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汉语音韵讲义的读后感大全

汉语音韵讲义的读后感大全

时间:2021-12-05 12:06:12

相关推荐

汉语音韵讲义的读后感大全

《汉语音韵讲义》是一本由丁聲樹 李榮著作,上海教育出版社版出版的34图书,本书定价:10.00元,页数:-1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汉语音韵讲义》读后感(一):《汉语音韵讲义》前言

教育部和语言研究所曾经合办普通话语音研究班,这是研究班第一期到第三期(一九五六年初到一九五七年)汉语音韵课的讲义。本课的目的是帮助同学通过今音掌握古音系统,做好汉语方言普查工作。所谓古音是指切韵、广韵所代表的语音系统,也就是《方言调查字表》的语音系统。所谓今音是指普通话的标准音,也就是北京音。 第一期开学前,李荣准备了广韵声母表、广韵韵母表、古今声母韵母比较表(有例字,限于行款,不管例外),先跟辅导员讲一遍,讲的内容没有写成文字。这些表每一期都印发给同学。古今韵母比较表北京音地下留有空行,是准备读者填写方音的。讲义所有的文字说明,包括习题在内,全是丁声树先生写的。第一期是一边写一边讲,每一段分别油印。第二期才编好次第。第三期把文字、表格、习题统一编排,同时加上没有例字的古今声母、韵母比较表,共八开油印四十张,折叠成十六开八十面(附录在外)第一期和第二期还印发《方言调查字表》开头的声调表,注明四声清浊。这一部分始终没写单独的文字说明,第三期的讲义就把它删去。这个讲义的文字说明部分言简意赅,二十五年来有好些油印本流传,一直有人建议正式出版。近两年丁先生欠安,无力推敲文字。现在据第三期讲义付印。这期的广韵韵母表行款有错误,现已改正。这期还删去第二期讲义第八·三节中间的一大段,现在恢复这一部分,用小五号字排印,以示区别。其他个别字句略有改动。习题九是总复习,有些题目和上文重复,也不删除。 李荣 一九八一年八月三日 按:今天和杨逢彬老师聊天说起丁声树。他说丁声树是杨伯峻的同学。他到北京他伯父杨伯峻家去,听杨伯峻夫妇对话说:梧梓卧床不起了。又说道杨伯峻的第一本书是《列子集释》,是他的本科作业。当时杨伯峻做《列子集释》,许维遹做《吕氏春秋集释》,二者互相抄示资料。

《汉语音韵讲义》读后感(二):转《语言文字周报》书评,作者史濛辉

我第一次接触《汉语音韵讲义》(以下简称《讲义》)是在复旦大学本科二年级,那时候旁听(这是复旦大学中文系语言学专业本科三年级的必修课)陶寰老师的《汉语方言学》,这本书是当时陶老师推荐的最重要的参考书(没有之一)。

《讲义》由丁声树先生撰文,李荣先生制表,一共34页,原先刊登在《方言》杂志1981年第4期的241页到274页,后重新影印,目前我手上持有的是上海教育出版社10月1版1印的版本。

在我看来,与其说《讲义》是“书”,倒不如说是“手册”更为恰当。进一步说,《讲义》是一本站在现代语音学和音系学立场上,总结归纳中古音(《讲义》中以《广韵》为代表)到今音(指普通话的标准音,即北京音)演变规律的手册(详细参考李荣先生为《讲义》所写“前言”中的论述)。

《讲义》一共由9章正文及1章附录构成。第1到第5章主要讲古今声母的演变,其中第2章论及声调和声母的关系;第6到第9章讲古今韵母的演变;附录中收录《广韵》反切上字,并提供出现频数。以下略述1至9章内容:

第一章

主要用现代语音学术语分析传统“全清”(清不送气塞音、塞擦音;清擦音)、“次清”(清送气塞音、塞擦音)、“全浊”(浊塞音、塞擦音、擦音)、“次浊”(鼻边近音)概念(注意,《讲义》中将“次清”并入“全清”分析)

第二章

讲古声母清浊与今声调的关系,归纳出今普通话的四声是如何由古四声和古声母清浊所决定的。从声调发生学(tonogenesis)的角度说,音节起首辅音的音质(如清浊),会对声调的分化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如Hombert等,1979)

第三章

讲古声母清浊和今声母送气与否的关系,着重分析了我们在讨论“浊音清化”时“平送仄不送”口诀的来源。

第四章

主要分析“洪细”与“尖团”两组概念的区别及联系,虽然“洪细”是指今韵母说的,但是有些古声母在普通话中的分化是跟着今韵母的洪细走的。而所谓的分不分“尖团音”,则是指古声母精组和见晓组在今细音前是否区分,而在“分尖团”的的方言中,不同的方言会有不同的语音实现,因而直接说[ts]就是“尖音”,[tɕ]就是“团音”是有失偏颇的

第五章

声母部分的总结,以表格形式勾勒出古声母在今普通话中的读音

第六章

按照十六摄排列的《广韵》韵母表,十六摄的排列是以韵尾辅音为条件的:果假遇蟹止效流七摄是不带辅音韵尾或带-i、-u韵尾的摄(无入声);咸深两摄为[m]尾(入声为[p]尾);山臻两摄为[n]尾(入声为[t]尾);宕江曾梗通五摄为[ŋ]尾(入声为[k]尾)

第七章

韵母中最为重要的一章,主要从古代声韵母搭配及现代汉语的反映两方面讲古四等的特点,着重分析了三等的情况

第八章

讲“开合”和“四呼”两组概念的区别及联系,着重分析古“开合”是如何演变为今“四呼”的

第九章

韵母部分的总结,以表格形式展示古韵母在今普通话中的读音

总体来说,《讲义》中主要描绘的是中古音到现代汉语普通话声韵调演变的总纲。从个人使用心得来说,《讲义》有以下三大优点

1

它站在现代语言学的基础上,对部分古代音韵学术语进行诠释,并着重分析古今相似概念的交叉与区别(如“开合”和“四呼”),对初学者厘清术语及概念有极大的帮助

2

它对现代汉语方言调查研究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我们可以通过《讲义》,凭借今普通话推得中古音韵地位,然后对照所调查方言的情况,进行方言之间演变的横向对比分析,这对研究中古音到现代汉语方言的演变大有裨益

3

《讲义》每章后都配有相应习题,一共133题,部分习题趣味性实足,如“128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两句诗哪些字是古开口?哪些字是古合口?”本题以鲁迅的名句入题,要求读者指出其中古的开合情况,此种“混搭”不光能加深读者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更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因此,无论从哪方面讲,《讲义》都是初学汉语音韵学、方言学以及汉语语音、音系演变的朋友的不二之选。

参考文献:

Hombert, Jean-Marie, John J. Ohala and William G. Ewan. 1979. Phonetic explana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ones. Language, 55(1), 37-58.

丁声树 李荣 《汉语音韵讲义》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转载请联系《语言文字周报》微信公众号。已获授权。

《汉语音韵讲义》读后感(三):广韵韵母表的说明

(抄原书12页)

(1)广韵韵母表按十六摄(果、假、遇、蟹、止、效、流、咸、深、山、臻、宕、江、曾、梗、通)排列。

果、假、遇、蟹、止、效、流七摄是不带辅音韵尾的摄,只有舒声(平上去),没有入声(对应舒声则叫促声)。

咸、深、山、臻、宕、江、曾、梗、通九摄都是带辅音韵尾的韵,有舒声也有入声。

咸、深两摄舒声收[m],入声收[p]。

山、臻两摄舒声收[n],入声收[t]。

宕、江、曾、梗、通五摄舒声收[ŋ],入声收[k]。

(2)每摄分开合口和一二三四等。

等按韵母分,不按声母分,和韵图稍有出入。

比如在韵图里,凡是三等韵母的庄(照二)组字都列在二等,三等韵母的精组字和以(喻四)母都列在四等,这是按声母分的,现在一律认为三等,以便称述。

(3)“祭、支、脂、宵、盐叶、侵缉、仙薛、真质”这些三等韵的唇音和牙喉音有所谓“重纽”,韵图也认为是三四等的分别,现在也都算作三等。(《方言调查字表》里用圆点隔开。)

幽韵在韵图里列在四等,现在也以三等论。

(4)四声相承的韵,举平声韵目以赅上去。

比如果摄“歌”代表“歌哿箇”三韵。

假摄“麻”代表“麻马祃”三韵。

(祭、泰、夬、废四韵只有去声,没有平上,当然就只用去声韵目。)

有入声的韵列平、入韵目,比如咸摄“覃合”代表“覃感勘”三韵和入声“合”韵。

(5)本表按韵母分。广韵一个韵目之内有几个韵母就分几处。

比如果摄“歌”韵只有开口一等一个韵母,在表中只见一次,“歌”这个韵目只代表一个韵母。

“麻”韵里包含开口二等、开口三等、合口二等,共有三个韵目,“麻”这个韵目就分见三处,代表三个不同的韵母。

(6)这个表中每一个韵目下所注的音也都是现在的北京语音,同一个韵目因韵母不同分见几处的,只在第一次出现的地方注音,以下再见就不注了。

比如蟹摄“皆”韵因开合口不同分见两处,只在开口二等“皆”下注[tɕie],合口二等的“皆”就不注音。

(/appendix/f10.htm)

切韵音系的两呼八等受不同声母影响而产生的变化:

古开口二等韵逢“见系声母”多数变为齐齿呼

江摄各韵开口二等逢“知系声母”变为合口呼

古开口三等逢“知系声母”变为开口呼(“知系声母”在普通话中变为舌尖后音,不能与齐齿呼相拼,“知系声母”不与四等拼合)

古流摄开口三等韵逢“非组声母”多变为合口呼(还有一部分变为开口呼)

古合口一等韵母逢“帮组声母”,只有今音是u韵的变为合口呼(普通话双唇音只与合口呼中的“u”拼合,而不与ua、uan、uei等拼合),其他都变为开口呼

古合口二等韵跟“晓组声母”拼合时,有时变为开口呼

古合口三等韵逢“知系声母”变为合口呼(普通话舌尖后音不与撮口呼拼合)

古合口三等韵逢“非组声母”一部分变为合口呼,另一大部分变为开口呼(普通话唇齿音不与撮口呼拼合,唇齿音只与合口呼中的“u”拼合,而不与ua、uan、uei等拼合)

古合口三等韵逢“精组、知系声母”变为合口呼(普通话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不与撮口呼拼合)

古合口三等韵逢“见组声母”(晓组也有此等情况),有时变合口呼(普通话舌根音不与撮口呼拼合),有时变齐齿呼或撮口呼(舌根音变为舌面音,舌面音可与齐齿呼拼合,也可以与撮口呼拼合)

切韵四声与普通话四声的关系:

平分阴阳(古平声中浊声母字变为今音阳平,清声母字变为今音阴平;切下字定声调,即平声切平声、仄声切仄声,切上字定清浊,分阴阳;反切下字是古平声字,被切字的阴平、阳平决定于反切上字的清浊)

古上声字中,全浊声母字变为今音去声(浊上归去,切上字是全浊声母的今音读去声),非全浊声母的为今音上声(切上字为次浊、全清、次清的读今音上声)

古去声字不分清浊,一律变为今音去声(今音去声包括三部分:一是古全浊上声变化来的,一是古去声变化来,一是古次浊、清入声派过来的)

入派三声(古全浊声母的入声字大部分派入今音阳平,极小部分派入今音阴平、上声、去声;古次浊声母的入声字一般派入今音去声,极小部分派入今音阴平、阳平;古清声母字派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没有明显的规律)

今天四声来源的综合描写:

阴平:古清声(全清、次清)平声字,古清声(全清、次清)入声字

阳平:古浊声(全浊、次浊)平声字,古全浊入声字,古清声(全清、次清)入声字

上声:古清声(全清、次清)上声字,古次浊上声字,古清声(全清、次清)入声字

去声:古去声(全清、次清、次浊、全浊)字,古全浊上声字,古清声(全清、次清)入声字,古次浊入声字

入声字的辨别:

(1)b、d、g(不送气塞音)j、zh、z(不送气塞擦音)六个声母阳平字全是入声字。普通话中凡是声母是不送气的塞音、塞擦音的阳平字都是入声字,因为这部分字古全浊声母入声字派入今音阳平的。

(2)今音音节为fa、fo的字,不论阴阳上去都是古入声字。

(3)d、t、n、l,z、c、s七韵母拼“e”韵母,不论阴阳上去(实际上只有阳平和去声)都是古入声字

(4)zh、ch、sh、r 四声母拼“uo”韵母,不论阴阳上去(实际上没有上声)都是古入声字。

(5)b、p、m ,d、t、n、l 七声母拼“ie”韵,除了“爹”(diē)字是古平声外,不论阴阳上去都是古入声字。

(6)üe 韵除了“嗟”(juē)“瘸”(qué)“靴”(xuē)之外,都是古入声字。

(7)g、k、h、z、s五声母拼“ei”韵母(c不拼ei),不论阴阳上去(实际上没有去声)都是古入声字。

(8)有些字文言白话读音不同,文言读开尾韵,白话读“i”尾韵或“u”尾韵,这些字是入声字。

非入声字辨别:

(1)带鼻音韵尾n、ng的音节,都不是入声。

(2)zi、ci、si音节都不是入声。

(3)er韵(零声母字)不是入声。

(4)uei韵(不包括文白两读中的白读字)不是入声。

《汉语音韵讲义》读后感(四):转郑伟《中华读书报》书评:探音研韵 历久弥新——评《汉语音韵讲义》

《汉语音韵讲义》(以下简称“讲义”)最近由上海教育出版社重印了,这是个好消息。因为《讲义》是汉语音韵、方言研究方面的经典著作,也是一部很受老师和学生欢迎的教材。

《讲义》一书的两位作者:丁声树(1909—1989)、李荣(1920—2002)两位先生,都是对中国语言学的发展贡献卓著的大家。

丁声树先生193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由沈兼士教授推荐,旋即进入“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语言组从事研究工作,先后任助理研究员、编辑员、副研究员,并曾和董同龢、吴宗济、杨时逢一起,跟随当时的语言组主任、留美归国的赵元任(1892—1982)做过多次方言调查,足迹遍布湖南、湖北、云南、四川等地。1949年以后,丁先生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等职。

丁先生学识渊博、涉猎广泛,在训诂学、语法学、词典学、音韵学、方言学等领域均有超凡建树。李方桂先生对丁先生作了如下评价:“他聪明过人,理解能力很强,刻苦钻研现代汉语、语言学等学科的全部知识……他在西方语言学和中国语文学方面是训练最好的人。”(见《李方桂先生口述史》)丁先生早年所撰《释否定词‘弗’‘不’》(1934)、《诗经‘式’字说》(1936)、《诗卷耳芣苢‘采采’说》(1938)、《论诗经中的‘何’‘曷’‘胡’》(1942)、《‘早晚’与‘何当’》(1948)等论文,篇篇精彩、字字珠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1961)、《现代汉语词典》(1961年试印本)也都是在丁先生的主持下编成的。

方言调查与研究方面,丁先生曾领导过河北张家口、昌黎两处的方言调查,其中《昌黎方言志》的初版、新版分别由科学出版社(1960)和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印行。《河南省遂平方言记略》《方言调查词汇手册》(均见于《方言》1989年2期)则在先生逝世后才刊出。音韵研究方面,除了《讲义》(1957)、《古今字音对照手册》(1958)两部专书(其中《讲义》的内容最早在《方言》1981年4期正式刊出),先生还写过《‘碚’字音读答问》(1943)、《说‘匼’字音》(1943)、《谈谈语音构造和语音演变的规律》(1952)等言简意赅、深入浅出的文章。

李荣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末就读于西南联大,后入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语学部攻读研究生,导师是罗常培、唐兰、袁家骅三位教授。先生的毕业论文《切韵音系中的几个问题》(1946年2月通过答辩)后来写成专书《切韵音系》(1952初版,1956年重印)。该书是继瑞典汉学家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1915—1926年法文版)之后又一部对汉语中古音研究具有重大意义的著作。先生在该书的序中说:“作者十分荣幸,本文付印前,承丁梧梓先生赐阅,指正多处。”(笔者按,梧梓是丁声树先生的号)当时丁、李两位都在语言研究所供职,时相过从,切磋学术自然是很方便的事。

李先生在关于丁声树先生的回忆文章里还说:“1961年,丁先生正式调入词典室主持工作;1979年10月9日住院,一直卧病到1989年3月1日逝世。1961年我也临时调到词典室,帮忙修订《现代汉语词典》,到1963年冬天为止。从语法小组到方言组,到词典室,我一直跟着丁先生工作。”(见《方言》1989年2期)《讲义》的撰作,无疑是两位在学术上的又一次亲密合作。

为了促进汉语规范化,包括推广普通话、推行汉语拼音等,全国性的方言调查工作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便成为迫在眉睫的工作之一。因此,1956年起,教育部、语言研究所联合举办了多期普通话语音研究班。丁声树、李荣、周殿福、徐世荣等都是研究班的教员。在方言地区“推普”,需要掌握调查研究方言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比如听辨国际音标、熟悉汉语中古音等。《讲义》便是第一至第三期研究班“汉语音韵”课的讲义。

下面主要从结构、文字、观点三个方面,介绍和评述《讲义》的特色和价值。

1

架构合理、体例完备

该书共包括九章,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壹到伍章,讨论声母问题,第二部分为第陆到玖章,则讨论韵母,最后一部分是“附录”(《广韵》反切上字表)。其中第肆、捌两章专门讲述古今(“古”指中古音,“今”指北京音)汉语的介音,严格来说,这部分内容跟声母、韵母两方面都有关系。相对而言,声调的问题最简单,无需多费笔墨,所以《讲义》第贰章便结合声母的清浊性质,交代了古今声调的基本特点。大致说来,北方方言比南方方言的调类简单,如北京话只有阴、阳、上、去四个调类,广州话则有九个声调,除了平、上、去、入四声各分阴阳,阴入调还需再分上阴入、下阴入(《讲义》4页,以下所标页码皆指该书)。

《讲义》的内容按声、韵两大块来编排,先列出声、韵母总表,提纲挈领、一目了然。总述之后,再分专题。声母部分,分别说明了声母清浊与声调(4—5页)、声母清浊与送气与否(5—7页)的关系。声母分清浊,声调分阴阳,清对阴、浊对阳,相伴相生,密不可分。除了鼻音、流音、半元音(语音学上叫做“响音”),汉语的声母分送气和不送气两类。中古音时期,声母的清浊与送气不送气的关系,可用全清(清不送气声母)、次清(清送气声母)、全浊(浊不送气声母)、次浊(响音声母)四类来描述。第肆章“洪细与尖团”看题目似乎与声母无关,但正如《讲义》所说,“有些古声母在普通话里的分化是跟着今韵母的洪细定的”(6页)。韵母的洪细关系到古今汉语声、韵母的配合,尖团音说的也是类似的问题,比如京剧里的“上口字”就是尖音,像“小”字的声母叫念作s,跟北京音声母x不同。第伍章用表格的形式,清楚地列出了古今声母的读音异同。

语言学是介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一门学科,音韵学也不例外,有大量术语、概念、逻辑关系、操作程序、变化规律等需要熟练掌握,因此在课程讲授的同时,得辅之以大量的课堂、课后练习,才能获得好的效果。《讲义》在内容上除了有着科学的架构,体例上也颇值得赞赏。该书不但以大量的表格清晰地展示了需要学员掌握的知识点,而且针对不同的内容,为该书共设计了133个习题,分布在各章之内。这些习题无疑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并引导学员进一步思考,获得新知。

2

立论持中、文字严谨

作为教材,除了要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和系统,同时也要顾及知识点的权威性和准确性。《讲义》的编者是音韵学研究的大家,有足够的学养,将学界禁得起考验的学术观点、论证思路呈现在学员面前。比如说到作为最重要的古今声调演变规律之一的“浊上归去”时,该书指出:“这是一条很重要的演变规律,官话区的方言几乎全是这样的。只有少数方言,古全浊上声今读‘阳上’调。还有一些分阴阳去的方言,古全浊上声字往往归到‘阳去’里去了”(4页)。“等”的性质是明清以来的音韵学家聚讼纷纭的难题,该书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只陈述确凿无疑的定论,如说到一、四等问题时,指出“在声母方面,一等和四等大致有同样的限制,都是有帮组、无非组;有端组泥组,无知组;有精组(无邪母),无庄组章组和日母。见组声母有见溪群,无群母,有晓匣影,无云以”(12页)。有些表述,看起来似乎略显含糊,如“一等和四等不同处:一等韵多,四等韵少;一等合口帮组、端系、见系声母都可以有,四等合口就只有见系声母,没有帮组和端系声母”(13页),但却道出了实际规律:一、四等韵在数量上的多寡之别,恰恰反映了各类韵的实际特点。

《讲义》一方面擅长讲规律,另一方面也能把例外情形交代得一清二楚。例如第19页论及古今音开合口的对应时说:“今音[n l]两母的开口呼,古代大半是一二等开口。比如‘南耐能来楼狼’是一等开口,‘拿奶冷’是二等开口。但是有一部分是从古代合口来的,如‘雷内嫩侬’是一等合口,‘类泪’是三等合口”。根据北京音,可以掌握古今对应规律,但语音演变会出现例外,19世纪的西方语言学家已经指出了这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北京音的例外,在其他方言则可能是“例内”。比如“雷”在济南、太原、成都、扬州、双峰、南昌、梅县、阳江、广州、厦门、潮州等汉语方言都是读合口的(见《汉语方音字汇》),与古音相合。

作为普通话语音研究班的教材,《讲义》在引述前人的研究方面,并没有过多地涉及可能存在争议的论题,以免枝蔓太多,让人误解。《讲义》提到,按照清代学者陈澧的研究,传统“三十六字母”的“照穿床审禅”按中古音应分作“庄初崇生”(照二)、“章昌船书”(照三)两类(2页),除此以外,全书没有再提到其他学者的名字。论述上的严谨还表现在其他两个方面:第一,该书对学界(包括作者自己)的学术观点的取舍有当,比如就照二声母来说,根据李荣先生对宋跋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所见反切上字的系联,发现“俟、漦”二字不与崇母字系联,稍晚的《广韵》(1008)则情形相反(见《切韵音系》)。也就是说,《切韵》(601)应为“庄初崇生俟”一组,这点得到了音韵学界的普遍赞同,虽然是个细小的问题,但却是关涉中古音系的重要贡献之一。《讲义》可能是出于“俟”类字少或韵书不同版本表现不一的考虑,没有将俟母列入照二声母。第二,为了方便来自不同方言区的学员都能掌握该书的内容,《讲义》只以北京音作为中古音的比较对象,几乎没有引用其他方言的材料。少数地方,如第贰章介绍入声调时引了广州话(4—5页);第肆章论述尖团音时提到,“在北京语音里,以及在大多数官话方言和许多吴语方言里,〔z c s和j q x〕这两套声母,精组和见晓组,在细音前都混而不分了”(7页);第柒章讨论一二三四等时指出“许多西南方言读‘解’如‘改’,读‘鞋’如‘孩’,‘咸’如‘寒’,‘房间’说‘房干’;吴语、粤语每每读‘江’如‘刚’之类”。在适当的地方举北京话以外的语料作为证据,也是《讲义》表述严谨、持论得当的表现。

3

面向应用,影响深远

音韵学一向被认为艰涩难懂,不少学生一开始感兴趣,但入门不易,真正能够完全掌握进而熟练运用就更困难了。《讲义》的编写,不仅是为了通过北京音,学习音韵学的基础知识,而且还要为全国性的方言普查工作培养业务骨干。事实证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的语音研究班,培养了一大批汉语方言研究的专家,同时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方言调查。其成果包括全国各地的方言调查报告、各方言区学习普通话手册、《方言与普通话集刊》(文字改革出版社,1958—1959)等,如《浙江方音集》(1959年油印本)、《闽东、北方言调查资料汇编(内部交流)》(1959)、《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1960年)、《山东方言语音概况》(1960)、《河北方言概况》(1961)、《安徽方言概况》(1962年铅印本)、《福建省汉语方言概况(讨论稿)》(1962—1963)等。

《讲义》作为1949年以后最早的音韵学的入门教材,对方言、音韵学科发展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该书发明的不少术语,大大方便了方言调查人员的记忆和使用,如对声母作“系”“组”“母”的分级命名(2页);提出了“照二”“照三”“喻三”“喻四”等名目,可以从中了解到南朝《切韵》、唐宋韵图两个时代在声母分类上的特点(2页);指出古音开合口、等、摄和今音开齐合撮四呼之间对应关系,将不同时代的音韵学概念的源流作了细述,解决了重要的问题(18—20页)。与《讲义》同时期编写的还有《方言调查字表》(1955年7月第一版),两书互相配合,为调查汉语方言音系所用。要正确使用《字表》,前提是掌握《广韵》的声、韵、调系统,亦即通过对某个方言语音的记录,从中可以得知中古音与现代音的对应、方言音系在古今演变上的特点。总之,若没有《讲义》的内容作为知识准备,方言调查便无从着手,音韵研究则更是缺少重要的阶梯。

《讲义》早在1957年就已编成,距今倏忽已近60年。一个甲子的光阴,丝毫没有让这部“小书”失其应有的光彩,它既“薄”且“厚”,俨然成为经典。上海教育出版社今年重印该书,相信可以引导更多的年轻学子通过这本书,了解到如何学习这门兼具传统和创新的学问,登“方言”之堂,入“音韵”之室。

(全文完)

郑伟,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原载12月14日出版的《中华读书报》第10版。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