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预警平台”首警报拉响 四川野生中药材亮起“濒危”红灯

“预警平台”首警报拉响 四川野生中药材亮起“濒危”红灯

时间:2019-02-22 03:04:40

相关推荐

“预警平台”首警报拉响 四川野生中药材亮起“濒危”红灯

“重楼、碎蛇、甲片等野生小品种药材一天比一天短缺,面临枯竭!”11月21日,在成都召开的国家工信部中药材项目工作培训会上,由中药材天地网承建的国家级“中药材产业信息监测次发布,就为多种野生中药材拉响濒危警报。

从平台上长达十几年的监测和数据汇总可以看出:超过四成的野生药用资源正在严重枯竭,未来数年可能出现断档、甚至无药可用的局面;受此影响,中药材价格也将出现“天价黑洞”。

最新发布的《四川中药资源普查市场调研工作报告》也加重了这份担忧。报告显示,因野生药用资源具有无法恢复的特点,随着资源的减少甚至消失,我国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将受到严重制约。

一场保护稀有药材品种、阻止竭泽而渔的战役迫在眉睫。

珍稀野生中药材不同程度“告急”

提及冬虫夏草、川贝母、金龟莲等野生中药材的生长状况,在马边县从事中药材采收近的阿克石波连连摇头,“九十年代初上山采药时,漫山遍野的药材要啥有啥,现在……”

告急的不只是马边县。承担《四川中药资源普查市场调研工作报告》撰写的专家组副组长、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副主任蒋尔国在描述省内珍稀药材现状时,更是频繁用到“稀缺”、“锐减”等让人心颤的词汇。

他的团队,在60多个经验丰富的采药人带领下,对省内的红原、松潘、宝兴、石棉、马边等14个中药材原产地进行了20多次摸底调查后发现,四川的冬虫夏草、川贝母、大黄、秦艽、重楼、红景天、金龟莲等几十个珍稀野生中药材品种萎缩严重,“比如重楼,九十年代全省年产量可达300吨,但去年省内不足100吨,全国也就300吨不到;金龟莲七、八年前全省年产量上千吨,去年产量仅为十分之一;对海拔有特殊要求的红景天产量也比上世纪末锐减一半……”

市场流通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有着十余年中药材采购资历的曾斌坦言,因为药材短缺,现在大宗的生意都是依靠省内外药材交叉品种互调来弥补,“即使如此,以前那种上吨位的交易也萎缩了,资格的野生小品种更是难以寻觅。”

没有川药不成方。稀有品种产量锐减,已让中药产业链的中、后端受到波及,甚至“割断”部分产业链。某些在市场上有着刚性需求的药材不得不寻求更多原料渠道。以重楼为主要原材料的云南白药,已开始向尼泊尔、巴基斯坦、越南、老挝等国进口。“去年总共进口了400吨重楼,这也导致了重楼首次出现了进出口逆差。”业内人士指出,今年依靠进口的药材数目和数量有可能还会增加。

产量的下降也让本身就很珍贵的野生中药材更加金贵。“中药材产业信息监测预警平台”显示:重楼在2002年的价格还稳定在3元/公斤左右,如今批发价已是300元/公斤,零售价达到700元/公斤,金龟莲也从过去的每公斤几元钱涨到现在的30元。

“竭泽而渔”是罪魁祸首

越少越贵,越贵越采,越采越少,野生中药材正陷入恶性循环。曾斌认为,长期以来基础科研与生产力转化脱节、重视程度不够、以及只计采收成本不计资源成本的“竭泽而渔”,是让野生中药材陷入危机的主要推手,“总的说来,人为因素首当其冲。”

蒋尔国更是用“痛心疾首”来形容无序采挖的现状。他说,只要是价格高的野生药材,都遭遇着毁灭性的采挖,“不按季节采收、不遵循采大留小、采密留稀、合理轮采的原则,让药材资源因为人为因素加速枯竭,如白及、重楼,种子都没有成熟落地,药材就被连根拔起。”专家组还发现,采药者对野生稀有品种的过度开采,已殃及到了常态品种,“海拔高的地区,药材资源本来非常丰富和平衡,但由于长期过度集中倾向于某几个品种,反而让鱼腥草,金钱草等资源无人问津、白白浪费掉。”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