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陕县信用贷款 陕西咸阳贷款

陕县信用贷款 陕西咸阳贷款

时间:2020-06-17 13:36:03

相关推荐

陕县信用贷款 陕西咸阳贷款

#三门峡头条#牛年发牛财牛气冲天,扶贫变人生喜笑颜开。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郝保仓发“牛财”脱贫记

陕州组工

在陕州区宫前乡池芦村,只要提起郝保仓,当地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保仓这几年通过养牛,脱贫致富了!

寒冬时节,笔者走进郝保仓家的院子,两层崭新的小楼映入眼帘,院内停放着郝保仓刚买的小汽车,很难相信就在4年前,他们家还是人均年收入不足2700元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郝保仓的儿子郝敏自幼残疾长期需要照顾,女儿郝丹丹的学费和生活费,也给家里带来了不小负担,家中仅靠一两头牛和3亩耕地勉强维持生计,多年来,贫穷的帽子一直压得郝保仓在村里抬不起头。

,郝保仓一家的困境迎来了转机,就在这一年,精准扶贫的号角全面吹响,郝保仓一家被列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责任人多次入户了解情况后,首先帮助郝丹丹申请了助学贷款和助学金,减轻了家里最大的一笔经济负担。

老郝始终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过上好日子。但是,“家里没人管,孩子没人看,抽不出身去打工,怎么不出家门又能养家糊口呢?”一次偶然的机会,老郝看到电视上播出贫困地区群众养牛脱贫的励志故事,他大胆地作出一个决定:养牛。

但是很快郝保仓心里又犯起了嘀咕:“本钱从哪里来?谁愿意把钱借给一个贫困户呀?”,驻村干部用一句话消除了老郝的顾虑,“现在针对贫困户发展产业国家有产业补贴,有一个小额特惠贷款……”接下来的几天,在驻村工作队及帮扶责任人的鼓励下,郝保仓一家通过扶贫政策,申请了“户贷户用”贷款3万元,同时享受到户增收养牛项目补贴4000元,解决了资金上的困难,老郝用这笔钱购买了3头牛。

,郝保仓收获了养牛以来的第一桶金,“卖了头牛,赶上肉牛价格不错,有了不少收入,一部分钱用来还贷款,一部分用来改善一下生活,一部分钱用来扩大规模。”握着手中的钱,他脸上乐开了花。这年年底,保仓一家的收入达到了2万元,人均年收入超过5千元,达到了脱贫“双认定”的标准,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经过2年的言传身教,儿子郝敏掌握了养牛的相关技术,接过了保仓身上的担子,保仓也获得了外出务工的机会,妻子王红英在村子附近的合作社务工,儿子郝敏在养牛之余也在村里益贫岗工作。如今的郝保仓家,养牛规模扩大到了6头,加上种植的艾草、油葵等经济作物以及每年采摘连翘、护林员公益岗收入等,保仓一家人均年收入已经达到万元以上。

自家的贫困帽子摘掉了,村里的环境也变得更美了。在帮扶单位区委组织部和区黄金总公司的积极协调下,累计投入资金400万余元,为池芦村覆盖水网、拓宽路网、延伸电网,修建了垃圾池、新建了村卫生室、安装了路灯、建成了文化广场,和老郝一样,全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越来越足。

从贫困到致富,并不只有一步之遥,郝保仓说,“勤劳”才是他脱贫致富的法宝。“你看,我这牛长大多壮实,今年,又能卖个好价钱,全家一起过一个‘牛年’”。郝保仓高兴地向笔者分享着自己的喜悦。

76岁的村民张小关,尝到了改变种植结构的甜头。他家里四口人,原来只种玉米、小麦,一年只收入4000多元。后来改种了14亩花椒,再套种辣椒、玉米、豆类、花生、红薯等。今年七八亩花椒挂果了,仅花椒就卖了1万多元。

提升生产效率,也是产业扶贫的重要措施。山区坡地耕种,大型机械用不上,以往只得靠人力,近年来微耕机等适合山地耕种的新型农机得到推广使用,深受山区农民欢迎。张小关也以一半补贴优惠购买了一台价格3600元的微耕机,减轻了繁重劳动,大大提高了效率。

有了规模,货卖堆山,还要解决销售问题,帮助农民把农产品卖出去。

陕州区店子乡白石崖村这些年在脱贫攻坚中有了较为成功的探索。在驻村工作队指导下,注册成立了铭柏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了一座100平方米的农副产品初加工车间,形成了蜂蜜、石磨面、五谷杂粮等6个系列20多个产品,通过超市扶贫专柜、上网直播带货等多种渠道,把农产品变成商品对外销售。

产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浇灌。金融扶贫“卢氏模式”实践,让贫困户顺利获得小额信贷,用于发展生产,石家村村民卫磊磊就是这样的受益者。

卫磊磊一家原来也是贫困户,住在深山缺乏致富门路,父亲又经常生病,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下半年他听说有了扶贫贷款的好政策,就贷了5万元扶贫无息贷款,买了一台榨油机,从此他的好日子开始了。他来到镇上租了一间房子开了间名叫“常香”的油坊,每榨一斤油收5角钱加工费,一年下来,能收入四五万元。

在轰鸣作业的油坊里,摆放着一桶桶印着“常香油坊”商标的食用油,徐徐流出的核桃油浓香四溢,卫磊磊讲述着这几年的脱贫经历,脸上不时绽放出幸福的笑容。

“现在村里水、电、路等问题都解决了,有了好政策,发展产业也有群众基础了,下一步就要把产业链再做长些,把资源优势充分转化。”郭辉打算,村里有了资金,也搞个加工厂,进行中药材加工,提高村民收入附加值,充实集体经济。总编辑走基层丨打通青山山更青-大河网

#豫见这十年#【财政科技占比4.5%以上 主要创新指标高于全国 未来三门峡要这样发展】

9月27日,“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三门峡专场新闻发布会召开,重点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三门峡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发布会上,三门峡市委书记刘南昌回答了记者关于建设创新型城市方面的提问。

突出产业、企业“两业”为基

◆着力强化企业主体地位

滚动实施研发投入强度和高新企业数量“倍增计划”“规上企业研发全覆盖行动”,每年安排1亿元财政专项资金,撬动重点企业增加研发支出,成效已初步显现。

中原黄金冶炼厂研发支出连年保持10亿元左右,9家新材料产业企业全部创成高新企业,东方希望在亚洲率先攻克赤泥提取金属镓技术难题,承明光电成为全国第6家生产6N高纯光电半导体材料的企业。

◆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耦合

以“3+8”优势产业集群为重点,强化课题攻关、成果转化应用;沿着“原料变材料、材料变器件、器件变装备”的发展路线,推动更多产品在新发展格局中进入关键环、中高端。以前沿新材料、氢能与新型储能、碳基芯片等为重点,“借船出海”突破关键技术,下好前沿科技产业化“先手棋”;加大量仪、化工等传统产业改造力度,再造竞争优势。

突出打造一流创新平台

◆完善创新布局

以天鹅湾“智慧岛”建设为龙头,依托黄河沿岸良好生态环境,规划建设贯通三门峡高新区、经开区、湖滨区、陕州区的“天鹅湾科创走廊”。一县(市、区)一“双创”基地年底前全面建成。

◆打造高端平台

与郑州大学共建的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实体化运行,三门峡成为目前全省除郑州、洛阳以外第3个拥有省实验室的省辖市,关键金属领域战略力量正在形成。以市产业技术研究院为抓手推动重点产业全链条联合研发攻关,已攻克产业链“卡脖子”技术和生产难题157个。市级以上研发平台已达到595个,独立本科院校正在加快申建。

◆加快“人才飞地”建设

面向全球,与科研机构和团队深入对接,在重点地区、重点大学、大院大所,布局一批“人才飞地”,构建产学研跨区协同机制,形成“创新研发在外地、孵化生产在我市、效益两地共享”的格局。目前首批3个“人才飞地”已经在西安揭牌运行。

突出“两家”“两匠”人才汇聚

三门峡把汇聚科学家、企业家和大国工匠、能工巧匠,作为基础性、战略性的大事,制定实施“1+8”人才政策体系和“人才政策30条”,滚动设立10亿元人才基金,目前已围绕产业所需实施人才项目108个,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70个、紧缺人才989名。

落户院士工作站4个,柔性引进“两院”院士7名,何季麟院士主持的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何满潮院士领衔的NPR(抗震、抗冲击特种钢材)实验室、柴立元院士带领的高纯金属砷制备及砷化物合成技术研究所建成落地。

实施高端人才“千百”工程,每年引进、使用1000名高级职称或硕士以上科技人才,培育100名以上高新企业领导者;实施高素质劳动者“5251”工程,力争“十四五”培育“中原大工匠”5名以上,每年培养本土高层次实用性人才2000名以上、吸引高职院校毕业生本地就业5000名左右,确保“十四五”期间新引进高校毕业生10万名以上,加快建设知识城市、年轻城市、创新城市。

突出创新要素供给

持续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支持金融机构开发“科技贷”“人才贷”、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保险等金融产品,引入“耐心资本”为科技创新提供长周期资金支持和增值服务,力争2025年全市上市科创企业达到8家以上。积极引进科技战略研究、咨询评估、管理外包等科技咨询服务,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科技中介、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突出优化创新环境

深入开展创新配套综合改革,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推动创新资源配置更有时效、更加精准、更为便利。搭建涉企创新政策统一发布和精准服务平台,实现“政策找人”“政策找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让尊重创新创造、弘扬科学精神、恪守诚信行为成为自觉行动。健全容错纠错机制,着力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文化,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科学、尊重知识、重视人才、包容人才的氛围。

“到2025年,主要创新指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全市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7%,高新企业营收占比达到65%以上,财政科技支出占比达到4.5%以上。到2035年,主要创新指标进入全国同类别创新城市前列,在关键金属、新材料、储能装备等若干领域成为创新策源地。”刘南昌说。(宋向乐 王怡潇)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