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正统三国手游攻略 手游正统三国名将攻略

正统三国手游攻略 手游正统三国名将攻略

时间:2023-03-14 06:58:34

相关推荐

正统三国手游攻略 手游正统三国名将攻略

#后世王朝认可刘备皇帝的身份吗# 说一下自己的想法:认不认可,取决于是否符合后世王朝的利益。

曹魏篡汉,但完成了禅让的流程。

所以,走禅让流程的,通常以曹魏为正统。

晋朝司马炎用禅让制继承的曹魏,自然以曹魏为正统。

晋修《三国志》,称曹操、曹丕等人为帝,称刘备为先主,刘禅为后主。

唐朝则是隋恭帝逊位,依旧采用了禅让流程,由李渊称帝。

所以在修《晋书》时,依旧以曹魏为正统,称曹操为魏武帝。

刘备称帝,是效仿的汉光武帝再造大汉。

所以这种方式,更适用于再续国祚的朝代。

比如说南宋。

萧常编撰《续后汉书》时,便以蜀汉为正统。

———以昭烈帝为正统,作《帝纪》二卷、《年表》二卷、《列传》十八卷,以《吴》、《魏》为《载记》,凡二十卷。

朱熹作《资治通鉴纲目》,同样以蜀汉为正统。

———“三国当以蜀汉为正,而温公乃云:某年某月“诸葛亮入寇”,是寇履倒置,何以示训? 缘此遂欲起意成书,推此意,修正处极多。”

所以,谁是正统的问题,在后世王朝眼里,就是门生意,哪个对我有利,我就认为谁是正统。

“于是我就找到了杨俊,请求他把其中一个婴儿带出去。以我和他的职权,这件事干得神不知鬼不觉。可几天以后,王美人突然意外死亡,我深深感到雒阳实在太过危险,就连留在太后身边的协皇子都时时面临威胁,何况这个没有任何名分的小孩子。如果他的身份暴露,后果不堪设想。我便找了个机会,让杨俊带着那个孩子辞官回老家,对外宣称是自己的儿子。他这么多年以来,牺牲很大,做得很好,真是辛苦他了。杨平已经猜到接下来杨彪要说什么了,他盯着老人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道:“你是说,我不姓杨,我姓刘,我是当今天子的双生兄弟?”杨彪双手环起,遥空一抱,郑重其事道:“所以你的字不是义和,而是仲和,因为天子的字是伯和。你流的是汉室皇族的血。”杨平舔了舔嘴唇,忽然觉得喉咙有些发干。这事可真荒谬,前一刻他还是河内郡的一个普通良家子,后一刻就摇身一变成了皇族,而且是当朝天子的亲生兄弟,正统到不能再正统的汉室宗亲!——《三国机密(全2册)》

有一次,司马昭请刘禅吃饭,特地叫乐工演奏蜀国的曲子。听了一会,司马昭深情地问刘禅:“安乐公,你是不是很思念蜀国啊,想回老家了吗?”刘禅一转头,茫然的说:“这里这么爽,我为什么要回蜀国?”说完继续埋头吃喝!

司马昭轻声对旁边的贾充说:“人之无情,竟然能到这种程度?”

刘禅这是在卧薪尝胆吗?错,倒不如说是没心没肺。

刘禅,并非刘备的嫡长子,他的母亲是刘备的妾室甘氏。甘氏是刘备在当豫州牧时所娶,甘氏前面,刘备早已经娶了数名夫人,却都在刘备败逃中要么被杀,要么被俘。

刘禅的命运,虽比那些失踪或者惨死的哥哥来的幸运,但并不幸运多少,一出生,刘禅就没有过几天好日子,经常要跟着父亲东躲西藏。

《三国演义》最著名的“赵子龙长坂坡救阿斗”故事中,阿斗刘禅也差点夭折,好不容易被赵子龙从乱军中救得性命,又差点被刘备摔死用来收买大将赵云。

童年的种种不幸,让阿斗的懦弱不足为奇。别看阿斗身份尊贵,是刘备钦定的继承人,却时刻处在危机之中,没有享受过一天安定的日子。弱小的阿斗时刻缺乏安全感,性格自然就会内向、懦弱。

懦弱的人,往往缺乏主见,需要在亲人或者朋友中寻找依靠。缺乏安全感的阿斗,刘备在时,并不需要自己决定什么。等到刘备去世,安全感缺失会越发严重,他会习惯性的寻找依靠。

刘备死后,诸葛亮当权,刘禅寻找到了一个忠心耿耿的有强大实力的依靠诸葛亮,等到所有的能够依靠的有学之士离世,也就不难想象他为什么会如此的信任和依靠一个宦官黄皓了。

刘禅的童年,既没有享受到母亲甘氏的温暖怀抱,因为母亲甘氏本身也是刘备打拼江山艰难创业过程中的牺牲品;更没有享受到父亲刘备对他的关爱与保护。

从“长坂坡赵子龙拼死救出阿斗,刘备为了收买人心,狠心砸儿子”等等举动来看,不管是夫人还是儿子,对于刘备这个枭雄来说,不过是财产的一部分罢了。

《三国演义》中曾有这样一个情节:张飞丢了徐州,让刘备失了妻儿老小,被关羽一顿痛骂。张飞羞愧之下,意欲自杀,却被刘备一把抱住,说了这样一句话: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

由此可见,在刘备心中,女人也罢,孩子也罢,有与没有并不重要。只要还有东山再起的实力,一切都可以重来,女人可以再娶,儿子可以再生。

父亲把自己当成可以随时抛弃的东西,并在逃亡的过程中一次次上演,在阿斗的心目中埋下了深深的阴霾。

有人说,刘备并非无情,只不过时势所逼,为了心中重振汉室的宏大愿望,才会抛弃妻子,所谓忠孝两难全,有时候国家是要高于小家。

读《三国演义》的朋友,都会发现罗贯中是以刘备为撰写主线的,也把刘备建立的蜀汉当成正统。我们不去谈历史对错,我们只谈刘备个人野心,从其收留罗侯寇氏子取名,再到儿子刘禅,一个封,一个禅,合起来就是封禅,体现出刘备称霸天下的野心。

儿子刘禅也好,义子刘封也好,父亲刘备都没有灌注多少父爱,更多的只是彰显个人野心。所谓儿子,不过是父亲刘备用来彰显自己已经拥有继承人安抚部众的谋略。

关羽北伐失败时,刘封没有救援,后被孟达等人背叛丢失上庸。逃回益州的刘封,原以为会获得父亲的谅解,至死不肯投降魏国的他,最终换来的却是父亲的杀害。

父亲刘备,为了事业,牺牲个把儿子,根本不算什么事情。

所以,别说刘备望子成龙,没有刘禅,也有刘永,或者刘理。刘禅之所以能够当上蜀汉的皇帝,不过是因为他是还存活在世界上的年龄最大的儿子罢了。

当下,很多父母特别迷信好老师,尤其是名师。有不少父母,甚至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到某某名师班里上学,不惜花费重金。不可否认的是,有不少孩子,确实从名师那里获得了成长,但也有不少孩子越学越差。

好老师,终究不如好父亲,阿斗就是这样的典型个案。

刘禅的老师是谁?大名鼎鼎的诸葛亮,要按照现在的智商测定来看,我相信诸葛亮的智商在全世界都是名列前茅的。诸葛亮,名校毕业,名师教授,本身也是个在大汉智名远扬的名士。

对于诸葛亮这个老师,刘备是信任之至,不仅对诸葛亮教导儿子放心,而且在临终前叮嘱儿子要以父侍之。这样毫无保留的信任和推崇,当下没有一个父母能够做到。

即便是这样,又能怎样呢?阿斗成才了吗?

在诸葛亮眼里,阿斗并非庸才。他曾经用“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这样的语句来夸赞他的好学生阿斗。由其可见,阿斗并非天资愚笨,反而各个方面都很突出。

一个天资不笨、名师辅导的阿斗,怎么就会在历史上承受了“扶不起阿斗”的骂名呢?根子还在刘备身上。

刘备或许是个大英雄,但绝不是好父亲。刘备一生,忙于事业,要么四处奔波逃命,要么到处网罗人才,要么沉迷美色。除了临终前,对儿子刘禅留下了“莫以恶小而为之,以善小而不为”的教诲遗言外,他还曾留下什么呢?

刘禅终其一生,都没有学会父亲刘备的用人之道,亦或说从始至终都没有从狗熊蜕变为英雄。这和当下流传的“富不过三代”极其吻合,刘备的蜀汉竟然真的没有传过三代!

元明清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大一统的时代,而明朝也是其中的大一统王朝。不过,最近网上却出现了一种新的观点,认为明朝只是实现了局部的统一,不能算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从面积上看,明朝的面积虽然小于汉唐元清,但是大于秦朝、隋朝和北宋,秦朝和隋朝能够被称为大一统王朝,为何却说明朝不是大一统王朝?

实际上,说明朝并非大一统的王朝的观点并非现在才出现。早在80年代,“地图开疆”的人物谭其骧就说道:“在明朝的时候,中国又进入一个分裂时代。明朝对东北辽东边墙以外,对青藏高原的统治是很薄弱的,只是一种羁縻关系而已,真正的统治是谈不上的。所以明朝的时候中国又分成好几块了,没有清朝起来,这个分裂局面不知又要延续到什么时候。明朝对新疆的关系更谈不上,根本管不上,连新疆发生什么变化都不晓得。要是没有清朝从努尔哈赤、皇太极,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这六代200多年的经营,就不会出现18世纪的大一统局面”。

谭其骧谈自己画的明朝版图:“平心而论,这是地图开疆。我绘制这版地图实出于某些需要。”

要了解明朝是不是大一统王朝,我们首先要了解大一统的概念。大一统,也就是要基本统一一个国家内部产生的所有政权。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很多,不过我们都以“中国”来概括。但是历史上“中国”的范围却是要不断变化的。

最初的中国,就是指“天下之中”的洛阳一带,这里可能是夏朝的活动区。到了春秋时期,人们将黄淮海流域地区称为“中国”,到了战国时期,战国七雄都属于“中国”范围了,因为七雄都接受了华夏文化,自称“诸夏”。在这种情况下,秦国灭六国,也就是实现了大一统。因此,在当时的情况下来说,秦朝就是大一统。

战国时代,“中国”的范围

从汉朝到唐朝,“中国”的范围基本就在秦朝的疆域之内。当然,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也会自称为“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中国”总体上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北朝,一部分是南朝,两者都自称为“中国”。后来隋朝统一了南北朝,那么自然算是统一了中国。唐代修史的时候,就将北朝、南朝都视为中国的正统王朝,编入《北史》《南史》。在古代,“中国”一词往往和正统沾上了关系。

到了两宋时期,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简单来说就是“中国”的范围扩大了。为什么北宋基本统一了内地,依然不被视为大一统,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此。首先,9,辽国建立,辽国的全称为“大中央辽契丹国”,实际上就是认为自己是中国的一部分,并且将北宋称为“南朝”。这时候,中国的范围就不仅仅限于内地了。

另外,处于西域的喀喇汗朝大汗也自称为“桃花石可汗”,桃花石正是突厥等游牧民族对中国的称呼。突厥语为Tabgatch,喀喇汗王朝写作“Tabghaj”。当时喀喇汗王朝自认为自己统治的是“下桃花石”,也就是“下中国”的意思。《突厥语大词典》解释:“桃花石,乃是摩秦的名称。秦分三部分,上秦在东是桃花石(宋朝),中秦是契丹,下秦是八儿罕(即喀什噶尔)”。

此后,金国又迅速崛起,先后消灭了辽国和北宋。金国的皇帝继承了辽国的制度,也自称是“中国”,甚至让蒙古、西夏、南宋都俯首称臣,成为了正统,将南宋称为“南蛮”。与此同时,南宋以及西辽都自称是“中国”。因此,在南宋时期,中国至少被分为了三部分。

辽宋金都是中国,这不仅仅是名称上如此,在国家政策上也是一样的。三国的官方文字都是汉字,三国的典章制度都是学习的唐朝,三国的正统思想都是儒学。在元朝灭了三国之后,就认为辽宋金都是中国的正统王朝,于是分别为三国修史,也就是《宋史》《辽史》《金史》。

这时候要实现大一统,那就要把辽金宋都统一了才算,因为“中国”的范围扩大了。不过,蒙元实现了,蒙古先是灭金国、西夏、西辽,统一了北方,后来元朝又灭南宋,实现了东亚大陆的统一。元朝将西藏、青海、云南都纳入了版图。最关键的是,元朝也自称是“中国”。

历史上有着雄才大略的曹操为什么在后入眼中是奸雄形象?因为他提出了唯才是举:只要你有才,不论是不是世家,是不是读书人,都用你,这样就得罪了一些世家和读书人,所以,曹操在文人书写的历史上就变成了奸雄。相反,刘备是汉室正统,在三国演义中成为了正面形象。所以,话语权特别重要,历史上凡是对文人有利的形象和人物,都会被掌握话语权的文人颂扬,比如孔子、孟子、诸葛亮、司马迁等。[玫瑰][玫瑰]

#翻阅#《中华文明的诞生》

本书为中公文库《世界の历史》丛书第二册,讲述从新石器时代到三国的中国文明的诞生纪。作者为东京大学著名历史学教授尾形勇、平势隆郎。全书重新挖掘审查古代史书,多从考古学材料和出土文物等角度重新解读中国历史。大部分段落,作者没有像编年史写法一样按部就班讲述史实,甚至很多历史事件都是一笔带过。反而总是对一些比较重要的话题,关系到“中华文明的诞生和发展”的节点,展开大段的论述。尾形勇,1938 年生于爱媛县。1962 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历任北海道大学助手,山梨大学专任讲师、助教授、教授,东京大学教授,立正大学教授,现为东京大学名誉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东亚史。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的“家”和国家》《东亚的世界帝国》《中国历史纪行》等。

平势隆郎,1954 年生于茨城县,毕业于东京大学。历任鸟取大学副教授,九州大学副教授,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副教授、教授,东京大学大学院情报学环教授,现任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专攻中国古代史。出版专著《新编 史记东周年表——中国古代纪年的研究序章》《中国古代纪年的研究——从天文与历的考察出发》《左传史料的批判性研究》《八纮是什么》《〈春秋〉和〈左传〉》《史记的“正统”》《“仁”的原义和古代的数理》等。

#假如蜀汉统一全国,蜀汉算是东汉的延续,还是算改朝换代呢#

首先刘备和汉朝的血脉是否可考?

蜀汉就是蜀汉,如果认为延续,三国演义追认为正统了。

刘备即使认为是汉,为的是借用商标行为,连加盟都算不上,甚至盗用。

许多人为了自己的正统,风马牛不相及也借用一个名号,比如后世出现后汉,北汉,南汉。都跟刘备的差不多的用心。

即使刘备统一,也算改朝换代,其实他就是打个旗号,骨子里根本不想那些前汉的事情,因为他从来不跟曹操硬碰硬。

他递上的这道来函,在蜀汉朝廷上下掀起了轩然大波。谏议大夫费诗、安汉将军李邈、大司农孟光、少府卿陈祗等纷纷愤然反对,理由自然是堂皇正大的:大汉正统之名分乃是万世一系、至高无上,焉能与江东孙吴这样乘时牟利的割据之雄分享?现在,大汉凌驾于四海六合之上的最可贵的地方,就是这道正统名分了——如果咱们自己也把它拱手分送于人,岂不是“汉将不汉、国将不国”了?这怎么能行?——《司马懿吃三国大全集(套装共5册)》

一些极端民族主义者极力诋毁宋朝,甚至否认宋朝(北宋)的正统地位,他们认辽国是是正统,是他们的祖国,尽管他们生活区域在宋界内。

我们国家历史悠久,大体疆域在秦朝就定型了,一些开拓性朝代在强盛时影响力可到达蒙古、西藏、外东北、新疆,但中国传统疆域始终稳定在燕山山脉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区域,一般王朝衰落后对边疆地区就没了影响力。就是强盛时也只是羁糜,并没有在那里设置郡县,也没有派官员管辖,更不收取赋税(清朝末期除外),实话实说,这样的地区真的算不上国家领土,最多算殖民地,甚至殖民地都不算,也就是驻军一下,让他们臣服而已,一旦国力有所下降,就失去了。

一般来说,一个王朝哪怕只有半壁江山,但只要拥有秦岭淮河以北,燕山山脉以南地区,就能被史学界称为正统,如三国的魏国,五代十国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南北朝时期的北周等等。而北宋不仅仅有这些地区,还有,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四川地区,直到海南岛,连这样的朝代都不被那些皇汉们承认为正统,可谓千古怪谈。

他们所爱的无非就是虐民、劳民、穷兵黩武的嬴政,刘彻,隋炀帝,朱棣……而已

历史上的今天,曹操逝世。

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进入许昌,定都于此,开始了“挟tian zi以令诸侯”。曹操控制了献帝,也就取得了巨大的政治优势——自家政权的正统性。

不过,提起曹操,很多人有意无意就要把《三国演义》中的戏文当成真实的历史,不是皮厚心黑杀人狂,就是撒豆成兵、运筹帷幄。如此论史,戏剧性有了,可只会让人染上“纵横家气”,离看懂真实历史的真正逻辑,以及真实的人性逻辑,谬之千里。

分享几个《讲谈社·中国的历史》一书中史实纠偏的例子:

比如:

一般认为,赤壁之战后,三分天下,可令曹操无法一统天下的,真的是一场军事领域的胜负?

事实上,赤壁之战的深层原因是,由于北方战乱和瘟疫,人口锐减,孙权和刘备所占据的南方的经济和人口,迅速超过曹操所盘踞的北方。比如,当时北方关中地区人口,从原先200万锐减到50万,而南方的荆州和扬州人口激增了50%以上(诸葛亮一家就是从北方迁到荆州的)。这才为“南北对峙”奠定了基础。

再比如:

说起三国里的杨修,大家都知道,是因为这个人爱显摆,好几次拆穿曹操的把戏,最后曹操恼羞成怒,就把他给杀了。事实真是如此?

说起曹操的才气,那是比著名的“建安七子”还要高。事实上,曹操杀杨修,不是因为嫉妒,而是因为政治斗争。杨修家的杨氏家族,世居高官。曹操就不一样了,他是宦官的孙子。这种出身,注定被那些大家族看不起。曹操之所以后来能挟tian zi以令诸侯,完全靠个人能力。所以一个军事集团,一个政治集团,在三国的时候就争来争去。这些大家族为保持实力,就开始在接班人上做文章。杨修站在曹植这边,曹操定下让曹丕接班以后,就把曹植那边的杨修杀了。所以杨修被杀,不是因为曹操嫉妒心强,完全是因为政治需要。

……

其实不独三国史,很多中国史不是被戏文,就是被搅和成水泥。真实的历史是什么样的?历史的逻辑又是如何?

推荐一套日本顶尖学者缩写的中国通史巨著。日本最大出版社“讲谈社”建立100周年的献礼之作,《中国的历史》(全十卷)。

打破国人传统的历史观念、叙述方式和评价立场,日本学者写中国史,不顾“禁忌”,不回避关键问题,直入主题、直戳现实。

读完本书,不得不感慨:东方人解读东方人,比西洋人看中国,更深入骨髓!#读书# #历史#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