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儿歌大全 经典歌词

儿歌大全 经典歌词

时间:2022-09-28 10:49:28

相关推荐

儿歌大全 经典歌词

经典儿歌:《让我们荡起双桨》、《找朋友》、《卖报歌》、《拔萝卜》、《一分钱》。

1、《让我们荡起双桨》: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2、《找朋友》: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呀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3、《卖报歌》: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不等天明去等派报,一面走,一面叫,今天的新闻真正好,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

4、《拔萝卜》:拔萝卜,拔萝卜。嘿哟嘿哟,拔萝卜,嘿哟嘿哟,拔不动。老太婆,快快来,快来帮我们拔萝卜。

5、《一分钱》: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叔叔拿着钱,对我把头点,我高兴地说了声:叔叔,再见!

儿歌的意义

儿童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就是儿歌。儿歌总是和儿童的游戏活动相伴相随的,因此儿歌对儿童的作用也就和游戏的作用联系在一起,使儿童在欢歌戏笑中受到文学的感染。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来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思维的直接现实,人的思维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而提高完善。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更与语言能力的发展密切相关,无论是语言正误;词汇积累,还是用语句表情达意,都反映和制约着思维的发展变化。儿歌在这些方面就能发挥重要作用。

幼儿感知事物从表象入手的特点,决定了他们乐于听取具体形象的话语;而儿歌恰是以它生动活泼的独特语言方式,迎合了孩子们的口味,切入幼儿的心灵,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

十首经典儿歌 十首经典儿歌歌词

经典儿歌100首是:《种太阳》、《找朋友》、《友谊地久天长》、《樱花》、《摇啊摇》、《雪绒花》、《一分钱》、《学习雷锋好榜样》、《幸福拍手歌》、《小燕子》、《小螺号》、《小毛驴》、《乡间的小路》、《我爱北京天安门》、《虫儿飞》、《春天在哪里》、《粉刷匠》、《红星闪闪》、《拔萝卜》等。

1、《小燕子》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

2、《一分钱》

我在马路边捡给一分钱,把它交给警察叔叔手里边,叔叔拿着钱对我把头点,我高兴的说了声:叔叔再见。

3、《粉刷匠》

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我要把那新房子,刷得更漂亮。刷完屋顶又刷墙,刷子飞舞忙,哎呀我的小鼻子,变呀变了样。

1、第一首:《虫儿飞》

黑黑的天空低垂,亮亮的繁星相随,虫儿飞,虫儿飞,你在思念谁?天上的星星流泪,地上的玫瑰枯萎,冷风吹,冷风吹,只要有你陪。虫儿飞,花儿睡, 一双又一对才美。不怕天黑,只怕心碎,不管累不累,也不管东南西北。

2、第二首:《鲁冰花》

这首歌最诡异的是,我们每次都能把歌词听错,那句“爷爷想起妈妈的话……”每次听到都冷不丁的打个寒颤,为什么是爷爷想起妈妈的话?直到后来长大了认识字了才知道,原来不是“爷爷”,是“夜夜”。

3、第三首:《两只老虎》

这首歌在当时听来不觉得诡异,因为其欢快的语调简单易学,所以这首歌是小时候传唱度最高的歌。但是现在听来却很诡异,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尾巴,现在想想不禁冒冷汗。

4、第四首:《大海啊故乡》

小时候音乐课本上的歌,上音乐课的时候跟着老师一句一句学着唱的。那个时候最不喜欢上的课当中音乐课算是一个,每次上课对五音不全的我们都是一种折磨,尤其是在老师教完之后还要找人单独唱一遍的时候偶,不亚于数学老师点名回答问题。

5、第五首:《小兔子乖乖》

这首歌的传唱度几乎和“两只老虎”齐名,几乎每个小朋友都会唱,即便是现在还有很多幼儿园都在放这首歌,好像时光都不曾远去,我们依旧还生活在这首歌“流行”的时代。

6、第六首:《采蘑菇的小姑娘》

很多女生小时候都会唱这首歌,轻快活泼的曲调十分容易上口,周末休息不上幼儿园的时候,还会在家单独放这首歌听。

7、第七首:《拔萝卜》

小时候学校组织运动会,比赛拔河的时候会放这首歌,很多小朋友现在还会唱这首歌哦。

8、第八首:《种太阳》

小时候觉得这首歌特别温暖,光听名字就让人浑身暖暖的。可是现在谁要是敢在夏天的时候提及这首歌,呵呵,赶紧挖个坑把自己埋了吧。

9、第九首:《一分钱》

这首歌不只是我们小时候的记忆,也是很多70后与80后的记忆,那个时候的一分钱可以买到一根冰棍,现在的一分钱只能当做纪念品了。

10、第十首:《找朋友》

我记得小时候的毛绒玩具最喜欢唱这是个,在玩具上轻轻一拍就会自动唱起来,在幼儿园上课的时候,老师也最喜欢教这首歌。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