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写作好帮手!
1500字范文 > 思维模型:建立高品质思维的30种模型

思维模型:建立高品质思维的30种模型

时间:2018-08-17 23:42:28

相关推荐

思维模型:建立高品质思维的30种模型

第一章 如何快速而全面地做出决策

思维模型1:关注“重要”任务,忽略“紧急”任务

用于区分真正的优先事项和冒牌货。

重要任务和紧急任务区分开:

把活动和需求分类,整理出最重要的任务,并找出为了实现这些重要任务需要采取哪些最关键的流程。

重要任务

在工作中,这可能包括我们所在职位的职责说明中最相关的方面——

监督预算、管理界定公司业务的长期项目或者维持运营。

在个人事务中,可能包括管理我们自己(或爱人)的健康状况,维持恋爱或婚姻关系,出售房屋或者创业

会对我们生活或工作的所有其他方面产生最大影响的,就是最重要的。

紧急任务:今天就做。“今天就做”的对象应该是绝对刻不容缓的事情,必须尽快完成,才能避免不良后果或不可收拾的局面,越早完成,日后需要做的工作就越少(越是轻松)。

“今天就做”的任务通常是有期限的:期末论文、法庭文件、新车登记、入学申请,等等。

这些责任需要你付出很大努力,你害怕去做,却也不得不做,所以会引起焦虑。

不紧急任务安排时间去做。处于第二象限的任务需要在某个时候完成——但未必是现在。就算今天不做,也不是世界末日,完成这些任务没有严格的期限。可是,这些任务迟早都要完成,通常是在相对短时间内就要做,所以需要制定时间表。要“安排时间去做”的任务包括约定与大客户开会的时间,安排时间修补漏水的屋顶,学习或阅读课堂材料或工作文件,或者履行长期的责任。

“安排时间去做”的任务也是中长期计划的关键元素:你在制订未来一周或一个月的计划时,应该把“安排时间去做”的任务纳入时间表。

不重要任务。其他人来完成或许更合适或更有意义。紧急:分派给其他人。

不重要/紧急任务: 干扰:电话、电邮、家里一直有事,等等。

不紧急:清除 休闲活动、社交媒体、追剧、煲电话粥、沉迷于个人嗜好……

思维模型2:设想出所有多米诺骨牌

所谓二阶思维,是指努力预估未来,推断出可能产生的一系列后果,用于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以便做出决策或制订解决方案。

思维模型3:做出可逆的决策

用于尽可能战略性地消除犹豫不决,形成行动偏向。

我怎样才能让这个决策成为可逆的,需要怎样去做?我能做到吗?然后再去做

然后视你的满意度而定,你可以选择逆转或维持这个决策

思维模型4:寻求“满意度”

“满意度”是满意(satisfy)和足够(suffice)两个词的合成,旨在做出足够好、充分、

能实现目的的决策。

大多数人可以分为两类决策者:满足者(satisficers)和最大化者

(maximizers)。

你可能对最大化者并不陌生,他们什么都想要,会努力、努力再努力,直到得到想要的结果。他们极其挑剔,这种挑剔达到令人气馁的程度,会用尽期限内的时间去做一项决策,无一例外。即使在做出决策以后,他们还是会思来想去,后悔自己的决策。另一方面,满足者可以更准确地决定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专注于这些方面。他们会抓住要点,直奔目标,结束后不再回头。

与此相反,满足者的目标只是得到满足,只要找到足以满足自己用途的选择就可以了。他们想要还不错的东西,只要让自己感到满意和愉悦就可以了,但不需要欢欣雀跃、欣喜若狂,基本上只要满足自己的一般用途和需要就可以了。换言之,他们只要找到足够好的,就不会再找下去。自行车有什么大不了的呢?就两个车轮、一个足够结实的车架、一个足够舒适的车座、管用的刹车把手。其余一切都是可以商量的,满足者并不在意。

例如,如果你到店里买一件新夹克,可以设定一个有用的界限:只看某个价位的深蓝色棉质夹克。这样一来,你就根据预设的参数,缩小了范围,在快速排除其他选项的同时,也知道自己最终会获得满足。

设定界限的必然结果在于,在预定时间内无法决定的情况下,事先决定一个默认选择。设定默认选择是很重要的,因为你会自动选择符合你要求或愿望的东西。换言之,无论如何你都会感到满意。

思维模型5:停留在40%~70%的区间

用于平衡信息和行动。

停留在40%~70%的区间,这是科林·鲍威尔提出的法则。你在掌握不少于所需信息的40%也不多于所需信息的70%时,就应该做出决策。如果信息量少于40%,你只是猜测;如果等到信息量多于70%后再做出决策,你只是在浪费时间。你可以用任何东西来取代信息,就会意识到这个思维模型可以鼓励你快速做出明智的决策。

鲍威尔是怎样得出这个克服犹豫不决的思维模型的呢?他认为,如果信息量少于40%,那么做出决策就过于鲁莽仓促,因为你掌握的信息还不够,很可能会犯下许多错误。你光顾追求速度,而牺牲了其他。反之,如果你等到信息多于70%后再做出决策(其实你多半并不需要多于70%的信息),就会变得不知所措、行动迟缓和举棋不定。机会在这个过程中稍纵即逝,别人可能已经抢先一步,赶到你前面了。你光顾追求确定,而牺牲了其他。

在这个思维模型中,我们可以用任何东西来取代“信息”:阅读量或学习量达到40%~70%,有40%~70%的信心,制订40%~70%的计划,等等。在40%的水平上,你至少已经为迈出第一步做好准备。记住,在你所做决策发挥作用的过程中,你还会获取更多信息、增强信心、增加知识,从而更加明确地做出决策。

思维模型6:遗憾最小化框架

用于就决策问题征询未来的你。

你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或勇气,并不是重点所在。你可以在这些问题上跟自己谈判。你只要简单地问一下自己:“×年后,我会为采取(或不采取)这一行动感到遗憾吗?”就会十分清楚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了。

这件事对你想要怎样看待自己是很重要的,十有八九值得去做。

第二章 如何更清晰地看待问题

思维模型7:忽略“黑天鹅”

用于理解异常值不应该改变你的想法。

塔勒布以黑天鹅为隐喻,描述了令人的认知、视角和理解发生巨大变化的不可预测的事件。

黑天鹅事件可能包括工厂突然倒闭、当地公司被大型企业集团收购、父母离异、遭遇入屋盗窃,总之会干扰和扰乱我们的安排。

这个思维模型率先警告我们避免根据有瑕疵、歪曲或不完整的信息而妄下定论的倾向。黑

思维模型8:寻找均衡点

用于在数据中找到真正的规律,避免受到误导。

我们付出努力所带来的收益会减少。这里有一个自然的衰变率,我们投入越多资源,新增的产出就越少,有时候甚至是逆关系(投入资源越多,产出越少)。

收益递减规律表明,我们应该寻找均衡点,以此准确评估和了解信息。

在一定的满意区里,你的投入和努力与满意度或成果之比是可以接受的。如果耗费了太多资源和精力,你会离开满意区——成果太少。如果投入太少,你也会离开满意区——成果太少。如果对成果的期望过高或过低,那么你也会离开满意区。

当你刚开始做某一件事时,你是从零到一——进步速度是无限的。接下来,你会从一到二、从二到三,以此类推,进步速度会放慢,收益开始递减。到某个时候,会达到均衡点,真正代表了均值,别犯下不等待均衡点的错误。

思维模型9:等待均值回归

用于在数据中找到真正的规律,避免受到误导。

我们的想法经常是情绪化和不切实际的,而黑天鹅事件、均衡点和均值回归这三个模型都会遮盖这样的想法

均值回归是等事情尘埃落定,恢复原来的状态——这才能代表现实。

思维模型10:贝叶斯会怎样做

用于根据实际事件计算概率,预测未来。

思维模型11:借鉴达尔文

用于寻求某个情况中真实、诚实的真相。

孜孜不倦地寻求真相

对与自己相左的论点和意见给予相同的重视和关注。

持批判性和怀疑的态度。这种彻底的开放心态可以撇开确认偏误和“自我”(ego)

人的心智倾向丢掉与自己相左的观点。如果不去尽可能充分地调查研究,他就很可能会忘记,被自己的思维方式误导。

若是仓促下定结论,只想劝服别人而不去审慎研究,是学术上不诚实的表现。

思维模型12:调动系统2思维

用于进行分析性思考,而不是情绪化思考。

人类发展出两种生物思维系统:一种专注速度和节省精力,另一种专注准确和分析。

卡尼曼提出了一个模型,解释了大脑用于吸收各种信息并做出反应的两个过程,富有想象力地命名为“系统1思维”和“系统2思维”。

系统1思维是“快”思维,是自动自发、凭直觉的思维方式。由于是凭直觉的,系统1思维也与情绪化反应相关。

系统1思维的主要方面在于毫不费力,不需要任何分析或考虑,而是使用我们已经体验过无数次的联想框架。系统1思维是一系列的思维捷径,也称为“启发法”,能帮助我们快速解读情况。虽然系统1思维更快,但其目标是做得快,而不是做得对

系统2思维是“慢”思维。因为其更深思熟虑、分析性更强,我们想要更多地运用这个思维模型。这个模型适用于需要投入更多脑力劳动和心思的情况。

系统1思维是流利和凭直觉的,而系统2思维恰恰相反,是深思熟虑的、有意识的、井然有序的。

系统2思维需要时间和劳力来处理新信息,因此,会耗费大脑更多精力,可能令人疲倦或筋疲力尽。你在学习或看书时,可能感到心烦意乱、疲惫不堪,并不是由于你不理解或者感到无聊,而是其生理反应的必然性。

系统1思维也会让我们未经考虑后果或影响,就冲动鲁莽行事。

系统1思维专注于思维的速度和效率,而系统2思维专注于思维的准确和深度。系统2思维是明智的,而系

统1是愚蠢的。

人类的本能是生存、愉悦、避免痛苦、食物、性和睡觉,其余一切更高级的追求往

往是次要的,至少在我们脑中是如此。

第三章 如何找到解决方案的思维模型

我们需要对内心的声音有一定程度的信任和信心

多去探索跟自己不一样的观点:对方为何会有这样的看法,为何在对方看来是合理的,为何说得通

思维模型13:让你的观点接受同行评议

用于了解共识观点和你的观点为何跟大家不一样。

同行评议是指由你所在领域的其他人对你的作品进行评价

评审人员会审议你的前提、方法、分析、结论以及一切相关内容。

运用三角验证法处理信息,至少必须搜集和核查两个不同来源的信息,当然越多越好

思维模型14:找出自己的缺陷

用于在其他人审视你之前仔细审视自己。

一个人只寻求和听取支持自己成见的信息或证据,如此一来,会导致我们忽视、合理化、否认或完全避开驳倒或质疑自己成见的证据

我们经常会深陷强烈的情绪,忘记了自己的目标,只是一味地辩护

从第三者的角度看问题,可以很好地帮助你了解整个问题——因为一旦第三者叙述与你的叙述和你对手的叙述存在重大差异,那么你们想要解决的或许根本不是同一个问题。

思维模型15:相关性不等于因果关系

用于了解要解决一个问题,真正需要处理的方面是什么。

相关性并不能描述出两样东西的关系为什么或者怎么会是这样的,不会给出理由。相关性只是说“这两样东西通常在同一时间做同一件事”。

我们应该找到尽可能多的因素:调查、研究趋势,搜集更多数据,理性地做出合理的判断。

对一个问题点连续以5个“为什么”来自问,以追究其更深层次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哈尔会坐牢?因为法庭发出了拘捕令(近因)。

为什么?因为他从未就多次超速驾驶到庭应讯。

为什么?因为他9次超速驾驶,被逮住了。

为什么?因为他有在高速公路上飙车的“需要”或冲动。

为什么?因为他从小就没学好规矩,以为可以为所欲为,不顾后果。

思维模型16:从结果反推原因

用于更有效地确定因果关系。

通过“鱼骨图”,你可以洞悉一个问题或结果的多个潜在原因。

接下来,以横向的“鱼脊”为起点,在鱼脊的上方和下方画出往左上方和左下方倾斜的直线,作为“大骨”,每条大骨之间相隔一定距离。“大骨”代表着你找出原因的不同类别。你要按照需要处理的问题,想出类别的名称。

每次想到问题的一个潜在原因,就写在分类“大骨”的旁边。在适用情况下,你可以把同一个原因写在多个类别下。然后,对引起问题的每一个原因进一步细化,追问这可能是什么导致的,写在这个原因旁边——以此类推,直到你再也找不出更原始的原因为止。这样一来,你可以发挥演绎推理能力,最终找到问题最基本的原因。

鱼骨图这项工具可以帮助你有效地集中精力,解决根本问题——也就是鱼骨上的问题。

这个方法可以很好地引导你的思维从结果反推原因,实质地追踪问题与具体的诱因有何关系。

思维模型17:以“奔驰法”激发创意

用于有条理而又富有创意地以随机组合法解决问题。

“奔驰法”由鲍勃·艾伯尔(Bob Eberle)率先提出,旨在于头脑风暴会议中激发创意。

“奔驰法”代表了七种方法,能激发人们推敲出新的构想和解决方案:代(substituted, S)、结(combined, C)、应(adapt,A)、改[缩小/扩大(minimize/magnify, M)]、他(Put to other uses,P)、去(eliminate, E)、重[颠倒(reverse, R)]。这些方法结合起来,代表着只要改良原物,就可以激发出新的创意

“代”。这种方法是指取代产品、流程或服务的若干部分,以解决问题。

“结”。这种方法建议你考虑能否结合两种产品、构想或程序的步骤,得出单一的产出或流程,予以改进。

“应”。这种方法旨在进行调整,以作改良,通过改进通常的做事方式来解决问题,调整幅度大小不一。

“改”(扩大/缩小)。这种方法涉及扩大或缩小一个元素,以触发新构想和解决方案。

“去”。这种方法是指找出项目或流程的不必要元素,除去这些元素,从而得出更好的结果

“重”(颠倒)。这种方法是指调换流程步骤的顺序,以找到解决方案,扩大创新潜力

思维模型18:回归第一性原理

用于破除成见,找到解决方案。

第一性原理思维消灭了跟随的趋势,破除层层假设,回归事物的本质。

把情况分解为最基础的问题,只是问

从目标出发,他找到了想要打破的内在假设,创造出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我们的问题是在缺少食谱所列食材的情况下,重新制作“祖奶奶”蛋糕。

找到和界定现有假设。这些假设看似理所当然、不可改变。祖奶奶蛋糕需要一定比例的面粉和鸡蛋。但真的是如此吗?分解问题,追溯第一性原理。必须制作出类似于蛋糕的食物。制作蛋糕通常需要X个鸡蛋和Y克面粉,需要加热和容器。从零开始,打造出新的解决方案。用我们现有的食材无法制作出祖奶奶蛋糕,但我们可以为缺少的所有东西找到充分的替代品。食谱上有什么是可取代的?真的必须用面粉或鸡蛋吗?

减肥新方法:快速进行简短的运动锻炼;在星期天准备好一周的饭盒,健康饮食。

第四章 反向思考思维模型

思维模型19:避免直接目标

用于清晰了解怎样实现整体目标。

要实现想要的结果,我们不是直接朝着目标前进,而是努力避免负面因素。我们想要的不是直接目标,而是逆向目标,也称为反向目标。

界定失败或不幸福的原因。极力避免这些东西。

你想要改善一天的生活质量吗?

界定失败或不幸福的原因。例如,有什么会让一天过得不好?

有四项因素:睡得不好、交通堵塞、饮食不良、狗很烦人。极力避免这些东西。

你怎样才能解决这些导致不快乐的因素呢?买一张新床或养成新的睡前习惯。设法让通勤变得更加愉快或尽量减少通勤时间,或改变工作时间,完全避免通勤。事先打包好午餐或者学会更健康的煮食。给狗买更多咀嚼玩具,请人遛狗,或者给它找个伴。

人类最明显的冲动之一:避免痛苦和不适。这正是我们产生恐惧和焦虑、忍不住吃垃圾食品的原因。这是我们天生的冲动,是人类几千年来得以生存繁衍的原因。

思维模型20:避免专家思维模式

用于策略性地既看到整个森林(全局),又看清树木(局部)。

俗话说,我们要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意思是当你专注于细微之处(树木),往往就不再关注或留意全局(森林)。例如,你过于沉迷打游戏机(树木),而忘了你打游戏机的初衷是与爱人共度时光、增进感情(森林)。当然,反之亦然。你也可能“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只专注全局,而忽略了细微之处。当我们对某个领域具有专业知识,往往就会陷入这个陷阱,因为我们才看了第一眼,就立即产生了许多反应和想法。如如果你是专业音乐家,看到一首乐曲,你未必会关心每个音符的位置、符号系统或出错的升号或降号。你会想到整体旋律、方向、感觉、乐句划分、力度变化及作曲——思考“森林”是专家思维

由于一心专注全局,而完全忽略了细微却又重要之处。要避免专家思维模式,就要把思维分为两个模式:专家模式和新手

模式

思维模型21:避免非天才区

用于决定你必须把资源和时间集中投入哪个领域。

反向思考思维模型的宗旨,有些事情是你永远也无法拥有敏锐的触觉或能力的。

你可以尽情发展自己认为适合的能力。但你要认识到,你总是有一些特质或技能,是可以自然而然做得更好的。不要为自己的弱项感到羞愧或尴尬,而是要为自己的强项感到自信。

思维模型22:避免待办事项清单

用于集中精力关注目前最重要的事情

我们只要清除不该办事项,就能够缩小优先事项的范围

你挂念的事情越少越好——多余的任务会造成压力和焦虑,只会妨碍或扼杀生产力。不该办事项清单可以消除大多数悬而未决的事情

缩小范围,排除你应该避免、无关紧要的事务,可以为你腾出许多时间。你的压力和焦虑感会有所减轻,确切地明白自己的优先事项。

思维模型23:避免阻力最小的道路

用于加强自律和意志力。

不要拐弯抹角,安抚“自我”,而是要大声说出你考虑的两条道路,如实把自己的行动归类为正确还是轻松。

当你发现自己走上了阻力最小的轻松道路,问一下自己,真实原因是什么。提示:不是“外面太热了”或者“现在太晚了”,而是“我今天不去跑步是因为我懒惰,做不到自律和坚守承诺”。质问自己,迫使自己给出诚实的答案。有时候,这是让自己醒悟过来的唯一方式。

长期坚持做出不起眼的正确选择,可以带来真正的成功和进步。

你下一次在阻力最小的道路和正确的道路之间犹豫不决时,应该停下来,问一下自己在10分钟后、 10小时后和10天后会有什么感觉。

第五章 经典思维模型

思维模型24:墨菲定律

用于确保不要心存侥幸。

墨菲定律(Murphy’s Law):凡是可能出错的事就一定会出错。

● 墨菲定律第一推论:如果你不管,事情往往会变坏。如果你想纠正,只会加快变坏的进程。

● 墨菲定律第二推论:万无一失的结果是不存在的。

● 墨菲常数:一件物品损坏的概率与其价值成正比。

● 墨菲定律量化版:所有事情都会同时变坏。

● 依托勒观察(Etorre’s Observation):你排队的那一列一定是最慢的。

墨菲定律的思维模型作用就在这里。它提醒我们,一切都是可能失败和出现失误的。有些时候,失败纯属巧合,是不可阻止或预测的。还有些时候,失败来源于一系列系统性失误,是不可避免的。

依赖人不是明智之举,因为总的来说,人是粗心大意的笨蛋——这绝对包括我自己。

思维模型25:奥卡姆剃刀定律

用于确定任何事情的可能性。

型鼓励我们从最简单的解释出发,仔细而又缓慢地逐一加入额外因素

思维模型26:汉隆剃刀原则

用于在解释行动时不要恶意揣测别人。

思维模型27:帕累托法则

用于确定把时间和资源投入何处会产生最大的影响。

思维模型28:史特金定律

用于去芜存菁,节省脑力。

思维模型29~30:帕金森定律

用于克服拖延症,花更少时间做更多的事。

人们很容易想太多,纠缠于对一项任务的大局无关紧要的细节,重要性高得多的重大问题反而草草了事。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有两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是拖延症和逃避心态。当人们想要拖延一件事,又不想无所事事,就经常会找一些好像有用的事瞎忙活。

第二个理由是在小组讨论中,鸡毛蒜皮定律可能是由于个人想要做出贡献,但发现自己只能在最鸡毛蒜皮的琐事上做出贡献。

当你纠缠那些可能不需要调整、不会对你的整体目标产生影响的琐碎任务,是时候停下来“充电”,而不是假装自己在做有用的事。

要运用这个思维模型,避免纠缠鸡毛蒜皮的琐事,关键有三点:

(1)制定严格的议程,无论是待办事项清单、日程还是其他方法,你要知道自己应该专注哪些方面、忽略哪些方面;

(2)明白你当天的整体目标,不断地问自己正在做的事是有助于实现整体目标,还是逃避整体目标;

(3)在自己精力开始耗尽时意识到这一点,避免自己转向鸡毛蒜皮的琐事。

帕金森发现,为了打发分配给完成任务的时间,人们会把简单的任务复杂化。减少完成任务可用的时间,会让任务变得更简单、更容易,可以更及时地完成。

帕金森定律表明,当我们有了更多空间,工作就会不断扩展,直到用完所有的时间。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