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读后感锦集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读后感锦集

时间:2019-07-09 13:41:32

相关推荐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读后感锦集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是一本由北京知行合一阳明教育研究院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208图书,本书定价:56.00,页数:-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读后感(一):洗脑书不解释

公司让学的,里面的东西假、大、空,纯粹洗脑用的,公司里面大家都迎合上面的要求,假意逢迎,没人信这个,公司给的钱多,员工自然有凝聚力,谈这些有用没用的干嘛,这个“致良知四合院”打着公益性质组织的旗号,私底下干的是每个学员收费6000的生意,希望国家赶紧将这种扛着红旗反红旗的组织取缔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读后感(二):这种垃圾玩意怎么生存的

感觉一星都不值得给,简直是垃圾,对王阳明的侮辱。说白了就是打着阳明先生的旗号招摇撞骗,一直号称“圣贤指引你们”??哪里来的圣贤,想统治参加者的精神,简直可恶,希望有大多数的人来抵制这个垃圾组织。这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什么牛鬼蛇神都出来骗人来了,为了钱,什么事都可以干的出来。不知道在哪里学来的自我反省,我反省你MLGB,真的就是和传销没什么区别。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读后感(三):可惜没有半星

忍住胃部的不适,出于对这些企业家的尊重读了八页......然后立刻把这书还给了主办方,庆幸自己没有“能力”继续读下去,这是在我参加的某次课程上主办方让我们“虔诚”的读的,八页下来,发现内容只是初中写作水平,还不如今年的高考作文精彩有内涵。这种书就不要卖了,也不要让大家看了,浪费时间。打着先知的旗号,引用国家领导人经典语录骗钱,作者真的很有“文化自信”可惜这个水平根本不配谈“民族复兴”。还搞什么论坛,你们的水平居然有自信搞论坛....哦哦,我错了,论坛是要收费的...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读后感(四):心灵鸡汤还是黑夜中的明灯

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的心里是很排斥的,尤其是前十几页,大段大段的概念阐述和口号就跟那些心灵鸡汤一样毫无涵养。第一章反复的讲“心是道的源泉,道是德的根本,德是事业的根源”,用很大的词语,例如:君子、圣贤,还有宽泛的例子,来解释“心,道,德,事业”之间的关系。这样泛泛而谈的文字让我非常煎熬,直到看到了苹果树的类比,我才体会到了前面所有内容铺垫的重要性。我想象着人们分别在果实,树干枝叶,树根和土地、种子、阳光、水分上面努力,最终得到相差巨大的结果,我感叹着这个苹果树生长的精妙,同时对四部曲有了更确信的概念。

我记得四年级的时候,语文课上我们学习了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那个故事。印象深刻的是当时班里有个同学说想做个司机,我在心里对这种不上进的想法嗤之以鼻,然而现在想想,我自己说得却是“做个歌手”。立志对于那时候的我和前几天还未学习致良知的我是一样的,只是一种未来的职业规划,一个大学专业的选择。 然而,做什么事和做什么样的人是截然不同的。从“志”这个字来看,一个“士”在“心”的上面,也就是说“志”是心上面的事,是我们从内心深处发的愿,是我们对于自己的一个理想;而单一个“士”可指某些专业人员。因此,做什么事是“立士”,做什么人是“立志”。第十三页上,记的讲话中提到最大的商道是“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频共振”,我们要时时刻刻把别人,大家,人民放在心里,放在我们自己前面,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人。作为一位留学生,我觉得为了中国的复兴只是阶段性的,为了全人类,为了世界,为了地球,甚至为了宇宙才是更长远的目标。在这样宏大志愿的驱使下,选择做什么事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因为无论做什么事,在哪个行业里,我们都可以传播正能量,给社会带来益处。所谓厚德载物应该就是这个意思。

回到文中的内容,作为企业经营者和教育工作者,面对消费者和孩子,他们花得功夫都从表面逐渐转移到内心。我既不是企业家,也不是老师,但是反观自己,作为一个学生,我也应当像他们一样把功课做到心里去。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作业或是拿到学位,而应该是锻炼思维,开拓视野和明理修心的过程。我理解的三个境界为:第一种,理解老师教学的知识;第二种,自主研究和探讨所学的知识;第三种,帮助其他人理解这些知识。相比较企业对消费者表示诚意,我们学习是对自己担当、对自己表示诚意。

明白了心灵力量的强大和其带给人们的改变,剩下最重要的就是修心的过程。致良知里面分成了明心和净心的功夫。

明心里面最重要的两个真理:一是,我们要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无尽的宝藏;二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法则。毛主席最经典的语录“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也表达了人们内心的潜能是无限的意思。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们对于大脑和内心的探索只有冰山一角,剩下的庞大冰川在科学的层面于我们是未知的但在修行的层面却是充满着无穷能量的。在“书正宪扇”中有一句话我感触深刻:“内心没有力量,他才会呈现出那样的傲慢相,目的是为了证明个别人看,自己很‘强大’。”自从进入高三以后,我就很难鞭策自己再上一层楼。学习已经到了前列,但是内心无法支持自己再做更多的努力。很多本身用来学习的时间都用在了和同学攀比上,时不时就跟别人比成绩,或者刷朋友圈。但每当我一个人坐在房间里,自己也不得不承认,内心是空虚的。这种空壳状态越发的让我沉不住气,每次都想通过别人的赞美或者失败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而这恰恰是最懦弱和最失败的表现。第二个真理可谓妇孺皆知,但大部分人的理解只停留在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层面。通过这几天的致良知学习,我发现因果法则不仅仅是针对于我们自己,更多的是建立在我们对他人的影响上。现在是互联网社会,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便利了人们交流也扩大了一条内容的影响范围。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普遍来看人们只有30秒的集中力。这就意味着人们对于一条信息的处理能力只停留在字面,很少人会看到一条消息后去验证它的真实性。通过层层转发,那些谬论偏见,炒作误导会带给无数人负能量,同理,那些真理美德,关怀体恤也会带给无数人正能量。用文中的一句话:“天地万物一体,教坏他人就是伤害自己…不好的念头让我们心中的不明和欲望变得更加严重…其结果必定是充满烦恼和痛苦的人生,而所有这一切都是…自作自受。”言论自由是一个社会的良好价值观,但是人们应该谨言慎行,三思自己的行为会给别人和自己带来的影响,然后再付诸于行动。文中用示人、能人、君子、贤人和圣人所种的看似相同的因简单解释了付出和收获之间的关系。他们不同层次的思考所种下的种子也是不一样的。像圣人那样“大我”境界的种子是很多人都悟不到的。那是真正看透因果法则并不再为此而束缚了自己内心的一种大爱。不再纠结于结果,而更关注付出的过程;让自己的内心开满友善的花朵,追求心上的平和。

所以两条真理一起告诉我们:心向外求只会让心丢失,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发掘自己心中的宝藏。这就讲到了净心的功夫 —— 观照、反省和引导。观照的意思是时刻检查自己内心深处的念头,在根源上就消除那些不好的念头,同时努力揣摩君子甚至圣贤的起心动念,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分辨好与不好的念头。反省是找出病垢的唯一办法,也是去除心灵垃圾的最有效方法。通过第一步观照,我们可以发觉自己的不好的念头,然后通过第二步反省,打开心扉,忏悔罪过,最终去除毒瘤。文中建议我们刚开始先做一次单独的三小时庄严的反省,其实我读到这里的时候,心里小小的抽搐了一下,我心底的那个怪兽似乎意识到了这样反省的威力,在隐隐的跟我的意识抗拒。我仿佛都能感受到结束反省的我心底会非常的清爽舒适。在反省的时候我一个人规矩的坐在我的书桌前,非常庄重的拿出了纸和笔,慢慢的写下我心底的烦恼和恶念。刚开始非常的宽泛,后来越写越细节,也从现象,慢慢写到感受,过程,最后到内心深处的念头,就像剥洋葱一样。我的心越来越平静,在剖析自己邪恶一面的时候,我感觉就像在寺庙里跪拜佛祖,每一跪,一个罪恶就消失了。结束以后,我的内心是无比的欢喜,但我知道,作为一个刚开始的修行者,我内心的污垢还未连根拔起,日常定期的反省是非常必要的,否则时间推移,前功尽弃。引导可以帮助我们产生更多好的念头,通过读圣贤书,营造正能量的氛围等,我们就可以循序渐进的提升心灵品质,挖掘更多心灵宝藏。

习主席的方针就是发扬中国五千年圣贤文化,追随着习主席的步伐,文中主要以企业家为主体人群,讲解了如何从1.0企业进化到3.0企业来造福社会。从“德”到“道”,再到“心”;从扩大企业到战略创新,再到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一个企业从小我的格局上升到大我的境界,从物质的供给到精神的支持,真正做到造福人类。虽然我没有当企业家的想法,但是通过阅读婚纱摄影公司和物业公司的故事,我也渐渐明白了作为一个学生,一个留学生,我现在可以做到的事情。当我们把心思从事上面真正的放到人身上面,心上面,所有的结果都有了质的飞跃。以前我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国外的知识和文化,而现在我的想法是在学习国外知识的同时,让国外人有更多机会了解中国文化。其实很多外国人对于中国的了解还停留在李小龙和成龙的功夫作品上面,他们甚至觉得每个中国人都会去少林寺习武。如果我们能把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结合,融会贯通,把中国博大精深的思想传播给更多人,让更多人受益于东方思想,那就从本质上做到了习主席所说的“利天下”了。

从刚开始的抵触到现在完成这篇三千字的分享,我其实自己内心的想法是变化了很多的。我仍记得坐在北京的四合院里对于墙上的字所发出的质疑,也还记得我妈妈跟我讲致良知时候的不以为然,但当我真正加入学习,并实践上面提出的方法,我能时刻感受到内心里要喷涌出来的暖流。“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相信我内心有无尽的宝藏等着开发,我一定会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