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北大考研临床心理学 北京大学医学部心理学考研

北大考研临床心理学 北京大学医学部心理学考研

时间:2019-02-22 19:10:42

相关推荐

北大考研临床心理学 北京大学医学部心理学考研

《为何爱会伤人》这是一本关于爱情的心理学书籍,中心思想是爱情是童年的延伸,因为在爱情中我们既想重温童年的美好,又想修正童年的错误。这本书的作者是武志红,1992年考进北京大学心理学系,2001年获得心理学系临床心理学专业硕士学位,师从国内著名的心理治疗学家钱铭怡教授,成立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已帮助大量患者恢复健康,重获幸福。

1、迷恋和一见钟情的本质

迷恋在英文里,迷恋和“愚笨”的词根是一样的,都是“笨的”或“傻的”的意思,从这点也可以看出,迷恋类似一种癫狂状态,而且很多时候没有原因,不能被解释。在我们的生命中第一个重要的异性一定是我们的异性父母,对大多数男孩来说,妈妈温柔、美丽、能干,永远张开温暖的怀抱等着自己,而对大多数女孩来说,爸爸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像神一样的存在,所以异性父母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我们的择偶标准,长大后我们会根据父母的模样在心里描绘一个理想伴侣。

除此以外,我们迷恋那个人的优点是因为我们的意识要求我们这么做,比如你爸脾气暴躁,所以你就特别容易被好脾气的男人吸引,但是潜意识永远会在爱情里重温童年,而这个男人真正吸引你的其实是暴脾气的一面,因为这点与你生命中第一个最重要的异性——爸爸相连接,这涉及你最初最本源的情感,会强烈到不可思义,这就是迷恋的真相。

一见钟情的前提是两个人是陌生人,之前从未见过面,互相也不了解,你第一次见他,看到的是他的脸、表情、谈吐、气质,以及言行举止,这只是你用眼睛看到的,与此同时,你的潜意识也在看他,判断他和你爸像不像,是不是同一类人,这比用眼睛看到的更多。而这一切都发生在一瞬间,你自己是不知道的,只是莫名地感觉被什么击中了,只能说是你用潜意识看到了对方的灵魂。

2、夫妻吵架的本质

夫妻吵架,说白了就是意见不一致,但是关于吵架,还有另一个点值得分析,就是为什么非要掰个谁对谁错?可能有人会说,很简单,因为我是对的,他是错的,我占理,所以当然要掰出个对错来。就算分出了对错,然后你赢了,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了吗?但你知道不知道,这种喜悦和你赢得一场比赛的喜悦并不一样,这种喜悦很大程度上是如释重负。

亲密关系是很脆弱的,好好的情侣因为一次吵架而分手也不少见,如果对方真的很在乎你,那他肯定是不愿意破坏这段关系的,但吵架又是每一段关系中不可避免的,那么对方就只能保证自己不是亲手摧毁关系的那个人。也就是说,吵架时一定要分个对错,一定要证明对方是错的,就是为了逃避责任,就是为了不做刽子手。如果这段关系因为吵架而破裂了,那一定是对方的错, 对方才是破坏关系的那个人,自己是不愿意破坏关系的。

3、第三者和杀人犯

有一种女孩,她们特别热衷做第三者,但是等男人真的要为她离婚,她却反而要分手,仿佛就是为了插足而插足。回到童年,在孩子3-5岁的时候,对异性父母的爱会达到顶峰,在这段时期,女儿会特别爱爸爸,并希望爸爸爱自己多于妈妈,男孩也一样。

这段时期也很考验父母的处理方法,如果爸爸爱女儿多于妈妈,那么女儿长大后就有强烈的恋父情结,如果爸爸爱妈妈多于女儿,那么女儿长大后就会有第三者情结,只有当爸爸恰当地处理好关系,既爱妈妈也爱女儿,还要把握她两从种爱的比例,才能保证女儿顺利度过这个时期。

有第三者情地的女儿在长大后会想将一个男人从妻子、女朋友身边夺走,如果能做到,就代表她们成功了,就可以弥补童年时爸爸爱妈妈多于她的遗憾,但另一方面,她们又畏惧这样的成功,一旦这个男人决定离婚、分手,和她一心一意一起,她又会逃跑。

这源于恋父情结的两种复杂心理:第一,不管对妈妈有多不满,但孩子会天然渴望妈妈的爱,如果爸爸爱女儿多于妈妈,女儿就会产生强烈的内疚感和罪恶感;其次,在小孩子的眼里,父母就是全知全能的神,女儿渴望得到爸爸的爱,但同时她也怕妈妈会惩罚她。

为什么有的女孩非杀人犯不嫁?这倒不是杀人犯的问题,而是那些女孩的问题。这些女孩恰恰被这些特点所迷倒,而她们通常有一个暴力爸爸,小时候总是打骂她和妈妈,女孩很痛苦,长大后她就会被那些暴力、凶残的男人吸引。一方面,这让她回到童年,另一方面,她觉得自己可以改造这个男人,让他变得温和起来,以此来修正自己童年的错误。

一旦真的遇到这种男人,女孩就会有两个选择,要么她深信自己可以改造这个男人,于是奋不顾身地陷进去,结果当然是被虐待得遍体鳞伤;要么就参考妈妈改造爸爸,但仍旧是失败的经验,当她知道自己不可能改变这个男人,于是她就找一个有暴力倾向,却又不可能对她施暴的男人,这种人正是监狱里的杀人犯。

痛苦,你能逃避吗?

“你没法逃避痛苦,只能承认”。近期看到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资深心理咨询师李松蔚老师写的一篇文章,深有所感。如果你刚看到这句话,是不是也会像我一样觉得非常无助和失望呢!我觉得这不仅还让心理健康的人感到唉声叹气,更会让抑郁症、焦虑症等神经症患者何等的感伤、绝望。我们好不容易打起精神,下定决心与痛苦进行斗争,就是想战胜它、消除它,让痛苦不再折磨自己,可是现在资深心理专家却告诉我们没法逃避痛苦,我们还会恢复健康吗?

其实,这句话有很深刻的意义,李松蔚老师进一步讲到“痛苦是我们最不愿意戳穿的真相”,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没有直面的勇气,我们往往沉溺于“不痛苦”的幻想,否认痛苦,假装视而不见,反而带来更大的麻烦;二是看不到痛苦背后的真相,我们习惯于看到痛苦表面的现象,而不懂得去挖掘埋藏在痛苦表面下隐藏的秘密。

那么,承认痛苦会带来疗愈吗?李松蔚老师指出“承认痛苦的过程很痛苦,但它是改变的必经之路”。当痛苦被看见、被言说,我们才能获取勇气,去看、去感知、去信任,才有智慧去思考做什么、去改变什么。所以承认本身,就是最隐蔽也是最关键的改变。

也许当前你的人生正在面临一些困难和痛苦,你正在痛苦中挣扎、犹豫、试图遮掩,其实你可以试试面对它、承认它,试试鼓起勇气说出来!因为改变即将慢慢发生!

新冠将影响人类心理,需做好心理准备

中国科学院院士、精神病学与临床心理学家、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认为,新冠对我们人类的影响,特别是对我们精神心理健康的影响至少要持续以上。

疫情爆发以来,全球数十亿人出现失眠问题,新增7000万抑郁患者,9000万焦虑症患者。联想到从疫情爆发,各行业衰落,大量人员失业的客观事实,我还认为该数字保守了。大量失业人员,断供法拍房比比皆是,不抑郁焦虑才见鬼。

院士建议:每天睡8小时适当运动及时调节情绪。此外,还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知识普及。

院士是好意,可他应该明白的是任何事情都是有联系的,一环扣一环,牵一发而动全身。失业没工作必然导致房贷供不起,法拍房的发生,那时候谁还能有好的睡眠质量?

终究还是最怕穷。没有各种贷款,工作收入稳定,即使疫情再怎么肆虐,我想抑郁焦虑者人群不会这么庞大吧!

大约10%-12%的新手妈妈和至少8%的新晋爸奶患有抑郁症。

瑞典隆德大学(Lund University)注册心理学家、心理学副教授埃利亚•普索尼(Elia Psouni)和临床心理学家安娜•艾希比克勒(Anna Eichbichler)进行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在研究抑郁症状时,这一数字甚至更高;五分之一的新手父亲会出现烦恼的症状。

这项研究的重点是这些父亲抑郁症状背后的原因。

受影响的男性往往对自己持负面看法,担心自己在亲子关系中做的不够好;这种担心可能是源于童年时期与自己父母的经历。

埃利亚·普索尼说:“对自己、自己的特点和能力持消极看法,同时高度重视他人,往往会导致这些奶爸不断担心自己不够优秀,担心让别人失望,甚至可能失去他们。”。

这项研究还试图确定亲密关系中自尊低下的哪一个具体方面引发了抑郁症。这是一个关系困难的问题,还是作为父母不够好的压力?答案显示是后者。

普索尼说:“亲密关系中的低自信似乎会引发父母的压力,进而引发抑郁症状。”。

这是普索尼和她的同事进行的第二项研究,超过五分之一的1-18个月孩子的父亲会经历抑郁症的虚弱症状。研究还显示,女性患有产后抑郁,其男性伴侣存在抑郁症状的比例更高,很少有人与专业人士接触以寻求帮助。

普索尼说:“这项研究毫无疑问地表明,父母之间相互影响,并揭示了长期观察处于各种关系中的父母的必要性和管理家庭成员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北大国际医生说#

参考:网页链接

不知道大家都喜欢在抖音上看哪类节目,我对于《科创中国·院士开讲》系列节目一直都挺喜欢的,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不少科学领域的大咖,同时从中还可以学习到许许多多的知识。

比如在最新一期的节目中,就看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精神病学与临床心理学家,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的到来,这期节目主要围绕着心理健康的话题展开,其中陆林院士表示充足的睡眠非常的关键,只要每天睡得够久够好,一些不好的情绪都可以自然而然的消化掉,这样一来我们也就可以轻松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

目前《院士开讲》节目已经十来期了,你觉得哪期节目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大家都来留言说说吧。

#院士建议每天最好睡足8小时#

#翻阅#《心理学术语力》

在作者看来,每个人自身都拥有非常奇特的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自我痊愈和自我成长的天赋潜能,而心理问题本身,则常常是生命向我们示警和求助的信号、了解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心理学术语,可以让我们从不自觉的自助上升为自觉的科学自助。

本书以随笔手法和大量案例,用21个关乎人心理健康、生活质量、幸福感和个人成长的心理学术语串联梳理了300多个心理学概念,提炼出一份“个人心理自助实操清单”;并在每个章节后精心设计了具体练习,帮助我们把自己的生活经验甚至生活智慧分门别类、对号入座,并将其提升到理论水平。通过学习,我们能够灵活调动这些心理学资源,成为优秀的通俗心理学家。

杨眉,心理学教授。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84年开始从事心理咨询,是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首批注册心理督导师。1985年开始从事心理教育。至今应邀为北师大本科生开设三门心理教育课程。出版著作12部。

杨眉是中国最早认识到心理教育和心理学科普重要性并努力付诸实践的人之一。为促进公众的心理健康素养、发掘人的成长潜能、提升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她在一线教学与咨询中做了大量宝贵的探索。

青春期=麻烦期?北京大学副教授、临床心理学博士徐凯文说,大概每个父母和相当多的教育工作者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令他们头疼的与青少年交流的难题。

只要充分了解青春期孩子这阶段的生理、心理变化,给孩子正面的引导,你会发现:青春期≠麻烦期。

我家儿子也刚刚进入了青春期,这段时间,他的饭量变得特别大,一餐没肉不欢,晚上做完作业,还要吃一大盘宵夜。

同时,我也发现他的情绪、心理也在变化,会突然变得忧郁低沉,会突然开始对我不耐烦,会突然有了父母不能触碰的秘密,会喜欢和某个女同学交流学习经验……

面对儿子的这些变化,我并没有变得焦虑不安或措手无策,因为在他青春期来临之前,我已经做足了功课。

在北大徐教授的推荐下,我提早买了一本《与青春期和解:理解青少年思想行为的心理学指南 》进行学习。根据书中的方法,我可以轻松地应对儿子的生理、心理、情绪变化。

[心]《与青春期和解:理解青少年思想行为的心理学指南》, 这是美国发展心理学专家劳伦斯·斯坦伯格对于如何养育青春期的孩子,写得一本非常权威并且全面的指南。

[心]作者结合脑科学、心理学、神经科学、教育学等最新研究成果,以及自己多年的青少年辅导经验,打磨出这本书,堪称青春期指导宝典。

[比心]经过阅读这本书,我认为这是一本重量级的和构思精良的指导手册, 为青少年的父母提供了诸多可靠的建议。 翻阅全书, 作者的建议涉及父母与青少年交流的各种问题, 从穿衣打扮到大学申请、 工作和安全教育。

[心]全部共15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最有效的家庭教育:爱与合理的要求;第二部分青春期早期:10岁~13岁;第三部分青春期中期:14~18岁;第四部分是青春期及成年过渡期:19~25岁。

[心]无论你的孩子固执、暴躁、冲动、不合群,还是厌学、早恋、离家出走,在这本书里都能找到解决方法。

这本书原价75,现在活动价仅需37.5元,也就是一个汉堡钱。如果你的孩子正处于青春期,或者将要到青春期,推荐您不妨读一读这本书,遇到问题翻一翻,帮助你和孩子平稳度过这一时期。

#童书上头条##青春期##陪你一起长大征文大赛#

“我不喜欢现在的自己,我想要改变。”

几乎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有强烈的自我改变的愿望:减肥,让自己变得更美;自律,时间利用更高效;和解,和父母关系更融洽;乐观,更容易和同事友好相处……

身材体型、学习成绩、亲密关系、原生家庭、职场能力、兴趣爱好、生活规律……人生在世,总会有那么一些事情让自己不够满意、不愿接受、不想沉沦。

付出极大的意志,忍受各种痛苦和磨炼,反复在“放弃”与“坚持”之间摇摆,几经努力,我们往往草草收场,然后感叹一声:改变自己太难。

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心理学者李松蔚老师,在他的新书《5%的改变》中指出:想要彻底改变,才是导致你始终无法改变的根本原因。

“你只想要100%的改变,所以你才被困住了;现在我们要做的,是先试试把5%做好。用一个极其微小而不同寻常的行动,去打破惯性和困局。”

《5%的改变》收录了44个真实而精彩的咨询案例, 44位提问者,提出了关于自我、家庭、工作、情感、人际关系等五个领域的真实困惑,是一本关于“如何自我改变”的心理干预实例合集。

在书中,李松蔚老师用一个个巧妙的提问,邀请提问者进一步探索,让他们动起来——你想改变吗?做点什么吧!

一周之后,真实的反馈显示:

新的行动带来了新的经验,而当新的经验打破惯性的时候,改变真的就一步一步、顺其自然地发生了。

如果行动尺度过大,容易变成对过往的“否定”,会导致强大的心理反抗,带来挫败、沮丧和自我否定。

而《5%的改变》中的做法,本质上是通过各种高超的心理干预技术,找到“最小扰动点”。

最可贵的是,《5%的改变》除了真实的案例对话和干预解读,在每个主题的最后,李松蔚老师整理了改释、授权、悖论干预、课题分离、黑色想象、向上螺旋、积极赋义、第二序改变等专业方法,形成一个“改变的工具箱”,即使这44个案例,与读者的个人困境有微妙不同,这个工具箱,也一定能帮你找到属于你自己的那个“最小扰动点”。

作为国内炽手可热的咨询师之一,李松蔚老师的咨询费每小时接近1000元,而拥有44个真实案例和综合李松蔚老师毕生所学的“改变工具箱”,做到《5%的改变》,仅需几只冰棒钱,即可拥有。

从看清自己到欣赏自己,从欣赏自己到自我实现,真的,5%的改变就好。

#读书真的可以改变命运吗#

5%的改变

#如何看待DCM魏萌离世前疑参加心灵探索类课程#的#心理学##扫盲大业任重道远#

2个孩子的妈妈、32岁DCM创投董事总经理魏萌(Sara Wei)于8月16日去世。

1⃣️32岁女高管课程中晕倒

DCM内部人士确认:魏萌是在工作之余参加LEGACY飞跃力工作坊(公司全称:北京诚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课程中突然晕倒,抢救无效于8月16日去世的,创投圈对魏萌这位年轻有为,入选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榜的卓越女性突然离世深感震惊。

2⃣️网传“精神控制”和“玄幻洗脑”

知情人士向新浪财经透露,8月14日,魏萌去世前参加了LEGACY飞跃力工作坊(公司全称:北京诚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学习课程,其间突然晕倒,送医后抢救无效去世。参加过类似培训的人士称,课程疑似“精神控制”,在极端情况下,采取侮辱学员、打压自尊的方式,“要彻底摧毁才能重建”的理念,但并非所有人都能承受此类“精神控制”。

3⃣️打击自信摧毁自尊的团体“PUA”

腾讯《一线》报道,魏萌的一位朋友在朋友圈描述:LEGACY课程打着“你要去拯救你的朋友和爱人”的旗号,曾让魏萌等学员反思“自己对不起谁,为什么工作这么忙,不好好照顾孩子,她就是烂人”, 据学员反映,上完第一阶段课程后持续兴奋、莫名开心,但第二阶段课程会放大缺点和阴暗面,负面情绪满满、极度自卑悲观、缺乏认同感......

4⃣️课程教师及机构均无心理资质

据《界面》报道,LEGACY的课程涉及心理学范畴,但是整个公司和所有授课老师全部没有心理学相关的资格证书。据社交平台课程学员反馈,课程非常精神洗脑,就像大型PUA现场和传销活动,据天眼查:北京诚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11月18日,在北京深圳均设有办公机构。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不含棋牌)、承办展览展示;经济贸易咨询、会议服务;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市场营销策划;市场调查;企业策划;企业管理咨询;公共关系服务;教育咨询等。 [1] (转自百度)

5⃣️学费昂贵,需要学员拉人上课

据网传群聊截图,北京诚泉文化培训第一期学费1万,第二期学费3万,第三期学费3万,7天7万学费,来“拯救你的爱人和朋友”。课程外,LEGACY要求学员拉人上课,被拉的人称为“海星”,拉人进来LEGACY无奖金给学员,适度地规避了传销认定。

有风投机构高管在社交平台表示,“诚泉文化存在多年,请媒体深度调查,应当(让)这种非法组织消失在世界上,避免更多的受害者。”

6⃣️新浪财经多次致电诚泉文化无人接听

有关魏萌昏倒原因,以及死前在上培训课程,新浪财经多次致电“LEGACY诚泉文化”,截至发稿,均无人接听。有记守,位于朝阳区的北京诚泉文化办公室门窗紧闭无灯光,无工作人员进出。

7⃣️中国三大权威心理机构及logo。

从专业角度来讲,一个合格的、具有资质的精神科医生及心理咨询师,跟一名躯体疾病的医生一样,也要经历4-6年精神科及心理学理论的学习,外加8-的临床经验,才能达到基本的执业资格,所以,心理人才培养的过程是相当长的!

经常有朋友和来访者问起,目前市场鱼龙混杂,需要认真斟别筛选,才能找到合格的具有国家执业资格的心理咨询师!

目前国家权威的心理学专业机构,(详见最后三张logo图7⃣️、8⃣️、9⃣️):

1⃣️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也称CPS临床心理注册系统,办公地址位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

2⃣️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办公地址在北京市安定医院;

3⃣️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办公地地在北京师范大学。

以上机构及三甲医院精神科、心理科都能找到专业靠谱的精神科医生及心理咨询师。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