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罗马:一座城市的兴衰史读后感100字

罗马:一座城市的兴衰史读后感100字

时间:2020-10-23 12:04:32

相关推荐

罗马:一座城市的兴衰史读后感100字

《罗马:一座城市的兴衰史》是一本由[英]克里斯托弗·希伯特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页数:51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罗马:一座城市的兴衰史》读后感(一):重读

1

中文版21页:针对罗马市场特别制作的希腊雕像的模板...

英文版:with copies of Greek statues especially made for the Roman market

问题:copies为复制品

改译:针对罗马市场特别制作的希腊雕像的复制品...

《罗马:一座城市的兴衰史》读后感(二):看城市的生命

西方文明里有一句话——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以前我 一直以为,这里是指罗马这个城市的规模宏大,需要时间建成。看了这本书我才发现我的认识有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指的不是罗马的城市规模,而是指它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城市的建设中留下的痕迹。记得在布达拉宫上有个景点导游到让我们摸着墙壁走,说是松赞干布在一千多年前最初建造布达拉宫的时候这个房间就存在,这一摸就穿越千年。而在罗马,你每一步都可能穿越千年。这本书以罗马城的历史来记述罗马的一切,而这一切最终都留在建筑的痕迹了,历史上各个统治者是非功过都刻画在建筑里。这一切,都是时间的沉淀,而罗马城一直活在时间里,幸运地没有被遗弃过。如果你喜欢那些宗教元素,喜欢那些历史文化的沉淀,喜欢看一座城市的的变迁,但是又没有机会去一座历史之城深入体会历史的沧桑变迁,那么看看这本书是不错的选择。

《罗马:一座城市的兴衰史》读后感(三):单调的“重复”但不是乏味的历史

罗马,一个名扬四海的城市。“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名言对大多数国人来说是很熟悉的,似乎我身边的所有人都知道罗马这一个城市的存在,但是它在又不如在大洋彼岸的华盛顿那样被国人所熟悉。在初高中的世界历史的课本中的几段关于罗马的概述就是我了解的关于罗马这座城市的全部了。至于不久以后的现在,我脑海中关于罗马的词语就寥寥无几了。作为一本定位在通俗历史读物的书,对于像我这样对罗马既熟悉又陌生,想更进一步了解它的人群来说,我认为这本书是值得推荐的。

当然,诸如“奥古斯都”“元老院”并不是我脑海之中关于罗马的印象的全部,还有那些在我脑海中不具名的带有人性并且有着精彩故事的一众神明,令人印象深刻的雕塑,壁画等艺术,一些模糊而又特色鲜明的城市风情景观,更重要的是那个占领了上千年,概括纵横三大洲的帝国的名字--“神圣罗马帝国”。

带着这些几近感性的认识,这部翻译过来有四百多页的大开本书籍已经染上了迷人的光晕。虽然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会偶尔感到作者讲得太过单调,单是“保罗”“庇护”“格列高利”之后加上数字的教皇名字就已经让人无法分辨了;建造那些只有名字和形容词的建筑,成为教皇们和皇帝们在罗马当中的事迹的一大部分被提及。我们不免会感到失望,书中的主要人物缺乏矛盾的衬托,同时也失去了叙事的趣味;伟大的战役没有波澜壮阔的描写,也就意味着历史的风没有让交战双方的旗帜在我们的脑海当中飘扬。

但是,那并不减少作为一本历史通俗书的魅力。人们对罗马普遍的印象和平直的文字之间已经足够形成张力。当我读到德意志的查理五世国王麾下的军队洗劫罗马,将种种暴行施加在这座城市之上,我还是不由自主的感到痛心,而这次罗马之劫竟然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有关。宗教改革的背景就是罗马教廷的腐败堕落,而宗教的世俗化改革却打开了潘多拉之盒,让世俗的罪恶的一面宣泄在罗马城中。

这本书已经在平直的叙述中把罗马这座伟大城市的特质体现出来了。不可否认,书中的历史叙事带有流水账的意味,而仿佛得益于这样的叙事腔调,像我这样的人很容易就可以沉浸到书中记叙的历史当中,并且得到一种特别的历史感受,我总是不知不觉地发现,眼前记叙的年代恍惚间就来到了几百以后,而没有意识到明显的年代感,有了一种永恒的感受。罗马的历史如果就应该这样叙说,也许这就是历史角度下,罗马得到“永恒之城”之名的缘由吧。

在罗马统治者的丰功伟绩和暴虐腐败之间,在教皇的崇高升华与龌龊下流之间,在罗马望族的珠光宝气和斗争角力之间,一座座永恒的建筑在罗马人民的劳动中诞生,并且屹立在罗马人民之中,受到次次劫难的罗马人或许也是因为苦难,也因为宗教和艺术的超越性,上帝荣光下的罗马人民依旧葆有自由野蛮的气息,罗马也因此在崇高和卑劣之间永恒轮回。

《罗马:一座城市的兴衰史》读后感(四):一声叹息

从来没有哪座城市,像罗马这样,有如此厚重的历史。从诞生到现代,跨越2000多年,用33万字来讲罗马的历史,是非常不够的。所以绝大部分事件通常是一笔带过,非常简略,有点像流水账。如果不是之前了解一些罗马历史,估计看这本书会比较枯燥,且一头雾水。

按时间总结:

罗马共和国、帝国时代发生的事情,主要是国力的逐渐强盛,领土的扩张,执政者的更迭,以及后期动乱的发生,以及基督教信仰的逐渐上位。

罗马在中世纪发生的事情,主要是教皇、贵族、皇帝之间的权利角逐。大抵是哪个教皇上位,接着怎么死掉,然后哪个教皇继位,又接着怎么死掉。此外便是对罗马衰败、残破、悲惨景象的描绘。偶尔出现一些不同寻常的事,像星星点的火苗,似乎要打破黑暗中的死寂,但很快便熄灭了。

文艺复兴时期,基本是教皇如何支持艺术家比如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等进行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创作,或者出资修建了什么教堂、修复了什么道路、广场等。另外,抵抗马丁·路德发起的宗教改革运动,也成为了历任罗马教皇的工作。

十八世纪,在政治动乱稍稍停歇之后,罗马成为了一座旅游城市,人们纷纷怀着对于厚重历史的崇敬之情来到罗马,为罗马居民带来经济收入的同时,也造成了罗马特有的生存状况。比如罗马人非常慵懒,放荡不羁,城市拥挤、肮脏、吵闹。

十八十九世纪民主革命浪潮以后,欧洲的艺术中心从罗马转移到了巴黎,与此同时,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罗马的历史遗迹。

十九世纪末成为意大利首都之后,罗马开始房地产开发,从而造成了古建筑的极大破坏。同时,伴随楼市繁荣的是人口的快速增长。

二十世纪,经历了墨索里尼政权,经历了德国人的统治,经历了美国人的民主改造,古老的罗马进入现代。

无论罗马的城市面貌发生如何变化,无论政治经历何种动荡,永远不变的是罗马的伟大、荣耀、辉煌、激动人心。经过了2000多年的激荡,罗马有多少次在繁荣中逐渐走入衰落,又有多少次在一片狼藉中走向辉煌,历史从来不是一帆风顺,从来不是顺遂人心,从来就是有破坏、混乱、黑暗,但同时也会有重建、秩序、光明。看过了伟大城市的历史,就像经历了一场血雨腥风的洗礼,只剩一声叹息,内心倏然平静。

按领域总结:

政治:从共和时代、帝制时代的作为政治中心的国家首都,到后来的教皇治理的宗教中心城市,在经过民主革命浪潮之后,成为意大利的首都。

经济:共和时代、帝国初期,经济逐渐发展变好。然后,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经济变坏。在成为宗教中心之后,罗马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旅游业经济支持的城市,大量的朝圣者、旅行者,为罗马居民提供了收入来源。

文化:罗马的文化史,很大程度上是建筑史,雕塑、绘画其次,或者说与建筑融合在一起,然后才是文学创作。在共和时代、帝政早期,主要是各种实用性建筑的建造,比如高架水渠、道路、浴场、剧场、花园等。而当罗马成为宗教中心后,大量的宗教建筑便成为了建筑史的主角,各种教堂、雕塑不断地被建造、破坏、翻新、重建。此外,还有各种的纪念筑,纪念碑、凯旋门等等。而绘画、雕塑,往往是作为与建筑共生的形式存在。

《罗马:一座城市的兴衰史》读后感(五):惊鸿一瞥

谈到罗马,我们必定会想到那个伟大的古典帝国,会想到凯撒、奥勒留等传奇的英雄,仿佛会看到宏伟的大竞技场,也也许会听到那拉丁风格的古代音乐。 罗马就是这样一个存在,从埃涅阿斯的传奇中走来,诞生在黑暗时代,本同一座破败的渔村一样渺小,但却凭借着罗马人务实、勤俭、进取、团结、永不言败的精神一步一步的扩张,再扩张,直到把整个地中海囊括其中,化作了整个古典世界。而伟大帝国的首都——Rome,则像一座灯塔,照耀着整个西方世界,包容,宏伟,辉煌。 可这些光辉岁月只占了罗马城历史的四分之一,罗马帝国在战火和荒淫中崩溃,而罗马则俨然由一座古典都城变成了基督教世界的中心。很大程度上,教会的力量保卫了罗马,使得它在因遭受拜占庭人与哥特人的战争而被破坏后得以在中世纪保持着不被外敌控制的状态,伪罗马的共和表面上维持着,而实际上,教皇能力的参差不齐和罗马贵族为了利益的争斗使得罗马城内一直混乱不堪,时而兴盛到足以与欧陆国家抗衡,时而内乱不止,每个人都在为了一己私利而战,这哪里是以前那个伟大的罗马?古典时代的辉煌建筑和良好的社会秩序被破坏殆尽,如某些旅人所说,这时候的罗马不过是建立在以前那个罗马的遗体上罢了,成也教会,败也教会。 直到后来,文艺复兴的思潮席卷了整个欧洲,而随着罗马对世俗领地控制的削弱,罗马对文物的保护和发扬重视了起来,在几位有为的教皇控制下,米开朗基罗、贝尼尼这些艺术家为罗马的“复兴”添砖加瓦,使得罗马实际上成为了现在的文艺复兴风格的艺术圣地,他们某种程度上破坏了古代的罗马,却又复兴了基督教的罗马。 可是宗教改革、世俗君主的权利扩大等灾难接踵而至,神罗的洗劫、拿破仑的入侵都使得罗马丧失了其在政治上的影响力,而成为了某种程度上的“旅游城市”,罗马人的慵懒和精致从此开始,或许现代意大利也来源于此。 或许罗马人最终丧失了他们在古代足以帮助他们统一世界的凝聚力和坚毅的品质,从而把罗马由政治中心变成了一个古代世界文化的典范、一个罗马文明辉煌的剪影,罗马永远丧失了国际影响力,但这却使得不参与政治斗争的罗马得以被传承和保存,把建筑艺术留给我们这些后辈观赏学习,也何尝不是一种“胜利”呢? 罗马作为大文明的历史是不可复制的,但它却用特殊的传承方式使得罗马成为了“永恒之城”。 纵观本书,单是罗马城两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就难以用区区二十多万字说清楚,为此本书可以说是进行了很大程度上的取舍,跳过了很多“不起眼”的罗马皇帝,在短时间内让我们领略了整个罗马由兴盛至衰败再到永恒的历史,也算是一种成功呢。但令我很不解的是,作者大幅度删减古罗马人物的篇幅,但是对于各个教皇却如流水账一样挨个陈述,最后读者可能谁也没记住,仅仅是一眼略过了整个中世纪和文艺复兴,在叙事节奏上有点问题。不过对于意大利统一的描写和对于文艺复兴时期罗马的人情风貌的叙述很是精巧,倒也提示我们,罗马的历史不只有古代,在帝国灭亡接下来的千年里,罗马也在世界舞台上出现过。 罗马城的故事也许可以分成四个时期:古典时代的政治中心、帝国末期和中世纪的精神中心、中世纪末期的斗争与混乱中心,以及直到现在的文化中心。其影响力无论何时都是举足轻重的,希望有一天我也将踏上这片光辉的土地,一睹罗马的风采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