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头顶的星空——美学与终极关怀》读后感摘抄

《头顶的星空——美学与终极关怀》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1-09-26 12:07:17

相关推荐

《头顶的星空——美学与终极关怀》读后感摘抄

《头顶的星空——美学与终极关怀》是一本由潘知常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头顶的星空——美学与终极关怀》读后感(一):通篇都是作者对中国艺术的刻薄与偏见

容我骂句脏话:读书人耍起心眼子来真比不读书的人更刻薄三分,作者洋洋洒洒的论述明里暗里指责“中国没有真正的艺术”,可作者所谓的“真正的艺术”就是西方话语构建起来的那一套,中国艺术没有关怀与爱?中国艺术没有信仰、中国艺术没有神性?这是一个美学家能说得出的话?!都已经了,若还不能解开西方某个特定时期思潮对于艺术史的歪曲和遮蔽,培养和建立起真正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那么读再多书也是读到狗身上去了。还有,作者老师请不要一再强调鲁迅说中国艺术是“奴隶生活里寻出美来”,鲁迅《漫与》原文讲的是某些文字工作者为了粉饰太平而一昧生产媚俗文字的行为属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是万劫不复的奴才”,根本不是为了批判中国艺术而说的,请不要如此歪曲他老人家的观点!专著中把中国艺术说得如此鄙俗、空洞,只能说您从没懂过中国艺术,所以没懂过中国艺术里接近神性、接近宇宙的那个部分,也没懂过中国艺术里致力于解放、爱、关怀的那些部分,同时您也(不知出于什么心态和目的)去忽略了西方艺术里那些虚伪矫饰、空洞流俗的部分,您引用那么多理论和经典,就为了论证“中国艺术不行”,中国艺术笑笑说“你谁啊?!”

《头顶的星空——美学与终极关怀》读后感(二):呼唤力量,珍惜力量

原来感性在理性之下,是因为它是相对冲动并与生俱来的本能(近似于“动物性”),而发掘好的理性是人走向自觉的救赎。灵性才是人之根本一念,不仅是区别彼此成为自己的灵魂,也是超越自我的终极追求。 推荐这本书,让人跳出禁锢的启示在任何时候都是必要的。 人类思想史上最气势磅礴的名言之一,刻在康德的墓碑上,出自康德《实践理性批判》:“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们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霍金说:“不管在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头顶的星空,要永葆好奇,永远前进。”[0331]

结束语中讲到:“他们不在控诉黑暗,而是赞美光明——哪怕是人性中一点一滴的光明。”这是一种最向往却不易的状态,我愿意努力去接近。 虽然……我现在不能接受用来唤醒和救赎的东西就叫做“信仰”一词,以及偏重所谓“西方信仰维度构建的美学”。我乐意将它称为现有的解释之一,它并不是答案。期待有更明白的一天。 然而,无疑它离不开“信念”。它是一份让人欣喜的巨大力量,充盈内心,书写人生,丰富世界。在你随时做好准备接住它、在你真诚呼唤它的时候,会得到。[0729]

《头顶的星空——美学与终极关怀》读后感(三):身陷黑暗,更要坚守光明

“因为这个社会的绝望是每一个“个人的绝望”组成的,而并不存在一个抽象的“社会的绝望""

这本书我刚好前两天才读完了,这里算是给我自己做一个读书笔记吧。首先这本书并不像是一些书都没读完匆匆翻了两页纸的读者想象的那样一味的“崇洋媚外”鼓吹西方文化打压贬低国产文学作品,在我看来作者在书里是在客观分析比较中西方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取向,在国内的文学作品里比如《红楼梦》和《金瓶梅》,也一样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花了相当的篇幅来解读一直以来被大众心怀偏见和误读乃至于污名化的《金瓶梅》,一如很多人没读完这本书,很多人也是在道听途说了一些意见和观点,或者书没读完的情况下就武断鲁莽的下结论说这是一本低级趣味的书。看了书中的解读之后我是直接去某宝上买了一套《金瓶梅》来读的。

书中的一些观点我是深以为然的,天朝是个典型的世俗国家,有宗教然而没有所谓宗教精神,宗教历来处于ZF管辖监督之下,更不可能有举国的政教合一的情况出现。西方文学受到基督教影响甚广乃至于如果事先没有对《圣经》这样的宗教典籍深入阅读,那么很多西方的文学名著你是基本无法读懂读透彻的。西方的很多先进的著名哲学理论乃至于和意识形态的形成都与基督教和希腊时期的理性思想的结合分不开,但是国内很多读者是没有这层阅读背景的。没有也就算了,甚至于一提到《圣经》就要污蔑别人有传教倾向也是很无语了,只能说是无知。一如书中提到的“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之分,东西方文化因为有和没有这层宗教信仰,差别巨大。

老实说我一直以来对四大名著,就只青睐《红楼梦》,现在我终于找到了原因。在本书读者对东西方文学著作进行了深入的横向对比之后,差距明显。《水浒传》从原著小说到电视剧,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这是个“爽文”和“爽片”。人性被抹杀得彻底,108将一多半是杀人机器,嗜血恶魔,无理由杀戮却没有后悔之心,算不上是人,都是野兽,视人命如草芥其实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你杀我一个,我杀你全家,路人我看着不爽随手就砍掉脑袋。只论义气没有道德,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磨磨唧唧”的复仇和对复仇本身的反思相比,高下立现。有些人却还是要闭着眼睛护着说这是中西方文化差异,真的只是差异分不出高下?

不得不说关于复仇反思就连隔壁以偶像剧闻名的棒子国做得比我们都好,那部《听见你的声音》不少人都看过,当年的大热门姐弟恋爱情故事,但是里面除了爱情还谈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命题,复仇。女主角母亲被杀害时的那番话感动过很多人,的确,亲人被害确实是很令人痛心的悲剧,但是更大的悲剧是你要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去复仇,当你手中的刀子还没插入仇人的胸膛,黑暗就已经将你的灵魂吞噬殆尽,真的值得吗?

作者在对东西方文学作品进行对比时对于“好的文学”的一大判断标准,在我看来就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仅要写出人的可恨,更要写出人的可怜,人之为人,一个高级动物的有限性,被自己的七情六欲所困进而无法自拔陷入悲惨境地的可怜,将人物呈现得更加饱满生动,因此作者极力拔高做到了这点的《金瓶梅》,好的文学作品呈现世界的苦难与黑暗的同时并不会让你对这个世界产生厌弃,让人可以看得到人性之光,这一点在《水浒传》和《三国演义》里面,可以说做得相当糟糕了。

书中提到的另一件事情也很有意思,我们自从科举制度兴起以来一直极力推崇孔老夫子的儒学思想,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直以来都是“家天下"的集体主义,民族主义和gc 主义盛行,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这其间从来只有人,人们,但是没有个人,也因此我们的古代文学作品里是很难看到“个人”和“私人”的,这也是作者将李后主和王国维拿出来讨论并且推崇备至的原因,没有满嘴的仁义道德八股文,只是非常坦诚的表露私人情感,也最能引起共鸣。最重要的是人本身,而不是那些空谈的伦理道德。

与西方的人本主义不同,我们的个人主义是被一直挤压,也因此葛宇路的“行为艺术”受处分就成了一件意味很深的事情。也正是因此,古代中国的文学作品往往受制于漫长的封建王朝统治,强大的意识形态影响,文人墨客为闻达于诸侯,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所作的文章诗词必然要适应于统治者的需要,可发挥的空间其实相当狭窄。我是认为一定程度上我们需要老实承认,一直以来我们是把自己的东西捧得太高了。

对于鲁迅的评判,确实要承认他确实是个伟人,但是绝对不能说他是个完人无可挑剔。受制于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我们个人自身的学识以及人生经验等各方面影响,人不可避免的会收到这些东西的限制,站得不够高看得不够远。对于这些伟人们鞭长莫及的地方作者并没有强求,但是这不等于他不能指出他的鞭长莫及之处,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当然这会让那些鲁迅爱好者和崇拜者们不开心了。

以暴易暴会让自己被暴力吞噬,以毒攻毒则让自身成为剧毒。以黑暗的方式来对抗黑暗并不能让我们消灭黑暗,长夜永存,我们能做的就是无论黑暗如何漫长如何的伸手不见五指,也要坚持把灯一直点着,唯有光明能照亮黑暗。

想一想最近上映的电影《二十二》的拍摄花絮,老人家拿着一桶栀子花发给剧组的工作人员,黑暗和丑恶无法被驱散,但是我们有最美好的香气让我们浸润在美好的幸福里,这比任何事情都重要的不是吗,好好活着,好好爱。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