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平安银行特批抵押贷款 平安银行 房产抵押贷款

平安银行特批抵押贷款 平安银行 房产抵押贷款

时间:2018-12-20 16:50:47

相关推荐

平安银行特批抵押贷款 平安银行 房产抵押贷款

【记者暗访中国人保闽侯县支公司,交强险要领导审批,还介绍生意给别家做?】#人保称搅拌车交强险需领导特批#近期,记者接到福州闽侯一些工程车公司反映,他们车辆的交强险被拒保了。这就造成有的车子无法年检,有的业内车主计划铤而走险,直接开上路。这万一发生交通事故,那么受害者则很难得到赔偿和救助,给交通安全隐患和社会稳定带来影响。在被人寿财险闽侯公司“拒保”后,记者同陈先生又试图到中国人保闽侯县支公司投保。该公司工作人员直言,交强险是赔钱的项目。对此,陈先生又表示交强险是国家强制,难道该公司也拒保?该工作人员说:“没有拒绝你,我们要一级一级去审批。因为大车这个业务是管控业务,我们要等上面放开了我们才可以。或者你要真的很急的话,你要不去那边问一下,财富中心那边有平安跟太平洋。”在被中国人保闽侯县支公司“婉拒”后,陈先生只能继续寻找下一家保险公司。#多家保险公司被投诉拒保交强险##帮忙进行时#Via福建电视台第一帮帮团

#兵工集团原董事长尹家绪被逮捕#越来越多的高官退休后数年被查,可见“到点退休”或提前退休,并非“平安上岸”,尤其是厅局级退休后出国也有限制,甚至需要特批,所以,高官退休离任后三四年后被查,也不足为奇,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好猎手,只不过等狐狸露出尾巴,可能需要多一点时间。

毕竟,很多官员能晋升,要不就是像尹家绪那样曾有辉煌业绩/政绩,可以躺在功劳簿上横着走,要不就是有攀附的小圈子势力,相互扶持提拔,因此他们在任时候,反而不容易暴露其贪腐问题,只有“人走茶凉”和退休审查之后,问题才能逐渐被揭开。#内蒙古党委统战部原副部长被查#

因此,反腐大业推进,卸任后数年的官员被查处,也会成惯例。也告诫心猿意马的官员们,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头条热榜

“快勒死我!”1944年,一地下党入狱后被汉奸认出,只好求狱友将他勒死。没想到,将死之时,他却踢倒了尿罐,把特务给惊动了。

在抗战期间,我国涌现出无数可以为了国家利益而牺牲自己的英雄豪杰,这名让狱友勒死自己的叫任远,是我党在冀东东北地区情报联络站的主任,主要是收集情报然后传入军中,方便我军掌握敌人动态。

19任远出生在陕西绥德,自小就经历了混乱的局面,1936年8月,任远就和其他中国有志青年一样,加入到轰轰烈烈的革命大军当中,想要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任远凭借自己的机智聪明,很快就得到组织的重用,并且短短一年的时间就被特批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的任远开始从事组织的情报收集与传递工作。

1942年10月,任远听从组织的安排,化名“刘杰”来到冀东地区收集情报,这里比国内任何一个地方都要惊险,处于“伪满洲国”的边界,但是任远并没有任何胆怯,这件事情即使自己不去组织也会安排别人,倒不如让自己来,完事小心就行。

任远多方面考虑之下,还是认为“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就以长工的身份在一名伪警察家里隐藏,将与组织联系的电台也放在伪警察家中的墙壁及夹层里,日本人可能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清白就是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发出去的。

在任远及各方人员的努力下,情报联系网覆盖了整个冀东地区,直到1944年,抗日战争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但是越到这时候才是最艰难的,敌人很有可能会在“临死”前奋力一搏。

9月底,组织上召开会议,日军不知从哪里得知我军开会的时间地点,迅速集结兵力,对参加会议的的人员进行包围,即使迅速散会,但是依然有430多人牺牲,150人被俘,只有120名人员突围成功。

任远就在被俘人员中,这时任远受伤十分严重,他感觉到日军并没有搜自己身,身上情报笔记本还在,但是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将笔记本销毁,以防被日军发现。

可是由于受伤太严重,双手又被绑住,任远根本没有办法凭借自己将裤腰带解开,拿出笔记本,正好这是日军找来四名农民工帮忙运送,由于不了解农民工的具体情况,任远也不敢贸然行动。

只是恳求一位农民工能不能帮忙解一下裤腰带,系得有些太紧了,有些喘不过气来,农民工也没说什么,热情地帮了任远一把。

任远在这天晚上趁着夜深人静的时候,艰难地拿出笔记本,撕成碎片,放在嘴里嚼吧嚼吧咽了下去。

正在任远考虑接下来该怎么办时,日军已经从一名叛变的情报员张铁安口中得知任远是八路军情报员的身份,刚开始时,日军并没有对任远严刑逼供,反而和颜悦色的许给任远各种好处,希望任远能够归顺他们,但是任远始终不肯向日军透漏一点消息。

见任远始终不肯松口,气急败坏的日军开始对任远严刑逼供,任远被折磨得遍体鳞伤,但是没有任何用处,为了保护情报和战友的安全,任远想到了死。

首先任远尝试喝水的方式,因为任远身上有许多伤口,大量喝水后可能会导致伤口情况恶化,最终死亡,但是日军发现了任远的企图,就减少的任远的喝水量。

一计不成,任远再生一计,只是这个需要狱友的帮忙,好说歹说之下,狱友才决定趁着晚上勒死任远,但是任远没有想到,因为勒死前人体的本能的挣扎让他踢到监狱里的尿壶,这声响引来了日军的注意,日军走后狱友再也不愿帮忙,任远第二次“死亡计划”失败。

随后,任远只能假意投降,向日军爆出一些情报人员的名字,可是日军怎么也想不到这些名字都是任远编纂的,这些人根本不存在。

日军没有抓到人,怎么会善罢甘休,这时任远给日军来了一剂猛料,直接供出为山海警备团团长张爱仁,张爱仁是一个两面三刀的人,当年为了自己得势,投靠日本人,可是看日本人渐渐失势以后,又转投靠八路军,幸亏八路军即使察觉,才没有酿成大错。

任远就想来一手借刀杀人,借日本人的手除掉张爱仁,任远本身就掌握有张爱仁与八路军的一些情报,这些情报让日军信以为真,直接端了张爱仁的老巢。

任远为了组织在日军当中周旋时,组织也没有放弃解救任远他们,最后经过组织的努力,任远终于平安回到组织的队伍中,在经过调查以后,组织确定任远并没有泄露情报以后,继续重用任远。

捐躯赴国难,这些前辈为了国家,视自己的生死如无物,这才是我们应该膜拜尊敬的人物,向英雄致敬。

【人物志:江腾蛟】1981年初的时候,江腾蛟被判处有期徒刑,但是在监狱里,他并没有待多长的时间,然后就考虑到他年龄也大了,身体也不行了,所以就特批他保外就医,随后他出了监狱,被安置到了太原生活

其实江腾蛟在抗战年代的时候,还是做出了很多的贡献,因此晚年他也得以可以平安落地。

出狱以后的江腾蛟和妻子李燕平一起居住,这是一套崭新的两居室,两夫妻呢,每个月都能领到生活补贴,费用是200元,随后考虑到了夫妻的实际生活情况,这笔生活补贴又涨到了400元。

在同一栋楼里,江腾蛟夫妻的儿子一家也住在这里,同样也是分到了一套两居室。

最爱的人在身边,最亲近的人就在附近,这是很多人都想达成的生活目标,晚年的江腾蛟却实实在在的做到了。

因此呢,他的晚年生活,要说我说呢,是很幸福的。

江腾蛟平常就去附近的公园里打打太极,和周围的邻居下象棋,他的妻子就在家里带着孙子。

曾经出生入死,从战火中走出来的将军,最后回归到一个普通的老头生活。

生于普通,归于普通,过程辉煌过,出世建功立业,隐世归于平淡,确实挺让人羡慕的。

深夜的急诊科,从来都不缺故事。

娃突然腹泻,在吃过常用的止泻药之后,依然不见好转。

更可怕的,从娃粘液样便中,可以清晰的看到粉红色的血丝,絮状。

我担心是菌痢!

淡定如我,立刻坐不住了。

晚上7点多,我带着娃奔赴急诊。

被告之,即便没有发烧,儿科腹泻急诊仍需到发热门诊诊疗!

这意味着,至少要4-6小时核酸出来后才可以离开!

没有选择,片刻不犹豫进了发热门诊。

层层关卡手续,终于快要见到医生了。

可是全副武装的大白前面,一个妈妈抱着个三岁左右的男孩,近乎歇斯底里地哭泣。

整个诊室外面,大约有五六个孩子在等待就医。

但所有的家长在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之后,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默默等待。

原来这个三岁的孩子,现在血小板值只有18,因为咳的厉害,这个妈妈带他来看看咳嗽。

可是他面临着某种未知的血液疾病,这些天也都在北京天津大医院的求医路上。

在得知孩子此时血小板的数值,市里医院的医生告诉这个妈妈,要带去输血治疗,否则有危险!

可是,这个妈妈带孩子进了发热门诊,要这个孩子核酸出结果才能离开!

此时咳嗽反而不算什么了,现在怕的是这个孩子感染或者出血,因为此处发热门诊显然不具备救治能力。

一边是急切的病情,一边是规范严格的诊疗程序,这个妈妈和医生几番沟通,从无助哀求到崩溃吵闹,整整一个多小时,医生都在同情和无奈再到崩溃的情绪中切换。

一层层向上请示,没有哪个领导敢同意放出去。因为没事还好,一旦有事,谁放出去谁就要担责!

就这样,在等待、上报、请示、再等待的无限循环里,终于有位领导指示,做核算抗原检查,马上把标本送到检测基地,尽快出结果。

貌似这个折衷的方案可行,但问题又来了!

这个孩子血小板低,抗原检测要从鼻腔取标本,一旦发生采样机械损伤出血,后果可想而知!

这位已缴纳抗原检测费用的妈妈彻底崩溃了,再次大闹,而市里准备给孩子输血的医院那边孩子爸爸也是一会一个电话!

后来医院保安都被派来了,三个人围着这个孩子妈妈,就怕干点什么出格的事!

后来无数通电话之后,终于特批出来,签了一大堆承诺书之后,这个艰辛而可怜的妈妈终于带孩子奔赴下一个战场!

哎!希望那个孩子能平安健康吧!

我拿着手里已经端了半个多小时的排泄物标本,准备让这个情绪已经极其崩溃的医生开单子!

凌晨1点多,我带着娃,走在空荡荡的医院楼前,路灯把我们的影子拉的很长,背包里是价值300多的药,沉重而疲惫!

深夜的急诊室,平静又汹涌!

愿所有人都远离病痛[祈祷]

1997年,兰州。

杨彦坤接到了表姐李宽心的一个电话,懵了。

自己的生父不是杨守信,而是和毛岸英一起牺牲的高瑞欣?

这年的早些时候。

河北安国县石佛镇上正放露天电影。

是1991年拍的老片子《毛泽东和他的儿子》。

不过高子刚老人可没看过,所以电影一开始,

他看得津津有味的。

可是电影看了三十分钟之后,

他就再也看不下去了。

脑子里翻来覆去就是一句话。

那句话是高瑞欣在牺牲前说的。

高瑞欣告诉毛岸英自己家里的情况,

说有父母,还有他刚结婚一年的妻子,

接着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指着肚子说:

还有一个!

就是这句话,

还有一个!

高瑞欣是高子刚老人的哥哥,

他在1952年知道了高瑞欣光荣牺牲在了抗美援朝的战场上。

但直到今天,看了电影,

才知道,哥哥竟然还有后代!

哥哥的亲事,他是知道的。

他嫂子还是本村的人,叫李翠英。

是哥哥高瑞欣1949年回家探亲的时候说下的。

1950年,哥哥和李翠英结婚后,

就带着她到兰州去了。

等到1952年获知哥哥牺牲的消息的时候,

高子刚和家人也没有李翠英的地址,

这一来一去的,就断了联系。

怎么才能找到这个孩子?

高子刚发动了所有的亲戚要为哥哥找到这个后代。

可惜的是,

1941年,高瑞欣在14岁的时候,就参军离开了家。

直到1949年那次,是他第一次回家。

在哪个部队?担任啥职务?

家里人知道的情况少之又少。

又过去了这么多年,

真的不知道该找谁了解情况了。

好在,

高子刚的堂妹高秋荣,

找到了李翠英娘家侄女李宽心的电话!

高子刚非常激动,这下子,可有希望了。

就把这件事还是托付给了高秋荣。

高秋荣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李宽心还真和姑姑李翠英一直有联系。

但是,她接到高秋荣的电话之后,

却犹豫了,没有直接答应和姑姑联系。

是啊,毕竟47年过去了,

姑姑也早就再嫁人了,

自己贸然告诉她,会不会打乱姑姑家平静的生活?

纠结了好几天之后,

李宽心忽然醒悟过来。

表妹杨彦坤已经是47岁的成年人了,应该能承受这一切。

自己也没有权利阻挡表妹知道自己的生父是谁。

“你要是愿意,我就把你的电话告诉你亲叔高子刚。”

杨彦坤被表姐这个电话给弄懵了,

只是凭本能说了一个字:“好。”

自己的生父是和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一起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

这,这一切都太让人不知所措了。

她第一时间就想去问问自己的母亲李翠英。

但是,

母亲一直对自己隐瞒这件事。

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隐情?

就在杨彦坤胡思乱想,

甚至想到这是不是表姐李宽心看了电影给自己开的一个玩笑时,

高子刚来了电话。

听着这位陌生的亲人,

用最朴实的语言,低沉地诉说着高瑞欣的往事。

杨彦坤的眼泪夺眶而出!

放下电话,她再也忍不住了。

她要找母亲确定这件事,她想了解生父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李翠英愣了一下。

母女连心,

李翠英的反应,让杨彦坤一下就确定高子刚说的都是真的!

李翠英也没想着瞒孩子一辈子。

只是看到杨彦坤平安幸福地生活着。

真的不想打破这份来之不易的宁静。

如今既然杨彦坤知道了,

李翠英就把往事和盘托出。

可是,

也不知道是夫妻两人相聚的时间太短,

还是李翠英确实不了解情况。

总之,杨彦坤感觉是从母亲这里知道的,

似乎还没有从叔叔高子刚那里知道得多。

是母亲不愿意说?

杨彦坤试探着问母亲,

她能不能通过别的渠道了解父亲的事迹。

李翠英却很痛快地答应了。

李翠英首先想到的,就是那部电影。

可是,这部电影末尾只是说感谢诸多知情人提供的珍贵历史资料和历史学家们的研究成果。

也没说参阅的什么资料。

她的丈夫王文江建议,

不如找相关的书籍碰碰运气。

最终,《一个真正的人-彭德怀》的责编刘振声非常热心地回复了夫妻二人的来信。

并给他们提供了与高瑞欣同为彭德怀同志秘书的王亚志的通信地址。

王亚志又告诉了杨彦坤,

高瑞欣在志司的战友徐亩元和成普的联络方式。

随着高瑞欣战友们的回信先后寄来,

杨彦坤终于对自己的父亲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1949年高瑞欣回家,

是彭德怀同志特批的,给了他七天假。

原来,高瑞欣1947年就调到彭德怀同志身边,

担任西北野战兵团作战参谋。

高瑞欣从小就聪明,记性特好。

当时的作战科科长郝汀这样评价他:

“思想灵活,善于思考问题,领会首长意图快,完成任务坚决,从不犹豫,

不打折扣。这也是为什么彭总带他去志司的原因。”

是的,彭总入朝之后,在11月初,致电西北军区,

把已经在兰州工作的高瑞欣调到了志司。

高瑞欣二话不说,告别了有身孕的妻子,入朝参战。

彭总很高兴,任命他为作战参谋。

志司所在的大榆洞由于电报来往频繁,

信号异常,引起了美军的注意。

1950年11月25日11时,

四架敌机投下了燃烧弹。

28岁的毛岸英和23岁的高瑞欣壮烈牺牲。

为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哈尔滨头条# 黑龙江本地白酒 居然有这么好的白酒,这么有故事的酒。酒也非常不错,给大家推荐一下。

本人酒量一般,原本喝不了什么酒,原来年轻时喝一瓶大绿棒子 大哈啤 大三星可能就倒下了,最近可能是年龄大了,变得越来越能喝了,而且爱喝白酒,前几年喝点君妃,玉泉的和谐清雅 或者好点的小烧就不错,后来因为工作关系接触了一些贵州客户,他们一看我拿小烧就头痛,后来我也随着他们喝起了贵州酒,平时喝点茅台王子 贵州大曲,酱香经典 遵义1935啥的,最喜欢1935了,但1935价格一路上涨从300多后来涨到了1300多,实在喝不起了,只好换汉酱铂金兰,这个也喜欢,只是价格也一路从300多到500多,作为口粮酒有点心疼,尤其是好哥们在一起没那么多讲究,不讲排场,用这个也挺费的,所以一直也在寻找点替代的口粮酒,去年偶尔一个机会,到了哈尔滨双城李氏三香酒厂,厂子不大不小,参观了一下,印象最深的就是窖池的泥巴和仓库的大酒海,还有酒海里的酒,当时老板说酒海里的酒一斤卖2、3千块,当时听了也没在意,他家的酒市面上少,主要是各大企事业单位订制,也顺便在那喝了一点,一喝觉得酒不错,不比贵州大厂的差,回来时人家老板给拿了几瓶,跟朋友小聚时就喝掉了。酒确实不错,喝完不口渴,第二天不头痛而且还很香,所以记忆很深。最近有朋友提起来李氏三香,我也突然感兴趣,一查吓一跳,本身就是国家三香型白酒的起草单位,酿造工艺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来人家有这么深厚的历史文化,谁说黑龙江没好酒,把百度查的资料发下来,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全文几万字,删的已经与原文大相径庭了

创始人李殿君,嘉庆二十二年(18)出生于山东荣成,9岁在老家“泉公烧锅”学徒,18岁成为“把头”。光绪二年( 1876年),李殿君携妻带子,“闯关东”来到黑龙江

人称“掁贝子”的晚清庆亲王载掁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奉旨来东北三省办案,在此期间两次来到李家烧锅商酌王府用酒。从此,载掁在北京庆王府和天津庆王府只喝两种酒,一种是自酿的“香白酒”,一种是从双城堡运来的李家泥窖酒“平安液”和“占荒源”。

民国十年(19),作为黑龙江省省长的吴俊升对李家泥窖酒爱不释口,提议酒名为“斩荒原”;民国二十年(1931年),时任黑龙江省代理主席的马占山来到李家烧锅,酒至半酣后对李永盛说:“我的名字叫‘占山’,你的酒干脆就叫‘占平原’吧!”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东北抗联第十军副军长张忠喜委托双城堡籍战士为李家烧锅送来一块木匾,上面用烙铁“火书”三个大字:“战荒原”。

在抗日战争中,很多抗联战士用李家泥窖酒疗过伤;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首长特批允许李家酿酒第五代传承人,志愿军某部担架组组长李成信随身携带一壶“关东潮”老酒,以备急需。1951年冬天,李成信和二十几名担架队员连同十几名伤员一起被敌人堵在了一个山洞里。一天一宿的时间过去了,卫生员的疗伤药已经用完,伤员有的开始发烧,有的伤口疼痛难忍。李成信及时把 “关东潮”酒拿出来给伤员们消毒和止痛。几个时辰后,伤员们烧全退了,伤口的疼痛减轻了,也不流血了,重新拿起了武器与赶来营救的志愿军战士一起将敌人击退。

民国三十五年至三十七年(1946至1948年),“四野”在双城驻扎,“占荒原”酒成为“四野”举行双城籍新战士入伍壮行仪式和誓师大会的指定用酒之一。

李家烧锅创立之后的几十年间,除饱尝土匪、地痞、兵痞欺凌之外,还遭遇到风、水、虫三次天灾,几乎“灭顶”。 “九一八”以后,日本人逼迫李永盛造“御酒”,导致烧锅“自焚”;库存的酒,除部分被深埋外全部“投河自尽”,李氏家族的酿酒事业降到了谷底。

李家泥窖酒第六代传人李柱山

李柱山的名字是爷爷给起的。

李柱山时时刻刻离不开酒,却从来不饮酒。1976年,李柱山被“保送”上了大学,到呼兰师专学习中文专业。1979年毕业的时候他同时拿到了三个毕业证。除中文专业毕业证外,一个是“东北农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函授)毕业证,另一个是“黑龙江商学院”酿酒工程专业毕业证。1979年,李柱山成为国内第一批个体工商户的老板。

十年间,李柱山恪守袓训古法,一丝不苟执行秘方。同时,与时间赛跑,除了他的爷爷、父亲以及苏胜德外,还求到了五位“真人”:五常的三位近百岁的“格格”;吉林榆树的一位九旬有余的“贝勒爷”(还携带一坛“占荒原”);还有一位记不得自己年龄,已病入膏肓,谁也不知道他什么时间进入敬老院的一位牡丹江的老人(他看见李柱山的酒坛时便双目放光,打开酒坛,深吸了一口气,立马叫出两个名子——“一把连儿”“占荒原”!)。李柱山按照先辈留下来的“藏酒图”和爷爷的指点,将深埋多地的部分老酒(“占荒原”8坛,“平安液”5坛,“关东潮”1坛)请回家,同时用金价回收老酒(“平安液”3坛,“占荒原”10坛) 若干坛。为了实现最权威的验证,李柱山重金建设了实验室。

记者犀利地问故宫院长:“故宫文创1年卖10个亿,门票1年卖8个亿,故宫还缺钱吗?”院长单霁翔说:“极度缺钱,故宫永远缺钱!”观众不相信,直到听完单霁翔的一番话,大家才信以为真。

单霁翔说:故宫虽然门票收入有8个亿,但这部分收入要全部上交国库,故宫是一分不剩的;其次,故宫有9731个房间需要修缮,还有180万件文物需要维护,花费巨大;第三,国家虽然拨款了,但只是差额拨款,只给54%,剩下46%需要故宫自己挣。所以,故宫极度缺钱,永远缺钱!

观众听完单霁翔的解释,才对他的说法信以为真。

故宫虽然极度缺钱,但作为院长的单霁翔却是个搞钱高手,他刚上任不久,就向上级领导申请了40多亿经费。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首先,他邀请相关领导过来考察故宫,每次领导过来,他都会带他们去故宫最不好的地方,要么就是荒草戚戚,要么一进屋就散发着一股霉味。

然后,他就告诉领导,今天的文物多么的不堪,以此激发领导的社会责任感,让他觉得传统文化不该如此埋汰。

接着,他提出了两个口号:

1.“壮美紫禁城完整的交给下一个600年”

2.“平安故宫”

意思是说,我们要肩负起时代的责任,努力建设紫禁城,让它更壮观,更美丽,努力修缮故宫,让它更平安。

经过一系列的铺垫和呼吁,单霁翔再向领导提出经费申请,很快,领导就批复:故宫的事,特批特办。就这样,单霁翔拿到了40多亿的经费。

有了充足经费,单霁翔开始对故宫进行一系列改革:

1.花了3年时间,去商业化,把在故宫里卖汉堡、香肠、爆米花的关系户清理出去。

2.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耗时3年,拆除几十年积累下来的临时建筑。

3.花了550多万,找人定制了1500多把长椅,好让游客能得到很好的休息。

4.花了50多万,找人做了做平了1600块井盖,以便提升观赏体验。

5.斥巨资建了一间故宫文物医院,专门维修文物,好让文物得到更好的“呵护”。

……

在单霁翔不遗余力的改革后,故宫焕然一新,参观人次从以前的几百万人次,暴涨到1900多万人,创造了世界纪录。

而且,很多人来了一次又一次,为什么?因为故宫的展览常办常新。

例如牡丹展览,故宫从洛阳引进了10000盆牡丹,然后从库房把有牡丹题材的文物拿出来:瓷器、玉器、漆器、服装、织绣、绘画、团扇、珐琅器等等,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

当年,《延禧攻略》火了,大家都到延禧宫来参观,延禧宫以前是养鱼的,于是就办了个金鱼展,吸引了许多剧迷来参观。

……

除了线下办展览,故宫在线上还推出了一个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豆瓣评分超高,好评超过10000条,有观众看完留言:看完后,我无法自拔地着迷于文物修复者们从容平和的语调、神情、举止,恨不得马上飞到故宫博物馆,近距离感受他们对文物的呵护……

故宫在众人的推崇下,火遍了大江南北,成为了商业价值巨大的文化IP。特别值得一说的是故宫文创,一年营收10个亿,文创中有一个拳头单品:《故宫日历》,它从1933年出版,一经出版,就在民国文化界引起了轰动,林徽因、梁实秋、鲁迅等文化名人,人手一本,当时还有报纸评价《故宫日历》“震烁世界”、“独霸天下”。

如今,《故宫日历》历经了88个春秋,依然非常经典,在版本,还首次加入了黑科技AR技术,只需用手机扫一扫,即可欣赏故宫13个绝美的场景。

日历的内页,则精选了文物宝库中的365个国宝,细节清晰可见,整体宏伟壮观,我们足不出户,即可欣赏到国宝的盛世美颜。自己用,有内涵,送朋友,高大上。喜欢的朋友,点击下方“看一看”即可获得。

#头条品书团#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