久,最后造成了相关疾病的累积。

心脏中心曾有过很多位年轻的大货车司机心梗患者,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久坐、作息不规律、熬夜。现在,轮到网约车司机了。而大货车司机和网约车司机,其实都是一类人群。

凑巧,在接诊老马之前,王彦富医生负责了一项体检任务,也接触了很多网约车司机。在进行筛查的时候,王医生发现这些司机师傅有好多都血压高。但是,因为大部分司机师傅感觉没什么症状,所以就没有引起他们足够的重视。可是一量血压一般都是在高压180mmHg~190mmHg,低压100mmHg~110mmHg左右的水平。和部分司机师傅们交流,能感觉到他们认为生活压力很大,觉得自己身体还健壮,没有时间去量血压,没有时间去看病,也没有时间去关注身体情况。

有一个司机师傅跟王彦富医生说,为什么他的血压会高?因为他可能一个班就要12个小时。从接车之后,就持续在车上,吃饭、接单、驾驶,几乎都在车里,从接车到交车,基本上一直坐在车里,是持续工作状态,导致了他经常休息不好,生物钟紊乱,吃了饭也没有什么时间消耗,可能会导致各种疾病累积。

当然,这位司机师傅只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和医生讨论交流,是否在医学专业上属实还需要系统研究。但如果他对高血压置之不理,时间长了,往往会引起心血管脑血管相关的疾病。

王彦富医生说,目前没有哪一项流调的观察,专门针对司机群体做研究;而且现有的大规模的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调查中,也没有说熬夜是危险因素。但是从临床上观察,有些冠心病非常严重的患者,确实存在熬夜的情况。只要他熬夜,那么他的血管的严重程度,可能相对要重一点。当然,这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只是医生日常的观察和印象。

老马身体各项指标已经达标,顺利出院了。可是,如果继续无人重视,老马的同行们,会不会重走老马的路呢?

照搬别人的经验,老人开通的冠脉又堵了

上周五,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心脏中心做了一台急诊手术,患者是心脏中心的老病号。老先生因为心绞痛发作,冠脉狭窄,植入一枚支架,但三年后,从前植入支架的位置又堵住了。

图一是造影发现的支架内再狭窄部位。

除了从前支架覆盖的位置,另外一支冠脉回旋支也几乎闭死了(图二)。

吴航宇医生追问老先生病史,得知了一个令他又气又无可奈何的原因。

老先生支架术后一直规律用药,比如阿司匹林、波立维。常规支架术后的药物,一般服用一年后,医生会根据不同患者的患者身体指标,给患者调整方案,或者停药或者更换等等。但是这位老先生却没有按照医嘱复查、监测,导致他的双抗药物一直服用没有停,却把他的一个“冠心病基石药物”,他汀,私自停用了。

为什么不吃他汀了呢?因为他“听说”,他汀吃多了伤肝。在某一次复查发现血脂“到位了”,就再也不吃他汀了。当吴航宇医生问到,血脂”到位了“是多少,老先生回答不上来。

就这样,原来一两年两三年还行,但是最近一年多来,原来的症状又逐渐回来了,而且发作的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剧烈,间隔越来越短,诱发条件越来越容易了,这才跑来医院。

术后,再狭窄的前降支修复,缺血心肌重新恢复血液供应(图三)。

新发现的严重狭窄的回旋支也一同修复(图四),老先生症状缓解了很多。

万幸的是,医生术前最后一次复查的心肌损伤标志物,还是阴性的,说明这次发作只是不稳定性心绞痛,还没有造成实质的心肌损伤,发现和处理的都很及时,但也依旧让人后怕。

老先生每次发作症状,冠脉都经历了狂风暴雨,斑块不稳定,血栓形成风险很高,一旦血栓形成堵住血管,就会发生急性的心肌梗死。

吴航宇医生说,这位患者给其他冠心病患者一个很大的教训就是,不要照搬别人的经验,这是万万不可取的。应该根据自己具体情况,跟专业医生沟通,按照医嘱定期复查监测。千万不要用“听说”指导自己的行动。

冠脉里长满了石头怎么办?用一千个碎钻打掉。

定焦大叔专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张健教授。

张健教授说,应对冠脉狭窄导致的、且药物无效的心肌缺血,方案有两个:一个是支架,一个是搭桥。

除了这两个,还有很多患者听过血栓抽吸、旋磨…这些技术也时常应用,但都不是最终的治疗方案,只是治疗过程中的某一个步骤。当发现冠脉里有钙化,有石头,支架不能强撑,就需要旋磨技术先“打磨”一下了。

问:我看到有时候咱们也会用到旋磨技术:有一高速探头在那儿转,血管里坑坑洼洼的东西,用旋磨的钻头给打没了,这是不是也是一个打通血管的好办法?

答:对。旋磨是我们在支架植入术前,对血管和病变进行预处理的措施之一。主要适用于有严重的钙化纤维化的病变,把钙化纤维化病变处理好以后,支架植入的时候才能够膨胀的完全、贴壁良好,这样才能确保支架术后的即刻效果和远期效果。

问:您说的“钙化、纤维化”是一个什么样的感觉呢?

答:就是“石头”,局部钙化,有石头。

问:是不是就像咱们看的山洞里,在山洞壁上有好多石头,然后实际上把这山洞直径都变小了,人很难过去了?

答:对。

问:那这些东西是怎么形成的呢?

答:钙化具体形成的机制也是很复杂的。它有一些危险因素,像年龄大、长期大量吸烟、以上甚至更久的糖尿病、慢性的肾功能障碍…这些患者在体内,出现了钙磷代谢的障碍,局部过多的钙盐沉积,包括碳酸钙、磷酸钙等等,过多的沉积发生钙化、纤维化。

问:它是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了很硬的这种钙化?

答:在斑块内、斑块表面,都会有钙化存在。

问:像这种很硬的斑块拿支架撑不开的对吧? 如果强行撑会导致什么样后果?

答:第一可能支架会脱载;严重些的导丝都通不过,导丝先通过才有后续的操作和治疗;再好一点球囊能通过,但支架不能通过;最严重如果强行局部球囊扩张,可能会导致血管的破裂。

问:那旋磨究竟是一个什么原理来把斑块弄没了?

答:旋磨它是利用一个差异性切割的原理。高速旋转的旋磨磨头上,布满了数以千计的钻石。这样它能把这些钙化纤维化,高速旋磨成一些碎屑,这些碎屑比红细胞还要小,然后随着血液循环就排除体外了。

问:很多人理解的就是,既然我这钙化通过磨头把血管里面打通畅了,是不是就这样就可以了,不用再管别的了?

答:不对。通了是通了,但是局部有损伤,有创面。因为磨了之后不仅磨掉石头内皮也被损伤掉了,它很难完成内皮化;还有,血管的这种弹性回缩,就是再狭窄的几率是非常高的,又窄回来了,所以说,我们的循证医学证明,预处理好以后要植入支架,要优于不置入支架。

冠脉狭窄超过75%就一定放支架吗?

支架置入的标准究竟是什么?狭窄程度超过75%吗?

不一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的一位急诊患者老周,的时候突发急性心梗被救护车送到心脏中心,急诊造影发现前降支完全闭死,确定是老周此次急性冠脉事件的罪犯血管。

不过,和常见的冠脉狭窄不同,老周闭死的前降支是因为有大量的血栓,血栓把原来已经狭窄的血管给堵死了,才引起这次急性事件。

这种情况下,医生并没有选择给他直接置入支架,因为这时放支架会加重血栓负荷,反而更危险。

急诊把狭窄的道路的血栓疏通了后,老周转入CCU观察,择期二次上台。

第二次造影提示,老周这支罪犯血管确实存在严重狭窄,狭窄程度约70%到80%。但经过测量评估,发现这支血管完全能满足目前心脏的供血需要。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医生采取了让他的心脏处于稳定状态,同时用药物保守治疗的方法,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即使狭窄超过了70%,甚至达到了80%多,也没有放支架,目的就是要确保一个原则:供血能满足心脏的需要,就可以。

肺癌手术切哪里?切多少?

如果不幸肺上长了肿瘤,又具备切除的条件决定手术切除,那医生会怎么切呢?你的肺究竟如何被安排?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胸外一科副主任医师杨志回答了这个问题。肺癌一般有四种切法:楔形切除,肺段切除,肺叶切除,和全肺切除。

我们人类的肺分为右肺和左肺。右肺分为上、中、下三个肺叶,左肺分上叶和下叶,一共5个肺叶。每个肺叶又根据解剖结构分为多个段。根据肺癌不同的位置状态,和其他因素综合决定,尽可能选择对患者损失最小的方法。

杨志:从小到大讲,第一种是楔形切除。比如肺癌长到了左肺上叶,间断位置,我们楔形切除就相当于切一块,像切一个楔子一样,切蛋糕、切披萨的其中一角,一个三角形的区域。

问:尖儿冲里的那种?

杨志:对。所谓楔形切除,其实就是楔子的意思,一个三角形。这是对于肺的损伤最小的一种,因为切除范围比较小。但是为什么不能所有病人都做楔形切除呢?是因为切除癌细胞有一个要求:不能离癌细胞太近。我们切除之后,要保证切除得完全、干净,不能说切除后边缘没多久又出现癌细胞,那手术切除的效果就没有了。所以不是每个病人都可以做楔形切除。只有那些靠边的,又比较小——如果癌大一些,可能对周围的组织有一些浸润,那我们切楔形切除可能就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问:那是不是就涉及到肺段切除了?

杨志:是的。我们的肺叶,在解剖位置上也分为几个段,包括尖段,前段,后段,背段,基底段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一侧肺大概有10个段,这些段都是解剖性的,所以切除段的时候,也需要把段的一些血管和气管都做处理,然后再把段的段面切掉,这是一个标准的段的切除。

问:相当于我们切一段的话就相当于切肺的1/10?

杨志:对,差不多。有的时候我们会切一个段或者两个段。因为解剖性切除相对来说它的血管和气管的呼吸交通都被断掉了,解剖性切除要比楔形切除更准确,在医学上也更明确,相对来说恢复也会更好。

问:下一步就是肺叶切除。

杨志:我们知道人体上有5个叶,有一些病变比较大的情况下,就需要做到肺叶切除。肺叶切除是我们肺癌的一个标准术式。把肺叶切除之后,血管支和气管都要断掉,断掉之后再把肺从肺裂的位置分离出来,把整个叶切除。早在前、前,我们手术基本上都是以肺叶切除为主,当然也包括一些楔形切除。因为早期可能没有那么多特别微小的磨玻璃病灶,病理上特别早期的肺癌,可能发现的时候都会是比较大的一个块,当时就必须得做肺叶切除。

问:就左肺两片右肺三片,直接摘一片走?

杨志:对,切除一片。其实对于病人的肺功能影响不会特别大,如果病人没有基础病的情况下,我们的肺功能以100%算,大概左肺一个叶大概占22%,右肺的三个叶加起来占55%,其中一个叶大概也就20%左右。

问:那人体有百分之多少就够了,可以维持人体的存活了?

杨志:人体大约有30%就够了。30%就够了,但是最好能留到一侧,就是50%左右,40%~50%。比如说我们把右肺全切,留左肺,我们有45%的肺功能,也是够的。

问:最后就是全肺切除。

杨志:全肺切除就是一侧的肺,从根部全部切除。这种情况一般来说主要是中央型肺癌,这种肺癌长在了支气管的根部,上下肺叶可能都受侵了,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做全肺切除。全肺切除对于病人的影响比较大,尽管我们的肺储备可能需要30%左右就够,但是我们在外界呼吸这种过程中,肺功能也会慢慢的有减损,尤其年纪大的人,减损的会比较厉害。那么,切除全肺是不是能够耐受,这需要术前进行科学的评估。

问:如果人比较年轻的话,是不是以后的库存就没有了?

杨志:对,可以理解为库存。库存没有了,比如这个年轻患者之前能跑长跑,可能切除全肺之后,长跑就非常困难了,大概就是这种状态。

不过,不论哪一种切除方法都需要专业医生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综合评估决定,而不是完完全全由患者自己挑选。

预防冠心病,重要的话说三遍,重要的指标控三项

导致冠心病的第一大杀手就是高血压,此外还有高血脂、高血糖等等。那么,到底血压和血脂控制到什么程度才够?为什么很多患者总是控制不好?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张健教授认为,认识到位,但行动不到位,是当前冠心病预防的一个突出问题。

问:大家对于高血压的控制效果是不是个大问题?

答:是的。高血压是慢性病,不同的人对高血压的耐受程度不一样。对于耐受能力强的患者,高血压一时半会不会让人感觉到有问题。特别是那些没有症状的患者,他感觉不到不适,不认为高血压是问题,可能是一个“疾”,并不是个病。

问:是不是还有虽然重视,但是控制得不到位的情况?控制不到位的话,在你看来一般都是什么原因?

答:一般来讲血压的影响因素很多,有内因有外因,想要控制好,相对比较困难。可能这个病人有七个因素影响他的血压,他控制了五个,另外两个因素还在影响,就不容易控制好,不容易达标。

问:有哪些因素影响血压?

答:那就很多了,外因有天气变化,气温变化;内因心情、吸烟、肥胖、运动少、失眠、焦虑,影响因素太多了。

问:除了高血压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对于斑块,或者说粥样硬化还有比较突出的贡献?

答:那就是吸烟和高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些权重更重一些。 因为吸烟能损害内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斑块的主要组成成分。

问:说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个东西,很多人做体检的时候,一看自己在正常范围之内,是不是就不用管了?

答:我们化验单上的正常范围,是健康人正常血管的正常范围。你要先看看自己是个什么群体,是健康人正常血管,那就按那个标准来;血管如果已经有了斑块,或者斑块已经引发了缺血,就不能按那个标准来了,这时候就是极高危的了。像这样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1.4mmol/L以下水平。

问:这个值是越低越好吗?有的患者可能到1mmol/L以下?

答:现在的证据是低到1.4mmol/L以下是没问题的,已经写进了我们的指南。但是如果更低,低于1.2mmol/L甚至1.0mmol/L以下,长时间是否是安全,没有证据。所以说我一般不会让我的患者,在极低的、没有证据的这种低的水平下,维持很长的时间。要给他控制在1.4mmol/L到1.2mmol/L之间,这样会更好一些。

问:平时体检的时候除了高密度和低密度,还有一个甘油三酯,这几项里到底是看哪几个指标?

答:跟心血管病相关的,主要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它跟动脉粥样硬化不相关,倒是甘油三酯高的这个群体多见胰腺炎,但关于这个目前也没有定论,只是说有风险。

房颤不吃药会有什么后果?

房颤在年纪大的人群中比较多见,而其中有些病人会被医生建议吃抗凝药。但是也有患者提出,抗凝药好像吃不吃都没什么感觉,我到底为什么要多吃一种药?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医师吴航宇医生说,建议房颤患者吃抗凝药,其实是一个“被动防御”的措施。

问:我在心内科也经常见到房颤的患者,他们大多数年纪较大,而且还不喜欢吃药,尤其吃抗凝药,因为吃药也没啥感觉,不吃药也没什么感觉,所以他可能干脆停了。所以我想问下,房颤为什么一定得吃药,不吃药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答:房颤,是心房的不规律的跳动传导到下面了。其实就是心脏的“司令部”出问题了,它是不正常的心跳,那么它整个血流动力学不是一个很顺畅的状态,血流在心房里“打转儿”,就容易形成血栓。

问:房颤是左心房颤,还是右心房颤,还是俩都颤?

答:都颤。心脏分为心房心室,房颤形成的血栓,主要是从心房到心室,心室往其他器官射出。那么房颤最常见的其实是左心房,左心房还带一个左心耳,那里边是个死胡同,这样血栓最容易在这种安静的不太流动的地方聚集,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一旦形成了血栓,特别那种刚刚形成的,结合的还不是很牢固的血栓,就容易掉。一掉到心室里边,心室再一收缩一往外射血,就往动脉里去了。动脉血管里边,比如咱们主动脉,第一站第二站就是通往大脑的路线。随着血管越来越窄,血栓就堵在了某个跟自己口径差不多的一个血管的地方,这样后边血流就中断了,脑梗就出来了。

问:所以说房颤最大的风险是血栓?

答:对,所以说为什么要吃抗凝药,目的就是为了要预防脑卒中,或者叫栓塞风险。

问:实际上就是吃抗凝药,该颤还是颤,但是不产生血栓了?

答:尽量的减少血栓形成的可能性,但不能说完完全全保证不产生血栓。因为身体血栓的形成是身体所谓的“防御机制”。因为我们割破个口子,就要形成血栓堵漏,这是身体一个正常的反应。像我们冠脉一样,冠脉血管破了,血栓就“堵漏”,把这个破地方封住,保护起来,只不过这种保护起了相反的作用导致了心梗而已。

问:也就是说,实际上吃抗凝药是一个姑息的办法?

答:或者叫被动防御。

问:一种防御,并不能解决颤动的问题。

答:对,但是它可以尽量的减少因为房颤所带来的这种致命性的栓塞风险。

问:那是不是发现了房颤就得开始吃抗凝药?

答:不能一概而论。那么现在国际上比较流行的CHA2DS2评分,其实就是按照有相关的风险因素逐渐叠加,当叠加到一定的分数时,比如说男性大于两分,女性大于三分,那么这个时候就应该有提示栓塞的风险了,这种情况就有指征去进行抗凝治疗了。

问:它都是哪些因素会加强?

答:比如像高血压、心衰、糖尿病、脑卒中,还有男性女性性别、年龄,都是一些相关的风险因素。这些因素大家可以去网上查,因为这是国际标准指南都已经定了的。

问:咱们反过来说,有些房颤患者抗凝药吃着好像也没啥感觉,自己把药停了之后会引发什么后果?

答:因为是这样的,既然咱们是一个“被动防御”措施,那造成这种风险的使动因素,或者叫做诱因,是始终存在的。一旦我的防御措施解除,抗凝撤掉了,这个时候,容易造成栓塞的风险会立刻上升。我们现在病房就有一位病人,他房颤了四五年了,按照评分标准已经四分了,已经有抗凝的指征了,但他一直没吃抗凝药,他也没事,他说没事。这种东西不能靠运气,因为一旦有事,它发生“事”的概率要远远的大于那些吃了抗凝药或者是没有房颤的病人。这是个概率问题。

这个结节是晚期乳腺癌的转移?还是早期肺癌的新发?

得癌症最不幸的事,就是医生说出“晚期了,转移了,只能保守治疗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乳腺科有一位乳腺癌患者,在治疗乳腺癌过程中发现了一枚肺结节。乳腺癌的主治大夫很疑惑:究竟这枚结节是乳腺癌转移到肺的,还是肺原发的?

这两种情况是天差地别的。

如果说这枚结节是肺部原发的,那么它就应该是早期的肺癌,按照早期肺癌处理,可以手术;如果它是乳腺癌转移到肺上的肿瘤,那么它就应该是晚期的乳腺癌,治疗方法就只能按照晚期处理,保守治疗,没有手术机会。

转移,乳腺癌晚期,丧失手术机会;原发,肺癌早期,可以手术。

乳腺癌主治医生联合胸外二科副主任医师李云松医生会诊,分析这个肺结节究竟是哪种情况。然而,李云松医生也无法下定论。

如果想要分辨这个肺结节的性质,可以用穿刺活检的方法,但这枚结节的位置过于特殊。(图)

它靠近心脏的大血管,又靠近肺里的一根血管,处于血管包围之中。

这种情况下,肺的穿刺活检、气管镜,包括现在比较新的磁导航气管镜技术等等,都被提出又被一一否定掉了,因为一旦穿刺伤到这些血管,危害更大。

一切又回到了原点。胸外科专家们只能根据影像特征考虑下一步治疗方案。

多数情况下,转移的病灶从形态上和原发的病灶有细微区别。转移的病灶一般边界清晰,很圆,相当于转移过去的一个癌细胞,以它为中心生长起来的;而这位患者的肺结节,分叶、毛刺,那些原发性的肿瘤的特点,相对来说都具备。从临床经验来看,这枚肺结节原发的几率更大一些,当然,依旧不能排除乳腺癌转移的可能。

根据这些特点,乳腺科医生和胸外科医生决定做手术切除。

在发现这枚肺结节的半年前,这位患者已经经历了一场乳腺癌手术,还经历了6~8个周期的化疗,其实病人承受的痛苦已经很多了。但当医生告知肺结节的分析结果以及治疗方案时,患者和家属求生的欲望很强烈,积极要求手术切除。

术后病理证实,这枚肺结节是原发肺癌,基本上属于肺癌早期,精确点是在Ⅰ期,切除后等同于肺癌治愈,给患者争取了一个生存的机会。医患双方共同努力,最终的治疗结果非常圆满,术后一周左右,就可以安排患者出院了。

在李云松医生的患者群体中,他发现,有恶性肿瘤病史的人,得其他恶性肿瘤的几率,会比普通人高一些。在基因背景上,尤其是一些抑癌基因的作用机制上,可能相对普通人会脆弱一些。

如果某个患者得过一种癌症,比如肺癌或者乳腺癌,常规来讲,医生也会建议,至少每年做一下全面的复查,无形中也就是帮助患者加强了体检的频率了。因为在全身检查的过程当中,如果其他地方有肿瘤,也是可以及时发现的。

高龄老人发生心梗,手术还做吗?

端着烧开的一盆水跑步,又得跑得快,又不能把开水撒出来烫到自己。生活中咱们不会做这样的傻事儿,但是医生做手术,就经常碰上这样的麻烦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心脏中心的王彦富医生接到一位90高龄的患者。

老人心梗心衰发作,心电图和心肌酶的证据都支持尽快手术。但是老人躺不平,一躺平就喘不上气,手术无法进行;老人肾也不好,造影剂只能用一点点;年龄大,血管还有严重钙化,很脆,手术必须慢慢来;可以用IABP支持手术,但是老人主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属于IABP使用禁忌……

就这样,端着满满一盆开水,王彦富医生开始跑步了。

对这位老人来说,他已经没有了急诊上台的条件,那么只能先选择积极的药物保守治疗。好在老人通过药物治疗,大概两三个小时之后,症状就慢慢缓解了。症状缓解后,马上上台造影明确冠脉情况。

血管钙化很严重,右冠口几近闭塞(图一),血液流不过去,后面血管也不能显影。

左主干虽然没有明显堵塞,但有一个自发夹层(图二),这个位置相对来说是很危险的。

结合检查结果分析,造成老人这次心梗心衰发作的罪犯血管是右冠脉,于是手术中对右冠进行了支架置入。这时候不能恋战,打蛇打七寸,把罪犯血管找到并且处理,尽快结束。

罪犯血管处理后,老人就感觉到非常轻松,心电图改变也提示基本恢复到基线水平,说明缺血情况得到回升。

90岁高龄的老人要不要手术,对医生和家属来说都是个纠结的问题。对心脏中心团队的医生们来说,患者能够受益,手术就值得一做。

当然,对于上了年纪的人群来说,尤其是老年患者,他们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要高,尤其是消化道出血这一块,需要密切观察。不能按照常规的,术后一个月、三个月、半年回访。王彦富医生交代这位患者最好每个月复查一下。因为毕竟随着年龄的大,各个脏器的功能都会下降,血常规、肝肾功、便常规等等都要密切观察,才有利于方案的及时调整,保证治疗效果的长期维护。

当然,这位老人因为血管钙化严重,有人担心出现夹层的风险会不会高,这就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了,从患者角度不做讨论。

热景生物:公司自主研发的猴痘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于近日获得欧盟CE认证。8月9日,公司控股子公司尧景基因与北京友谊医院就《糖链外泌体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模型的临床研究》项目达成合作,这是尧景基因继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就肺癌早诊项目达成重大战略合作之后的又一重要动作。双方将依靠产学研医创新模式,对接临床需求与企业创新技术,加快创新项目落地,共同推进产品开发,促进更多科研成果的转化。

【转发周知!#心梗发作前的8种预兆#】#29岁男子放纵型释压患心肌梗死# 心梗来势凶猛,死亡率高,一旦发病易导致心肌大量缺血死亡,且不可恢复。第一时间识别心梗症状,并拨打120,是心梗救治的关键一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张健总结出一系列让人意外的心梗发作及心肌缺血症状,戳图↓↓转存!

“专家”的话可信吗?

这要看限定条件。肿瘤专家对肿瘤发表的意见可以采纳,皮肤科专家对皮肤发表的意见可以采纳,但肿瘤科专家说的皮肤治疗意见,和皮肤科专家说的肿瘤治疗意见,就不一定科学有效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心脏中心就收治了这样一位患者,一位老病号老杨。一开始老杨是1月份在心脏中心做了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植入两枚支架。病情很明确,常年高血压控制不好,不良生活习惯很突出,最终造成冠脉双支病变,右冠、回旋支都有不同程度的狭窄。

图一是老杨三年前的右冠脉。

图二是三年前的回旋支。

经过功能学的检查,最后判定,这两支血管都是造成他心肌缺血的元凶,证据很充分,都需要处理。

图三是术后的右冠脉。

图四是支架术后的回旋支。

整体治疗过程很顺利,老杨术后的效果也很明显,症状马上就缓解了。

为什么三年后又谈到老杨了呢?因为从出院的一刻起,老杨就慢慢走入“歧途”了。

老杨出院后在心脏中心复查了三个月左右的时间,之后就再没有来过了,回到家自己复查、开药,照着出院医嘱上的药方,一直服药。可他唯一没注意的是,他的“药方”不是一成不变的,是要根据他的病情调整的。因为老杨特殊在,除了冠脉狭窄以外,他还有一个长期房颤的病史。

有房颤就有卒中风险,为了尽可能降低这种风险,医生会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系统的制定用药方案。而老杨的“药方”,就是同时针对他的房颤和支架术后的三联抗栓,这个用药方案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老杨身体的变化,随时调整。也就是“私人订制”药方。

本来计划的步骤是,老杨在医生严密监视下进行三联抗栓的用药方案,保证不出急性期的事件之后,按照指南规定,就可以降级了。有些抗血小板的药物,虽然大体功效相同,但是相互之间如何配合使用,是要由主治医生决定的。但老杨却自己调药了。

三年后,当吴航宇医生在门诊问老杨为什么自行调药时,他说,因为有个“专家”说:做了支架就应该用那两种公认的药,又保险、出血倾向又少、危险性又低。可是,这个“专家”没说什么时候停,什么时候复查,怎么复查,成了“管杀不管埋”了。

直到二月。老杨跟家里人出门,突然想起自己已经吃了这么长时间的药了,好像该复查一下了。顺路,他又找到吴航宇医生,这才被“逮住”。

图五是的右冠脉,造影也确实发现了支架内再狭窄增生。幸好,老杨从前的心绞痛相关症状没有发作,总体狭窄程度也没有到需要介入的程度,赶在不可逆转前,及时被遏制住了。心脏中心医生团队决定给他保守治疗,争取不让它继续变窄。

“老杨私人订制用药方案”重新调整,这一次,用药、调药、复查时间,一条要求也不能违背。

吴航宇医生说,这样严格要求老杨,并不是在搞“独裁”,不是不允许老杨问其他医生,而是要问明确有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专家。

说得直白一点,你可以问高级厨师猪肉怎么做肥而不腻,却不能问他如何治疗猪瘟;你可以问专业篮球运动员手腕如何发力如何投篮,却不能问他体育场如何设计才能避免视野盲区;你可以问心血管专家如何调整支架术后的用药方案,却不能问耳鼻喉科医生如何调整支架术后的用药方案。专业的人解决专业的事。

老杨已经顺利出院了,希望他不要再抛弃他的私人订制药方了。

常见的排查乳腺癌的办法有两种:B超和钼靶。但这两个检查方法都要到医院来检查,那有没有自己“摸”的办法筛查呢?

这个“自检”国外不做,因为西方女性的体型普遍比东方女性稍大,如果用“摸”的方法很难发现,所以国外并不提倡。但到了中国我们要落地,贴合中国女性的大多数,所以还是可以自检的。

定焦大叔专访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乳腺科主任医师宋小运,宋主任详细介绍了乳腺癌“自检”的方式方法。

问:乳腺癌能自己“摸”出来吗?

答:叫“自检”。我们说,自检美国人不做,有它的客观的原因和社会的条件。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我们要落地,落到我们中国地上,自检还是要做的。咱们讲讲方法:

洗完澡了,对着家里的浴室镜,叉腰——叉腰可以把腺体平展,先看双侧是不是对称的,除一些先天因素外,如果一直对称的,忽然发现一侧乳腺大了,一侧乳腺小了,要注意了;

另外看乳腺有没有红肿;

还可以看皮肤有没有曲张的血管,隐隐约约看到有一根血管在皮下;

还有的会发现一个“小坑”;

还有的这种乳腺怎么坑坑洼洼,跟橘子皮一样,跟橘子皮上一小坑一小坑的;

还有的乳头凹陷了,牵拉进去了,等等

发现了这些原因都要去医院。这是“看”,注意双侧对称的看,不能单看一侧。

看完了,可以摸。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站立着摸,一种是平躺着摸。平躺着摸更好,因为平躺着乳腺癌完全摊开。

摸乳腺的时候不能去抓,要去摸。我们有几个指头是非常敏感的:指腹,就指尖的指腹。一个手把乳腺扶住,然后用指腹,去摁,去这样去摁。

触的时候怎也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我们叫除草机式,或者叫同心圆式。比如从乳头的方向画圈,一圈一圈画圈,然后从中心触到整个乳腺的矩形的区域,这样才能做到没有遗漏。

我们建议,大家每次做这种自检的时候,最少也要7分钟左右。因为这个时间性要求就可以做的慢一点,因为有的人呼噜一圈,一分钟都不到,那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问:多长时间检查一次比较好?

答:我们基本上比如说,从月经开始的第7天到第10天都可以,大家看自己安排,基本上每个月一次就可以了。

有一种结节会自己消失

关于肺结节,有时候我们能听到有人说,三个月前体检肺结节8毫米,三个月后复查就变成4毫米了。这一下给了很多因为结节而担忧的朋友一些信心,“结节也是可以消掉的“。

针对这个问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胸外科李云松医生说,有一种结节确实能消失,不过和吃不吃药没太大关系,就是那些炎症引起的结节。比如说新冠,它就是一个肺炎。它早期的一些CT表现,也是多发的磨玻璃结节。

既然是炎症,那么通过有效的治疗,甚至于通过机体自己的抗炎能力,这个病就会好,那些结节就是可以吸收的。

以前李医生有过一个病人,她老伴儿通过手术确诊了肺癌,她在陪床的过程当中,因为比较担心也去拍了个CT,结果图像显示有一个很像肿瘤的磨玻璃结节。后来大概过了半个月,李医生已经考虑要给她收住院明确诊断了,入院前复查了一下发现没有任何结节,当初那个结节自己就消失了。

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炎症,伴随着炎症的消失,结节也就消失了,它被机体吸收了,就等于病好了。

“别开枪,是我…”肺结节里的“好人”什么样?

大家谈肺结节色变,导致很多误伤,“好人”被消灭,造成患者不必要的肺部损伤。那么肺结节里的“好人”什么样,尤其是那些面目凶恶的好人,该怎么辨认?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胸外一科主治医师王春茂医生有一位患者,从影像上看,他的肺结节具备多个恶性的特点,但最终发现是一场虚惊。

问:你们有没有遇到过那种看起来挺可怕的肺结节,最后发现是别的结果的病人?

王春茂:有,还挺多的。有个52岁的中年男性患者,他单位常规体检的时候发现了右肺下叶的一个实性结节,大小在6毫米左右,不到一公分。

这个结节(图一)具有一些常见的恶性肿瘤的特点:比如分叶征,有一个凹陷;周围的血管征;甚至一些不是很清楚的毛刺,都是常见的一些恶性肿瘤的特点。

问:患者本人怎么想?

王春茂:我们把影像的分析结果告诉他之后,本人还是比较抗拒手术的。这位患者在做CT之前,他已经有至少一周的着凉咳嗽病史。我们询问后得知,他不抽烟也不喝酒,也基本不熬夜,几乎没有不良的生活习惯。这样来看,虽然说CT特点怀疑这个肺结节是恶性,但是他的病史并不典型,尤其是还有咳嗽着凉的病史,就提示我们不见得一定是肺癌,也有炎症的可能。所以我们结合患者意愿,建议他吃一段时间的抗生素再复查。

问:就说你们先把它当做一个炎症,可能去试一试?

王春茂:对。然后病人就吃了两周的抗生素。一般情况下,口服抗生素不是要立马去做CT的,因为病灶的吸收有一定的时间,一般建议一个月之后复查CT。

问:那一个月以后复查了吗?

王春茂:这个病人一个月之后,可能因为工作很忙,没有复查 CT,过了一年之后才去复查的。

问:他心够大的。

王春茂:确实心够大的,一年之后才复查CT。

一年之后这位患者再去复查CT的时候,发现这个结节已经没有了(图二),完全消失。所以说充分证明了这个结节可能就是因为当时着凉之后出现的肺部的炎症。

问:炎症的影像表现出来的结节,有时候也会跟恶性的结节很像?

王春茂:没错,而且这种情况在临床工作当中还是发现了不少的。

问:像这个案例咱们普通人能够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王春茂:首先说发现肺结节,特别是体检发现肺结节,不要恐慌,因为大部分肺结节其实都是良性的,只有一小部分是恶性的。这一少部分的恶性咱们怎么去识别它?到专科医院找专业医生,交给专业人士去辨别。

第二个,CT资料只是一个影像学的诊断,医生根据影像学的特点进行推测,既然推测,肯定有的是对的,有的是错的。不能说长的是坏人特点的人就一定是坏人。

问:眼见不见得为实。

王春茂:对,所以说病人的病史还是很重要的,疾病的发展是有过程的,像我们说的这位患者,他有过着凉的病史,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也是作为医生来讲,给这个病人抗炎治疗的最重要的原因。敢于去让他进行抗炎治疗,而不是建议他必须做手术的一个重要原因。

问:也就是说,不是只要发现结节,就做半个月的抗炎治疗,但如果说之前有着凉感染的病史,可以作为依据分析?

王春茂:对,有病史,有依据,才展开抗感染治疗,因为抗生素也不能滥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