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精选范文 《教育的力量》阅读收获感悟合集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精选范文 《教育的力量》阅读收获感悟合集

时间:2023-03-17 14:04:42

相关推荐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精选范文 《教育的力量》阅读收获感悟合集

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激发人的潜能,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开拓人的视野,提高人的素质,增强人的竞争力,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教育是人类进步的车轮,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基石,是人民幸福生活的保障。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教育,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教育条件,提高教育质量。以下是《教育的力量》读后感精选范文,和《教育的力量》阅读收获感悟合集,可供朋友们参考。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1

闲暇之余,拜读了肖川的《教育的力量》这本书,读这本书的最大感受像是与老朋友娓娓交谈,那么亲近、真切、理解,因为有了朋友的理解,工作中的辛苦与劳累感觉是那么值得,幸福感与成就感就会萦绕心头,努力学习、追求上进自然也成为我的一种愿望。

他在《想、思考、研究》一文中写道:“遇到问题现在很多的人只会想一想,发表一点意见和个人看法,而不会思考。所以,那些意见和看法,往往经不起推敲,显得肤浅,甚至似是而非。”

作为教师的我,深知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但在教学过程中做法仍是肤浅。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想”,更要发展学生的思考策略和研究探索的意识与能力。教师要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让学生发表意见,更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独立研究与探索的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是高品质的。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也只是“想想”而已,由于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所以不能驾驭课堂,更不能做到游刃有余,从而造成课堂效果不满意。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是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深入思考和潜心研究,才能扎扎实实的上好每一节课,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教师的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专家引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作为教师,如果没有向学之心,即使再高明的专家,恐怕也不能对其起到引领的作用,“我们可以把马牵到河边,却不能按着马的头让它饮水”。自我反思不是胡思乱想,而是有理论支撑的,高度自觉的对自己实践的回顾与审思——这本身就是很好的学习过程,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作为基础,自我反思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至于同伴互助,是一种相互切磋、相互勉励和真诚分享。

作为教师,教育探索并不一定要有研究课题,如果你真是为了提高自己,为了更好地胜任你的工作,为了更好的成长,而不是因为外在功利的诱惑,那么,只要你愿意,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可进行。它不需要高精尖的仪器与设备,它只需要一颗忠诚、明敏的心,只需要我们对那些视而不见、习以为常的事物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对那些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事物用心去发现,只需我们不断咀嚼、反复琢磨、再三玩味。

这本书让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有思想的好老师,运用教师的智慧去启发和引导孩子,让他们永远充满希望和自信。在对待孩子们的时候,我们教师要有超强的责任心与耐心,认真的去做好每一件事情。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让生活充满人性的光辉,让我们的心灵荡漾在博大、深邃、光明、温暖的思想之中。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2

肖川教授说:“良好的教育一定要致力于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言语去表达。良好的教育使得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立于天地之间的大写的人。”

是啊!教育是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丰富认识,而不是统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

作为教师的每一个人都应该知道这个道理,但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做法却仍是肤浅。在讲授《四季》这一课,提到一年的四个季节春、夏、秋、冬时,有个学生问“老师,一年为什么会有四个季节呢?”我不假思索的回答“因为地球的公转啊。”当孩子听到我的答案时,是一脸的迷茫点了点头。看到孩子脸上的表情我不仅反思自己,我的答案对孩子来说是天书,孩子不明白,我应该引导孩子自己去查书,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对!

我们应该把人的解放、自由、超越、完善都带入自己教育的范畴内,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眼镜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让学生永远都充满希望和自信。

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自己去“想”,更要发展学生的思考思维和研究探索的意识与能力。我们要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让学生发表意见,更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独立研究与探索的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是高品质的。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也只是“想想”而已,由于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所以不能驾驭课堂,更不能做到游刃有余,从而造成课堂效果不满意。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是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深入思考和潜心研究,才能扎扎实实的上好每一节课,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3

看完这篇文章时,我的眼睛已被泪水模糊了。在我们身边有多少人能像女教师一样,把自己的青春及生命奉献给教育事业,用自己的青春成就学生。

生命中注定有几次邂逅,改变一个个生命的流程,使一次穿越千万年的偶然,融为这个生命的一部分,永远成为历史,栓柱亦是如此。

于是,这短暂的邂逅,改变了栓柱与小山村的命运,使它永远传承下去。

人在世界上,生死契阔,荣辱衰繁,总要有人作出牺牲,成就别人,也成就自己。其实未必是牺牲,恰如这位女教师,她奉献了自己的青春与梦想,却收获了一个小村庄的未来和希望。付出终会有回报!

这便是教育,为每一个黑暗的角落送出阳光,在每一片贫瘠的土地上播撒爱的希望,让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充盈着爱的、花朵的芬芳!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4

读肖川教授的《教育的力量》好像和肖川教授谈心,一些教育上的疑难杂症随之蒸发、心理豁然开朗。

对待教育,我们必须怀着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和高度负责的情怀,引领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引领学生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作为教师,我们承载着社会、家长对下一代的希望,所以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的,在自己的教育生活中始终保持一种率真的勇气和向善的本性,让学生感受真正的、良好的教育,让我们的学生都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立于天地之间的大写的有用的人才。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5

“做教师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学生都是天才,你才会认真地教每一个人。”

我领悟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当的争取。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去帮助别人,他都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

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6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向学生传递着知识。安利柯的父亲说:“他们立在社会的背后,拿着轻微的报酬,为国民的进步发达劳动着。”他们不求高利的回报,只求自己的学生能够在自己的教导下有所收获,成为国家的栋梁。历年来,教师一直被人们称作最神圣、最富有奉献精神的职业,一直受到人们尊敬。然而在这尊敬的背后,是日日夜夜的操劳。

清晨,当学生还未睁开惺忪的睡眼,老师们就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他们用笑靥掩盖着因睡眠不足而疲惫的面容,慈爱地看着陆陆续续进教室的学生们,热情地打招呼。上课时,老师们辛苦地站着,尽管双腿酸痛,但他们并无怨言,他们在意的只有学生是否认真听课、是否懂得了这堂课的内容,因为没有一个老师是不爱学生的,他们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着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老师会因这堂课的重要性而严肃,会因个别学生的捣乱而愤怒,会因这些情绪让学生们受到惊吓,但是在课下老师就是学生们的朋友,大家一起笑一起闹。夜深了,整个城市都安静下来了,可是老师房间的灯依然亮着,老师们还在批阅大量的作业,整理课件,从未有过清闲。

很多人都认为老师是最轻松的职业,一年有很多假期。殊不知,这个职业承担着巨大的责任,肩负着整个民族的希望,甚至他们的一生都在为国家的下一代付出着。随着学生们年纪的增长,老师的黑眼圈也愈来愈深;随着学生们体格的健壮,老师的双腿也渐渐无力;随着学生们知识的积累,老师的笑容也更加灿烂。曾经年少,不懂得老师背后的艰辛,不懂得老师对学生的殷殷期望,有时甚至厌恨、顶撞老师。如今长大了才明白,那些批评都是铺垫我们脚下的路的砖瓦,批评的背后都是老师满满的爱。

老师是我们智慧的启明灯,我们应当体谅老师的疲惫,对老师心怀敬意和感恩之心,用老师传授的知识为国家做贡献,也只有这样才能报答老师为我们艰苦奉献的恩情。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7

这个事例让我明白,顺应孩子的天性,给孩子希望,用“归零心”去看待孩子,每一个暂时“沉睡”的孩子都会觉醒。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一书中,曾阐述过这样一个观点: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现在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初期,学生们特别渴望和珍惜得到老师的爱,师生之间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我们要走近学生的内心,用我们的赋予给他们的爱能够收获更多的爱,在他们心中播下爱的种子,让他们能够懂的爱,去爱护和关心他人。去展现他们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我们做教师的,就是要善于发现并且首先要引导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美好的萌芽”。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8

苏霍姆林斯基说:“当一个孩子跨进学校的大门成为你的学生时,他无限信任你,你的每一句话对他来说都是神圣的真理。在他看来,你就是指挥、理智和道德的典范……”,这种指挥力、理智力、典范力来自哪里?作为教师,读书,就成为了人生路上不能停歇的脚步,完美着这份神圣真理的存在。那么,给自己一个相对较高的目标,怀一份欣然的态度,充满激情地走在人生的路上,用自信和快乐点燃生活的灯,用信念和坚定铸造人生的剑,用自己的希望去扩展学生的希望,给学生一个人生的高度,也给自己一个全新的人生角度……

从《教育的力量》这本教育专著中,我汲取了精神力量,更感受到了读书带给自己的教育能量,在读书中追求生命的质量,追求一种完满和无憾。如果不读书,我的思想不会呈现灵感,我更不会在积累沉淀后感到思想的充盈。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这种过程很有成就感,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拥挤与世事的纷繁复杂,掩卷而思,怅然所失的那一刻却聆听到了一种特别的声音——知己的倾诉、知音的交流,更是思想的提升。《教育的力量》让我懂得,教育是对人的成全,是面向心灵成长的活动。教育的力量来自对学生细腻而理智的爱;来自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来自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热情鼓励;来自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读一本好书犹如品一杯香茗,翻书细读之间美妙的感觉绕着指尖,停在唇边,好不惬意,《教育的力量》就是这样一本书。合上书,闭着眼,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停留在心中。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9

近来,我潜心研读了肖川先生的教育专著《教育的力量》。伴着阵阵墨香,我陶醉在文字的海洋里。读肖川先生的书,是一种享受。就犹如与老朋友娓娓交谈,那么亲近、真切、理解,因为有了朋友的理解,工作中的辛苦与劳累感觉是那么值得,幸福感与成就感就会萦绕心头,努力学习、追求上进自然也成为我的一种愿望,他那亲切的语言和博爱的热情无不启发着我的思维、拓宽了我的视野。几乎每一篇文章都让人感到一种难以抗拒的吸引力,让我迫不及待地读下去

在新课程日趋深入的今天,肖川博士字里行间渗透的教育教学的思想和理念,犹如醍醐灌顶一般,他说的`高考,是“全面的丰收,导致全面的庸。”说得真是精彩极了,“大考小考的排队分等,使学校成为造就败者的场所,进而导致厌学和恐学,导致内心的畸变和人格的扭曲。”我们不得不思考,教育到底给了我们什么,我们到底该如何教育呢?肖川博士又好的告诉我们“现代社会需要培养的是具有理性精神、具有广博深厚的基础文明的教养、具有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与责任的意识和能力。概括地说,就是有灵魂、有头脑、有专长,能够创造幸福生活和服务社群的人。”他希望我们的教学是一种完美的教学,并且阐述了新课改下的学习方式,在我们学习新课程的同时,完全有必要好好的研读一番,因为“有效的教学能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

在肖川教授的《祝福教师》一文说到:“教师是一种职业,一种古老的职业,一种将与人类共在的职业。随者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很多职业,诸如、、侦探、保安、门卫等等都将消失,但教师这个职业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它将永存。正是她,传承着人类文明的薪火。”这段文字尤为让我感动,是啊,作为教师的我们传承着人类文明的薪火,还承载着太多家长对我们的希望和学生对我们的期望,所以我们更要用百分的努力去面对他们,这样才无悔此生。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走在知识的最,应该懂得尽可能多一点,这样在面对学生时才会做得更好,才会无愧于心。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

这本书让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有思想的好老师,运用教师的智慧去启发和引导孩子,让他们永远充满希望和自信。在对待孩子们的时候,我们教师要有超强的责任心与耐心,认真的去做好每一件事情。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10

读书是一种幸福,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带着一份闲适和虔诚,我再次潜心研读了肖川先生的教育专着——《教育的力量》。

《教育的力量》这本书中,肖川老师有一句话,使我感受颇深,肖川老师提到“教育即解放,教育意味着探索,意味着启蒙,而不是宣传和灌输;是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丰富认识,而不是统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读了这段话后,我有一种被唤醒的感觉。想想在平常的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中,自己的有些做法,我深感做为人师的不称职。为了让班级的纪律安静,以自己的意志强制学生不要乱说话;为了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有些问题曾经让学生无数次机械记忆;在有时的课堂上,为了加快课程进度,强行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十几岁的小学生,正是活泼开朗、思维敏捷,可塑性极强的时候。当学生乱说话的时候,身为老师,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课堂是不是不够吸引学生,老师的人格魅力是不是不够;当学生同样的问题经常出现错误的时候,身为老师,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方法是不是不适合学生;当学生上课回答问题不积极,思维不敏捷的时候,老师应该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虽然教育不是万能的,但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我应该试着引领学生探索新知;与学生平等对话、自由的交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让我们的学生在公开、平等、宽松的教育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11

作者在被访谈中说: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视角,理解不同人生、经历和历史。接受教育但不要让教育僵化成傲慢。教育应当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教育不应该使你的偏见更顽固。如果我们受过教育我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 他们应该多听,少说,对差异满怀激情,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

在塔拉与父亲的裂痕扩大至无法修补时,二十二岁的她召唤十六岁的自己没有回应,十六岁的自己被永远封存在了镜子里。在那一刻之后,她做出的决定都不再是十六岁时会做的决定。它们是由一个改头换面的人,一个全新的自我做出的选择。你可以用很多说法来称呼这个自我:转变,蜕变,虚伪,背叛。而我称之为:教育。

我在学习这个技能至关重要,那就是对不懂的东西耐心阅读。这句话写于塔拉尚未真正接受公共教育时,我相信这一项技能是塔拉飞向未知的勇气,是能够终生学习不断走出偏见的能力,这个能力需要强大的求知欲并始终坚信自己是自己的老师、自己定能教会自己。这一技能同样适用于大学的我们,对不懂的东西始终怀有耐心,一遍又一遍耐心学习,终会柳暗花明。

我无法解释,为何我放弃了高等音乐理论,转而选择地理和比较政治学;为何放弃了视唱,转而选择犹太历史。但当我在目录中看到这些课程,大声读出它们的名称时,我感受到一种永恒,我想尝尝那种永恒的味道。我开始大量阅读休谟、卢梭、史密斯、戈德温、沃斯通克拉夫特和穆勒的作品。我迷失在他们生活过的世界里,迷失在他们试图解决的问题中。西塞罗、休谟、卢梭、穆勒,这些熟悉的名字对塔拉产生了一种可称之为“永恒”的影响,而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所学的专业,我开始真正想要去重新探索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女权主义,真正迫切的想去阅读《政治学》、《社会契约论》、《利维坦》、《君主论》、《女权辩护》等等,这本书让我去思考自己所接受的大学教育,去不断反问自己是否可以向塔拉一样尝到那种永恒的味道。

我不知道是什么引起了这种转变,为什么突然间我可以与过去伟大的思想家们交流,而不再单纯对他们肃然起敬。这座城市中,陈年的白色大理石和黑色沥青在红绿灯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让我看到一种东西,指引我可以欣赏过去,却不再沉默不语。伟大的历史学家卡莱尔、麦考利和特里维廉也可能是错的,但从他们争论的灰烬中,我可以构建一个世界,生活在其中。当我知道了地面根本不是地面,我希望自己能站在上面。我想正如塔拉所言“书并非儿戏,我也并不软弱”,读书不是为了学习该思考什么,而是如何让自己思考,信任自己,不让自己陷入恐惧和崇拜,决定你是谁的最强大因素来自你的内心,只有我们才能解放我们的思想。教育让我们真正学会思考,学会辩证看待事物,而不是不假思索的接受一切。

我所有的奋斗,我多年来的学习,一直为了让自己得到这样一种特权:见证和体验超越父亲所给予我的更多的真理,并用这些真理构建我自己的思想。我开始相信,评价多种思想、多种历史和多种观点的能力是自我创造力的核心。如果现在让步,我失去的将不仅仅是一次争论,我会失去对自己思想的掌控权,这就是要求我付出的代价,我现在明白了这一点,父亲想从我身上驱逐的不是恶魔,而是我自己。从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思想史到当代西方政治思潮,大学里的我在不断认识不同思想、学习评价不同观点。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深切认识到这些课程的价值所在,我开始庆幸自己同时了解阿奎那与孟德斯鸠,就像离开“洞穴”中的人一样我在努力学习审视追问。但是我又第一次想要自己去与这些伟大的思想家交流,而非通过课本或者老师的总结归纳,我想自己去探索中西不同思想家对政府起源的思考,我与塔拉同样相信,评价多种思想、多种历史和多种观点的能力是自我创造力的核心,而我也在努力拥有这一自我创造力。

教授说积极自由是自制,由自我掌控的自我统治。他解释说,拥有积极自由就是控制自己的思想,从非理性的恐惧和信仰中解放出来,从上瘾、迷信和所有其他形式的自我强迫中解脱出来。康德曾说“真正的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自律及自由”。教育会使人自制,如果塔拉读过《论语》,在教授谈到“积极自由”时,她或许会想到“克己复礼”。我想一个人惟有真正阅读过许多书、见识到更大的世界与风景、才能学会自制,而我正在学习自制的路上。

教授告诉塔拉,让这张脸,让这个女人与众不同的不是衣服,而是她眼睛后面的东西,是她咬在齿间的东西——是希望、信仰或信念——让人生不再一成不变。这些话让人不禁联想到书中曾引用到《卖花女》中对伊莉莎的一段描写:“她只是一个穿着漂亮衣服的伦敦人。直到她相信自己。那时,她穿什么衣服已经无关紧要了。”自我重塑、自我蜕变始终无法离开信念,教育使一个人开始真正拥有自己的信念亦或信仰,而正是这些信念让一个人开始有勇气寻求改变、寻求前进。我相信,只有心中满怀希望,才能昂首阔步、大步向前,去邂逅更好的自己,去飞往更高的山。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12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还说:“巧言令色,鲜仁矣。”这就是说,在德育工作中老师必须遵循身教重于言教的原则。人们都追求言语的说服力,但我们一线的教师始终不比那铜牙铁齿的辩客,思想品德教育更应当追求。但一个人的言语究竟有多大的说服力,不仅要看这些话里包含了多少真理,还要看教师自身的行动。言行一致,一言重于九鼎;言行不一,话再动听,我们的小学生也不会记得,真正的充耳不闻,更不用说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言与行相比,更要重于行,古语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以身育人,德育养德。

一、在孩子的教育上缺乏耐心,易怒,不懂得尊重孩子。

二、重“堵“不重“疏”和“引”。命令太多,却不懂得艺术。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耐人寻味———“一天,一个三岁的小孩拿起一把尖锐锋利的剪刀在玩,母亲一看,大吃一惊,生怕孩子一不小心伤着自己,她命令孩子放下剪刀,可是孩子怎么也不肯。于是她急中生智,想起孩子爱吃苹果,便急忙给孩子拿来一个苹果。孩子一见,便放下剪刀,伸手去拿苹果。就这样,母亲用一个苹果“换”回了孩子手中的剪刀。”我很佩服这位母亲的机智,由此也深受启发。比如自己以前硬性要求孩子少看电视,却忽视了给孩子“换”件有意义的事。

三、太看重孩子的考试结果,却忽略了成长过程的美丽。有时候,孩子成绩不理想,就失望、焦灼、发脾气,终止孩子看电视的权利。是非常片面的,也是很不理智的,这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是很不利的。孩子的未来可以在我们的潜移默化中铺就。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必须每天接受大多数同龄孩子所接受的生活信息。比如看动画、玩球、游戏等。对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加以干涉,而要引导有方。

四、进行“听话式”的教育,很少尊重并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孩子,总是刻意追求孩子是否听话,不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建议,这就势必会压制孩子探索的欲望,压制孩子的求异思维,压制孩子的创新意识萌芽,从而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一个人,没有独立意识,没有独立思考,就没有个性,也就意味着缺乏缺乏创造,意味着思维会了无生气。所以应该“解放孩子的大脑和双手,给孩子流出空间让她自己去思考和创造。”

五、拿别人孩子的优点去比较自己孩子身上的不足。恨铁不成钢。这种心理会更多地埋没孩子的优点,无限放大孩子的缺点,这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也是非常不利的。正如书中所说“孩子没有自信,如同一个人的了软骨病,是难以站立起来的”。孩子的一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事情,会遇到无数的困难、挫折乃至失败。因此,没有自信,不相信自己,就很难正确的应付。一个人的成功,既要靠能力,又要靠机遇,无论是发展能力还是抓住机遇都需要自信作为支撑。所以要从多角度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去赏识孩子,帮孩子高高树立起自信的风帆。

作为父母,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并且是孩子终生的老师。家庭教育需要智慧,需要艺术,这是《教育的力量》给我最大的启示。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13

利用闲暇时间,我潜心拜读了肖川教授的著作《教育的力量》。读肖川教授的书,是一种享受,是一场思想的洗礼,让我一次次回味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教育魅力。还记得刚拿到《教育的力量》一书时,出于习惯,对着封面细细打量:黄底黑字透着庄严与素雅,温情、雅致、精道、犀利的文字如一株水墨荷花悠然盛开于心中,韵味无穷……

最喜欢这种随笔形式的书,每篇文章篇幅不大,但说明问题,容易触动读者的神经,引起共鸣。肖川教授的随笔折射着一种睿智,读他的随笔是对心灵的一场洗礼。

《教育的力量》一书从“追问教育、教育的方向、成为有思想的教师”等几方面阐述了作者对教育、教学、营造幸福人生等问题的见解。他那亲切的语言和博爱的热情无不启发着我的思维,拓宽了我的视野。这本书写出了教师的心声、教师的疑惑、教师的无奈和缺憾……它更像一面镜子,读的时候,让人不禁时时对照自己,我是这样做的吗?我做到了吗?……

读了《祝福教师》一文,我为他文中的真情而感动。文章说:“教师是一种职业,一种古老的职业,一种将与人类共在的职业。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很多职业,诸如警察、军人、侦探、保安、门卫等等都将消失,但教师这个职业是永远不会消失的,它将永存。正是她,传承着人类文明的薪火。” 是啊,作为教师的我们传承着人类文明的薪火,还承载着太多家长对我们的希望和学生对我们的期待,所以我们更要用百分百的努力去面对他们。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14

我一直认为,教学过程中,”学“才是主场,所以应该以学生为主,以学习为主,方可教学相长。许多老师喜欢说“教育技巧”,这当然不错的。教育怎么能够不讲技巧呢?但是,所谓“技巧”并不是孤立的。离开了师生之间心心相印的感情交融,任何“技巧”都不过是教师的“小聪明”罢了。人们常说教育是一门艺术,但一些教育者往往把这艺术仅仅理解成一种纯技巧的东西。其实,教育艺术就是心灵的艺术,它对教育者的要求首先不是技艺,而是对每一位学生的由衷地热爱和尊重。所以我说,比教育机智更重要的是应该是教育民主。

在这里,我举一个例子。之前我刚任教时,在进行作文讲解时,总是洋洋洒洒在黑板山列提纲,拼内容,一节课下来感觉写了满满一黑板的字。总觉得教的十分认真,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学生们写起来也十分容易顺畅。但几次下来,就出现了问题,学生的作文大同小异,失去了学生的个性化,毫无特点可言。后来我调整了授课模式,简化提纲,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给他们按着脉络更多地去说、去讲、去交流。很快,在后面地那些作文中,看到了一些个性鲜明,生动活泼地词句、形象。学生对课堂作文也有了更多更浓地兴趣。现在分析这件事,似乎也可以说我有“教育机智”——我的确抓住了某些教育机会,巧妙地把坏事变成了好事。但我得实话实说,这种“机智”决非我事前的设计、策划,我当时只是想的如何”让位于“学生,如何从学生地心灵启迪。

记得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要想完成乡村教育的使命,属于什么计划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过一切的条件是同志们肯不肯把整个的心献给乡村人民和儿童。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这段话,同样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教育机智”。是的,教育需要方法,需要技巧,需要智慧……一句话,教育需要机智,但教育决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事,它首先是一种“心心相印的活动”。教育机智之树必须根植于教育民主的肥沃土地才会枝繁叶茂。唯有我们拥有了心灵对心灵的尊重,我们才会具备明察秋毫的教育敏感、情不自禁的教育本能和化险为夷的教育智慧。于是,教育者所期待的“最佳教育时机”将随处可见,并且常常不期而至。

《教育的力量》读后感15

以前不怎么去刻意读书,最近在中心校的倡导下,连续几本书读下来,领略一位又一位大家的教育思想,感觉十几年教书的困惑不断的迎刃而解。那种又苦又累的心境有了很大的转化,不断的开始体会到做一名教师的幸福感。特别是最近拜读肖川的《教育的力量》这本书,犹如与老朋友娓娓交谈,那么亲近、真切、理解,因为有了朋友的理解,工作中的辛苦与劳累感觉是那么值得,幸福感与成就感就会萦绕心头,努力学习、追求上进自然也成为我的一种愿望。他在《想、思考、研究》一文中写道:“遇到问题现在很多的人只会想一想,发表一点意见和个人看法,而不会思考。所以,那些意见和看法,往往经不起推敲,显得肤浅,甚至似是而非。”

作为教师的我,深知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但在教学过程中做法仍是肤浅。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想”,更要发展学生的思考策略和研究探索的意识与能力。教师要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让学生发表意见,更要培养学生思考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研究与探索的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是高品质的。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也只是“想想”而已,由于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所以不能驾驭课堂,更不能做到游刃有余,从而造成课堂效果不满意。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还是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深入思考和潜心研究,才能扎扎实实的上好每一节课,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

教师的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专家引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作为教师,如果没有向学之心,即使再高明的专家,恐怕也不能对其起到引领的作用,“我们可以把马牵到河边,却不能按着马的头让它饮水”。自我反思不是胡思乱想,而是有理论支撑的,高度自觉的对自己实践的回顾与审思——这本身就是很好的学习过程,如果没有一定的理论作为基础,自我反思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至于同伴互助,是一种相互切磋、相互勉励和真诚分享。

作为教师,教育探索并不一定要有研究课题,如果你真是为了提高自己,为了更好地胜任你的工作,为了更好的成长,而不是因为外在功利的,那么,只要你愿意,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可进行。它不需要高精尖的仪器与设备,它只需要一颗忠诚、明敏的心,只需要我们对那些视而不见、的事物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对那些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事物用心去发现,只需我们不断咀嚼、反复琢磨、再三玩味。

朋友们,这些就是《教育的力量》读后感精选范文的全部内容了,这些精选范文都出自优秀人才之手,一定会对大家的书写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希望这期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小编也希望大家能多关注本站,以便后续更快捷地在站内搜索到需要的内容。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