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浙大机械考研真题英语 浙江大学机械原理考研真题

浙大机械考研真题英语 浙江大学机械原理考研真题

时间:2022-11-16 08:32:38

相关推荐

浙大机械考研真题英语 浙江大学机械原理考研真题

【林俊德:永远盛开在罗布泊的“马兰花” | 数风流人物 】

“艰难可以摧残人的肉体,死亡可以夺走人的生命,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动摇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回顾我们党走过的百年历程,涌现出无数感天动地的英雄模范,一代又一代奋斗者顽强拼搏、不懈奋斗,他们用智慧和汗水、甚至鲜血和生命,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5月6日起,中国文明网推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系列报道,一起来感悟英雄模范的崇高品格,汲取精神力量。

数风流人物

永远盛开在罗布泊的“马兰花”林俊德

地处罗布泊大漠深处的新疆马兰,屹立着一座用天山花岗岩砌成的革命烈士纪念碑。这里安葬着陈士榘、、张蕴钰、朱光亚等为我国核试验事业牺牲奉献的开创者们。

全军挂像英模、被中央军委授予“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荣誉称号的林俊德也长眠于此。9月,他曾被评为新中国“最美奋斗者”。

林俊德生前系中国人民解放军63650部队研究员,是我国核试验爆炸力学领军人物、中国工程院院士。他长期隐姓埋名、潜心铸造大国重器,扎根新疆罗布泊戈壁大漠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

“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林俊德去世后,他被评为“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第四届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

林俊德,1938年出生,福建永春人。1955年,17岁的他考入浙江大学机械系。由于家境贫穷,大学全是靠党和政府助学金读完的。为此,林俊德常对儿女们说,我能有今天,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培养。做人,一定要懂得感恩,要赤诚报国。

1960年,从浙江大学毕业的林俊德参军入伍,从此隐姓埋名,成为新中国核试验科研队伍中的一员。

1964年10月16日15时,罗布泊一声巨响,蘑菇云腾空而起。林俊德研制的“林氏”压力自记仪,在我国第一颗核爆试验中首战立功。自此,作为功勋装备,它应用于各种高尖端武器试验之中,出现在试验场的各个角落。

“我这辈子就干了一件事,核试验。咱们花钱不多,干事不少。搞科学实验,就要有一股子拼劲儿。”这是林俊德经常引以为豪的话。他担当10多项国防科研尖端课题研究,一年几乎有300多天都在大漠戈壁、试验场区度过。

5月4日,林俊德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

面对猝不及防的重大变故,林俊德首先想到的是已到关键时刻的国防重大科研项目还未完成。

在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林俊德和病魔赛跑,抓紧生命的最后时光,为国防重大科研项目尽最后的努力。

他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尽快把思考很久、趋于完善的学术思想和技术思路留给后人。

5月30日下午5时30分,林俊德要求把办公桌椅搬进病房。这一次,他强撑着工作到当晚9时45分。

5月31日,从早上7时44分到9时55分,林俊德先后9次下床工作。这时他腹胀如鼓,呼吸困难,已经极度虚弱,每点一下鼠标,都要喘一大口气。

在笔记本电脑上,林俊德先后整理科研资料1.5G;3次用加密电话打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当他感到稍微有点儿精力时,又为一名博士生的毕业论文写下300余字的评语和6条建议;在病房两次召集课题组成员交代后续实验任务。

5月31日20时15分,当这个国防科技战士的心脏停止跳动的时候,在场的和早已守候在病房门口的所有医护人员,再也控制不住奔涌的感情,一个个掩面而泣……

在生命最后时刻,林俊德只留下一句话:“死后把我埋在马兰。”

“铿锵一生苦干惊天动地事,淡泊一世甘做隐姓埋名人。”这是马兰基地官兵对林俊德的评价。

9月,经中央军委批准,“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林俊德与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雷锋等各时期英模一起,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挂像英模。

来源:新华社

,生命垂危的林俊德住在重症监护室,9次要求换病房,全部被医院拒绝,最后实在没办法了,林俊德只好说:“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请你们一定要让我出去!”

林俊德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从原子弹第一次爆炸成功开始,他隐姓埋名52年,参与45次核试验,是当之无愧的物理名家。可是,很少人知道,当年林俊德差一点就与物理无缘了。

这要从林俊德小时候说起。

林俊德出生在福建永春,虽然从小学习成绩好,但是家里很穷,为了早一点帮家里干活,中考填报志愿是,林俊德放弃了高中,填了中专。

就在他填完志愿准备回家的时候,林俊德的物理老师陈锦铎找到了他,跟着他一起步行20多公里回家,终于做通了工作,让林俊德读了高中。

1955年,林俊德高中毕业,考入浙江大学机械专业,1960年,又被分配到科工委一家研究所工作,不久后就接到了任务,进行核试验冲击波检测工具的研究,林俊德任组长。

从此,林俊德带领团队扎根罗布泊,开始了长达52年的隐姓埋名的生活。

在当时的条件下,西方对我们实施了技术封锁,林俊德和他的团队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用钟表的齿轮和发条动力一点点研发出了钟表式压力计,准确测定了原子弹爆炸情况。

此后,林俊德的研究又从大气层转移到地下,先后参与45次核爆炸,每次都精准测定参数,为核工业发展作出贡献。

多年的核试验,让林俊德的身体在患上了胆管癌晚期,重症期间,林俊德知道自己所剩时间不多了,坚持下床工作,于是便出现了文章开始那一幕。

在征求医院同意后,林俊德浑身插满管子,戴着氧气面罩,在家人的搀扶下整理资料,嘴里不停说着:“C盘整理好了……接下来是D盘……”

虽然林俊德的手指已经颤抖,甚至已经握不住鼠标,眼睛已经模糊,一遍遍找家人要眼镜,但是他还是坚持工作,只为了给国家多留一些资料。

这一干就是72个小时,林俊德把生命的最后72小时全部留给了工作!

@易白读书 在我们核设施发展的过程中,除了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之外,还有林俊德这样默默奉献的科学家,他们不求名不图利,甚至从来没有想过荣誉和回报,只为了国家的发展。

他们一头扎进罗布泊,在人间消失几十年,甘做隐姓埋名人,做惊天动地事,正是因为他们,才让如今的我们,腰杆挺得更硬。

向林俊德致敬!

陕西抗战老兵营沉痛告知

西安市抗战老英雄陆培祥归队

陕西西安市抗战老英雄陆培祥,于1月12日8时05分归队,享年101岁。

陆培祥老英雄,191月14日生,原籍江苏常州,1937年日军进犯,举家逃难至武汉贵州,高中毕业考入内迁的浙江大学机械系,毕业后参军抗日,经在昆明的译电员培训班学习两个月,1944年2月被分派到昆明的巫家坝机场、在中美空军混合飞行团担任情报翻译,1945年春,调派至陕西安康的五里机场,为阻击日军飞机袭击大西南的空中前哨——中国空军第三航空大队和美国空军第十四航空队服务,抗战胜利,转至地方,后调西安工作。

陆培祥老英雄,在中华危难之时,志愿参军,服务抗战,历尽艰辛、饱受磨难,功在国家民族,获得中央颁发的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

老英雄胸怀宽广,性格开朗,质朴可亲,诚以待人,对中华复兴,满怀期望,对晚辈后人,关爱教诲,我辈及后人永铭于心,永远敬仰和缅怀。

抗日救国,民族先锋

抗战精神,光耀中华

陆培祥老英雄千古!

陕西抗战老兵营

.1.12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