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中国悬疑小说精选》读后感精选

《中国悬疑小说精选》读后感精选

时间:2024-05-20 23:56:54

相关推荐

《中国悬疑小说精选》读后感精选

《中国悬疑小说精选》是一本由华斯比 选编 / 拟南芥 / 香无 / 何慕 / 赤膊书生 / 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30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悬疑小说精选》读后感(一):读的第一本书/华斯比主编悬疑年选系列补完/推荐《LOOP》

《一簇朝颜花》7/10

剧本杀式的结构,真相好猜。故事虽然可以说有点烂大街了,但是这种历史背景下小人物的悲惨命运总是能戳中我。最后女主那病态的一推有点连城老师的味道了。

《冥王星杀人事件》7/10

一个还不错的点子。感觉作者只是以最低的限度把点子清楚明白地写出来了,而没有追求一个完成度更高的作品。(感觉就像是在看大纲)(不过由于一开始就介绍了潮汐锁定的知识,读者比较容易猜到手法,所以这个点子好像也很难撑起更长的篇幅。但要是不交代这个知识,又会被读者吐槽不公平)

《胆小鬼的灵感》8/10

这篇还挺喜欢的,不管是神叨的语言、猎奇的桥段还是反转的模式,都有浓浓的乱步味

《缄默之碁》3/10

前三节的观感能有8分,但解密部分崩得太厉害。吐槽见不行了,实在忍不住了,时晨老师《缄默之碁》那一篇实在是太迷惑了!

《孤独的孩子》7.5/10

氛围不错,代入故事很快。剪刀侠设定略尬,可能是这篇是从单行本中抽出来的缘故。xg比较初级,回过头看确实有几处提示,看的时候觉得有点怪但并没有多想。动机归结于jsb的写法是不是有点偷懒了。(没有说这样不好的意思,只是有点疲劳麻木,期待更有新意的写法)

《卧底能有几条命》8/10

没啥推理,所以感觉算不上“幽默推理”,但好闹腾好好玩!很适合影视化!我王多鱼投了!

《LOOP》8.5/10

全书最佳!倒叙结构增强了悬念,大标题暗藏玄机,小标题的设计也很有趣味和美感。文笔极佳,尤其是打牌那一节,连我这样不会玩的人也能看得津津有味

《中国悬疑小说精选》读后感(二):一些笔记(完全泄底)

我以为的第三届华推已经是国产推理作品趋于同质化的极限了呢,看完这本书之后发现并不是。于是绝望感又深了一点。

我还以为会看到很多奇妙深刻的悬疑小说呢,这不几乎全是推理小说吗,充其量有几篇没诡计。

————————

一朝簇颜花·拟南芥

没有诡计。

够了。我不是很想再去评价这种蹩脚的叙事和笔力不足带来的故事了,没意思。

第一点,既然写抒情就不要这么短,所有人物的情绪都只是浮于表面,看着可笑。以及抒情请更朝纯文学靠拢点,往悬疑上靠就会出现本作这种廉价的塑料感。第二点,这种上帝视角这里讲一点那里讲一点,说真的,是那种最低级的悬疑小说写手才在用的吧?为什么这么多推理选手热衷于这种写法?而且悬念呢?这不是悬疑小说选吗?悬念在哪里?就用惠美和渡边双线叙事不好吗,渡边的视角中才是真正什么都不知道的吧,用他做旁观者主视角看整个故事不会更好吗?

——————————

谋杀自己·香无

用一堆老梗讲了一个刚好及格的故事,无聊。

——————————

寒蝉鸣泣·何慕

古风历史民国一类的我直接跳过了。

——————————

冥王星杀人事件·赤膊书生

诡计:一个人站在快两万千米外的冥卫一朝冥王星上的被害人开枪。

作为科幻作品作者做到了接地气,作为设定系推理作者也做到了自圆其说,作为短篇小说也做到了短小精悍。唯一的不足可能就是没把真相讲得更具崩坏感或八嘎感吧,不过字里行间那种淡淡的幽默感也不错了。

——————————

胆小鬼的灵感·燕返

跟江离那篇《风暴蝴蝶》没区别。请我国推理选手别再用这种自说自话式的文体写作了,观感相当糟糕。“ 一是读者就没什么动脑的可能,看就完事了。二是这个故事本身是真的无聊。 ”

——————————

缄默之碁·时晨

时晨的作品在每看一篇就让人对他的作品更加失望这一点上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评价在这里:/review/9367978/

我希望所谓圈内人给这类垃圾作品写评价时能有点脑子有点良心,为了人情损失大众对你们的公信力是傻逼才会干的事情。

——————————

孤独的孩子·河狸

叙诡:凶手是成年人但只有小孩智商。

剧情突出一个弱智,这种叙诡还能拿出来写我也是不知道说什么。会有人看不出来吗?

——————————

套层空间·方洋

火遍QQ空间的《梦游症调查报告》中的一篇。看看就得了,没什么意思。

——————————

卧底能有几条命·亮亮

是这样的:在我个人看来王稼骏的《她的秘密》《明暗线》这才叫做幽默推理,而且我很怀疑本书主编没有看过这两本书。这篇作品只能叫做故作幽默的傻逼段子小说。明明是两杆大烟枪大世界无人区那种黑色类型的作品非得加些弱智笑点进来破坏紧张的节奏,图个什么?

——————————

LOOP·王稼骏

及格,直接把章节倒过来看效果更好。

——————————

天峨人事件·鸡丁

非常平庸的及格作品,且这么复杂的作案手法反而没有示意图,服了。

——————————

冬之喜剧·陆秋槎

本书最佳。很强,终于看到了又一篇及格线以上的作品。所以是系列作是吗,跟《前奏曲》一样是解读作中作,感觉这样也不错。

个人而言比前两篇华推作品都有进步,在叙述上都变得更直接了,但这次总觉得怎么说呢,缺少一种“美”。就那种恬淡的悲伤的美,由于一切过于直接了导致失去了那种隐含不点明的趣味在里面。

我挺喜欢这个作者的作品的,但感觉上去还是觉得太浅,希望他能写得更深更刻骨一点。

——————————

枯苇余春·梁清散

古风历史民国一类的我直接跳过了。

《中国悬疑小说精选》读后感(三):新一年的百花齐放

可以说很久没有如此认真的阅读国产的短篇小说了。这次借华兄赠书为契机,认认真真的阅读了一下被一直妖魔化的国产作品。不得不说,这本《中国悬疑精选》的质量(我说的是内容,书本身的质量不好,没翻多久就不行了,差评)要比去年那本好的多。虽说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很明显的能够看出,国产小说的质量近几年经达到了一个少有的高度。不仅仅是推理小说,其他类型的作品也在逐渐进行创新与完善。甚至在突破原有创作模式的束缚,向新的方向发展。这次的阅读很愉快,也见识了不少。感谢华少给了我这样一个契机。下面,我将自己在微博(ID:辻田秋川)上的一些个人想法,纷纷整理于此,或许能助一些朋友进行参考。

拟南芥兄的《一簇朝颜花》⭐⭐⭐★☆(三星半)~致敬(连城三纪彦)的很有味道。节奏掌控的也很一致,但这样的节奏有些平缓,破坏了一丝美感。也缺少连城三纪彦那种细腻。不过这样的致敬已经非常好了。故事十分悲美,如同一篇抒情的散文诗一般。没有过分渲染诡计,反让诡计成为一种点缀(褒义,无丝毫贬义),一种冲击力,让故事更加生动。以上。

香无老师的《谋杀自己》⭐⭐⭐⭐☆~只看作品的名字,还以为是向朱利安·西蒙斯致敬的作品。不说玩笑,《谋杀自己》的文笔还有布局都非常的成功。而且代入感也很强,没有违和感。其实小说中的很多元素,在以往的推理或是侦探小说中都曾出现过,但香无老师新瓶装旧酒,让这些旧有元素重有了活力。美中不足的是,情节发展的过快。导致一些线索出现的较为唐突。而且让两个超人碰在了一起,导致小说缺乏了一丝紧张感。个人建议,将小说扩充为中篇。在情节的推动上略加修改(说白了,就是没看够),这样这篇小说会更加精彩。以上。

赤膊书生老师的《冥王星密室杀人事件》⭐⭐ ⭐ ★ ☆~很难评价这篇作品。并非无趣,就诡计而言,这样大胆的想法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很出人意料(反正我是没有猜到如何杀死的老阎)。或许是科幻推理看的不多的缘故所导致的吧。个人觉得这篇作品的故事有些硬。看样子,我需要抽时间恶补一下科幻类的作品了。要不然有些地方真的很难看进去。以上。

燕返兄的《胆小鬼的灵感》⭐ ⭐ ⭐ ★ ☆~小说的风格很像乱步,只不过缺少乱步的猎奇效果。前重后轻。如果能将有关「千金被分尸」的内容加以扩充,或许会更加吸引读者对后续发展的兴趣。整体感还算不错。以上。

何慕兄的《寒蝉鸣泣》⭐⭐⭐★☆~之前曾阅读过何慕兄的《三国谍影·暗战定军山》。大致了解了这个系列的庞大格局,也曾写过专门的书评进行介绍。所以在这里就不多说什么了。故事依旧很精彩,悬疑的氛围也拿捏的很好。坑的挖也不错。但对人物的刻画还是欠缺一些火候,虽说看上去都很厉害,但仔细品味,还是略过单薄。以上。

鸡丁兄的《天蛾人事件》(没打错,就是这个天蛾)⭐⭐⭐⭐ ☆~鸡丁兄的作品时常能给不少推理小说爱好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或许他的作品不会像岛田老师他们那样过于华丽,但其字里行间一直散发着一种奇妙的机灵劲(比如说为朋友的书打广告或者……)我对和怪谈鬼怪相关的小说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天蛾人事件》从开篇就勾住了读者胃口(就当我鸡蛋里面挑骨头,悬疑的气氛没有把控得当,这种劲头很快就消失了)故事整体的结构也布置的恰到好处。尤其是对诡计处理和解释(那个角度问题用的真的很巧妙),更凸显了老司机应有的水准。推荐~以上。

时晨兄的《缄默之碁》⭐⭐⭐⭐☆~一篇很注重细节的作品。每一段看似平淡无奇的文字都暗藏玄机,可能稍不留意,解决问题的关键就会被遗漏。故事发生在《镜狱岛事件》之后的作品。或许是因为之前的大案具有可卡因的成分吧。陈爝在这次的故事中,聪明的近乎于妖(无贬义)。一局围棋的功夫,便立刻单刀直入,直奔主题。将所有不起眼的细节串联在一起。虽说有些突然,但却很具吸引力(什么?!这就开始了?咋回事?)因为都是细节问题,害得我把这篇作品读了两遍。果真是细节论成败啊。十分有趣,推荐~以上。

河狸兄的《孤独的孩子》⭐⭐⭐⭐☆~记得我在以前的微博(弃之竹)里发过一篇有关《剪刀中的幽灵》的书评。里面曾对河狸兄的故事设计赞叹不已。而且私以为《孤独的孩子》是《剪刀中的幽灵》里最好看的一篇。小说并不复杂,悬疑性和故事性结合的饶有趣味。立意也较为独特,当做消遣读物再合适不过了。以上。

亮亮兄的《卧底能有几条命》⭐ ⭐ ⭐ ☆ ☆~推理的元素很淡,故事还算不错。有些无厘头,有些黑色幽默。反正就是一本正经的在搞笑,整体来看有点像网络剧的剧本(或许影视化会好一些?)……以上。

王稼骏老师的《LOOP》⭐ ⭐ ⭐ ★ ☆ ~故事较暗,设计的很有意思,夹杂了不少元素在里面。有一种很微妙的感觉在里面,但这种感觉让我很难去描述(回头容我好好思考一下)。结尾是一大亮点,有点小震惊。如果能再多扩充一下内容就好了。以上。

姐姐的《冬之喜剧》⭐ ⭐ ⭐ ⭐ ☆~诡计设计的相当不错。本以为故事在林秋帆被杀事件后就会落下帷幕,没想到答案之后还有答案。作中作还有日语问题加入的很有技术含量。误导手法运用的也恰到好处。不令人生厌,结局处理的也不错。推荐,以上。

梁清散老师的《枯苇余春》⭐ ⭐ ⭐ ⭐ ☆~一篇非常完整的故事,和历史有关,但并非是真的历史。也没有破坏原有历史的真实感,让作品在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中收放自如。与推理元素相结合,没有出乱子,搭配的很是不错。个人对这种历史推理很是喜欢。但是之前看的都是欧美或者日本的中长篇作品。很少看过短篇,更不要说是国产作品了。其实中国从来都不缺乏相关的素材或是这类作者,但是肯用心写的,能把旧元素再度发挥好的作者不多。很喜欢这篇作品,推荐!以上。

《中国悬疑小说精选》读后感(四):娱乐时代的悬疑推理小说——《中国悬疑小说精选》序

,笔者第一次成为长江文艺出版社悬疑年选的选编者。那一次,笔者给年选写了一篇题为《中国悬疑之殇》的后记,以感叹刊发中短篇悬疑推理小说的实体平台的凋零。

如今,已经过去两年,所幸还有《故事月末》《最推理》(笔者在撰写这篇序文时听闻杂志已停刊,深感惋惜)《岁月·推理》《推理世界》等几家悬疑推理专门志,在编者们的苦心经营下存活了下来,虽然艰难,但聊胜于无。

与传统悬疑推理小说出版市场的不景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年来随着国内影视行业的迅速发展,悬疑推理小说的影视改编也越来越多,许多影视公司都开始涉足悬疑推理类型的网络剧和大电影的开发。

例如,周浩晖的“死亡通知单”系列、雷米的“心理罪”系列和秦明的“法医秦明”系列都相继被改编成网络剧,相关院线电影也都在积极筹备、拍摄中。而且,周浩晖还策划和雷米、秦明共同编剧一部名为《猎凶者联盟》的悬疑电影,让国内三大知名悬疑IP强强联合,使罗飞、方木、秦明三大名侦探同台……

反过来,悬疑推理类型在影视圈的持续升温,正促使传统出版商逐步开始囤积一批具有影视改编潜力的悬疑推理小说(长篇居多),并在出版实体图书的同时,为作者进行影视版权的代理。

所以,越来越多的悬疑推理作家选择创作易于影视化的作品,直接寻求图书单行本的出版机会,有时甚至在出版前就已经卖掉了影视版权。另外,不少作者也开始投身影视行业,转而进行悬疑推理剧本的创作。

悬疑推理杂志的没落和悬疑推理图书出版的回暖,似乎从某个层面证明了多年前国内一些评论家提出的“中国悬疑推理小说要想发展,必须向欧美和日本那样,从杂志时代过渡到图书时代”的论断。我们现在还无法判断这个论断的真伪,但当下所发生的一切,正一点点成为这个论断的佐证。

在当下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我们的作者都在创作怎样的悬疑推理小说,哪些悬疑推理小说可能成为这个娱乐时代更受大众欢迎的作品呢?我们不妨从出版和发表的诸多作品中管窥一二。

人们将阅读小说作为一种娱乐方式,总习惯沿着两条不同的路径奔驰:一种是,完全放空自己的思绪,跟着人物一起,不假思索地进入作者娓娓道来的故事之中;另一种,时刻警惕着作者设下的圈套和陷阱,集中精神和作者斗智,并由衷期待着脑力激荡的来临。

悬疑推理小说就是后一种的代表。而每个时代,都有脑洞大开的作家和作品,让我们沉浸在他们惊人的想象力之中,并怀疑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

“70后”“80后”读者至今忘不了上天入地、爱管闲事儿的冒险家卫斯理,倪匡先生的“卫斯理系列”更称得上华语“脑洞小说”的代表;“80后”“90后”依然对“那多手记系列”中由一篇篇真实的新闻而引发的亦真亦幻的故事津津乐道;而如今,在这个“读长篇太累”的微阅读时代里,“90后”“00后”渐渐习惯在各种零星的空余时间里,用手机浏览一些言之有物的“微型”小说,而方洋的《梦游症调查报告》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作品。

《套层空间》选自《梦游症调查报告》第一季,篇幅只有5000多字。同“卫斯理系列”和“那多手记系列”一样,方洋也以第一人称“我”来讲述“梦游症”的故事,给读者极强的代入感。但不同于前两者的是,由于短篇小说的篇幅所限,作者在故事的叙述上并未设置太多曲折的情节,而是尽量将“我”与“梦游症患者”就“世界的其他可能”的针锋相对的讨论极致地呈现给读者,让读者直接掉入到“病人们”的“脑洞”之中,一边无法自拔,一边大呼过瘾!据悉该系列已经被改编成漫画,并已卖掉影视改编权。

《胆小鬼的灵感》选自燕返发表于豆瓣阅读的推理小说集《推理小说家的绝境》,这也是一篇5000字左右的短小精悍的作品。故事以第二人称的口吻,讲述了一位“胆小如鼠”的旧书店老板关于“书”的脑洞大开的“推理”,颇具日本推理小说之父江户川乱步之风骨。

国内不少科幻作家都喜欢看推理小说,也喜欢将悬疑推理元素加入到科幻小说之中,赤膊书生便是其中一位,他的科幻推理《冥王星密室杀人事件》发表于国内专门发布超短篇科幻小说的平台“小科幻APP”。小说将发生密室杀人案的舞台从地球搬到了位于太阳系边缘的冥王星,被诬陷成凶手的主人公,用自己的天文学知识“异想天开”般地破解了密室诡计,为自己洗刷了冤屈。

本格推理一直是追求脑力激荡和游戏乐趣的推理小说类型,虽然常因小说故事性差而被大众读者所诟病,但一直以来都有相对固定的读者群体,一些推理作家也坚守在自己的本格推理阵地。

综合来看,属于不可能犯罪范畴的“密室推理”和以逻辑推演为卖点的“逻辑流”推理一直很受本格推理迷的青睐,而立志成为中国的“密室推理之王”的鸡丁和视埃勒里·奎因为偶像的“逻辑流”推理作家时晨则是二者的代表。

现任本格推理动态漫画《吃谜少女》编剧的鸡丁,自创作之初就热衷于密室推理,《天蛾人事件》是他的代表作“夏时系列”的暂时完结篇,小说将有关“天蛾人”的都市传说和密室杀人结合起来,兼顾故事性和推理性。

时晨近年来开始创作他的本格推理代表作“数学家陈爝系列”,目前已经出版《黑曜馆事件》和《镜狱岛事件》两部长篇,并卖出影视改编权。《缄默之碁》是该系列的第二个短篇(第一个短篇《濒死的女人》详见《中国悬疑小说精选》),据说灵感来自于人工智能AlphaGo对战韩国棋手李世乭的新闻。数学家陈爝是时晨笔下著名的“天才型”侦探,十分擅长从一些不起眼的线索入手,通过严密的逻辑推演,推出案件的真相。这一天赋在《缄默之碁》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由于本格推理诡计一般较复杂,在现实中的可行性又比较低,所以影视化的难度比较大,这也是为何相关改编作品较少的主因。再者,国内真正懂悬疑推理的编剧实在凤毛麟角,外行改编起来往往力不从心,随意改动会破坏原著完整的逻辑链,最后只能被观众吐槽影视剧漏洞百出了。

由于篇幅所限,许多中短篇悬疑推理小说都把重点放在了讲故事上,往往忽略了对人物内心世界的营造和人物情感的表达。但也有作者把情感表达放在小说的第一位,加重了小说的文艺色彩。

日本已故推理大师连城三纪彦以《一朵桔梗花》为代表的一批推理小说风格都较为突出文艺性,常被人称作“抒情推理”小说。拟南芥的《一簇朝颜花》就是一篇从题目到内容都向连城先生致敬的作品。小说以二战后的日本为背景,讲述了美国大兵被杀一案背后隐藏的一段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故事案情并不复杂,但作者文笔极佳,让人深切感受到了抒情推理的至伤至美。

视日本畅销天王东野圭吾为男神的新锐悬疑女作家香无,则创作了多篇爱情悬疑小说,《谋杀自己》(原名《眸色》)便是其中之一。香无最著名的爱情悬疑小说《往生刑》曾入选《中国悬疑小说精选》,当时的主编舒飞廉就评价它“有着东野圭吾《白夜行》一样的质地”。如今,《往生刑》已被改编为同名爱情悬疑电影,并纳入优酷和万合天宜联合出品的“骇故事”系列网络大电影之中。

将爱情、青春等元素加入悬疑推理小说之中,或许可以吸引更多年轻的读者,抑或让那些不再年轻的人重温旧梦、怀念过往。而这些,往往也会成为小说影视化的卖点。

不论小说还是电影,故事始终是王道,但也是最难做好的地方。当你没有一个特别出彩的故事时,如何利用高超的叙事技巧把它讲好,就要看创作者的本事了。

近来涌现出一些靠叙事结构取胜的电影,如《心迷宫》《火锅英雄》《追凶者也》,都是将一个故事打散,通过多视角叙事,拼合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其实,多视角转换叙事并非新鲜事物,导演宁浩曾玩得极溜。

而在国内悬疑推理作家中,亮亮算得上最为擅长多视角转换叙事的作家之一。选自其《季警官的无厘头推理事件簿3》的《卧底能有几条命》依然是此类风格,将一个卧底破获军火交易的案子,通过小偷、枪贩、警察和杀手的不同视角娓娓道来。

王稼骏的《LOOP》也是一篇玩转叙事结构的作品,但作者的着力点不在视角,而在故事的时间线,且小说题目也暗藏着玄机。

除了在叙事视角、时间线上做文章之外,不少作者还偷师日系推理,玩起了叙述性诡计。选自河狸“都市轻喜剧风格”短篇推理小说集《剪刀中的幽灵》的《孤独的孩子》就是一例。

所谓“叙述性诡计”,即作者利用小说结构或文字技巧,把某些事实刻意对读者隐瞒或误导,直到最后才揭露出真相,让读者感受难以形容的惊愕感。

叙述性诡计多见于小说文本,但也正越来越多地被电影所吸纳。电影同样可以用镜头语言,来混淆观众对影片中时间空间的认知,以达到震撼观众的目的。比如,宁浩的电影《心花路放》就在时间线上采用了叙事性诡计。

当读者和观众看惯了平铺直叙的乏味故事,或许换一种讲故事的方式能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在中国大陆悬疑推理小说越来越猎奇化、变态化和重口味化的今天,一些作家则反其道而行之,在小说中加入越来越多的幽默搞笑元素,来调节紧张刺激的故事情节。

河狸的《剪刀中的幽灵》虽然算不上完全的幽默推理小说,但也很自然地带有一定的轻喜剧元素,使得故事更具趣味性和娱乐性。

在大陆推理圈,致力于幽默推理小说创作的作家主要有两位:一位是亮亮,代表作《季警官的无厘头推理事件簿》和《把自己推理成凶手的名侦探》;另一位是陆烨华(昵称:陆小包,撸撸姐),代表作《撸撸姐的超本格事件簿》和《超能力侦探事务所》。此外,时晨也创作过一部幽默推理小说,名叫《斜眼少年》。这三人被笔者戏称为“中国幽默推理三巨头”。

以笔者的观察,目前国内幽默推理小说制造笑点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从叙述层面制造笑点,即加入喜剧元素(幽默搞笑的人设和剧情),如《季警官的无厘头推理事件簿》《把自己推理成凶手的名侦探》《超能力侦探事务所》;另一种是在诡计层面制造笑点,即运用反推理等手法,以伪解答来取悦读者,如《撸撸姐的超本格事件簿》《斜眼少年》。

初,由陈思诚导演、王宝强主演的喜剧电影《唐人街·探案》最终票房突破了8亿元大关。看到这样一部“幽默+推理”模式的院线电影大卖,作为“季警官系列”图书最初的策划人,笔者感到很欣慰。因为这印证了笔者当初的判断是正确的——“幽默推理”极有可能会成为大陆原创推理最好的一种出路。

但鉴于幽默推理自身特有的类型属性,使得它在发展中暴露了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如何平衡幽默推理中“幽默”和“推理”这两种元素,以及二者怎样才能彼此兼容?

喜剧元素是用来搞笑的,增强了小说的娱乐性,但悬疑推理本身往往涉及到死亡与恐惧,是严肃的,甚至是可怕的,二者简直可说水火不容。一个不小心,就会由于人物故意卖蠢胡闹使得小说最终变成一出闹剧,惹人生厌。

另一方面,作者在诡计层面制造的诸多笑点,往往是对本格诡计的吐槽,这些槽点只能戳到身为小众的本格推理迷,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可能是不友好的,甚至完全不知所云。

正是以上两点造就了如今幽默推理的尴尬。作者们虽然一直在试图寻求一种兼顾“幽默”与 “推理”的方法,但感觉并不成功。就连之前大卖的《唐人街•探案》也只是披着喜剧外衣的本格推理故事,制造笑点的手段依然停留在叙述层面,而未深入诡计层面。

所以,在尴尬中前行的幽默推理小说作者们依然任重道远。

当代读者喜欢读古代背景的悬疑推理小说,大概是因为可以跟随古代神探的脚步穿越到他所处的那个风云诡谲的时代,甚至与当时的帝王将相发生神奇的联系,现今诸多以大唐名相狄仁杰有关的小说就是最好的证明。

以《狄仁杰探案》闻名的唐隐(曾用笔名:安娜芳芳)新近创作了“大唐悬疑录”系列,继《兰亭序密码》之后,又推出了《璇玑图密码》;冶文彪的《清明上河图密码》也已经出到了第三部,六部的计划已经完成过半,迷局也初露端倪。以上两个系列都偏重于悬疑解谜,而何慕的《三国谍影:暗战定军山》则走的是古代谍战的路子。

三国小说一直是国人喜爱的小说类型之一,不论是日本作家吉川英治、柴田炼三郎、陈舜臣等人新编的三国志小说,还是国内作家马伯庸的《风起陇西》《三国机密》等小说,都有不少受众。

何慕的“三国谍影”系列在前辈作家作品的基础上,将谍战视角下的三国故事讲得张弛有度,气氛逼人,更加好看。《寒蝉鸣泣》是该系列番外篇的第二篇,篇名中的“寒蝉”就是整个系列里最神秘的间谍。

一直以来,古代背景的悬疑推理小说都是影视改编的潜力股,而且大多都是大制作,有能力挑战这一类型的作者不妨放手一搏。

身处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中国悬疑推理发展的举步维艰,总让人恍惚有一种错觉,仿佛置身于一百多年前的民国时期。

那个时候,作为一种新兴文学类型的侦探小说刚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脚步而来到中国,生根发芽。那时的侦探小说家,带着一股热情在创作,因为当时的侦探推理还是一种新鲜事物,作家们也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在模仿国外优秀作品的同时试图进行本土化的创新。

转眼间,一百多年过去了,经过多次断代的中国推理,其实并不比草创期的民国侦探小说高明多少,反而让人觉得依然孱弱。当下的推理小说作家们几乎依然在借鉴欧美和日本的经典作品,本土化之路道阻且长。

这实属无奈之举,因为我们至今都没有一部完整详尽的“中国推理小说史”,我们的作者、读者,甚至学者都几乎不怎么了解百年前的侦探推理小说是怎样的,不了解我们的先辈作家们在原创推理本土化的道路上做过哪些努力,又有哪些得失。

笔者于开始专注于晚清民国侦探小说的挖掘与研究,在查阅了一些当时的报刊、杂志、图书资料以及相关存目后发现,那时的很多作品可能已经永远遗失在历史的暗角之中,再也找不回来了。而我们现在正做的一些本土化的尝试和自以为是的创新,很可能前人早已做过,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先辈们走过的路,我们现在可能又在重走……

以“幽默推理”为例。在此之前,笔者和很多人一样,都以为这一类型是在日本幽默推理大师东川笃哉的作品引进国内之后才逐步兴起的,其实早在晚清民国时期,有一种名为“滑稽侦探”的小说,就已经率先将滑稽幽默元素加入到侦探小说当中。那时诸如徐卓呆、赵苕狂(《胡闲探案》)、朱秋镜(《糊涂侦探案》)等作家都深谙此道。

笔者无意在此批评当代的推理作家们,只是为我们自己不懂得珍惜前人的遗产而感到惋惜和悲痛。

梁清散是国内知名的晚清民国科幻研究者,也是一位推理迷,在笔者搜集整理民国侦探小说资料时,他给了笔者不少帮助。他的《枯苇余春》讲述了一位文学研究者破解一位民国作家死亡之谜的故事,运用了文学考据、历史推理、心证推理等手法,读来趣味盎然。而小说中翻阅资料进行考据的学者与当时翻故纸堆的笔者心境又何其相似,难免有所触动。

其实,在推理本土化的道路上,当代不少作者都做过努力,只是目前还不窥门径、收效甚微罢了。旅日作家、评论家陆秋槎的《冬之喜剧》通过“作中作”的形式,对所谓的“原创推理”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但能看得出,更多的是对自身创作的自嘲。

推理本土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可能需要几代作家的共同努力才会不断完善,还请各位作者和读者共勉!

11月8日于扬州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