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aaas fellow什么级别

aaas fellow什么级别

时间:2020-02-19 17:08:06

相关推荐

aaas fellow什么级别

"Fellow"在"AAAS Fellow"中是一个荣誉头衔,通经常使用于表彰在科学、工程和技术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这个级别的具体定义因组织而异,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取得这个头衔的人被认为是其所在领域的专家。

cns是什么级别的期刊

CNS代表着最高级别的学术水平。

CNS是Cell、Nature和Science的缩写,这三个期刊都是国际公认的享有最高学术声誉的期刊。其中,Cell和Nature属于医学领域,而Science则属于综合性科学领域。

《细胞》(Cell)杂志为一份同行评审科学期刊,是由爱尔塞维亚(Elsevier)出版公司旗下的细胞出版社(Cell Press)发行。主要发表实验生物学领域中的最新研究发现。

英国著名杂志《Nature》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自从1869年创刊以来,始终如一地报道和评论全球科技领域里最重要的突破。

《科学》(Science)是美国科学促进会(英语: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AAAS)出版的一份学术期刊,为全世界最具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

CNS和SCI的关系

SCI即《科学引文索引》,是国际公认的进行科学统计与科学评价的主要检索工具,所收录期刊的内容主要涉及数、理、化、农、林、医、生物等基础科学研究领域,而cns也是国际上有名的《细胞》、《自然》和《科学》三本期刊的缩写,既然同属于国际性的刊物,必然是有一定联系的。

事实上,SCI与CNS可以说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即CNS三个刊物都是SCI期刊。SCI检索收录了众多国内外优秀的学术期刊,CNS三个刊物是所有SCI期刊中的佼佼者,可以发表CNS的作者必然是在专业领域中做出了极为突出贡献的人,或者所写作的文章基友超高的学术价值,国内很少有人可以发表CNS刊物。

吕荣聪是什么职业

周志华

周志华,男,毕业于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学士、硕士、博士),2001年留校任教。现为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主任、人工智能学院院长、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研究所(LAMDA)所长,校、系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文名:周志华

外文名:Zhi-HuaZhou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73年11月

职业:教师

毕业院校:南京大学

主要成就:ACMFellow

AAAIFellow

IEEEFellow

AAASFellow

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代表作品:《机器学习》、《EnsembleMethods》、《EvolutionaryLearning》

人物经历

周志华,男,1973年11月生。分别于1996年6月、1998年6月和2000年12月于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2001年1月起留校任教,2002年3月被破格聘任为副教授,29岁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随后被聘为教授,4月获博士生导师资格,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创建南京大学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研究所(LAMDA)。

,当选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学会会士(IEEEFellow)和国际模式识别学会会士(IAPRFellow);

,当选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会士;

,成为大陆高校首位当选ACM杰出科学家(ACMDistinguishedScientist)的学者;

,获PAKDDDistinguishedContributionsAward;

,获IEEEICDMOutstandingServiceAward;

,当选国际人工智能学会会士(AAAIFellow);

11月,当选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AAASFellow);

12月,当选美国计算机学会会士(ACMFellow);

2月,当选人工智能领域顶级学术会议AAAI程序委员会主席,是该会议自1980年成立以来首位华人主席、也是首次由美欧之外国家的学者出任主席;

,当选中国人工智能学会(CCF)会士;

,当选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获ACMLDistinguishedContributionsAward;

,获IEEEComputerSocietyEdwardJ.McCluskeyTechnicalAchievementAward。

周志华教授是AAAIFellow,IEEEFellow,IAPRFellow,并于入选ACMFellow和AAASFellow,成为国际上与人工智能相关的重要学会“大满贯”Fellow华人第一人。此外,周志华教授曾担任国际人工智能大会(AAAI)程序委员会主席、IEEE国际数据挖掘大会(ICDM)大会主席,并将担任IJCAI的程序委员会主席,系中国内地首位任此职位学者。

作为南京大学培养的“本土学者”,周志华在南大完成了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的学习,并于2001年留校任教。现任南京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主任、人工智能学院院长、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研究所(LAMDA)所长。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主要贡献

学术成果

主持多项科研课题,出版《机器学习》()、《EnsembleMethods:FoundationsandAlgorithms》()、《EvolutionaryLearning:AdvancesinTheoriesandAlgorithms》(),在本领域一流国际期刊和顶级国际会议发表论文两百余篇,被引用四万余次。现任FrontiersofComputerScience、计算机科学与探索主编,中国科学:信息科学等刊副主编,IEEETPAMI,ACMTKDD等刊的AssociateEditor/编委;亚洲机器学习会议(ACML)发起人及指导委员会主席(-),亚太人工智能会议(PRICAI)指导委员会副主席,ICDM、PAKDD指导委员会委员,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IJCAI)理事会成员(-2024),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IJCAI-)顾问委员会委员,如国际人工智能大会(AAAI)程序委员会主席、IEEE国际数据挖掘大会(ICDM)大会主席、国际人工智能联合大会(IJCAI)机器学习程序委员会主席等,即将担任IJCAI的程序委员会主席。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长,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

人才培养

已培养毕业博士生16名,硕士生20余名,学生获全国优博1次,CCF优博8次、江苏省优博/硕8次、微软学者7次;主讲研究生课程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本科生课程被评为南京大学计算机系本科毕业生“心目中的好课程”;获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奖()。

获奖记录

报告演讲

吕荣聪

吕荣聪,男,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教授,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公司学术顾问,IEEEFellow,AAASFellow,HKIEFellow,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吕荣聪教授是国际知名软件可靠性工程及软件容错技术学者,是该领域最早的研究者之一。

他著有业界两本有长远影响力的学术书籍:HandbookofSoftwareReliabilityEngineering被誉为业界杰出的软件可靠性书籍,并被翻译成中文版《软件可靠性工程手册》,成为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引用数最多的出版物之一;另一本著作SoftwareFaultTolerance是容错计算领域四本里程碑式出版物之一。

吕荣聪教授一共出版学术专著7本,发表超过400篇SCI/EI索引之学术论文(其中有近100篇为SCI索引)并数次获得重要国际学术会议的最佳论文奖(包括ICSE最佳论文奖,ICWS最佳学生论文奖等)。论文被引用次数超过11000次。

吕教授一直活跃在软件可靠性工程及服务计算学术领域,多次牵头组织和参与组织软件可靠性及服务计算的主要国际学术会议(比如国际可信系统与网络学术会议DSN,国际软件可靠性工程大会ISSRE等),并多次担任大会主席和学术委员会主席(包括国际服务计算大会SCC程序委员会主席、国际Web服务大会ICWS程序委员会主席等)。吕荣聪在获得裘槎基金会(CroucherFoundation)优秀科研者奖;1月受颁IEEEReliabilitySociety之度可靠性工程师奖,是IEEE可靠性分会的最高荣誉奖。

中文名:吕荣聪

外文名:LYU,Rung-TsongMichael

国籍:中国

职业:软件学家

毕业院校:_立台_大_,加州大__塔芭芭拉分校,加州大__洛杉_分校

主要成就:____及_子工程___院士

代表作品:《HandbookofSoftwareReliabilityEngineering》,《SoftwareFaultTolerance》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1997年至今,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教授

曾任职喷射推进实验室、美国爱荷华大学、Morristown贝尔通讯研究公司及MurrayHill贝尔实验室。

荣誉奖项

研究领域

Softwareengineering,dependablecomputing,distributedsystems,cloudcomputing,mobilenetworking,bigdata,andmachinelearning.

吕教授是一位享誉国际的软体可靠性工程学专家,其研究包括软体可靠性设计、测试、建模及分析。他亦是首位提出N版编程及多版本式软体的设计范式的学者。他更组织多版本编程队伍进行实际环境的实验,证明这种设计范式对探究软体设计多元化的重要性。吕教授还提出了创新的可靠性建模及分析,用於评估及比较容错软体架构。他亦是为软体专案提出软体可靠性建模的应用及诠释的先驱者之一。凭藉丰富的工业和学术经验,他提出了几个独特的软体可靠性建模法,深受软体工程界认同。

吕教授曾在多个软体工程学的国际会议上出任总主席或议程主席,他亦曾为多个政府、工业和学术科研机构的谘询及编辑委员会服务,包括发起1990年第一届国际软体可靠性工程研讨会(ISSRE),并曾於1993、1996、1998及的研讨会上获最佳论文奖。他曾发表超过150份研究论文,此外,还出版了两部极具影响力的书籍:被誉为「软体可靠性工程发展的转捩点」的(IEEE/MG-Hill,1996),而(Wiley,1995)则被大多数容错计算学的专家评选为四部在该领域内最富开创性的论文或书籍之一。

除软体工程学外,吕教授自加入香港中文大学後还参与了分部式系统、无线通讯网络、移动计算、互联网技术、多媒体和电子商贸的研究。他於中大创立无线互联网视像技术实验室并出任主任,实验室在过去五年共获得一千五百万港元资助。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