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战争与和平》经典读后感有感

《战争与和平》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19-05-30 14:04:25

相关推荐

《战争与和平》经典读后感有感

《战争与和平》是一本由(俄)列夫·托尔斯泰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80元,页数:-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一):浅薄人的一点点感悟

读完这本书,里面的人物还是最喜欢安德烈的,说真的,非常希望安德烈和娜塔莎在一起。书中托翁的人物塑造非常饱满,最后的关于一些思想的阐述,感觉对于像我这样的人非常适合放在最开头,这样更有助于理解本书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信息量太大,总觉得是部非常厉害的作品但自己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索性也就不说了,有的书读一遍是读不懂,这就是需要读第二遍甚至更多的那一本吧~自由和规律,定性与非定性,定义与非定义,至今为止人类陷入死循环,却根本毫无进展,托翁写下这本书或许也是对未来人类的突破抱着一种十分期待的情绪吧~不管是历史、天文、物理,为何一直驻足发展?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二):让我感动不已的鸿篇巨著

终于读完了,这么说不是因为累,而是时间线拉的太久,三个月吧,其实原本第一个月打算读完的,但是安德烈公爵死后,就不忍心读下去了,期间看了另外两本书。直到今天才读完。自己的水平不够,也不想长篇大论,刚也写过读书日记了。

十五年的故事,每一个人在战争中所经历的,包括细节,都能深刻的体会到。一本值得再读的书,而且对于作者的一些见解我还没有完全看懂。不过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被吸引了,被感动了,被难过了,被震撼了,被思考了,甚至被一些细节逗乐了。

安德烈公爵真是绝世美男子加完美男人,也许是这个原因,他才去世的。结局一幕真的很温馨,两队夫妻都幸福的在一起了,还有小尼古拉梦到了父亲安德烈。

读过这样杰出的著作后才会对文学有一个更高的见识。好开心,读这本书的日子中的每一个体验。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三):第一卷读完了

《战争与和平》第一卷读完,俄军在奥斯特里茨会战惨败;战败原因之一是皇帝亚历山大直接插手了库图佐夫的指挥(这个貌似有点像蒋先生),战线全面崩溃,而作为主人公之一的安德烈受伤被俘。

莫斯科收到会战失利的消息后,反应很是奇葩。各种传言,包括奥地利人的失信,库图佐夫的无能,皇帝的轻信谗言等等,至于俄军大家都认为其英勇并创造出了很多奇迹。其中包括巴拉格基昂的撤退,奋战一天撤退的秩序井然。

败战后的舆论真是讽刺,“如果没有英雄,我们就造一个这样的人出来。”让四面八方都传来我军在战役中英勇奋战的事迹。或许这能安定恐慌的人心,或许这能带来些许安慰,但这并不能掩盖枪炮声临近的事实。

排除军事政治等因素,上层精英如果是这种鸵鸟态度,岂能不一败再败。这也是1805-1807年之间,法俄之间战线由普鲁士直接推进到快到沙俄边境的问题所在吧。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四):愿醒来如面包

《战争与和平》 托尔斯泰著 草婴译

大概花了一年多的时间 才看完这套书 虽然只有1200多页 但整体的厚重感 似跋山涉水 让你无法一蹴而就 (就是有点错别字让人厌恶)

就是一套沉心一读就会陷进去爱上的书 看似普通的语言 实则完整的逻辑和体系 不晦涩不咬文 与哲学物理学数学诸多学科都相通

每位人物都很立体饱满 让人很难明确说更喜欢哪位角色 都有明显的缺点 也因此让你感觉到 大家都是普通人而已 被时代洪流夹着前进 成长

名著最伟大的地方应该是 用寥寥数语 说出了我们日常想说却说不出的感觉 虽然时空相隔甚久 却仍可以在书中找到似曾相识的场景 仿佛置身那个瞬间 忍不住说 “对对对 我经常这样想”

相较人物的感情纠葛 更喜欢看战争的片段 特别是18战争那部分 感觉以后再看到“战神”这种名头都要理智判断

虽然读完 但远远没能读懂这套书

不过再次阅读 我想 最早也要十年后了吧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五):是的,我不喜欢《战争与和平》,不喜欢娜塔莎

是的,我不喜欢《战争与和平》,不喜欢娜塔莎

此书褒奖之多之宏伟,让我在一而再再而三看不下去的情况下,咬牙坚持看完了,而且还的是很仔细的,也包括自己看完后再看了很多的评论,并且再草稿完这篇书评后我又认真看了一遍。

但是真的,不喜欢此书。主要原因是:太意识形态,太历史性的。艺术的本质应该是抛开意识与历史,寻求人,世界,社会的本质。

首先,意识形态。

人物设置很明显。皮埃尔负责有时间有钱有影响力的贵族的思想政治洗脑。安德烈公爵负责对有理想有才能的战斗力召唤。安德烈公爵爸爸负责感召能发挥余热的人继续发挥余热。彼得等小弟弟负责教育少年。

历史性的

都赞扬娜塔莎,但我觉得其实恰恰相反,她反而是典型的男权下的理想女性形象,没有自我意识,一切行动都跟随着男性走,或者说是那个时期的男性走。不如玛丽亚小姐,虽然逆来顺受让自己不好过,但人家也有反抗的时候,忍隐有担当,而且那么坚强那么有责任心。

是不是之前中国跟苏联很亲密,引进了大量俄罗斯书籍文化,所以好评率这么高,那么请多多看下其他国家的好么。哪怕是《飘》啊,至少“tomorrow is another day”这句能在失意的时候宽慰鼓励自己。

那些高度赞扬此书此作者的大师们,请细细体会下中国的红楼梦好么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